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鎮江新城

天啓元年四月六日,蘇翎率黑甲騎兵營剩餘的兩千多人終於抵達鎮江堡的邊界,站在驛道旁的小山坡上,幾乎不用擡頭,便能遙遙望見鎮江堡堡牆上飄揚的旌旗。

此時,自遼陽遷移的百姓們,已經在鎮江堡前的空地上聚集着,看樣子也是纔到不久,一些人已經在臨時搭起的棚子裡住下,而更多的人,一家人那女老少仍在緩慢地向前移動着。蘇翎望見人羣之中,有成隊的士兵、民夫正在搭建更多的棚屋,顯然是趙毅成所爲。蘇翎估算了一下,按這個速度,全部遷移的百姓到齊,還得要數日。如何安置這些百姓,還得需要大量的人手方可。

想到這裡,蘇翎帶着護衛們馳下小山,打馬向鎮江堡奔去。

兩千多黑甲騎兵跟着蘇翎,小心翼翼地在人流中行進,儘管百姓們已經讓出了寬敞的驛道,但如此衆多的人數,其中還有爲數不少的雞鴨家禽,以及百姓們自備騾馬,仍然讓大軍行動不得不緩步進行。何況,衆多的孩童可不知戰事帶來的流離失所,依舊三五成羣,在路上奔來跑去。

在人羣中,蘇翎才發現有幾處搭建的棚屋很大,裡面堆積着不少糧食,稍遠處還有數處,顯然是一些軍需甲杖。一些民夫正不斷地將騾馬、大車上的貨物卸下,然後有人給其發了一根竹籌,顯然是用以計數。這定是祝浩想的辦法,遼陽城內的百姓,大多自家都有騾馬或者大車,那些商賈更不用說都或多或少的擁有屬於自己的馱隊。能住進遼陽城的,就算是貧戶,也要比散居在城外村屯裡的農家要強上許多。

蘇翎估計祝浩一定召集到不少幫助攜帶糧草、軍需的人,再說,憑着這根竹籌,想必便能換到相應的待遇,比如說一定的糧食。這些百姓一路東來。有親戚可投奔地,自然會自行離去,而無處容身的,則等待着那些軍伍之人安排。至少現在看來,那些已經搭建好和正在搭建的簡易棚子,算是一種有所依靠的表示。

蘇翎與趙毅成等人以往也曾預想過這種遷移百姓的處置方法。但畢竟只是預設,並未有細密的條款用以準備。這一仗打下來,總體目標是達到了,但仍然有許多變數。比如袁應泰一事,還有這遷移百姓到底有多少人口,而安撫這些百姓又得籌集具體多少糧食等等。

當然,這數萬遼陽百姓中,蘇翎交代祝浩重點關注地,是遼陽城中數千的工匠。其中有不少工匠都是打造軍器的熟手。熊廷弼在任時已經召集到不少,而袁應泰雖到任時間不長,可從各地衛所抽調而來的工匠也使總人數增加到令人乍舌的地步。在遼陽城時。時間不多,且人手也不夠,蘇翎估計這工匠人數怕是得有五千之多,且若是加上這些工匠的家人,徒弟等等,這眼前的人羣中,恐怕得佔兩成的樣子。

眼下蘇翎還未看見這些工匠被安置在何處,心內不禁有些着急,便微微策馬試着加快速度。向越來越近的鎮江堡城內行去。

蘇翎剛剛進入鎮江堡西門,便迎頭撞見趙毅成與馮伯靈、胡顯成帶着護衛們前來迎接。這三人適才正聚在城內參將府中議事,聞知黑甲騎兵返回地消息,便準備一起在西門處侯立,可還沒出城,蘇翎已經到了。

蘇翎一見趙毅成等幾人,不待其開口,便吩咐到:“胡德昌、嚴壽、傅升可在城內?”

