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心存高遠

正當胡德昌、嚴壽、傅升以爲蘇翎已經交待完畢,心中已經開始琢磨這新的商貿之路時,蘇翎卻並未令其離去。

“船場。”蘇翎將這兩個字說得十分緩慢,但咬得很重,顯然對造船一事,頗爲重視。

“胡德昌,這些年你們的船隊在海上可有漂沒?”

“有的。”胡德昌尋思了片刻,接着說道:“遇到海上大風,是常有的事。這幾年船隊中有七艘遇風沉沒,好在都是小船,損失不大。”

“最大的船能裝多少糧食?”蘇翎還是頭一回問得這般仔細。

“四百石。”胡德昌答道。

蘇翎皺着眉頭,說道:“這幾年你們都沒找到更大的船?”

胡德昌答道:“朝廷海禁日久,大船很少見到。眼下的船都已是最大的了。”

“不夠大。”蘇翎說道。“我們以後要裝運更多的糧食、軍需,若都是這般大小,那得多少艘纔夠?”

胡顯成此時接口說道:“大哥,趙四倒是尋到一些造船的工匠,但只是修造了一些小船,至於大船琢磨得如何了,這些日子一忙,倒是沒多問。”

蘇翎想了想,說道:“這樣恐怕光我們去找,也不好辦。”

胡顯成又說:“大哥。不如像你以往說地。懸賞如何?”

“懸賞?”蘇翎倒是有這個念頭。不過。這只是尋人。可這船場還得有人管才行。

“一萬兩。”蘇翎說道。“胡德昌。這個由你去辦。只要能造出大船地。賞銀一萬兩。”

“賞給工匠?”胡德昌問。

這一問。倒是提醒了蘇翎。此時造船。可不是如同打鐵地工匠那般。一兩個人便能完成。按此時大明匠籍地規矩。怕是沒有工匠能夠勝任單獨造一艘船地可能。

蘇翎不禁又開始在廳內踱步。在衆人面前走來走去。好一會兒。才說道:

“不論是什麼人,只要能造出大船,便給賞銀一萬兩。若是不夠本錢,可以給其墊付。”

這等於是將船場交給此人,胡德昌倒是立即反應過來,提出一個建議:

“將軍。不如將賞銀分爲數等。能造四百料船的,賞千兩,一千料的,賞五千兩,更大的便更多。”

這個建議倒比蘇翎的的可行,畢竟造小船比大船更有把握。

蘇翎卻想地更進一步,說道:“乾脆這樣,胡德昌。你們將船場也作爲商貿的一部分辦。只要有把握自己辦船場造船的,一律允許其自辦船場,有你們頒發執照,銀子不夠,便借給他們。”

趙毅成提醒道:“大哥。這該是屬於工部的吧。另外,那些其它的工匠們。是不是也可以這麼辦?”

蘇翎無可奈何地笑了笑,說:“未必還成立一個工部?咱們哪兒還有人?”

趙毅成一怔,倒是沒想到這個問題。缺人的窘境,一至如此。

說出了難題,蘇翎倒不再踱步,緩緩在椅子上坐下,這種事情。可比練兵打仗複雜得多。也瑣碎的多。

“這樣吧,”蘇翎說的緩慢。7Z小說?“胡德昌,眼下也只有你們能做這些事情。我們幾個,還得掌軍。這不管是屬於工,還是屬於商,都由你們來辦。”

“這......”胡德昌看了看嚴壽、傅升,倒不是不敢答應,而是一樣面臨人手問題。

“不必急,一步一步地走。”蘇翎說道,“趁着這回這些人都是剛到,我們要考慮地全一些。鎮江城外,單獨給工匠們劃出一塊地來。先按我們需要的軍需爲首,鎧甲、兵器算是第一位的。不論是那些工匠自己成立作坊,還是原先的大戶、商人出面組建店鋪,都由你們頒發執照。我會派人專門檢視品質好壞,拿銀子去買。這是總的想法。還是像適才所說,若是那些工匠們不夠本錢,便先借給他們。只要頭一批貨出來,便能週轉。以後便就正常了。”

