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哥在嗎?……贛州來電。”

昏黃的燈光下,趴在桌子邊,皺着眉頭的楊滬生正看着攤在面前的各種情報,心神不寧時,史秉譽拿了封電報,輕輕推開門走了進來。

“秉譽啊,進來、進來……怎麼說?贛州那邊又發生什麼事了?”

無事不登三寶殿。如果史秉譽覺得自己好處理的事情,他纔沒那麼好心找楊滬生徵詢意見的。既然來了,事情肯定很棘手。楊滬生現在軍事方面事情都忙不過來,又要抓地方事務,這讓楊滬生苦惱萬分。

鐵腕人物並不是那麼好當的,除非你根本不想將國家治理好。

“是這樣的,贛州那邊來電,說是大批工人要求離開工廠,領了工資回家種地去。那邊來電詢問我們應該如何答覆工人。”

“啊?”楊滬生腦子裡亂成一團,不知這世界到底是怎麼了。“不是有工人最底工資保障嘛?每個月那麼多錢,總比他們在家種田,收入要可觀多了。他們怎麼又想着回家種地?”

解放區之所以能將英法打敗,現在正以雷霆萬鈞之勢,讓清朝退出歷史舞臺,完全是因爲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基礎造成的。而這些都因爲解放區幾個工業基地有欣欣向榮的氣象。

原來工商企業主要集中在溫州和福州,這兩個城市靠近大海,分別有甌江、閩江流經城市,與大海相通,千噸商輪可以直接溯流抵達兩城,對外貿易極爲方便。良好的地理位置加之福建歷來不富,人們渴望富裕之心極爲迫切,而溫州人又敢爲天下先,富有闖勁,在鄉下保守勢力還很濃厚,城市周圍工業卻如同核聚變一樣,在封建殘餘思想還很濃厚之時,已經如雨後春筍一般遍地開花了。一個成功的工廠,可以帶動周邊冒出相似企業無數家,這方面溫州尤其厲害。

當時唯一讓楊滬生和史秉譽在欣慰之餘還有點遺憾的就是,福州人善於小打小鬧,他們總害怕政府突然提高稅率或者再回到傳統,給他們來個抄家沒產,把辦的好好的工廠沒收了。爲此福州企業主寧可將利潤換成白銀埋在地下,也不願意用來擴大再生產。至於溫州,溫州這裡的工商業者小聰明實在太多了點,善於模仿也許是溫州人的天性,但模仿過頭了卻不是什麼好事情。溫州商人看到茶葉生意好,嘩啦啦一下,遍地都是茶場,看看絲綢生意不錯,於是從樂清到平陽,到處都是絲綢廠,真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如此亂哄哄局面,自由競爭下,壓價競爭也就是難免的了,這讓解放區損失了不少稅收。溫州人的小聰明還體現在他們的狡詐上面,爲了能賺取最大利潤,剋扣工資、加班加點、招收童工這都是常事,生產的商品假冒僞劣砸解放區牌子這樣事情,溫州人也毫不在乎——只要自己有錢賺就可以,至於國家如何,這好象跟他們沒什麼關係。

走了極端的溫州商人,讓楊滬生常常又是喜歡,又是痛恨。

不管怎麼說,有了這兩個港口城市,讓楊滬生他們在看似沙灘的地方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城堡。不過正因爲兩個港口城市距離大海實在太近,在預料到英法要干涉解放區時,爲了避免自己的工業基地讓人家一下子給搗毀了,溫州和福州的工廠只能朝解放區腹地搬遷,於是纔出現了南昌、長沙、贛州、衡州等幾個基地。尤其是贛州,作爲解放區中心,又有贛江將贛州與長江連接起來,翻越大庾嶺,經東江進入北江,又能抵達廣州,進入南海,加上東有武夷山脈,西有羅霄山脈,南有南嶺,三座山脈從了贛州天然屏障。雖然英法聯軍在海軍方面zhan有絕對優勢,但贛江的水深卻讓絕大多數戰艦無法進入贛江,南下贛州。贛州自然成了解放區在英法聯軍入侵中國時,最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大批工廠從溫州、福州搬遷到這裡來。