“在。”趙毅成答道。

“派人去叫他們過來。”蘇翎說道。

“是。”趙毅成說着。便吩咐幾個護衛前去尋找胡德昌。

“祝浩呢?”蘇翎又問。

“在城外。”

“也派人去傳。”蘇翎說完。便率先向城內奔去。

除了蘇翎的護衛跟隨外,黑甲騎兵營則前往城外原振武營營地駐守,其一應所需,自有人前來照應。

衆人一起跟着蘇翎身後涌進鎮江參將府衙,讓冷清了半月之久的府內頓時熱鬧起來,連各自地戰馬都彼此鳴叫幾聲,算是打個招呼。

蘇翎、趙毅成、胡顯成、馮伯靈四人進到前廳,分開坐下,旁邊趙毅成的護衛上來給每人端上一杯茶。蘇翎接過。猛喝一口。卻被燙得連忙吐掉。

“有涼茶麼?”蘇翎問道。

那名自覺做錯了事的護衛連忙退下,轉眼間便提了把大壺進來。倒上一碗,遞給蘇翎。這茶壺還是後面做事的人們喝的,人多自然不能一人一杯。

蘇翎卻不也不問,接過一口喝完,算是解了一路奔波的辛苦。

放下碗,蘇翎擡頭一瞧,見其餘幾人都望着他,這才猛然一笑,說道:

“心急了些,咱們這下慢慢說。”

這話說完,趙毅成、胡顯成、馮伯靈三人原本有無數個話題要講,此時卻彼此對視,竟然都不開口。

“怎麼?”蘇翎也覺得自己心火過旺,雖然要商議的事情還有很多,可急是解決不了問題。接着說道:“這一次戰果不好麼?”

聽這麼一說,憋在三人心頭的一口氣終於找到出口,三人一起笑了起來。

“大捷!”馮伯靈這會兒笨嘴笨舌地只冒出這兩個字。

“大哥,你說說,這次大家繞了這麼遠,才只是一個大捷麼?是不是太簡單了?”趙毅成說道。

胡顯成望着蘇翎,張嘴欲問蘇翎,卻一時不知該從何處問起。

自打在赫圖阿拉分手,這顆心可一直懸着的。事實上赫圖阿拉一戰之後,胡顯成與餘彥澤、曹正雄要做地僅僅是將那些人口、戰力品搬回千山堡,一路上可是半點威脅都沒遇到。倒是郝老六、術虎與蘇翎兩路人馬前路更加難測,戰事定是不會少。

蘇翎看着胡顯成,猜出一些想法便笑着說:“我這一路收穫比預想的多。郝老六更是戰績不錯,連戰連勝。”

這說得籠統,但也足以說明郝老六也是無恙,打仗必定會有傷亡,但這些兄弟可都在。這便是最大的戰果了。胡顯成臉上舒展開來,說道:“大哥,這準備了這麼久,總算是打開了一片天了。”

蘇翎當初一起十九位夜不收,除最先陣亡的兩人,這十七人可是一起經歷了從一無所有。再到眼下這番勢力,又從千山堡的山中,再到如今縱橫整個遼東,如何不能爲此驕傲?

“天?”蘇翎說了句,“對,咱們自己的天,就從眼下開始。”

正說到這裡,祝浩大踏步地走進來,高聲說到:“將

蘇翎擺了擺手。7Z小說?示意祝浩也坐在一張椅子上。如今祝浩也算是一位領兵的將軍了,雖說只是些降兵,還上不得陣。但練兵一事,總得有個開始。看眼前祝浩的面色,顯然頗有收穫,眼中地神色也顯得幾分堅毅。

蘇翎開口說道:“咱們先說眼下地事。胡顯成,千山堡如何?”

“大哥,”胡顯成顯然已經做了準備,說道:“湯南凱的火器四營與餘彥澤的振武營都駐守太平哨,曹正雄一部駐守千山堡。都已交待過了,小心防範努爾哈赤的追擊。哨探們也加了兩倍。”

蘇翎點點頭,接着問道:“有術虎的消息麼?”

“還沒收到。”胡顯成搖搖頭。

蘇翎想了想,又問:“你派出地哨探前進到何處?”