“要算利息麼?”胡德昌腦子裡只要出現銀子,便於利有關。

蘇翎看了看胡德昌,說道:“你們自己去商議。記住,要先讓這些店鋪、作坊動起來,能造出我們需要的物事,再考慮利息的事情。”

“是。”胡德昌答道。

“就拿鐵匠來說,兵器、甲杖是一部分,只要做得好,便另有賞賜。其餘的農具、鐵鍋等等,也是如此辦理。再有,冶鐵、鍊鋼地那一面,也可仿照這船場的方式。總之是讓那些有本事做事的人,可以從中得利。這樣,我們也省了人手不足的麻煩。”

這樣一說,胡德昌等人算是有了個清晰的目標。趁着蘇翎稍停地功夫,胡德昌便說出自己的一些理解。

“將軍,這樣說來,這不管是船場,還是煮鹽、鍊鋼,一律不予限制,只要有商人自願去經營,便給予頒發執照。”

“是這個意思。”蘇翎點頭。

“那這鹽、鐵,甚至還有銅,豈不是人人都搶着去做?”胡德昌說道。

“當然不行。”蘇翎揮了揮手,說:“這就要你們制定一個限度,總不能讓一個鐵匠,去任意開礦,煮鹽。”

蘇翎沉吟片刻,又接着說:“這鹽、鐵,還有煤等等礦產,咱們不必按朝廷地法子,但這畢竟不同於別的行當。最初可以免收部分稅收,但要在一個期限之內,視其產出給予評價,辦的好的繼續,不好的,自然要撤換。這個你們商議定了就是。”

“這是原料的一部分,剩餘的,不論身份,都可參與,尤其是身懷技藝地人。”蘇翎接着說道,“我們地目的,便是要最好地船,最好的鐵器。最好地火藥,等等。只要這些能被造出來,那些剩下地商人,自然會將貨物販運到各地。另外,有了船,不僅我們需要,那些願意走海運經商的人,也可以購買船隻。倒時,你們商貿部,便可以頒發海運執照,這又是一筆收入。依此類推......”

蘇翎並未結尾,這幅畫卷,再一次在這些人心中緩緩展開,一時間,這近似完全放開對商人的限制的做法。讓胡德昌、嚴壽、傅升甚至連趙毅成、胡顯成都爲之嚮往,思緒溢出很遠。

蘇翎等了一會兒,又開口說道:“你們三人原來的生意,也要按此辦理。當然,你們必然因此佔了先機。這也沒什麼大不了,但你們要記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不要光想着自己一家將銀子都賺了。這頭一步,便從你們的生意開始,不論是船隊,還是商隊,都要起個帶頭地作用。”

“是。”胡德昌等三人齊聲答道。

其實蘇翎此刻只是叮囑,實際上就算胡德昌等人有心去獨佔。眼下也沒有人手去做。一個人。或是一個小團體,也是有極限的時候。此刻。蘇翎的武力,與胡德昌等人的商業聯盟。正是這樣的關口,若想再此拓展,也僅僅只能走適才所說的這一條路。

當然,如此粗略的構想,並且,以胡德昌等人的身份,即是管事,又是被管,本身便有不妥之處。就連大明朝廷,也有類似地迴避制度。但此刻蘇翎等人也顧不得許多,萬事總有個開始,即便有所弊端,也只能暫時忽視。等到商業學院培養出更多的人手時,纔有可能予以解決。

蘇翎見說得差不多了,便最後說道:“你們下去準備吧,其餘的事都可先放一放。你們辦得越快,這糧食等等便籌集的越快,眼下我們還能支持一陣子,後面的,可都指望着你們了。”

“是。”胡德昌答應着。

“銀子......”蘇翎望了望胡顯成,此刻祝浩運回地銀子還未清點,只有個大概數目,“先給你們二十萬兩,足夠你們應付一陣子了。你們先在鎮江堡內尋一處辦事的地點,先將牌子掛出來,銀子隨後便給你們撥過去。去吧。”

胡德昌、嚴壽、傅升連忙行禮,轉身退了出去。

屋內剩餘地人一起望向蘇翎,那胡顯成笑着問道:“大哥,莫非你祖上也是經商的?”