上次福州工人因爲工資問題起來罷工,贛州工人也有蠢蠢欲動之勢,幸好福州事件很快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同時參議院雖然爭執不休,卻也比較快通過了工人最底生活保障法,贛州這裡也就沒有爲了同樣事情發生罷工。如贛州發生大罷工,對解放區的衝擊遠不是福州罷工所能比擬的。

現在英法聯軍趕回歐洲了,一統中國也是一兩年內之事,這時候卻發生了贛州工人要求離開工廠回家種地,楊滬生自然覺得不可理解。要知道,贛州的工人大多數都是從軍隊裡復員安排過去的,守紀律服從命令,這樣的人自然特別適應大工業生產。而且贛州還有健全的工會組織,按理說這裡不應該出現勞資方矛盾激化情況。

史秉譽氣惱地說道:“還不是南昌前段時間貧農鬧事鬧的?那些工人不知從什麼地方聽說我們這裡並沒有滿足窮人兄弟的要求,用這種方式給我們施加壓力,這是決不允許的!”

說着史秉譽重重敲擊楊滬生面前的桌子。都火燒眉毛了,史秉譽也無法在楊滬生面前掩飾自己對他的不滿。

史秉譽總覺得南昌事件是楊滬生在暗地裡給自己捅簍子,既然楊滬生可以煽動農民給政府施加壓力,那麼他又爲什麼不能煽動工人加劇給政府的壓力?

楊滬生將史秉譽手中的電報接了過去,粗略掃了兩眼,微微搖着頭淡然一笑道:“從上到下我都沒看到上面寫了工人要求和農民站在一起,你又怎麼知道是南昌這邊事情引起來的?妄自猜測可不行啊!”

史秉譽冷哼一聲:“哼,難道非要上面寫了才證明這兩個事情有關聯嗎?兩個事件時間如此之近,而且都跟農村有關係,早不早,晚不晚的,這事只要有點腦子的,哪怕是豬腦子,稍微推測一下也能想出來!”

給史秉譽罵成豬腦子,楊滬生也沒覺得很氣憤。

“難道不可能是巧合嗎?這世間巧合的事情太多了,何況就是有關聯也沒什麼嘛!我們農村土改一直左右搖擺,底層百姓早已不滿,這跟火yao桶沒什麼區別,只要有個引子,一點就炸,我看要解決,主要還是政策方面要向底層傾斜,不然你我總有一天要被炸上天的。”

“炸上天的應該是我纔對,你是人家代言人,他們怎麼可能炮轟你?”

“別那麼生氣嘛!”看史秉譽臉色一直不善,楊滬生站起來笑着拍拍史秉譽肩膀。“你我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放心,我是肯定永遠跟你站在一起的。不過某些時候你也應該做些讓步纔是,別忘了,這世界永遠是窮人最多,要是不讓窮人過上好日子,他們不起來造反纔怪!”

“你會跟我站一起?鬼才信你。”史秉譽自然不會相信楊滬生與自己想的一樣。“窮人最多自然沒錯,但怎麼窮的,這可很有講究。有些是因爲沒有生產資源窮困潦倒,還有的人根本是因爲懶惰才貧窮,那些懶人給他分配了田地,他也伺候不好莊稼,工廠收入高,讓他進工廠工作,他又覺得工作太累,一點不清閒,幹不了兩天就想走人。這世界哪有又輕鬆又來錢容易的事情?對沒有生產資源的,我們可以供給他們,讓他們投入生產,可那些懶惰的呢?共產主義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社會主義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如果他們不肯幹活,難道我們還養着這些懶漢不成?”

“懶漢畢竟是少數。”

“少數?錯了,大錯特錯,並不是少數,而是很多人都是如此,甚至可以說,大多數人都是如此。偷懶,畢竟是人的天性。誰不想工作舒服,鈔票多多?紅眼病也是人的天性,自己不勤勞不說,看到人家因爲勤勞取得衆多家產,就妒忌了,就想分他一筆,這是中國人的天性。”

“怎麼能這樣說呢?難道你認爲我們中國人不是勤勞勇敢的民族,而是如同蝗蟲這樣民族不成?”楊滬生臉上笑容漸漸收了起來。

“別告訴我你在農村沒有看到那些遊手好閒說東說西讓人討厭的傢伙。這些人是真正的無產階級,家徒四壁,家裡連一粒米都沒有,可他們又是讓人生厭的流氓無產者。他們什麼也不害怕,反正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腦袋掉了也不過碗大的疤,我們軍隊中,這樣人佔了很大比例,幸好政治工作能將不少軍隊這樣人教育好,可地方不同於軍隊……土改,首先得益的就是這些人,起來鬥地主最積極的是他們,地主逃到城裡了,分給這些積極分子的田地物資沒用上兩天,他們又一一變賣用來果腹,等賣完了,坐吃山空,生活照樣難以爲繼。”