胡顯成答道:“在牛毛寨附近,那裡我留下一個小隊騎兵。不過,大哥,努爾哈赤一點動靜都沒有,這很可疑。”

蘇翎說道:“嗯,這是個問題。遼陽一帶也沒有努爾哈赤的消息。”

趙毅成接口說道:“大哥,眼下我的哨探還無法跟進到薩爾滸附近。赫圖阿拉我也命哨探先不要接近。這樣下去,努爾哈赤的動靜可是絲毫不知了。

蘇翎說道:“暫時還想不出努爾哈赤會有何打算。不過,在等幾日,李永芳地消息就該回來裡了,那時再商議也可。眼下郝老六還在向金州進發,只要我們做好防備,多派哨探,暫時沒有太大地問題。”

“是。”幾人一齊答道。

蘇翎望了望門外,見胡德昌等人還未出現。不禁微微皺眉。

趙毅成見了。解釋到:“大哥,這幾日乎胡德昌忙着調集糧食。可能會一時找不到。”

“哦。”蘇翎點了點頭,接着說:“這軍事上,就按現在的部署便可。咱們這一鬧,努爾哈赤既然沒有窮追不捨,便定是在收拾家裡那攤子事,這夠他操心地了。再有,遼陽還在我們前面,努爾哈赤就算要動手,也會先選遼陽。這下,我們還有時間也來收拾鎮江堡這數萬人的問題。”

幾人都望向蘇翎,沒有接話。數萬百姓地安置,衆人可都沒有經驗,眼下也只能搭建棚屋遮蔽風雨,再就是提供糧食救濟。但顯然這僅僅是一時只需,要做的遠遠不夠。

蘇翎坐在椅子上思索着,有好一會兒沒有說話,其餘幾人也都在想着各自的問題,參將府前廳一片安靜,這讓廳外經過地護衛們也自覺地輕手輕腳,不敢打擾。

“馮大哥,”蘇翎面對馮伯靈,說道:“朝鮮義州那邊如何?”

馮伯靈顯然沒想到第一個問的是這個問題,想了想才說道:“袁大人的公文已經送給了朝鮮的姜弘立,據他說,也以送給朝鮮國王,但眼下還沒有迴音。”

袁應泰按蘇翎所說,讓朝鮮國王在義州劃出一片地來,用以安置遼東難民。以朝鮮國王一貫的態度,大概還是採用一個“拖”字。朝鮮國雖小,不敢仰視大明,可也不定不願意辦這個什麼“劃”出一塊地的事情,這很難說是什麼性質的劃地。但,蘇翎可不理睬朝鮮的計策。

“馮大哥,你的水師有多少船了?”蘇翎問道。

“三百八十四艘,大小不等,小船居多。”馮伯靈說道。

“馮大哥,你還地再蒐集船隻,買也好。搶也好,總是越多越好。”蘇翎說道,“我估計袁大人給朝廷的奏書也該到了。若是朝廷相信這次大捷,必定會給我們提供糧餉,這些軍需,馮大哥的水師可得承擔全部運送之責。”

“好。”馮伯靈答道。“我立即去辦。”

“不忙。”蘇翎擺了擺手,說道,“這得等朝廷文書下來才能去,不然你去了找誰要去?”

“是。”馮伯靈嘿嘿笑着應道。

“祝浩,你的兵可都還齊全?”蘇翎又問。

“稟告將軍,一個不缺。”祝浩答道。

“好,”蘇翎說,“你現在就分派一半的人,乘船過江。到義州駐紮。”

“是。”祝浩答道。

“你聽好了,”蘇翎說道,“到了義州。我會寫信給姜弘立,你遞上書信,便將鴨綠江沿岸一帶地地都給我佔了,就說是大明軍伍徵用。”

“是。將軍,要佔多大的地?”祝浩問道。

“這個......”蘇翎望了望趙毅成,說道:“這次遼陽來的,就算八萬吧。其中一半是能種地的,就算四萬人,這有一萬戶人家。每家總得有個五十畝地。你算算,要佔多大個地方?”

趙毅成幾乎不用算,便說道:“大哥,這不是得佔半個義州?”

蘇翎笑道:“才半個?不,整個義州都要。”

“是。”祝浩高聲答道。

“慢着。”蘇翎叫住祝浩,說道:“你運回來地銀子可曾清點?”

