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三)

朝廷最終選定,除了宰相柳鎮年、奉相鈕遠外,再派兵部侍郎葉永甲、主事蔡賢卿,以及各司十數位大臣,共隨聖駕出行登萊。容青因自告奮勇,連上了四五條奏章,故而也被准許率禁衛隨駕。晏溫則在京輔佐太子理政,恭送這一班人馬起程。

葉永甲一路上昏昏沉沉,於車上大睡了四五日,轉眼已來到萊州。巡撫帶着大大小小的官吏出城接駕,一面奏樂,一面儀仗開路,囉嗦了好一陣,方纔將皇上迎進府中。

皇帝在廳上說了幾句場面話,並盡數恩賜接駕的諸多臣子;衆人山呼萬歲後,便各自退下,由太監們擡着皇帝到隔間歇息,僅留着巡撫與柳鎮年兩人在此坐下。

“柳大將軍爲相只一年,便使海內歌舞昇平,誰不欽敬?若欲在海上大閱水師,吾當盡財而助之,務令規模宏大,不使將軍留有遺憾。”巡撫給他遞過茶去。

柳鎮年笑道:“大人果真有報效朝廷之心,此乃社稷之福啊。”

“不知此次大閱的地點選好沒有?”巡撫湊近問道。

“或萊州,或登州,都可以。你最好請張總督來合計一下。”柳鎮年低頭喝着茶。

“我這萊州吧……”巡撫難堪地笑了笑,“實在無一處適合觀閱。張總督身在登州,呼來喚去,也實屬不便。不如讓皇上在此安頓幾日,即去登州,親自找他商議。”

柳鎮年見他有推諉之意,心生不滿:“你萊州又怎麼了?怕擔責任嗎?”

巡撫惶恐回答:“在下兼顧兩府,無非是衙門開在此處罷了。若登州出了變故,下官也一同受責,何有偏袒之說。只是以大事爲重,深覺萊州近海之處,多有島嶼暗礁,不宜大舉閱師。”

“嗯,這話卻有道理。你不必管了,我自會與張隆祿商議。”柳鎮年話言至此,又追問道:“張總督任職以來,情況如何啊?”

巡撫稟道:“張總督一向管着分內之事,但因登萊太平日久,少有用兵,故顯得十分悠閒,可謂瀟灑度日。”

柳鎮年聽了,逐漸放下心來,哈哈笑道:“他年歲也大了,是該安度晚年啦。”

容青此時在內院的角落裡徘徊。他擡頭望向皇帝的居所,手指不斷地在佩劍上面摩挲。他還不清楚是否要走出這謀劃的第一步——向皇帝本人傾訴。

儘管藍淵等人對他萬般囑咐,不要太早把密謀告知皇上,他雖然口中答應得利索,但心中一直認爲,皇帝,終究是他家的人,縱算有什麼別處的考量,胳膊肘還會往外拐不成?

容青想好了,一咬牙,大步走到屋前。他瞧了瞧兩旁的禁衛,都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樣,還攔在門口不動,便作怒道:“連你們的司禁都不認得了?我有公事面見天子,速速讓開!”

說着,他竟一把推開擋路的兵士,直直地闖了進去。

皇帝正在裡屋吃着點心,聽見屋外有人輕輕叩門,說了聲“是我”,便急忙從榻下取了那隨身的匕首,緊緊別在腰間,方纔命太監開門:“何人見朕啊?”

那門一開,只見容青踉蹌兩步,雙膝就重重地壓了下去,跪倒在皇帝面前:“臣容青拜見陛下!”

皇帝看他如此激動,料其必有心事,便咳嗽幾聲,向那太監使個眼色,後者自覺地掩住門,退了出去。

“請起。”他如往常一般,極度吝惜自己的話語。

而容青還沸騰着一腔熱血,眼中逐漸泛起了淚光:“臣未說大事,不敢起身。”

“吾弟何意?”

“柳賊欺辱我皇室多年,幾番作亂,謀害太子,弄得陛下毫無君上之威。臣弟皆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慢慢哽咽起來,“臣弟受不了這份國恥,才與太子相約,想借此次東行誅殺權賊。今特意告與陛下,萬望能行決斷,重攬大權!”

“你……”皇帝把匕首握得更緊了,“你們想怎麼辦?”

容青將腦袋抵在地上,語調越發激動了:“登萊總督張隆祿與柳鎮年有私怨,其人願助我等除掉國賊。俟陛下前去登州,大閱一始,必當依計擒之。”

“那你就按照想法幹罷,朕不干預。”皇帝輕輕擡手,再次示意他起身。

“謝、謝陛下!”容青滿懷感激地磕了一個頭,迅速地站了起來,“臣弟這就派人去登州,先和張隆祿有了聯繫,再想對策。”

在萊州的幾天裡,柳鎮年逐漸開始放下戒心,張隆祿在他眼裡並非威脅,不過是個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酒色之徒而已。容青因而抓住機會,偷偷派出一名禁衛,去登州聯繫張總督。

張隆祿自從聽說柳相入了萊州,便一連數日都茶飯不思,妾也不急納了,每天就是探聽消息,別無他法,深怕目前的局勢逃離了自己的控制。

容青使者的到來,對他簡直就是救星。他接來了容青的書信,睜大了眼珠亂瞧,見筆墨分明地寫着:‘總督敬啓。本官已同陛下議過,誓要剷除元兇,救我社稷。將軍可先行準備,舉動聽我示下。事成之後,獎將軍爲國公,食邑萬戶,朝官三品以上,任之索取。’信尾又摁了大印。

張隆祿讀畢大笑,其妻在旁問之何故,隆祿說道:“前幾日只怕無人倚仗,故而畏懼柳賊;今日得了天子親託,可借信行事,毫無顧忌了!等到大閱那天,我當報喪子之仇矣!”

其妻只盯着那信上開出的條件看,眼睛都看直了:“你看着朝廷給的待遇,真是不錯呀!”

誰知張隆祿一撇嘴,劈手奪回了信:“沒出息!我若殺了柳鎮年,皇帝便在我手上,我想做什麼做什麼,還需他的賞賜?”

“這話……可是要殺頭的!”妻子臉被嚇白了,忙捂他的嘴。

“不,殺頭的輪不上咱們,”張隆祿陰冷地一笑,“那皇弟真糊塗啊,不傳口信,反把這麼一封書信交到我的手裡,那我行的就是皇上的意志!”

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八章 止險、牽掣(三)序章 葬女、隱世(一)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五)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三)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四)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四)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三)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六)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五)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三)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三)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六)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二)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一)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三)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五)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五)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五)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四)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二)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三)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五)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一)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五)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二)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五章 流亂、再逢(二)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五)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四)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五)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五)第九章 瞞情、謀符(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八)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六章 名歸、飭法(二)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六)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三)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四)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八)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三)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二)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
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八章 止險、牽掣(三)序章 葬女、隱世(一)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五)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三)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四)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四)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三)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六)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五)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三)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三)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六)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二)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一)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三)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五)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五)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五)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四)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二)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三)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五)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一)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五)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二)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五章 流亂、再逢(二)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五)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四)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五)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五)第九章 瞞情、謀符(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八)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六章 名歸、飭法(二)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六)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三)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四)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八)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三)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二)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