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

蔡賢卿大步走到他面前:“我都五十多歲的人了,可仍想着力取功名利祿、紫袍金綬,來個青史流芳,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美事!可如今對我來說卻是近在咫尺!別看人家都瞧不起戲子,我這戲子倒瞧不起他們呢……只要我見時日一到,便擺脫這下賤的行業,改了良籍,總會有一飛沖天之日!”

“蔡老先生,您有大志,可我不行啊。”葉永甲聽他說罷,便自嘲般地冷笑了一聲。

“我就奇了怪了,”他不滿地砸着嘴,“按理說你都能鬥倒像盧德光這種的人物,應該更有底氣纔是,如何就不行了?”

葉永甲搖搖頭,嘆息道:“盧德光雖說是死了,但還像陰魂不散一樣,縈繞在這周圍。我因爲他成了一個濫殺無辜的劊子手,揹負着萬千罵名……您可明白?我一想到我這雙手上還沾着鮮淋淋的人血,以後可能還要殺更多人……既然如此,誰還敢在一片骸骨堆中尋求什麼榮華富貴?”

蔡賢卿不以爲然地一笑,往下便閉口無言了。

二人沉默了片刻,便見六部尚書等大官員陸陸續續地到了場,遂各自散去了。

葉永甲上前同衆官寒暄了一會兒,看廳內漸漸人來人往,都是那些大小奴才忙着搬椅子、擡桌子、上盤碟,把酒席佈置在廳中間,在北面的牆壁前擺上戲臺,收拾完畢後,侍立在旁,靜待王爺入座。

“恭拜萬郡王!”

葉永甲起了個頭,衆人便都排山倒海似的朝着萬和跪拜下去。

“諸位快些請起!”萬和順帶着慈和的笑容走進來,說道。

“是。”

葉永甲便老老實實地站起來了。

萬和順上前一拍他的肩膀,然後環視衆人道:“這小夥子就是新任的南京知府,你們都看見了吧?覺得他怎麼樣?”

“知府大人才三十餘歲就能做到這偌大的官,真是天賦之才,天賦之才啊!”那位都察院御史稱讚道。

“豈敢,豈敢……晚輩還是要跟諸位學纔是。”葉永甲在萬和順面前都不敢表現得太過放肆,連忙說道。

“不要如此的謙虛,有話儘管說,我還想與你談談呢。來,入座!”萬和順扶着他,入了宴席,令他坐在自己左手邊那張椅子上。

衆人都敬了酒,萬和順便喝下人道:“叫蔡戲子帶他的班子上來,奏樂唱曲!”

話音剛落,兩邊的曲子便緊接着奏響起來,戲臺上慌忙擺佈;蔡賢卿就朝那些裝扮好的戲子們低聲吼了一句,他們便匆忙拉着戲袍,走上去了。

萬和順邊聽着曲,邊吃着飯,悠然地搖頭晃腦,好不自在;衆官員則畏畏縮縮,不敢動箸,連酒都沒沾一口。

“聽說葉知府把盧德光給收拾了?”萬和順好似隨意地問道。

“這……”葉永甲猶豫片刻,“還是朝廷的功勞,我當時區區一個同知,哪能輕巧地扳倒他呢……”

“不得不說柳鎮年也是厲害,竟能和你聯手收了陳州……”他手中的箸輕輕一碰酒盞,像是往葉永甲心裡敲了一個警鐘。

他被嚇得渾身一哆嗦,知道萬和順疑他是柳黨中人,便慌忙地擦了擦汗,辯解道:“這是朝廷的明見,我於此事上並無尺寸之功,不過是臨時充當了一個監斬官之職。若下官真有本事,也不會鬧得當初丟了進士……”

“對啊,當初還是我給你說了情啊!”萬和順點點頭。葉永甲見萬和順懂了他的意思,也頗覺安心了。

“聽說你前幾日還想去什麼卓家來着?”萬和順大笑着說道,“你是看上他家那閨女了?”

葉永甲一驚,不知他是如何知道的,只低着頭,戰戰兢兢地回答:“確有此事……”

“這有什麼不好意思說的?老大個人了,這時候娶妻算晚了,早早考慮也是好事!”萬和順和善地勸慰道。可葉永甲卻從中感受不到什麼溫情,只有刺入骨髓的恐懼。

他又有了深深地無力感,任人宰割的絕望再次降臨到他的心頭。幸虧此後萬和順便無話了,也讓葉永甲輕鬆不少,悄悄吐出口氣。

他草草吃了幾口,無心看戲子唱曲,空瞧着那聽戲聽得如癡如醉的萬和順。少頃,曲子唱罷,萬和順便站起來道:

“我看諸位既吃飽喝足,戲已奏畢,那便撤了酒席,如何?”

“郡王說的極是!”葉永甲先擦了汗,急迴應道。

下人們撤下宴席,葉永甲只同萬和順說了告辭等話,遂匆匆安排轎子,打道回府,不再多留片刻。

他回到府內,叫奴才拿過便衣來,隨即換上。那奴才見他臉色蒼白,像抹了麪粉似的;且四肢無力、精神乏困。他便壓低了聲音,說道:“如若主子身體不舒服,明日奴才就不和魏爺說去什麼卓家丈量田地的事兒了。”

葉永甲拽了拽衣服,走到臥房門口,然後回過頭來,輕輕笑道:“我必須要去。”說着,一邊掩上了門。

那奴才不知其究竟何意,搖了搖頭,便摸着腦袋走了。

“魏爺您說,這知府大人怎麼忽然說起‘需造田冊,要清丈土地’這話來?當真如此,何必只去那姓卓的一家?”

魏衝不屑地冷笑道:“這知府大人不知犯了啥毛病,非要找這種下賤女子……”正說着,他一回頭——

“知府大人您來了!”魏衝急忙住了嘴,笑嘻嘻地迎上前去,撣了撣葉永甲衣服上的灰塵。

“昨日打聽好了沒有?”葉永甲嚴肅地問道。

“當然打聽好了,這卓冷屏約是二十來歲,三年前訂了親,正要被人家迎娶進門呢,她父親卻突然死了。這一死,她便只能白守上三年的孝了。結果鬧得人家不高興,將婚書退了,才耽誤了許多年,按我看,您找一個十六七八歲的姑娘……”

“我明白了。”葉永甲直接打斷了他的話,“那就去。不過別顯得我等目的不純一樣,要正正經經地辦!”說到此處,他竟不好意思似的地低下頭,不禁噗嗤笑了一聲。

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五)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二)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六)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二)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三)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二)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五)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三)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四)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一)第六章 名歸、飭法(二)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三)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五)第六章 名歸、飭法(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四)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六)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一)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六)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二)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三)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六)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三)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六)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八)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一)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三)第八章 止險、牽掣(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二)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三)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一)第一章 識舊、移基(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一)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六)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第五章 流亂、再逢(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三)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一)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二)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一)第七章 裁吏、疑銃(一)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一)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六)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五)第九章 瞞情、謀符(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三)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
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五)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二)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六)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二)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三)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二)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五)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三)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四)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一)第六章 名歸、飭法(二)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三)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五)第六章 名歸、飭法(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四)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六)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一)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六)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二)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三)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六)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三)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六)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八)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一)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三)第八章 止險、牽掣(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二)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三)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一)第一章 識舊、移基(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一)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六)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第五章 流亂、再逢(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三)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一)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二)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一)第七章 裁吏、疑銃(一)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一)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六)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五)第九章 瞞情、謀符(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三)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