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開國何茫然

第二天一早,太和真人便帶着徐方旭和孫向景到城裡轉轉,也是滿足孫向景的好奇心。

渝州是華夏文明的古老起源之一,歷史之悠久,遠非尋常郡城所能比擬。遠古神話時代,夏王掌控天下之時,渝州一帶便是井鹽的重要產地。隨後更有巴蜀在此建國,幾朝幾代,歷史更迭,“渝州”這個名字,卻是從隋文帝時以渝水圍城而來。

前朝詩仙李青蓮曾在《蜀道難》中說過“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一句,卻絕非虛言,只怕巴蜀一代,巫山渝州的歷史,還要遠超四萬八千載,上溯至遠古先民之時。

因着這麼長久的歷史,蜀中渝州一帶雖一直不甚聞名,但始終保留着一份傳統,其古樸之處,遠超尋常郡城。長生老人一門下的弟子都是李青蓮的忠實簇擁,對他長詩中所寫的地方自然願意好好遊歷一番。上次因着趕時間,又沒有熟人相陪,徐方旭和孫向景只是走馬觀花一般地過了一路,不曾仔細遊玩;如今又太和真人這位本地人帶領,兩人自然歡喜,孫向景還尋摸着要找找師孃所說的劍仙蹤跡。

太和真人不愧是一帶道家宗師,一路上真是妙語連珠,各種典故故事信手拈來,娓娓道出,勾着孫向景的思緒翻騰這四萬八千歲的時光,在無盡的歷史故事和神話之間徜徉。一會兒是“黃帝生蠶叢”。一會兒是“五丁開山”,一會兒是“魚鳧投武王”,一會兒是“柏灌氏冶青銅”。他一個道門中人,對這世俗典故的理解倒是比之尋常的先生還要透徹,也是真心喜歡孫向景,樂得花這等功夫給他介紹講解。

不一會兒,衆人便來到了城中最熱鬧的街上。要是在北方一帶,如今這個時候街上就是人煙罕見了;渝州因着地處西南,倒還算暖和,街上也十分熱鬧,一應的日用之物排在兩旁交易,許多稀奇古怪的面具符咒一類也十分常見。

孫向景看花了眼,忽然看見那邊人羣之中站着一個高大的男子。那男子高大異常,相貌俊美,身着金甲,髮色通紅,端的惹人矚目。可是周圍衆人竟都是視而不見一般地,只從他身邊走過,並無一人擡頭看上一眼。

孫向景大覺好奇,連忙叫徐方旭去看。徐方旭順着孫向景指的地方,一時卻沒有看見什麼怪人,直到孫向景再三指明,徐方旭也纔看見那人,登時心中一驚,暗想這人這般的惹眼,自己爲何幾番不曾見到,卻不知其中有什麼古怪。

太和真人見兩人看向一處,也就轉頭去看,一看之下卻是嚇出一身冷汗,連忙招呼兩人快走,慌着要帶兩人去另一條街上用些特色點心。

可惜太和真人還是反應慢了一步,那人被三人一瞧,竟是有些感應一般,這是轉過頭來,看了三人一眼,隨即便擡起腳步,朝着三人所在走來。

孫向景只覺得有些尷尬,像是自己盯着人家看太過唐突,失了禮數,許是人家惱了,要過來申斥幾句,只得硬了頭皮。太和真人這下真是腳都軟了,都有心拋下兩人逃走,又只覺眼前一花,那人便站到了三人面前。

也不知那人是怎麼過來的,三人都只覺得四周一靜,鬧市便如深山一般,一時覺得有些冷清,又見周圍衆人對幾人都是視而不見,一時也有些心慌。

那人過來盯着徐方旭看了半天,也不見動作,便見徐方旭腰間的佩劍握在了手中,仔細看了看,又對着徐方旭說:“是你……不是他……”

不等徐方旭反應,又見他轉頭看向了孫向景,也是盯着許久。三人只覺似乎有些動彈不得,手腳都在自己身上,一應知覺也有,就是提不起念頭行動,感覺十分怪異。

看了片刻,那人點點頭,說了聲:“不錯。”隨後翻手取出一件玉墜樣子的玩意兒,交給孫向景。徐方旭這才發現自己的佩劍不知何時又掛回了腰間,一時只覺得後心發涼,伸手就要去抓寶劍。

正在這時,只聽得身後傳來一個蒼老和煦的聲音道:“太和,你怎麼來了?”

聲音傳來,三人頓覺身上一鬆,再看那人卻是蹤跡全無,四下不見。太和真人如蒙大赦一般轉身看去,卻見是一位身材矮胖,滿臉和煦的道人站着,笑眯眯地看着三人。

太和真人連忙上去見禮,看樣子竟是十分尊重,那人卻是他前輩一般。這太和真人如今已年過古稀,莫說是道門中還有前輩,就是整個武林翻過來也找不出幾個輩分比他還高的。徐方旭和孫向景跟了過去,向那位道人見禮,那道人的性子卻是如相貌聲音一般的和煦,呵呵笑道:“免禮,免禮。貧道和陽,兩位小友好啊。”

徐方旭連忙作揖,直呼“和陽真人”,雖對方纔種種都是覺得十分含糊混沌,卻是模糊知道,乃是這人爲自己等人解了圍,十分感謝。

太和真人卻是一拍徐方旭的後腦,說道:“什麼真人,叫仙人!”