“沒有確切數目,除了各營發下的餉銀,大約還剩一百一十萬左右。”祝浩答道。

“銀子都交給胡顯成。你去提十萬兩,到了義州。先給姜弘立一萬兩,剩下地,拿去買地。凡是已經有人耕種的地,都買過來。總之你要籌夠這一萬戶人家的田。”

“是。”祝浩答道。

蘇翎看了看祝浩,還是有些不放心,便又叮囑到:“你膽子放大些。明白麼?若是有人攔阻,你應該知道該怎麼辦。”

“是,將軍放心。屬下一定辦好。”祝浩說道。

跟着蘇翎這些日子,祝浩當然明白蘇翎的意思。至於到底給多少銀子買地。那可都是祝浩說了算。朝鮮人若是聽話。也就罷了。若是不從,難免會有建奴奸細的消息傳出來。

“胡顯成。”蘇翎轉身對着胡顯成說道:“這些銀子以後都有你調度。眼下你先想想該如何給咱們那些官兵們發賞銀。這個全交給你了。”

“大哥,放心。我會辦好的。”胡顯成答道。

趙毅成問道:“大哥,那剩下的都留在鎮江堡?”

“對,”蘇翎說道,“胡顯成,你再調一些管事過來。將這些剩下地百姓都安置在鎮江堡四周。也按每戶人家五十畝計。”

趙毅成又問:“大哥,這兒可沒那麼多地分。”

“怎麼,鎮江堡附近就沒有逃走地大戶人家?”蘇翎笑着問道。

“有,可也沒這麼多。”

“那就讓他們自己墾荒。”蘇翎說道。“那些無主地地,就直接分了,只要能墾荒地地方,都重新設立村寨。另外,你讓陶安峰那隊人也別閒着,該動手就利索些。”

“明白了。”趙毅成笑着說道。

這兩者區別,或許便就是一明一暗,就差沒直接搶了。但這種事,以往也做得不少,交給陶安峰,自是不用多操心。

“祝浩,那些工匠可都到了?”蘇翎問。

“都到了,一共是六千七百八十五人。”

“好,這些人都留在鎮江堡。”蘇翎說道。

祝浩隨即又補充說道:“將軍,若是算上家眷,可有近兩萬人。”

胡顯成接口道:“大哥,這鎮江堡可住不下。”

“住不下?”蘇翎皺着眉頭,走了幾步,說道:“看來這鎮江城小了點。”

“重新築城?”趙毅成問道。

“新城?”蘇翎動了動眉頭,說道:“也好。咱們就築一個比遼陽還大的城。”

“那得要多少人手?”馮伯靈可對鎮江堡熟悉,遼陽他也去過,這麼大地城,可得要多少人,花多少日子才能修得起?

蘇翎笑着說道:“咱們這回,換個法子,先修城裡的房屋,最後閒下來再築城牆。”

“這樣?”馮伯靈不解,“那跟不修有什麼兩樣?”

蘇翎搖搖頭,有些想法,馮伯靈很難短時間內明白。

“先給這些工匠們劃出一塊地方,就按各自的行業分。房屋的分派,按太平哨城的辦法去做。以後咱們的兵器、火炮,可都指望這些人了。”蘇翎說道。

胡顯成對這些事比較內行,接口說道:“兵器、鎧甲算是一部分,火器又要單獨立一個作坊,還有木匠,漆匠等等,這可也算一個小城了。”

蘇翎說道:“這下,千山堡內的工匠們,可以遷出來了。就由他們管帶這些新來的工匠。一切都按千山堡的規矩來。”

“那築城呢?”馮伯靈還在問。

蘇翎笑着說道:“眼下只要春耕還能補得及,只要一個月後,這數萬人難道不是人手?”