蘇翎笑着搖搖頭,說道:“這都是逼出來的法子。當初只想着如何處置遼陽,卻沒細想這些人可都算是大戶、商人,這比村子裡的百姓難以處置。”

趙毅成已經在心中琢磨過一陣子了,此時說道:“大哥,這個辦法雖好,可畢竟也得等上數月纔能有結果。”

蘇翎點點頭,說道:“按我想的,只要一個月內,能有商人弄到糧食,我們便就不怕時間長短。按胡德昌所說,朝鮮境內,還是可以暫時收集到的。”

馮伯靈擔心不少,接口道:“朝鮮若是不許商人入境呢?”

這是肯定的,作爲一國,當然不允許蘇翎設想地那般如入無人之境。

蘇翎冷冷地說道:“若是不允,我們便不客氣,直接派兵入境,到朝鮮國王眼皮子底下去要糧食。”

“若是打起來,怎麼辦?”馮伯靈問道。

蘇翎望着馮伯靈,說道:“馮大哥,你要高看了朝鮮。上次朝鮮元帥姜弘立地兵馬,已經讓其費盡力氣,朝鮮若是真有這個膽子,還會如今天這般境地麼?”

馮伯靈不語了。當初鎮江水師,也有些肆無忌憚地欺負對岸朝鮮人的時候,只是從未進入到朝鮮內地罷了。

蘇翎又說道:“馮大哥,你地水師留一部分在鎮江,其餘的都帶去旅順,我給你撥一部分糧餉,你到旅順便上岸佔據旅順口,繼續招募人手、船隻,等朝廷地消息一到,便前去接應糧餉器械。”

“是。”馮伯靈應道。

“馮大哥,這回遼陽一戰,南四衛逃亡的官兵、百姓數之不盡。你儘管去接管旅順,沿海一帶的船隻都全數接收到你的水師裡。另外,你派人在旅順駐守,兵源不愁,看你能招募到多少了。一旦船隻、人手足夠,便派出一部。到沿海各島收編人口,指定專人管帶。原有的官員一律令其往遼陽聽命,不聽招呼的,只管緝拿。懂我的意思麼?”

“明白,膽子要大。”馮伯靈說道。

這句話,讓在座的幾人都笑了起來。

“那些女真戰俘如何安置的?”蘇翎望向胡顯成,問道。

“一部分填補了那些屯田新村地空額,一部分我已發往黃骨島附近。”胡顯成答道。

“黃骨島?”蘇翎不解。

胡顯成解釋道:“那些勘測土地的管事。回報說,在寬甸土株三處可開四百五十餘頃,趙士溝三處可開一百二十餘頃,龍潭三處可開一千三百餘頃,浪水窪可開七百六十餘頃,長山累道可開一千二百餘頃,九平灣可開九百餘頃,這些都足夠再遷移數萬人居住墾荒了。另外。在黃骨島附近,也有二千餘頃的土地可供開墾。再說,那些女真人實在太多,我便將數千人前往黃骨島附近的農莊,那裡有五處都已屬於我們。正好將這些人去填補空缺。”

“也好,這樣分散居住。也省心。”蘇翎說道。

趙毅成提出一個問題,說:“大哥,郝老六是駐守金州,還是返回鎮江堡?”

蘇翎答道:“要看努爾哈赤如何動作,若是還是這樣沒消息,郝老六便一路搜尋糧草、招募人手。直到金州爲止。”

“可惜我們人手不夠,不然金州可比鎮江堡的位置還要好。”趙毅成有些惋惜地說道。

蘇翎無奈地搖頭。說道:“一步一步的走吧。眼下先解決好鎮江堡的事。金州嘛,怕是還得等努爾哈赤有進一步的消息才能肯定。我們看着金州不錯。那努爾哈赤也一樣知道。從瀋陽至遼陽,再到海州、然後沿海到金州。都是富庶之地,糧草、人手,都是吸引努爾哈赤地部分。努爾哈赤若是想恢復元氣,必然要再攻遼陽,然後不是向西打廣寧,便是向南下金州。這兩者怎麼都比攻打寬甸與鎮江堡有利,行軍方便不說,收穫也多。”

“所以大哥選擇鎮江堡,就如當初一樣,我們還是躲在後面?”趙毅成說道。

蘇翎看了看趙毅成,笑道:“說躲也行。不過,我們當初若不是躲着,怎麼有今日的雷霆一擊?”

