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六)

“葉大人,這便要走?”

葉永甲回馬看時,見衛懷直直地立在城門口,向他招手。

“衛先生!”他跳下馬來,拱手迎上前去,“您未曾去九華山嗎?”

“天子詔令,不敢不從,”衛懷揹着手,沉吟道,“等家裡收拾完東西,做好遷居事宜,就準備去了。”

“可您的……柺杖呢?”葉永甲突然發現他的手邊空無一物了。

“這個麼,我也奇怪得很,大抵是沒了重負壓在身上,心中釋懷,自然手腳靈便了。”衛懷笑了幾聲,拍了拍大腿。

“恐怕您是被迫釋然的吧。”葉永甲把馬牽來,一面問道。

衛懷愣了片刻,方纔嘆道:“不提了!都過去了。如果連那樣偉大的事業都成了一種負擔,那再堅持也沒了意義,何況……我認爲那是必敗無疑的。”

“是啊,夏……他們不該那麼苛求您的,讓百姓真正瞭解新政,令人心覺醒,纔是改革的取勝之道,而不是空手乞求他人,一廂情願地等待聖人降臨啊。”葉永甲將此前心中所想都說了出來,頓感心頭涌出了不少想法,像一條條寬闊的大路,正等自己開闢。

想到此處,他將馬轡在手裡轉了兩轉,忐忑地望向衛懷:“不知衛先生……您還想認我作學生嗎?”

衛懷聽這話來的莫名其妙,便略一皺眉:“怎麼了,我一直把你當成我的學生。”

“我說的不是這個,是當您書院的學生。”

“但書院……”

“我做學生的,自會讓這份事業,永垂不朽。”他指着蒼天發誓。

衛懷被他的執着深深打動,儘管他已經拋棄掉了往日的熱忱,但這信念卻遲遲不肯慢下腳步,等待下一個撿起它的人。他彷彿從大堆死氣沉沉的灰燼裡尋出一簇微小的火焰,它仍不死,只是寄託於他人了。

看着曾經頹唐的弟子變成這副模樣,衛懷不禁滿含熱淚,他堅定地拍起葉永甲的肩膀:“我等着那一天。”

此時,一輛馬車自吊橋上馳來,那馬伕在葉永甲面前停下了。

“呦!葉兵部和衛先生在此呢!”只見蔡賢卿掀開車簾,雙手扒着車輪走下來,先向衛懷作了揖。

“朝裡來的天使不慣乘馬,特教我換了車子來。你這馬我差本地人送回去,靜待後人走馬上任。”

“好,我們走吧。”說着,葉永甲回頭看向衛懷,鄭重地彎腰行禮,“衛先生,從此保重,告辭!”

“我想聽你叫我一聲恩師,”衛懷淡淡一笑,“你好久沒把我當你的師傅了。”

葉永甲強忍離別之情,從嘴裡吐出那兩個字來:“恩師!”

“好,好,去罷!去罷!”衛懷悲喜交加,一時間竟不知如何作別了,只拿那雙還保持着清澈的眸子目送他。

葉永甲上了馬車,見衛懷孤獨地立在夕陽之下,那散落的金光幾乎把他整個人都包裹起來,這垂垂老矣的南京名士,隨着馬車的行進,竟變得愈發模糊,與身後的萬千景色慢慢融爲一體。

葉永甲轉過頭來,適才的景象在他眼前不斷浮現,他閉上眼睛,摩挲着眉骨,自己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個畫面。

“葉兵部,這個朝裡的大人方纔說,還需跑揚州一趟,接着同路之人,與您一併赴任。”

“揚州?”葉永甲琢磨不透,“究竟是何人?敢請大人賜教。”

那使者道:“此人一表人才,亦是陛下仰仗的國之棟樑。此人姓陳,雙名同袍,字共胄,爲人溫和,處政極公,甚知進退之道,正可爲協調萬邦之人也!故降詔其爲吏部侍郎,與您同在六部,日後需互相提攜,不負天子之望啊!”

“是他?!”葉永甲倒吸一口涼氣,望着車外的風景,一陣五味雜陳。

“怎麼?您還認識?”

“不瞞大人,以前到任陳州,曾有一面之緣。”

“哈哈,那還真是巧啊!”蔡賢卿在旁笑道。

‘真不是一個巧字能說盡的了……’葉永甲咬着牙,一臉憎恨之色。

鑑於我們很久未將目光一瞥揚州的那位知府大人了,故有必要將他的行紀重新說明一遍:他自從殺了呂家公子,娶了卓冷屏後,運勢便擋不住地在他身上作用。他依靠着過家以及地頭蛇文忠兩大勢力,又藉着柳黨的刀爲自己斬清了障礙,可謂如日中天。

而跟着他的染坊掌櫃過湘人,自然也沾了光。他的野心得到了一定的滿足,維持制衡已不再是過家的目標,斬盡殺絕,盡顯過家的神威,方是爲今之要。知府被柳黨的巡撫鄺昌剷除後不久,這呂正甫便因身體不佳,死在儀徵;而其膝下無子,過湘人自然便利用權勢接管了他的當鋪產業,任其家眷飢寒,不與分毫照顧,以致淪爲貧家,無復東山再起的可能了。

雖然這一大戶的落魄給了不少小商人出頭的念想,但過湘人這樣的狠角色,是不會讓他們安居樂業的。漸漸地,過家在揚州各處經營起了諸色行業,不論紡織、染布、當鋪、酒館,凡是能開乾的,都被過家霸佔去了。湘人甚至在府前立一木牌,上寫‘凡在揚州經營者,需先至此處,送以厚禮,若情形尚爲恭順,則使爲開辦,月納白銀二十兩,勿得抵賴’,令人見了,無不震怖。

而作爲其先兄摯友的文忠卻看不下去了,他常告誡湘人要懂得留人臉面,不可肆意太過,但湘人一直以“先兄遺訓”作爲託詞,仍然一意孤行。陳同袍發現了湘人這堅決勇狠、雷厲風行的風格,便坐視其產業不斷擴大,以致於擾亂民生,都放任不顧。

素來混跡江湖的文忠都搞不明白他要做什麼,但這次突如其來的事件,卻讓他恍然大悟。

“這是柳大將軍的旨……啊呸!”江蘇巡撫鄺昌拿着聖旨,面對着跪拜在地的陳同袍,剛開口卻扇了自己一個巴掌,“呸,呸,呸!是皇上的旨意,叫你去京裡當官。明天收拾行李,他孃的走馬上任去罷!”

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三)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四)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六)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五)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四)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一)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四)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四)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二)第三章 興業、叛主(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七)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三)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六)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一)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六)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一)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五)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三)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三)序章 葬女、隱世(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六)第一章 識舊、移基(二)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六)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六)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五)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三)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一)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三)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六)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三)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一)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六)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五)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二)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四)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三)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六)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一)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五)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四)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五)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三)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六)
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三)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四)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六)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五)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四)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一)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四)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四)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二)第三章 興業、叛主(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七)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三)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六)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一)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六)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一)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五)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三)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三)序章 葬女、隱世(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六)第一章 識舊、移基(二)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六)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六)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五)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三)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一)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三)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六)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三)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一)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六)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五)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二)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四)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三)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六)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一)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五)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四)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五)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三)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