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羣雄激憤青

那禁軍首領似是有不凡武藝在身,在空玄方丈前來行禮溝通之時一時發難,拔刀便朝着空玄方丈的後頸要害砍去。

空玄方丈作爲少林方丈,一代高僧,佛法武功俱是江湖中少有的修爲,更是同長生老人,太和真人一般,已然超凡脫俗,可謂“地仙”的人物,又怎會被這首領一刀砍中。只見空玄大師身子不動,那首領一刀卻是已經砍空,宛若面前的空玄方丈並不存在,這一刀下去卻是毫無阻礙,直直穿透了空氣一般。

對方一刀砍來,空玄方丈也是不惱,依舊雙手合十,緩緩直起腰來,依舊說道:“中原武林在少林集會,原是爲了商討對付外敵,老衲之前也與當今聖上溝通過,得了皇家的許可。施主如今帶兵上山,殺傷我諸多弟子,卻是所謂何事,還請言明。箇中或有誤會,老衲願意一力承當,還請施主放下屠刀,免造殺業。”

那禁軍首領一刀砍空,卻見老和尚沒事人一般地依舊站在原地說話,一時也是心驚,對他十分忌憚。按照正常情況,就是兩方之前有了衝突,造成了損失,以空玄方丈這一句話,也是大可以化干戈爲玉帛,不會有人因此受到任何懲罰。畢竟空玄方丈在江湖和廟堂之中都是聲名遠播,出家人不打妄語,又是極有面子手腕,既然說出自己願意承擔誤會,自然就不會再牽連任何一個旁人。

可惜這禁軍首領一早中了彌勒教的攝心術,神志已然混亂模糊,又是一心覺得之前自己一方損失近百人,乃是大罪,非剿滅中原武林不可抵消此事,根本就沒打算與在場衆人和解,一時之間卻又害怕空玄方丈之前表露出的手段,有些踟躇。

旁邊一個副官見了首領將軍這般樣子,也是知道空玄方丈的手段實在驚人,武道精深,只怕首領將軍這下是受了老和尚的武功震懾,不敢說話,便自在一旁大聲說道:“爾等亂臣賊子,齊聚一處,商議謀朝篡位之事,企圖顛覆大宋,罪不容赦,其罪當誅!我等受皇上手諭,有樞密院調令,負責監視爾等,不料爾等竟敢襲擊公差,真真大逆不道!今日之事已難善了,爾等即刻束手就擒,或還有一條生路,否則負隅頑抗,對抗天兵,只能落得悽慘下場!”

倒也不是這副將勇氣可嘉,文采飛揚,還是彌勒教對其動了手腳,將這一段話語早早映入其心靈之中,只待時機合適,便要其將此說出,一舉激怒衆人,鎖定局勢,叫衆人都是無力迴天,卻是一定要禁軍和中原武林人士拼個你死我活。

衆人靠的近的,一聽這話,頓時憤懣不已,刀劍在手,都不說這小子說話毫無章法,又是無禮至極,真真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就說他敢這樣對空玄方丈說話,言語間卻是打了在場衆人的臉,要是武林魁首都受人這般侮辱,其餘衆人這臉皮是要還是不要?今日之後是活還是不活?

也是空玄方丈作爲一代高僧,對此言語倒也是十分忍讓,依舊說道:“阿彌陀佛。我等衆人在此,真不是將軍所想那般。守衛大宋江山,爲官也好,練武也罷,總是守土有責,又是普度衆生的善舉。想必是山下弟子言語或有衝突,冒犯諸位,老衲他日定親赴樞密院,當登門致歉。今日誤會已深,還請諸位爲天下蒼生百姓計,就此退去吧!”

空玄方丈這話一出,站在他身後的衆人更是怒不可遏,卻是老和尚真當着一衆兵丁的面服軟,絲毫不將他自己以及在場衆人的臉面放在心上,執意要叫他們退走。一衆武林人士自持身懷武功,不說文人看不起他們,他們倒還看不起這些朝廷的鷹犬走狗。要不是真是尊重空玄方丈,只怕他身後幾人已經出手,取了這首領以及副官的性命去了。

也真是這兩人身中彌勒教的攝心術,怕是前世不修,今生該着要死,受了空玄方丈一番好言之後依舊不思悔改,那副官猶自說道:“老和尚,你說什麼也沒用。你等亂臣賊子,今日束手就擒還罷!只怕待會兒天兵一到,要叫你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哩!”

“放肆!”只聽得空玄方丈身後傳來一聲暴喝,卻是崆峒一位年輕弟子實在對這羣人忍無可忍,暗道“佛有心渡人,人無心自渡”,今日就要給這羣朝廷鷹犬些厲害瞧瞧,省的他們這些年來一直以爲江湖中人是怕他們的!

