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

書院的選拔熱熱鬧鬧進行了數日,的確也執行得不錯,選進了約二三十名人才。在朱澈等衆位大儒眼裡,這樣的成績足以令人滿意,可除了王鎮圭和他的心腹們,沒人知道選拔的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

儘管王鎮圭的面相還算老實,但所謂人不可貌相,他心底的狡詐是附着在骨子裡的,更何況自己的立場已經不偏向書院了,必然要讓它往毀滅的道路上繼續靠近。

王鎮圭利用手頭的權力,通過衆心腹向外界放出風聲,四處流言‘凡事去求王鹽課的,定能入書院之名冊’;於是,就有許多投機取巧之輩躍躍欲試,紛紛攜帶着名貴禮物,前往拜謁王參事。因客人的數量實在太多,王鎮圭只好一整個晝夜都坐在家中正堂上,殷勤接待來賓,以致三更半夜仍不掌燈,燈火通明。

王鎮圭的頭腦很清楚,此時並不是大攬髒財的時機,當務之急是要完成知府的任務。故其對來訪者幾經試探,若爲人蠢笨不堪,縱所送之禮如何豐厚,亦悉數斥退。

他也是獨具慧眼,僅以一天時間,便迅速簡用了一批堪算精明的可造之材,選進書院,暫充閒職。爲了更好地收攏人心,鎮圭便將所收之物全部退還,不受分文;那些後進者個個感恩戴德,自是視鎮圭爲重生父母,待朱澈等就冷眼相對了。

王鎮圭便召集他們道:“汝等前來書院充任,無非是想借此地的門路,躋身官場,上報國家而已。可咱這書院與官府終非一條路的人,日後若分道揚鑣,就是……通俗點講,上了賊船,下不來了。”

心腹們聽他如此比喻,臉都嚇白了,都上來拱手問策,以求生存之法。

王鎮圭眯起眼睛,淡淡說道:“這參政書院雖眼前風光,內部卻已搖搖欲墜,支撐不久了。王某深知書院專行惑民,敗壞風氣,便奮然向府臺請纓,打算裡應外合,一舉破此賊穴。到時書院一滅,諸位都有大功,封官加爵、封妻廕子,豈不是意料之中的事?”

心腹們緊張的心情瞬間釋然,彷彿又從陰暗的谷底飛上了山巔,各自着了魔似的,手舞足蹈,狂笑不止,惹得王鎮圭看見這樣的場面,也跟着笑了起來。

書院剛颳起的風暴馬上就要消停了。隨着兩封‘捷報’的傳來,知府的臉上洋溢出無比的喜悅,那份不安終於煙消雲散了。

他要決定先看哪一封信。知府思索半天,順手拿過宋章的上書。

‘府臺大人鈞鑒:我書院自設參政以來,百姓之諫言四方涌至,堆積如山、可爲填海,足見萬民鄙棄弊政之心急矣。府臺坐治蘇州,名號青天,善政若立,則盡三吳人物,不足稱也。茲列其中建言如左:……’

知府看到這裡,逐漸放心,那些建言反倒不用仔細看了,他略掃過幾眼,便直接找到最後一行字。

‘誠能施行一項,則萬姓同福,澤被遠矣!經歷司知事宋章再三拜上。’

知府從容地將信一合,傳與諸位心腹閱看,衆人反而搖頭不解:“他宋章所提要求也是苛刻,恐難滿足,大人爲何不以爲意?”

知府笑道:“這就是王鎮圭主意的妙處了。它書院若鐵了心要爲百姓伸張,必挾此時之威,舉臂號呼,率萬千百姓進逼衙門,伏階血諫,何必還按規章行事,僅僅遞來一信,妄圖和平解決?此乃其不敢得罪官府,尋求合作的意思。”

“那……”

“那本府就爲所欲爲嘍,想按下這篇上言,輕而易舉。”他手中攥着信的封皮,得意地說。

“來,慶賀我們書院重返正途!”朱澈高舉着酒碗,異常激動地喊道。

“慶賀,慶賀!”衆人亦舉碗附和了幾聲,旋即將酒一飲而盡。

“朱先生一力促成此事,功勞爲最,鎮圭再給您滿上一杯!”說着,王鎮圭離了席,抱起壺,給院長斟了個滿盞。

朱澈喜笑顏開,拍了拍他的肩膀:“此話何來!若無王公與宋知事與官府周旋,書院豈能撇棄夏元龍之歪理,以至今日之盛況乎?休要謙虛。”

王鎮圭聽罷,轉頭望着宋章一笑:“哦,在下忘了,宋知事也一樣該敬!”

他大步走到宋章的面前,正欲爲之倒酒,宋章卻極力推辭:“某在衙門皆託胥吏之力,並無才幹,實無一用,焉敢自居有功?愧不敢當,愧不敢當。”

如此連拒三回,朱澈便在旁勸道:“王公既有如此美意,先生就坦然受之吧。”

宋章只得就範,一口飲幹,遂笑請鎮圭入座。

朱澈連忙叫人擡上宴席,擺設佳餚,水陸具備,衆人執箸即吃,相談亦歡。

酒過三巡,鎮圭餘光瞥見宋章微醺,已有醉意,便側過身去,斗膽相問:“我聽您說‘公務皆託胥吏’,果有此事?”

宋章一邊直把肉往嘴裡送,一面言道:“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宋某不諳政務,惟書辦文吏鼎力協助,除他們外,再無別人可信。”

王鎮圭面露擔憂:“這些胥吏打小混跡市井,皆是奸猾貪賂之輩,若將政事全託與他們……恐怕將來會有危險啊。”

宋章猛地晃了晃腦袋:“不、不會。我一無富貴,二無生殺之大權,他能圖謀我什麼?”

“您的經歷司事關書院大局,若如此草率處置,怕是不妥。”王鎮圭鎖眉道。

“那……”宋章揉了揉太陽穴,“晉圭出個主意。”

“我這個主意您看成不成,”王鎮圭咳嗽幾聲,露出一絲詭異的微笑,“把經歷司的公事交給在下處理,就不怕外人奪權了。”

宋章微微頷首,眼神中還泛着懷疑:“官裡講究個各司其職,王鹽課這樣……不太好吧?”

王鎮圭嘆道:“嗐,只需宋知事給我寫幾個字,就說‘經歷司大小事務全交王鎮圭去辦’,讓我轉交那胥吏,其中並無他人知道,又能監督那些爲非作歹的屬吏,何樂不爲?”

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一)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四)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五)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五)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三)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五)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一)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一)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六)第九章 瞞情、謀符(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六)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四)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六)第八章 止險、牽掣(四)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六)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五)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五)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三)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五)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四)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四)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一)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四)第四章 僞奏、恩絕(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二)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三)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一)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三)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四)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三)第九章 瞞情、謀符(三)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六)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六)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六)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五)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六)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三)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一)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二)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三)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二)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一)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二)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一)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一)第八章 止險、牽掣(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四)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六)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六)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二)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四)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三)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六)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六)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三)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四)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二)
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一)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四)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五)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五)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三)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五)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一)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一)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六)第九章 瞞情、謀符(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六)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四)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六)第八章 止險、牽掣(四)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六)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五)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五)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三)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五)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四)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四)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一)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四)第四章 僞奏、恩絕(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二)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三)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一)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三)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四)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三)第九章 瞞情、謀符(三)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六)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六)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六)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五)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六)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三)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一)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二)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三)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二)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一)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二)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一)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一)第八章 止險、牽掣(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四)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六)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六)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二)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四)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三)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六)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六)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三)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四)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