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一)

鈕遠走近前去,在他身邊踱着步子:“你就和傳信之人說,‘朝廷國策已定,不得速改。百姓雖然苦了些,但到底是一羣庸碌之輩,縱算死傷幾個,無足掛齒。至於民變之事,料是奸猾官吏誇大事實,或是不明國策,擅自亂行,激之成變。這兩種人都是國家的禍害,應當依律治之,不許過輕過重,失了公平’。”

“小的領命。這就去回答他。”

洪立慎苦苦等了數日,卻只得到鈕遠這樣敷衍的回覆,胸中鬱悶至極。看來朝廷那裡是指望不上了,他只能對當地官員三令五申,說明都省絕無干預之意,凡事叫他們自行定奪。二巡撫看他閃爍其詞,依舊不願承擔責任,各自心如死灰,拜辭而去。

所幸他們管內的百姓還未鬧到造反的地步,就被增派去的一隊隊官兵嚇唬住了,一些鬧事的州縣頓時消停不少,勉勉強強地向官府的命令低下頭,集體被遷徙到沿海屯田。

這一路的路途雖然不算遠,但抵達目的地之後,官員逐一清點,才發現隊伍裡的損失已十分慘重。這些百姓大多貧寒,本來便無幾畝田產,到了臨秋時節,更沒有多少餘糧了,而官府又不撥一釐一毫,就這樣捱餓受寒,哪怕因此染了一點小病,對他們來說就已是不治之症了。可官軍爲了應付上差的嚴責,並不願透露出一絲憐憫,使死勁地催促他們行進,任憑一種恐怖的哀嚎聲瀰漫在整個隊伍當中。於是,越來越多的百姓倒在了崎嶇泥濘的道路旁,不知是昏是死,便在衆人驚恐的目光中滾下土坡,躺入草叢,濺起一陣泥水。

在陰冷的霧氣籠罩的天空下,夜晚也處處顯現着詭異之色,沒有人可以安睡。到處都能夠嗅出難聞的惡臭,官兵們忍不住了,半夜從營帳內爬起來,在荒郊野外架起火把,準備挖出一個土坑,已埋葬周遭數裡的屍首。他們操着鐵杴,費力地挖掘着又溼又硬的泥土,卻睏乏得沒有力氣,一雙眼睛只是睜出一條線來,昏昏沉沉地看向地面。可他們誰也睡不下,畢竟周圍不僅有蠅蟲的嗡嗡響聲,還有營中婦女的哭聲,病人撕心裂肺的痛叫聲,又伴隨着不停歇的乾咳,無數雜亂的聲音在耳邊天翻地覆地攪着。可是孩子的哭啼聲卻不太聽見,有名兵丁幹活累了,回營內歇息時,見一位如同骷髏的老嫗睜着血紅的眼睛,盯着草蓆上的一名嬰兒,這嬰兒看起來甚至不到四斤,渾身發黃,張着嘴,不言語,仔細一看,才發覺是個死嬰。

“你……你……”老嫗回過頭來,一雙乾瘦的手扯住了他的衣角,“求你了……”

“老人家……您求我什麼?”兵丁喘着粗氣,握着她的手問。

“您看看我這孫子,”老嫗指了指死嬰,說話時彷彿含着濃痰,“他也餓死了……我不求大人怎麼樣,畢竟在家鄉呆着也是死,在這裡也是死……只希望您將他好生安葬,別拋屍在這荒郊野嶺。”

兵丁看着孩子,眼眶裡也泛了紅,說:“好,我幫您葬了他。您兒子一家呢?”

“他,患了病,躺在裡頭,兒媳……已經病死了。”

“唉……”兵丁攥緊了她的手臂,“老人家,我們正在挖一個大坑,準備把所有屍體都葬進去,一把火燒了的。但念您如此悲苦,我就把您孫兒與兒媳收斂了,置一座土墳,讓這對母子能安心離開人世。”

“謝謝您了,謝謝您了……”老嫗雙手合十,在地上磕了兩個頭。

兵丁旋即將母子兩個用草蓆裹緊了,現爲他們挖了一座小墳,令之安息。正在他剛剛修完墳墓之時,忽聽見遠處似乎有了炮聲,震得他雙手一抖。他起身望向遠方,‘應該是快到了,’他想道,‘這是多麼噩夢的日子……’

霧要散了,他還站在墳前發怔,回想着上差是怎麼同他們說的。他們老是談論着‘國家大義’,談論着奉相的社稷之策,但站在那光鮮亮麗的朝堂上,是永遠不會知道萬里之外藏着何等劫難。縱算知道了,他們也只是頷一頷首,嘆一口氣,便繼續沉醉在平安繁華的盛世當中,千秋萬代的功績中。他們不厭其煩地敘述着這些,彷彿只有以滔滔不絕的言語,才能掩蓋住一切無言。

新政到底是施行下來了。靠着那羣南遷而來的百姓,官府既督令着他們修建防禦工事,又促使他們開墾土地,再加上從北方運來的火炮,忙活了幾個月,島上的防禦已是固若金湯,鈕遠佈置的戰略竟然大見成效,不僅海疆數月無事,捷報還屢屢上稟,甚至截獲了船隻數艘,等等戰功,難以盡舉。這些文書都被鈕遠死死摁在中書省,每日都要看上幾遍,纔算心情舒暢,但就是不向外間公佈,只等着與廉崇義的議約成功。

“聽說,陳侍郎家裡生了個大胖小子啦?”禮部尚書魯之賢走進正殿,向來來往往的衆多大臣行過禮後,就來到陳同袍面前。

“哦,魯尚書!”陳同袍也以一副喜慶的笑臉相對,一手提起茶壺,爲他斟了一碗,“先請。是啊,下官的側室爲我生了一個男孩,足足有七斤重,樣子十分喜人。”

“方娶了妾一年多就有了孩子,這真是有福氣罩着你們陳家哪!不知叫什麼名字,您可想好了?”魯之賢笑道。

“我先問了問拙荊,她起得名字倒好,叫知禮,只不過嫌通俗簡單了些,還未定下。”陳同袍又冷着臉說。

“唉,此名正能彰我聖朝之教化,簡單些又怎麼了?卓夫人實在有識。”

陳同袍道:“過獎了,拙荊一介農女,何知教化二字。這個需再定奪……”

“鈕奉相到!”

外面的太監尖聲一喊,二人紛紛擡頭,一直注視着鈕遠從門口走到椅子上,才把視線收了回來。

“今日朝議,看來他有十成的把握。”陳同袍對着魯之賢說。

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六)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六)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一)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七)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三)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一)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五)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五)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二)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一)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二)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六)第五章 流亂、再逢(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八)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五)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一)第七章 裁吏、疑銃(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三)第四章 僞奏、恩絕(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二)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三)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四)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五)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三)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四)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五)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二)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二)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二)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五)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六章 名歸、飭法(二)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一)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一)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一)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三)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一)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四)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三)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六)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四)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五)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六)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四)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一)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四)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九章 瞞情、謀符(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
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六)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六)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一)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七)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三)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一)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五)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五)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二)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一)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二)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六)第五章 流亂、再逢(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八)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五)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一)第七章 裁吏、疑銃(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三)第四章 僞奏、恩絕(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二)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三)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四)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五)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三)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四)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五)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二)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二)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二)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五)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六章 名歸、飭法(二)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一)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一)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一)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三)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一)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四)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三)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六)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四)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五)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六)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四)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一)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四)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九章 瞞情、謀符(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