楊滬生默然了,這樣的人他自然看到不少——可以說,只要在農村,不管哪個村莊,他都能看到這種寧波話叫“橋頭老三”的人。

這些人因爲窮,他們的革命積極性是最高的(爲了錢當叛徒。比例也是很高的),也不怕死,反正什麼都沒有,打勝了吃香的喝辣的,若是打了敗仗,大不了十八年後重新再在這個世界走上一遭,他們又有什麼事情好害怕?軍隊中最勇敢的就是這些人。

當然,因爲他們流氓無產者的本性,破壞軍紀的事情也時有發生,但事情既然有兩面性,就要看到底哪一面更重要些,人無完人嘛!戰爭年間,一個有缺點的勇士總是比一個老好人懦夫更受到將領喜歡。這些流氓無產者在軍隊這麼些年,一些成了堅定的無產者戰士,有的成了高級將領,有這些例子,楊滬生自然不會覺得流氓無產者是如何可怕了。

不過楊滬生也明白軍隊是一個具有高度組織性、強調極端服從的地方,如自由散漫,下場輕者關禁閉,重者掉腦袋,這跟地方沒什麼可比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軍隊那個大熔爐管束下,可以將一個懦夫變成一個勇士,而在地方,懦夫只能是懦夫,環境使然罷了。

同樣的一個人,在軍隊,楊滬生覺得是個人才,到了地方,恐怕史秉譽就會覺得是個罪犯了。讓整個社會都變成軍隊?這好象太過分了。

“這個……”楊滬生沉吟了半晌,不大自信地說道:“你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真要絕大多數都是懶漢,社會還如何進步?……而且不管怎樣,既然是中國人,管他是地主還是懶漢,我們總要讓人家活下來不是?就算大多數人是懶漢,我們也要看到這是舊有的生產關係造成的,是舊有的社會制度造成了這樣畸形社會。我們不能怨天尤人,只有想方設法改變纔對。”

見史秉譽要插嘴,楊滬生擺了擺手,繼續道:“關於這些人,強迫他們勞動顯然是不行的,你越強迫,人家越有牴觸情緒,就是在監督下幹活,他給你偷工減料,虛耗時間,到時候低效率也是必然的,我看還是採用開展思想工作比較好。”

史秉譽正想譏諷楊滬生“政治工作萬能論”,楊滬生已經掰着手指頭,自顧自講起如何改造那些懶漢了。

按照楊滬生的說法,人,都是有自尊的。懶漢和新生政權並沒有敵我矛盾,而且依照這些人的性格,他們逆反心理很重,你要是批評、規勸,人家不當耳旁風纔有鬼。要是強制勞動,這又是將政府和他們之間的矛盾擴大化,屬於得不償失。

對待這些人,只能採用跟他們算帳:算算他們一年要吃多少糧食,那些糧食都來自什麼地方,算算他們一年穿的衣服有幾件,一年中忍飢挨餓的日子有多少天,冬天到了少衣服穿挨凍的天數又有多少?

要算算大娘紡線能補貼他多少,現在機械化大生產了,這些補貼是否還能有以前那麼多(當然不能將矛頭對準機械化大生產,讓那些懶漢對工業化抱有敵視心理。要告訴他們只有工業發達了,大家纔有更多錢過上更好的日子,碗裡才能天天都有肉。這種天天吃肉的日子對現在百姓而言,就如同蘇聯人所言共產主義社會就是土豆加牛肉,或者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一樣顯得很是虛無縹緲。)?再算算體弱的大叔上山打獵,下海摸魚能救濟他多少?

這樣介紹當然不能將一個懶漢變成一個勤快之人,但這樣可以觸動一個人的靈魂,讓他對幫助他改變不至於那麼牴觸。

在幫懶漢分析日子是如何過後,應該再跟他討論一下,他能幹哪些農活,如果農活不成,他又有哪些活可以做。孤家寡人的,還要討論娶媳婦過日子,討個老婆需要多少錢,又如何賺這些錢。食、色,性也。懶漢又不是太監,總不能讓這些光棍成爲社會隱患吧?