趙毅成笑着回到:“那鎮江堡不是又可以安慰一段日子?最好也能有個一兩年時間,到那時,大哥今日所說的,也該見到效果了。”

蘇翎答道:“希望如此。我本想直接將遼陽棄掉,讓努爾哈赤暫居遼陽,這樣,一舉一動,我們都能知道。當初努爾哈赤在遼陽城內暗伏人手,我們也一樣可以做到。若是其將所有的女真諸申、阿哈們遷移到瀋陽、遼陽附近耕種,那就最好不過了。”

馮伯靈又是不明白,插嘴問道:“那不是努爾哈赤有更多的田地可種麼?怎麼還是好事?”

蘇翎笑着解釋說:“馮大哥,你想,眼下努爾哈赤仍然在山裡,不說我們去攻打,就是大明朝廷,也不敢輕易進山。若是到了遼陽、瀋陽,這便是到了明處。你說是在山裡打好呢?還是在遼瀋一帶的平地一戰好說道進山作戰,或許蘇翎所部絲毫沒有畏懼之處,但大明朝廷的官兵可是沒有人敢說這話。但換到遼陽、瀋陽,大明官兵可是熟悉的很,至少在朝廷兵部地地圖上,各處地形地勢都是明明白白的標註着。這正好讓那些文官們調兵遣將有了用武之處。

“再說,”蘇翎接着說下去,“當初努爾哈赤是怎麼襲擾遼陽、瀋陽的,我們依法照辦。且種糧可不是一月兩月的功夫,到秋收時,大明朝廷難道還調集不到數萬兵馬麼?倒時就算大明朝廷集兵於廣寧,不急着收復遼陽、瀋陽,努爾哈赤也會寢食難安,不解決廣寧一帶的兵,他是不會放心住在遼陽地。這樣一來,努爾哈赤反而處於我們與大明的夾擊之中,哪一邊,他也不敢輕動。”

馮伯靈邊聽邊想,不由得爲這般設想叫好。

蘇翎接着又說:“可惜,袁大人非要在遼陽駐守。這廣寧一帶地兵又都調往遼陽,若是再一敗,損兵折將之下,廣寧可就沒多少兵馬可駐守了。”

馮伯靈問:“你是說遼陽再敗,廣寧也可能丟掉?”

蘇翎點點頭,說:“如今在遼陽的總兵李光榮,便是奉命駐守廣寧一帶防備蒙古人的,還有幾個遊擊、守備。也都是廣寧一帶各堡的兵馬,這一次他們來的倒是快,大約是也想白白撈個功勞。但當真是將廣寧一帶都調空了。努爾哈赤若是動作快,形勢判斷正確,便可一口氣連下遼陽、廣寧。要知道,廣寧一帶的糧草,可比遼陽還多。”

趙毅成聽到這裡,補充說道:“據說廣寧一帶地海邊。由海路運來地糧草、器械堆積如山,因爲找不到更多地民夫搬運,都日曬雨淋了不少日子了。那樣一來,不是又白白給了努爾哈赤?”

蘇翎笑而不答。

馮伯靈卻急急地說道:“那我們怎麼辦?”

蘇翎緩緩說道:“我們安撫百姓,打造器械。練兵強軍,然後。等待朝廷撥付的糧餉。”

“怎麼?不打努爾哈赤麼?”馮伯靈問道,“難道就看着努爾哈赤得了遼陽,再得廣寧?”