也是澶淵之戰之後數十年,中原武林因爲派遣了大多弟子投身軍陣行伍之中,自身實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傷,加上朝廷自那之後對武林管理十分鬆散,衆人也是存一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樸素理念,一衆高人都是對門下新弟子頗有約束,卻是不許他們與朝廷起了衝突。時間過去數十年,當年的事情已經飄渺在歷史之中,所知之人日益減少,卻是使得朝廷中又部分人對武林人士頗有些看不起,往往欺辱許多。

要是放在平時,這些人被欺負了也就被欺負了。自古窮不與富鬥,民不與官爭,進城的時候被城門官多說兩句,難不成還真要仗着武功,將他的頭顱扭下來下酒不成?只是今日這等環境,卻是一衆中原武林人士齊聚,不說全天下的練武之人都在這裡,至少各門各派的精英人物都在此處。那少林空玄方丈又是前輩中最爲德高望重的一位,地位幾乎可以與神仙一般的長生老人相媲美。他老人家爲此大事考慮,百般容忍,怎奈何這副官真是攝心術根植,失了正常心智,一而再,再而三地挑釁許多。

衆人雖是容忍,卻也不是泥巴和水捏成的。饒是空玄方丈那等修爲,這下也是覺得有些爲難,臉色不甚好看,更是叫得身後衆人看着又是委屈,又是難受。都不說彌勒教如何把握這羣武林人的心思,就是隨便一個讀書人站在這裡,聽那副官一嘴一個“亂臣賊子”,張口閉口的“罪不容誅”,只怕也是要生出火氣,要與這副官好生理論一番的。

江湖中人的道理就是拳腳兵刃,所謂講道理就是三拳兩腳,一刀一槍。這副官到得此時,徹底激怒了空玄方丈身後的一衆武林中人,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和尚能忍道士也不能忍。就聽那崆峒弟子一聲“放肆”喝出,隨即只見其身形一動,空玄方丈再覺得不好,伸手也已經是晚了。只見那年輕道士兩手空空,整個人飛在半懸空中,周身運起氣勁,一掌隱約有着青玉一般地光澤,當即握掌成拳,直直朝着那副官面門打去。

空玄方丈在後面看得心急,知道今日之事不甚簡單,只怕背後有着莫大誤會。一旦自己這方的人對着公差動手,今日之後卻是再不佔理,只怕還有諸多麻煩。這老和尚雖然佛性高深,心性也是極好,但也不是那等迂腐和尚,知道朝廷天下的事情規律,原本出來講和,就是爲了以後有機會將事情扳回一城,免動干戈。奈何那副官真是鬼迷心竅,又是百般激怒衆人,和尚還沒動手,一個崆峒道士便殺了出去。

原本按照空玄方丈的修爲,隔空運起氣勁倒也能將那小道士抓將回來,只是空玄方丈還未來得及擡手,就看見那邊兵丁之中,已有幾人豎起了長槍。若是自己一運氣勁,將小道士拉住,只怕數十槓長槍就要乘機貫穿小道士的身子,叫他慘死當場,自己卻是不好與一衆道門同道交代。

空玄方丈倒也是果決人物,不是婆媽和尚,原本出家之前就是亂世中的孤兒,天生的一點狠勁還是一直被佛性鎮壓着。眼看着崆峒小道士要在亂軍之中吃虧,空玄方丈也知道今日事已不可爲。乾脆一咬牙,一狠心,一副寬大袍袖就朝着一衆禁軍襲去。

老和尚此舉不爲傷人,只是爲了給小道士提供一點援助。一袖子甩出,先是將那身懷武功的禁軍首領掃向自己一邊,伸手將其肩頭按住,叫他不得輕易妄動;隨後衣袖氣勁不減,帶着無窮內勁,將那禁軍副官身後數十名手持長槍的親衛一時掃遠,令其橫七豎八地躺了一地,又是一時不能威脅到小道士的安危。

那副官原本仗着自己身後還有親衛,卻見那空玄方丈一反常態,主動出手,心中頓時暗叫不好,也不知這老和尚受了什麼刺激,竟是一時性情大變。還不等他反應過來,便見視野中一個青玉顏色的拳頭由小變大,瞬間漲滿了整個視野,隨即便是覺得眼前一黑,鼻子一酸,卻是被小道士一拳打在了鼻樑骨上,整個人登時再也站立不住,“哎喲”一聲悶哼軟倒,捂住臉的兩手之間都有鮮血汩汩流出,一時滴在地上。

江湖人打架,從來與市井破皮無賴不同,還是有一些規矩需要遵守。像是“打人不打臉”的老話,大家多少還是遵守許多,兩位高手對陣甚少見往臉上招呼的手段。其餘像是什麼窩心拳,撩陰腿之類的,更是尋常打鬥中的大忌,用起來即是狠毒太過,也是不似高手風範,實在沒有多少人會選擇這等招式用出。

也是怪這副官鬼迷心竅,實在是激怒了在場衆人,就算不是這小道士心性修爲差先跳出來,後面也有更多更高的高手,摩拳擦掌地等着教訓他一頓。小道士出手自然是含着憤恨,一雙眼睛都是瞪得赤紅,哪裡還會管什麼江湖規矩,暗含內勁的一拳將那副官鼻樑打斷之後,落地就是幾腳,下下朝着副官下腹兩腿之間攻去。