成了家的,要跟他討論生孩子開支,有孩子的要跟他說再窮不能讓孩子也跟着受罪,自己窮,總不能讓下一代也跟着受窮。而要改變窮的面貌,只能參加勞動。

當然,在一個自給自足經濟走向崩潰,社會正在向大工業轉化的中國,單家獨戶是很難再過“你耕田來我織布”這種理想模式過上幸福日子了。不光是懶人,對普通想正常過日子的農村百姓而言,水源、農具、技術、資金、種子、肥料、運輸、市場……這些都是橫在他們面前的難關。以前地主擁有這些資源,現在地主都逃進城裡,這些資源分下去後,又不可能讓大家都全部擁有,靠自己的力量想生活好,這基本不現實。

要想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只能走合作化道路——將大家組織起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爲了生活各盡所能。*主席提倡的人民公社並不是腦門子一熱就拍板的,在文化極度落後,交通十分閉塞,又因爲戰亂,水利設施完全破壞情況下,將徹底無序而低效的農村,靠人民公社這種形式讓他形成一種簡單有序的生產秩序。通過分工、調配,農忙時種田,農閒時建設渠道、購置農具,這樣才能讓大家都吃上飯。

當然,畝產萬斤糧這種笑話,楊滬生是肯定不會相信的。而且楊滬生認爲就是搞合作化,也應該按照多勞多得來分配。

史秉譽對人民公社沒有楊滬生那麼多好感,對史秉譽而言,人民公社真要是萬能的,也不會有後來的包產到戶了。不過越聽史秉譽越覺得楊滬生並沒有信口開河,他在城市待的時間是很多,但農村也經常去,很明白現在農村現狀,那可真是一窮二白。要是不組織起來,並且政府給予扶持,農村不管進行了土改,還是不進行土改,最後都要走上破產這條道路。

聽楊滬生介紹合作化好處,史秉譽也砰然心動。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農民還在享受包產到戶前,人民公社在農田水利建設上打下的基礎,這事情史秉譽是無法否認的。水庫、機耕路在包產到戶後造了多少?真要像人民公社時期那樣年年造,那費用和精力遠非政府所能承擔。可以說,包產到戶享了人民公社之福(人民公社壞話當然是要說的,不說又如何體現出進行包產到戶的英明之所在?)。

現在根本不存在包產到戶這一說,土地原本就是農民的,還包什麼產到什麼戶?史秉譽不是一葉蔽目的瘋子,有了*時代的經驗教訓,集體化的好處和壞處他多少還是瞭解一點的。集體化弊端雖多,但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讓農村生產的糧食能夠滿足全國人口需要,如何能更好的抵禦自然災害,並且還能有大批剩餘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進入工廠當工人。獨家獨戶和集體化哪一個更好?將這兩種方式放在天平上秤秤,史秉譽很自然就秤出孰輕孰重。

楊滬生說完,端起茶碗低頭喝茶,史秉譽點了點頭:“關於農村問題我會再多跑跑下面,好好調查研究一下,不過大哥您說的這些,我想,還是很有用的。也許我們可以先在幾個省,分別找幾個有代表的縣搞搞試點,要是可行,就這麼做。”

楊滬生見史秉譽從“****”道路上再次轉彎,回到正確路上。他覺得這纔是自己兄弟,與自己保持一致,全心全意爲中華之崛起做事,而不是爲了那些滿身銅臭的商人做事。自己的敲打還有用,這讓楊滬生很是欣慰點了點頭。

“不過現在火燒眉毛的是贛州工人罷工如何解決?電報你看了,那些工人要求將工資付給他們,完後他們就要走人,而工廠又不肯放他們領錢走人,現在那些工人佔據廠房,在裡面靜坐示威呢!工人是不能得罪的,可將資本家推到反面去,顯然也是錯誤的,老大你給我拿個主意吧。”

楊滬生一聽,臉色難看起來。

史秉譽將這個燙手山芋遞給他,一時間楊滬生也搞不清楚到底應該如何是好。

和史秉譽一樣,楊滬生以前並沒有在工廠當過工人,對工廠的事情,他知道的實在有限。他只知道工人是最有組織性、戰鬥力的階級了。要建立工會保障工人切身利益,依託工人實現社會改造。可現在工人挑戰他所建立政權的權威性,這事情如何解決可實在麻煩。