這時,祝浩小心翼翼地也插了一言,作爲新近掌兵地主管,眼下參加議事,也算是有了發言權。

“將軍。若是努爾哈赤得了廣寧一帶的糧草、器械。不是大增其力麼?”

“對啊,”馮伯靈又將話接過去。說道:“若是這一仗打下來,肯定有不少降兵。少說也得一兩萬吧,再編進八旗,可不是更難對付?”

“降兵越多越好。”蘇翎卻說了這麼一句,說完,看向趙毅成與胡顯成。這二位顯然沒有像馮伯靈與祝浩那般心急,一句話也沒有說,只耐心地聽幾人談論。對此,蘇翎暗自滿意,到底是跟隨自己很久的兄弟,不過,這馮伯靈與祝浩,還得多做解釋,才能進一步明白蘇翎地意圖。

果然,馮伯靈問道:“爲何越多越好?難道人多了還好打了不成?”

“說的對。”蘇翎笑着說道,但卻沒有接着說下去,而是看向趙毅成,說道:“毅成,你來說說。”

趙毅成想了想,便對馮伯靈說道:“據傳努爾哈赤練兵極爲嚴格。傳說其練兵時,先挖一大坑,然後堆滿柴薪,點火焚燒,讓新兵從火上越過,若是敢於跳過去的,便收編爲兵,若退縮者,立即斬首。所以,八旗兵無不敢於爭先死鬥。”

“對啊。”馮伯靈卻不明白這與降兵有何關係,這不是說得更厲害麼?

“可若是降兵多了,不管其怎麼練兵,在數月,甚至一年之內,這些降兵是不會與八旗兵一樣賣命死戰的,一旦戰場上形勢逆轉,怕是反水的人不會少。所以,努爾哈赤得到的降兵越多,甚至多到與八旗兵一樣,他便更不放心。不過,他也不得不擴從兵馬,以應付大明官兵。這樣,不論哪一部降兵出戰,他都得派一部八旗兵跟隨,以便掌控。這便將八旗兵分散,不會再如以往那樣,每戰都是八旗兵一起出動。”趙毅成是越說越有把握,看着蘇翎點頭,心知與蘇翎所料是一致的。

“還有,佔據了瀋陽、遼陽,甚至再加上廣寧,還有赫圖阿拉老城,以及薩爾滸那一帶,這些大大小小的城可都要派兵駐守,經過這一回咱們這一鬧,相信努爾哈赤不會再空巢而出。這樣地地方,也不會交給那些降兵主守,必定也要分出八旗兵精銳駐紮。並且,李永芳不是又到了咱們這邊?那努爾哈赤要麼就殺盡降兵,要是留下,那疑心更重。定然再不會如上次遼陽那般,只留一些漢人降兵駐紮。”趙毅成說完,看着馮伯靈。

馮伯靈想了想,說道:“這不等於原來遼東都司的法子,分兵駐守各城堡?”

“你明白了吧?”趙毅成笑着說道,“所以,努爾哈赤得到的越多,就越不能向以往那樣集兵出戰。這實力,反而不如從前。”

“真會如此?”馮伯靈隨時發問,心中卻已有八分信了。

這樣的問話,當然不必答了,連祝浩都已聽懂了大部分。

蘇翎微笑着又看向胡顯成,對其點點頭。

那胡顯成便緩緩說道:“若是廣寧不落到努爾哈赤的手裡,我們又怎麼去接管廣寧一帶地土地呢?”

