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二)

“胞弟?”

文忠急迫地接過來,扯開信,仔細地看了幾遍,雙手顫抖着,把紙面抖得嘩啦嘩啦直響,臉上浮起別樣親切而期待的笑容,不再僵如死灰了。

“我這好弟弟啊……”他的眼睛閃爍着,抹了抹眼淚。

“過家後繼有人哇,文掌……”

他的臉轉向文忠,笑容一時間卻凝固住了,隨後又慢慢消褪下去,空留一雙無神的眼睛在這兒,與他久久對視。

“沒事,家叔死後,家裡出了一點矛盾,被湘人擺平了,幹得不錯。”過楚子將信扔在一旁的桌子上,“至於剛纔那件事……掌櫃好好想想,慎重考慮吧。”

“好,過兄,我這就回去。”

文忠答應了,便起身走出房門,在院子裡擡頭,見幾片厚雲遮住了日光,正契合他如今的心情。面臨死別之前,他二人都還不能坦誠相待,平日卻裝出一套兄弟情義,又有何必要呢?這事實令他羞愧,令他自感虛僞。

陳同袍到任後,首先當然要進行一點‘報答’了。第一自是要顧及到那位‘前同知’,他借田政的幌子,向知府提議“在朝廷清丈之前,理應整頓田畝,嚴止兼併,以恭待聖上福民之舉”,得到知府頗大的讚許,當即發令整治。

陳同袍則趁勢給那些不怕得罪的小財主們挑出一兩個毛病,將田地悉數攬入懷中,一時多出許多閒田。這些田,也並沒使老百姓撈得半分好處,全都作了陳大人給老同知的報酬,記在他的名下。而衙門裡,都受了文忠、過楚子的籠絡,對此裝聾作啞,勉強糊弄過去了;知府卻還在數着新巡撫到任之期,求自保安身之計,別事只辦得點個頭而已,不行詳查。

剩下的,唯有封大紳的人情難還,指望儘早辦妥,還需過楚子的病情趕快好轉才行。

文忠在一個漆黑的屋子裡低頭徘徊,在費力地思索中,時而堅定,時而猶豫。時間不等人啊!他這般想,就越是焦慮。

“我沒事,沒事……”過楚子咳出一口鮮血,朝滿面驚恐的下人揮了揮手。

那邊可是一整個染坊,代表着權勢,代表着財富;這邊僅是一個利益朋友的託付,或許什麼都代表不了。

“過家竟要繫於他一人之手啊……”過楚子深感淒涼,自己一手經營扶持的染坊,即將落入他人之手,可卻無能爲力。

但文忠想,情義,這兩字是他處事的準則,若丟了它,便和市井鼠輩無二致了。他是那麼熱衷自己的一切優點,因爲身在暗處,不再添些光芒,便容易淪入地底了。

該動身了。他這次沒再犯難,取下氈帽,還穿自己那身破布衣,徑直來到過府。

“引我去,找你家主子。”他神色嚴峻地吩咐道。

文忠的睏意愈發上涌,但眼皮掙扎地跳,手指掐的很緊。忽然,倉促的腳步聲在他耳邊迴盪,眼睛登時看向門外。

文忠慢慢進來,使使眼色,示意伺候的家眷奴才等人退下。

“去罷,文掌櫃有……有話說。”過楚子拍着他夫人的手,衆奴才也一塊出了屋。

“怎樣?想好了嗎?”過楚子不捨地望着桌上的家書。

文忠近到牀前,便向下重重一跪。

“賢弟?”過楚子的眼珠驚訝地瞪着。

“愚弟不敢受此染坊,當速喚湘人回來,早早付以大事。”文忠握住他的雙手,語氣裡帶着誠懇。

過楚子聽罷,萬分激動,失聲哭了一陣,然後一抹淚,與文忠說:“文掌櫃,這番恩情,我怎麼報答!”他伸脖子,要對他行大禮,文忠趕忙扶住:“您不必如此。宜令湘人作速前來,穩住局面。”

過楚子點點頭:“正是此理。但湖南離此甚遠,恐怕……”

“估計一月有餘。”文忠咬牙道,“過兄能撐過去的。”

“巡撫的隊伍快到江都了,您不準備接接?”

知府回過頭:“接。當然要接……先收拾收拾巡撫衙門,知會各司操辦迎迓之事。”

“是。”

知府大人搓了搓手,往桌前一坐,提筆就寫‘迎鄺巡撫到任之詩’,琢磨半天,終氣惱地摔了筆,“他媽的,當初巡撫衙門搬到我這揚州來幹甚!”

“敢問打聽到沒有?”陳同袍打開酒樓的窗戶,見店小二上了一盤桂魚,文忠就開吃起來。

他一邊大口嚼着魚,一面說:“咱這消息靈通!這新任巡撫叫鄺昌,甘肅人,沿路停歇,向那些地方官討了不少好處,喜好奉承、排場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陳大人得小心。”

“聽說是柳黨。”

“這就不知道了,”文忠停下筷子,“不過據坊間流言,他跟隨柳鎮年打過不少仗,入京掌權少不了他的份,是個鐵心腹。不在京師呆着,反而出任外官,看來免不了有腥風血雨。”

“您說的有些雜了。”陳同袍微笑說。

“哈哈!”文忠大笑道,“文某一介草民,瞎說幾嘴罷了!來,喝幾盅。”說着,文忠拿起一壺酒斟給陳同袍。

“我看,此人固難得罪,但不可傾力討好於他,反而會斷了仕途。”陳同袍平靜地說道。

“怎講?”

“柳黨目前勢大,但堅持不了多久。若完全依附於彼,則脫身不得,施展不開也。”

“那該怎樣?”文忠見他毫不避諱地說,便放心地追問下去。

“尋個萬和順那邊兒的人,相與結盟,叫巡撫不敢輕易動手。”

“誰適合當這個盟友?”文忠又倒了一盞酒。

“南京知府,葉永甲。”

文忠的眉毛跳了跳。

“當初,從南京來的差人我都喜歡盤問一兩句,尤其是萬黨的事;如今卻正派上用場。這葉永甲一直不甚攀附這萬和順,但的確是在萬黨的掌控下。我們交結他,既不明目張膽,又可震懾柳黨,豈不爲好事?”

“這廝肯願與您交結呢?”文忠疑惑了。

同袍抿了口酒:“他怕的是和我一樣的事。”

他說到這裡,竟點到爲止:“我得去接鄺巡撫了。”說罷,徑直離了座,下樓去了。

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二)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五)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六)第三章 興業、叛主(二)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三)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四)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三)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二)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五)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四)第十章 通鹽、焚誣(三)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一)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六)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四)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二)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五)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四)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五)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四)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四)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三)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三)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六)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一)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二)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三)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三)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六)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四)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四)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二)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四)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一)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四)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三)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一)第九章 瞞情、謀符(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三)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二)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六)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五)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二)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四)
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二)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五)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六)第三章 興業、叛主(二)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三)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四)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三)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二)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五)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四)第十章 通鹽、焚誣(三)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一)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六)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四)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二)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五)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四)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五)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四)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四)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三)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三)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六)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一)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二)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三)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三)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六)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四)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四)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二)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四)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一)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四)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三)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一)第九章 瞞情、謀符(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三)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二)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六)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五)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二)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