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四)

晏溫與鈕遠先後走進院子,在中廳前的一段走廊上望見了柳鎮年,都連忙作下一個深揖。

柳鎮年已聽說二人要來拜謁,便穿了一件整潔的正服,在那裡徘徊着等待。

“你們兩個難得一起過來,”他此時緩緩走下臺階,笑着來攙扶二人,“怎麼,都是因爲公事?”

鈕遠暗瞅了晏溫一眼,旋即答道:“下官是爲了解決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特地來向丞相建策。”

“你呢?”柳鎮年轉問晏溫。

後者恭敬回答:“下官另有別奏,還是讓奉相先說他的罷。”

“那好,”柳鎮年道,“奉相有什麼話儘管說,我就站在這聽。”

鈕遠忙道:“柳公年事已高,身體不便,不比我們年輕,還是坐下爲好。”

“你這話說的,你們算什麼年輕?”柳鎮年大笑,“咱都是老頭子了,這幾歲能頂什麼用?我方纔聽門子稟,你過來還要擡轎,腿腳怕是還不如我哩。”

“屬下並非此意。”

“那是什麼意思?”柳鎮年用打趣的口吻說着,“難不成是你立了那一件大功,就開始分外得意啦?”

鈕遠猛地低下了頭:“下屬不敢。”

“你在我這兒想怎麼樣都無所謂,我從來不會因此怪罪別人;但朝堂上眼睛可多着呢,你不在意,人家可全記在心裡,到時候對你有意見,甚至借題發揮,給你下絆子,都不好說。除了皇上,誰還整天在宮中坐轎子?日後千萬小心着點。”陳同袍忽而嚴肅起來。

鈕遠答道:“下屬平常也不曾打轎子,今日是貪圖一時方便,實在不該。此後當牢記丞相的教誨,必不再犯。”

“記住就行,說你的吧。”柳鎮年嘆了口氣。

鈕遠故意咳了兩聲,然後抱拳進言:“丞相,屬下的新政全是爲您打就的,這場大捷已經使百官緘默,反對之聲越來越小了,若不趁機利用,頗爲可惜。如今皇權微弱,丞相聲名已蓋當世,何不進圖偉業?大事若定,則由柳公親專國柄、控馭萬民,誰再敢以言語相抗?經我等出謀劃策,北虜南蠻彈指可平也!待那日國家強大,萬國來朝,不僅能使江山穩固,亦得以坐享盛世,豈不爲一樁大好之事?”

柳鎮年聽罷,默然看了晏溫一眼,後者卻搖了搖頭;他便背過身去,語氣中帶着無奈:“鈕奉相,你怎麼三番兩次提這樣的建議?上次在萊州抓張隆祿的時候,你就急急讓我謀取帝位,說什麼‘行之霸政,重飭國律’;如今又換了一套說辭,到底是萬變不離其宗。現在國難未靖,我卻要匆匆爲自己謀求富貴,豈不是坐視天下餓殍千里?你想行新政,也是建立在國家尚且穩定的基礎上。一旦宗廟異姓,局勢紛擾,不知會出多少亂子,這個你考慮過沒有?”

“可丞相畢竟已年近七十,就算不爲現在考慮,也要爲將來盤算。歲月不等人啊!”鈕遠苦諫不已。晏溫也用一個複雜的眼神看着面前的宰相,又有期望,又有失落。

柳鎮年掐住左手的一根手指,喝道:“我如今位已極尊,錦衣玉食樣樣皆足,還去求它什麼?若真改朝換代,攤得個子孫不肖,敗壞了吾家之業,就要落得個抄家滅族的下場!除非天下太平,不然我絕不行此事!”

這話把二人說的都沒了脾氣,鈕遠更是一言不發了。

“晏相呢,”他轉過身去,張着疲憊的雙眼看他,“不會也是因爲這個?”

“與他的不同。在下於中書省與衆人有了一個奏議,不知可不可行,特請參決。”

“說。”

晏溫卻不迴應,直從懷中掏出了一份奏書,俯着身遞獻上去:“內容甚多,一時半會兒必講不完,還是請您親自閱看。”

柳鎮年眼力已衰,看起文書較爲吃力,但想到了他的心思,便一手接了過去,翻開過目。

他低頭看了良久,方纔給了回去,吩咐道:“這文書裡的主意不錯,到書房裡找書辦給蓋個印子,你自己去上交朝廷罷。至於具體方法,你找人去研究研究,不可怠慢。等皇上有了批覆,我再正式昭告天下。”

“我明白了。”晏溫一個欠身,揣起文書,立即就從鈕遠身旁走了過去。

鈕遠一直側着耳朵聽二人的談話,卻和什麼都沒聽到似的,並未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可他見柳鎮年答應的如此草率,便以爲只是一件小事,沒有放在心上。

可他哪知,這一着正是晏溫用來對抗自己的一步好棋!柳鎮年當然不會這麼簡單的答應下來,他於二人分別以後,便親自到中書省了解詳情,與洪李二人一直談話到了夜晚。他雖然憂及了二人的不和,同時懷疑這個方案的可行性,但也清楚朝局不能夠失衡,讓鈕遠無限度的做大,終究會引發柳黨內部的清算,將對形勢極其不利。最終便拍板決定下了晏溫的新政,使得這封奏書上達天聽。

皇帝對於柳黨的詔書向來沒有任何異議,他按照桂輔的意見,寫了一份詔書作爲答覆,其中內容繁多,可大體的意思很明確了,就是正式向外宣佈:晏溫的古學改革已經揭幕,將勒令各地官府興資辦學,並派監學官一名前去巡訪,並將當地情況報知朝廷,以展開更爲激進的決策。

大臣們紛紛擾攘,他們不是驚訝於這個‘古學’新政,而是晏溫與鈕遠的爭鬥已經擺在了明面上,幾乎要撕破臉皮了。皇叔太肅顯得格外興奮,他受了詔書,回到禁軍營裡,便與存肇說道:“柳黨中人人各懷鬼胎,我已久知,何曾想今日竟有此禍!朋黨內復生一黨,吾等可隔岸觀火,觀其衰敗矣!剷除柳賊,時日不遠!”

宗室們倒可以在此時幸災樂禍,而同爲清流的吏部則沒這麼多好心情,他們和晏溫一起擔起了這次新政的擔子,被迫站在了同一條道路上。

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六)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三)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二)序章 葬女、隱世(二)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六)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五)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一)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九章 瞞情、謀符(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三)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四)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五章 流亂、再逢(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五)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二)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四)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一)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六)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六)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四)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六)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一)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二)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二)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三)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三)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四)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五)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三)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六)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一)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五)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五)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三)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六)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六)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四)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二)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六)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六)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三)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四)第九章 瞞情、謀符(三)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六)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二)第三章 興業、叛主(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六)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二)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
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六)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三)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二)序章 葬女、隱世(二)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六)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五)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一)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九章 瞞情、謀符(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三)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四)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五章 流亂、再逢(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五)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二)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四)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一)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六)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六)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四)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六)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一)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二)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二)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三)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三)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四)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五)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三)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六)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一)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五)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五)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三)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六)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六)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四)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二)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六)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六)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三)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四)第九章 瞞情、謀符(三)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六)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二)第三章 興業、叛主(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六)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二)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