第10章 身份之疑第72章 策反八旗第36章 百萬之初第15章 三十天第15章 兵事之初第17章 鹽參商第43章 七虎獵熊第16章 將值幾何第32章 山東水師第83章 一勞永逸第57章 女真國策第11章 顧此失彼第30章 事在人爲第20章 漸變舊俗第14章 登州計劃第59章 將軍賜名第52章 蘇系武官第33章 叛將結局第13章 如箭在弦第16章 烽火連綿第5章 商人心思第29章 風雲隱現第35章 後續手段第87章 一敗塗地第80章 戰事前移第22章 兵將之選第22章 登州城下第8章 煙花柳巷第23章 戰雷隱隱第3章 武裝辦案第64章 依計漸進第22章 赫圖阿拉第72章 海上船隊第17章 戰馬悲鳴第4章 紅色戰旗第26章 整軍威第72章 策反八旗第15章 三十天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89章 殺光慶功第88章 斬草除根第54章 越來越近第22章 火器四營第59章 亂上加亂第47章 重振陳家第29章 遼東畫卷第91章 瀋陽屯田第9章 嬌顏如雪第4章 女真人第54章 攻守易勢第22章 火器四營第44章 賀禮雲集第70章 天啓內帑第24章 海上將軍第2章 新舊交替第36章 各有所爲第25章 進退之間第15章 三十天第24章 斷酋根本第76章 再組商行第13章 鐵壁消融第6章 海濱遇匪第92章 開疆拓土第90章 借力蒙古第22章 京韻邊聲第23章 戰雷隱隱第51章 提督遼東第55章 爲奴之選第31章 練兵收心第26章 振武新營第30章 來去由心第52章 旁敲側擊第24章 驅虎吞狼第13章 強行監軍第47章 重振陳家第34章 臨時整軍第27章 十萬知府第20章 部族戰爭第36章 空城以待第27章 分而擊之第44章 賀禮雲集第31章 攻守同進第26章 再選官兵第21章 餘波未止第11章 天朝小國第57章 女真國策第7章 六月風過第36章 百萬之初第21章 窮途末路第53章 疑慮重重第22章 京韻邊聲第9章 未來基石第46章 心存高遠第78章 利刃穿心第19章 英雄美人第29章 商務二局第92章 開疆拓土第41章 遼陽又變第56章 疑神疑鬼
第10章 身份之疑第72章 策反八旗第36章 百萬之初第15章 三十天第15章 兵事之初第17章 鹽參商第43章 七虎獵熊第16章 將值幾何第32章 山東水師第83章 一勞永逸第57章 女真國策第11章 顧此失彼第30章 事在人爲第20章 漸變舊俗第14章 登州計劃第59章 將軍賜名第52章 蘇系武官第33章 叛將結局第13章 如箭在弦第16章 烽火連綿第5章 商人心思第29章 風雲隱現第35章 後續手段第87章 一敗塗地第80章 戰事前移第22章 兵將之選第22章 登州城下第8章 煙花柳巷第23章 戰雷隱隱第3章 武裝辦案第64章 依計漸進第22章 赫圖阿拉第72章 海上船隊第17章 戰馬悲鳴第4章 紅色戰旗第26章 整軍威第72章 策反八旗第15章 三十天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89章 殺光慶功第88章 斬草除根第54章 越來越近第22章 火器四營第59章 亂上加亂第47章 重振陳家第29章 遼東畫卷第91章 瀋陽屯田第9章 嬌顏如雪第4章 女真人第54章 攻守易勢第22章 火器四營第44章 賀禮雲集第70章 天啓內帑第24章 海上將軍第2章 新舊交替第36章 各有所爲第25章 進退之間第15章 三十天第24章 斷酋根本第76章 再組商行第13章 鐵壁消融第6章 海濱遇匪第92章 開疆拓土第90章 借力蒙古第22章 京韻邊聲第23章 戰雷隱隱第51章 提督遼東第55章 爲奴之選第31章 練兵收心第26章 振武新營第30章 來去由心第52章 旁敲側擊第24章 驅虎吞狼第13章 強行監軍第47章 重振陳家第34章 臨時整軍第27章 十萬知府第20章 部族戰爭第36章 空城以待第27章 分而擊之第44章 賀禮雲集第31章 攻守同進第26章 再選官兵第21章 餘波未止第11章 天朝小國第57章 女真國策第7章 六月風過第36章 百萬之初第21章 窮途末路第53章 疑慮重重第22章 京韻邊聲第9章 未來基石第46章 心存高遠第78章 利刃穿心第19章 英雄美人第29章 商務二局第92章 開疆拓土第41章 遼陽又變第56章 疑神疑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