雖然楊滬生並沒有慫恿別人跑到工廠拖拖參議院的後腿,但楊滬生也不敢保證別人在聽了自己暗示後,將事情做大一些。

既然不清楚這事情到底有什麼內幕,楊滬生只能衝着史秉譽耍無賴了。

“我們不是有分工合作嘛,我管軍事,你管地方。既然是工人問題,我看這還是你自己解決比較好,用不着我瞎攙和。”

第二章 第四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四章 第12章 對敵決策第4章 二第二章 一第二十四章 第44章 封侯萬里(二)第2章 五第43章 一鞭直渡下(一)第46章 熙熙攘攘(一)第二十八章 第二章 諜變第一部分恐懼二第八章 第二十一章 第40章 青天斷雲(一)第六十章 第41章 封狼居胥(二)第一章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潛流序章第35章 歐根親王(一)第29章 拉塔基亞(三)第六十七章 第二十三章 第31章 南線回來第二章 第二十二章 第28章 主力南下第六章 第16章 陷入絕境異時空間諜的鏈接第六十九章 第五章 第六十四章 第38章 小試徵西(三)諜影第二部分混亂五第1章 六諜影第四部分摧毀十六引子第41章 封狼居胥(二)第五十八章 第8章 風捲貴駟第11章 在史家村第50章 霹靂弦驚(下)第六章 第二章 一第十一章 第四十三章 第十一章 諜影第三部分打擊九第十七章 第3章 三第十九章 第一章 第四章 第4章 迎接侍王第三十七章 第十六章 第十二章 諜影第二部分混亂八強烈推薦兩部架空大作讀者問卷調查聖誕快樂的由來第38章 小試徵西(二)第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44章 封侯萬里(二)第32章 婚姻大事第五十章 後記第二十六章 第十三章 第二十五章 第52章 截狐平川諜影第二部分混亂八第40章 青天斷雲(三)第1章 三第36章 殲滅戰第3章 四第9章 有過無功第42章 一鞭直渡(三)諜影第三部分打擊十二諜影第三部分打擊十二第二十二章 第3章 四第十九章 第十六章 第四章 第47章 最高利益(二)第4章 迎接侍王第35章 歐根親王(二)第九章 第五章 第二章 第44章 封侯萬里(一)
第二章 第四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四章 第12章 對敵決策第4章 二第二章 一第二十四章 第44章 封侯萬里(二)第2章 五第43章 一鞭直渡下(一)第46章 熙熙攘攘(一)第二十八章 第二章 諜變第一部分恐懼二第八章 第二十一章 第40章 青天斷雲(一)第六十章 第41章 封狼居胥(二)第一章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潛流序章第35章 歐根親王(一)第29章 拉塔基亞(三)第六十七章 第二十三章 第31章 南線回來第二章 第二十二章 第28章 主力南下第六章 第16章 陷入絕境異時空間諜的鏈接第六十九章 第五章 第六十四章 第38章 小試徵西(三)諜影第二部分混亂五第1章 六諜影第四部分摧毀十六引子第41章 封狼居胥(二)第五十八章 第8章 風捲貴駟第11章 在史家村第50章 霹靂弦驚(下)第六章 第二章 一第十一章 第四十三章 第十一章 諜影第三部分打擊九第十七章 第3章 三第十九章 第一章 第四章 第4章 迎接侍王第三十七章 第十六章 第十二章 諜影第二部分混亂八強烈推薦兩部架空大作讀者問卷調查聖誕快樂的由來第38章 小試徵西(二)第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44章 封侯萬里(二)第32章 婚姻大事第五十章 後記第二十六章 第十三章 第二十五章 第52章 截狐平川諜影第二部分混亂八第40章 青天斷雲(三)第1章 三第36章 殲滅戰第3章 四第9章 有過無功第42章 一鞭直渡(三)諜影第三部分打擊十二諜影第三部分打擊十二第二十二章 第3章 四第十九章 第十六章 第四章 第47章 最高利益(二)第4章 迎接侍王第35章 歐根親王(二)第九章 第五章 第二章 第44章 封侯萬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