也是小道士先前一躍而出,還在空中之時就看見了副官身後豎起的幾桿大槍,要不是空玄方丈出手相助,只怕自己現在已經渾身是洞地僵冷在了當場。懷着無盡的後怕以及憤恨,小道士下手自然是毫無輕重,招招朝着要害而去。

活該這副官倒黴,這崆峒小道士的師父和太和真人,原是一般地出處,都是市井出身,又不如太和真人那般養道存真,平日裡就是戾氣極重,教出來的徒弟自然也是個魔星一般地存在。饒是副官身着完整甲冑,又怎能奈何小道士招式之中暗含的內勁真氣,不多時便被打得滾地求饒,兩腿之間隱約又血水滲出,看得周圍衆人一陣背後發涼,胯下一緊。

衆兵丁終於反應過來,眼看着這等人間慘狀,一時紛紛怒吼,在不顧什麼軍令,一個個朝前衝來。

第五十七章府中無情客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四十七章 應有故人意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一十三章 何意百鍊鋼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三十三章 場中亂戰處第二十七章 見說蠶叢路第二十一章 大理好風光第三章 神山金剛來第四十四章 此間巫道演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一十三章 妖人闖喜宴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九章 既有歡喜意第二十五章 武林有盟主第四十四章 事了卻無言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第三十九章 百兵皆歸祖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一十九章 久候偶得信第二十八章 彌勒行大事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六章 柳巷鶯聲起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一十五章 花子遭不測第二十六章 祖師號道陵第一十五章 尋得夢寐寶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一十五章 尋得夢寐寶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五章 昔日姐妹情第一十九章 久候偶得信第一十一章 郎妾暫相別第七章 佛道接哀慟第二章 廟前紅梅開第七章 嬌娘戲郎才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一十七章 山中相送罷第五十章 難敵血修羅第三十七章 老驥歸泥淖第一十三章 何意百鍊鋼第二十二章 穿心故人劍第二十三章 盛會召開日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四十章 開國何茫然第五十三章 月下相救心第二十二章 南行探太玄第五十三章 月下相救心第五十一章 功成得圓滿第一十四章 不老長春谷第一章 風雪夜來客第四十四章 兄弟入圍羅第一十九章 月下述心事第二章 那人下山來第一十六章 清平爲婆母第三十九章 香火薰菩提第二十章 山下人間態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二十七章 二心終歸一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一十八章 兩家相告辭第四章 人情亦艱難第三十四章 美婦隱暗懷第六章 一門情誼長第二十六章 殉道有情人第四十章 開國何茫然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一十章 天有飛來禍第三十一章 太師爲官道第四章 人情亦艱難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五十八章 故交有心人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二十一章 再回久別處第九章 神女慈悲意第一十七章 寶刀伴才俊第七章 古人重相見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二十三章 佳人一心渡第六章 一門情誼長第四十四章 此間巫道演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二十七章 二心終歸一第二十四章 尋常百姓家第五十四章 又訴山中聞第三章 神山金剛來第一十三章 相見不相識第四十四章 三人歸門來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一十三章 妖人闖喜宴
第五十七章府中無情客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四十七章 應有故人意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一十三章 何意百鍊鋼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三十三章 場中亂戰處第二十七章 見說蠶叢路第二十一章 大理好風光第三章 神山金剛來第四十四章 此間巫道演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一十三章 妖人闖喜宴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九章 既有歡喜意第二十五章 武林有盟主第四十四章 事了卻無言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第三十九章 百兵皆歸祖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一十九章 久候偶得信第二十八章 彌勒行大事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六章 柳巷鶯聲起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一十五章 花子遭不測第二十六章 祖師號道陵第一十五章 尋得夢寐寶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一十五章 尋得夢寐寶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五章 昔日姐妹情第一十九章 久候偶得信第一十一章 郎妾暫相別第七章 佛道接哀慟第二章 廟前紅梅開第七章 嬌娘戲郎才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一十七章 山中相送罷第五十章 難敵血修羅第三十七章 老驥歸泥淖第一十三章 何意百鍊鋼第二十二章 穿心故人劍第二十三章 盛會召開日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四十章 開國何茫然第五十三章 月下相救心第二十二章 南行探太玄第五十三章 月下相救心第五十一章 功成得圓滿第一十四章 不老長春谷第一章 風雪夜來客第四十四章 兄弟入圍羅第一十九章 月下述心事第二章 那人下山來第一十六章 清平爲婆母第三十九章 香火薰菩提第二十章 山下人間態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二十七章 二心終歸一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一十八章 兩家相告辭第四章 人情亦艱難第三十四章 美婦隱暗懷第六章 一門情誼長第二十六章 殉道有情人第四十章 開國何茫然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一十章 天有飛來禍第三十一章 太師爲官道第四章 人情亦艱難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五十八章 故交有心人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二十一章 再回久別處第九章 神女慈悲意第一十七章 寶刀伴才俊第七章 古人重相見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二十三章 佳人一心渡第六章 一門情誼長第四十四章 此間巫道演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二十七章 二心終歸一第二十四章 尋常百姓家第五十四章 又訴山中聞第三章 神山金剛來第一十三章 相見不相識第四十四章 三人歸門來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一十三章 妖人闖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