“可糧食夠吃一個月麼?再說還要種子糧?”馮伯靈總算開始關心起這一向都不曾想過地農事來。

第43章 擢升總兵第9章 整編軍第2章 昏官悍勇第24章 築江城第7章 女人問題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5章 商人心思第4章 紅色戰旗第1章 旗軍戍邊第56章 牛錄歸附第3章 經略奇功第49章 人算天算第42章 固定航線第15章 兵事之初第6章 三江連號第25章 進退之間第9章 李氏農莊第43章 七虎獵熊第24章 斷酋根本第38章 部族分立第31章 兵臨遼陽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22章 京韻邊聲第68章 瓜熟蒂落第15章 兵事之初第13章 如箭在弦第66章 將軍嫡系第47章 重振陳家第29章 遼東畫卷第16章 嚴寒將至第75章 袁家遷族第27章 十萬知府第19章 英雄美人第56章 疑神疑鬼第65章 豪爽胸懷第59章 亂上加亂第24章 布場作坊第68章 燧發短銃第90章 借力蒙古第21章 窮途末路第13章 鐵壁消融第54章 越來越近第10章 計奪寨第29章 遼東畫卷第6章 獅子張口第44章 鎮江新城第5章 白沙溝第29章 商務二局第24章 築江城第23章 思籌謀第32章 何去何從第21章 水師一部第55章 爲奴之選第15章 三十天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6章 將值幾何第36章 空城以待第18章 兌現軍功第10章 此長彼消第84章 以火剝皮第34章 銀莊遍佈第44章 賀禮雲集第30章 賊酋血脈第25章 以商爲引第76章 再組商行第28章 雪夜湮滅第5章 商人心思第14章 將軍視角第22章 赫圖阿拉第17章 嗜血之兵第53章 疑慮重重第35章 遼陽移民第13章 以牙還牙第31章 練兵收心第5章 白沙溝第1章 旗軍戍邊第36章 孤注一擲第9章 整編軍第3章 武裝辦案第80章 戰事前移第9章 未來基石第14章 登州計劃第16章 太平哨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7章 鹽參商第74章 相見之宴第75章 袁家遷族第40章 虛張聲勢第47章 大興土木第33章 波光之下第27章 十萬知府第44章 鎮江新城第3章 武裝辦案第25章 虎添翼第8章 煙花柳巷第86章 相互屠殺第15章 因糧而往第7章 變中有變第60章 直截了當第7章 六月風過
第43章 擢升總兵第9章 整編軍第2章 昏官悍勇第24章 築江城第7章 女人問題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5章 商人心思第4章 紅色戰旗第1章 旗軍戍邊第56章 牛錄歸附第3章 經略奇功第49章 人算天算第42章 固定航線第15章 兵事之初第6章 三江連號第25章 進退之間第9章 李氏農莊第43章 七虎獵熊第24章 斷酋根本第38章 部族分立第31章 兵臨遼陽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22章 京韻邊聲第68章 瓜熟蒂落第15章 兵事之初第13章 如箭在弦第66章 將軍嫡系第47章 重振陳家第29章 遼東畫卷第16章 嚴寒將至第75章 袁家遷族第27章 十萬知府第19章 英雄美人第56章 疑神疑鬼第65章 豪爽胸懷第59章 亂上加亂第24章 布場作坊第68章 燧發短銃第90章 借力蒙古第21章 窮途末路第13章 鐵壁消融第54章 越來越近第10章 計奪寨第29章 遼東畫卷第6章 獅子張口第44章 鎮江新城第5章 白沙溝第29章 商務二局第24章 築江城第23章 思籌謀第32章 何去何從第21章 水師一部第55章 爲奴之選第15章 三十天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6章 將值幾何第36章 空城以待第18章 兌現軍功第10章 此長彼消第84章 以火剝皮第34章 銀莊遍佈第44章 賀禮雲集第30章 賊酋血脈第25章 以商爲引第76章 再組商行第28章 雪夜湮滅第5章 商人心思第14章 將軍視角第22章 赫圖阿拉第17章 嗜血之兵第53章 疑慮重重第35章 遼陽移民第13章 以牙還牙第31章 練兵收心第5章 白沙溝第1章 旗軍戍邊第36章 孤注一擲第9章 整編軍第3章 武裝辦案第80章 戰事前移第9章 未來基石第14章 登州計劃第16章 太平哨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7章 鹽參商第74章 相見之宴第75章 袁家遷族第40章 虛張聲勢第47章 大興土木第33章 波光之下第27章 十萬知府第44章 鎮江新城第3章 武裝辦案第25章 虎添翼第8章 煙花柳巷第86章 相互屠殺第15章 因糧而往第7章 變中有變第60章 直截了當第7章 六月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