徐方旭和孫向景都是一懵,這道家稱呼“真人”乃是表示尊重,意指對方已然得道,原是一個尊稱;這稱呼“仙人”又是什麼意思,難道是太和真人在開玩笑不成,卻叫兩人摸不着頭腦。

那和陽道人倒是擺擺手,也不計較,只是轉頭問孫向景道:“這位小友,手中之物可否借貧道一觀啊?”

孫向景這纔想起手裡還有剛纔那人給的東西,一回想先前種種詭異之處,也是覺得後怕,連忙連遞帶塞的把那東西交給和和陽道人,也不曾看清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和陽道人結果孫向景的那件東西,握在手中仔細查看了一番,神情有些疑惑,還是依舊還給孫向景,親切道:“真是件難得的寶物。小友與它有緣,卻是要隨身攜帶纔好啊。”

衆人都是疑惑,不過聽和陽道人的意思,這東西倒還是件珍寶,也是無害有益。孫向景這才仔細看了看手裡的東西,發現卻是一塊紫色的掛墜,像是用什麼花草編成的如意結,只是外面還有着一層薄薄的玉石之類包裹,觸手生溫,又是十分趁手,拿着倒也舒服,看着也覺得賞心悅目。

徐方旭也接過這東西仔細看了,大讚巧奪天工,卻不知是何等巧手才能製出此物。

按和陽道人看着兩人這般,依舊一臉笑意,只是目光掠過孫向景面龐之時,稍微有些停頓,隨後也就無事一般。

太和真人五感通靈,將這一幕瞧了個滿眼,當下提出請和陽道人一起吃頓飯,也是許久不見,敘敘情誼。

和陽道人原本打算拒絕,不過又看了一眼孫向景,還是點頭同意,感謝太和真人做東。太和真人更是連說不敢,態度確實十分謙卑,領着幾人到了一家還算整潔的館子,叫了一桌純素,陪着衆人吃喝。

徐方旭這才尋到機會,向和陽道人請教先前那人是誰,卻不知他爲何要送東西給孫向景。

和陽道人一笑,說道:“無妨,無妨。因果皆是緣,小友不必多問。孫小友所得之物不是凡品,卻有奇效。時常攜帶,對你的身子卻是大有好處。”

太和真人一聽這話,頓時眼睛一亮,說道:“師叔,你看着小孩兒?”

徐方旭一驚,不想這和陽道人四五十歲樣貌,竟是太和真人的師叔,暗道此人輩分真是驚人;孫向景更是被一口菜嗆住,卻不想太和真人還有這等年輕師叔,一時又是吃驚,又是好笑。不過一聽太和真人向和陽道人請教,兩人都是豎起了耳朵,畢竟事關孫向景,卻是不敢大意。

和陽道人看着孫向景一會兒,又是笑笑道:“孫小友頗有些根骨。若是不想做喇嘛和尚,跟着老道修仙也是好的。不過得了那位的緣分,卻也是無礙了。”

兩人聽得糊塗,只覺得這位和陽道人話中隱藏的東西很多,倒也知道這修佛修道之人就是愛打些機鋒,仁欽桑布上師如此,這位和陽道人也是如此,也不好多問。總之聽來也是好話,一切隨緣也就是了。

太和真人也不再提此事,只招呼衆人吃菜。不多時一頓飯就吃完,和陽道人也不多留,說自己乃是奉了清微師兄的命令外出辦事,不好久留,隨即便離去了。

孫向景這纔敢問太和真人,卻不知這位和陽道人是誰,怎的看他年紀不大,卻又這麼高的輩分。

太和真人一看孫向景,半天才說道:“年紀不大?和陽師叔今年,怕是有一百三十歲了。你說他年紀不大?”

孫向景一時目瞪口呆,徐方旭也是震驚不已。好半天,孫向景纔回過神來,說道:“他……他今年一百三十歲,怎的看着比你還要年輕?”

太和真人瞥了孫向景一眼,嘆氣道:“所以才說人家是‘仙人’啊……”說着,太和真人一振衣袖,也不管兩人,自顧往前走了。

第五十七章府中無情客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第七章 佛道接哀慟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四十二章 重返清平日第一十三章 何意百鍊鋼第二十九章 黃雀露尖喙第二十一章 大理好風光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四十五章 清貧遇劫數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一十三章 安定難尋覓第三十二章 望輝照空玄第一章 冬日練功時第六十三章 劫後餘生處第五十九章 南北並一處第四十四章 此間巫道演第一十四章 化爲繞指柔第一十八章 美酒敬英豪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三十三章 又聞狂徒起第三十八章 小馬亦識途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三章 江湖終大亂第一十三章 相見不相識第六十三章 劫後餘生處第九章 融融冬日暖第八章 相逢會有時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三十九章 香火薰菩提第一十一章 人無難度劫第一十二章 郎情妾意深第四章 太師顯鋒芒第二十二章 見面好相認第一十四章 不老長春谷第一十章 天有飛來禍第一十二章 水寒傷馬骨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三十五章 天機渾不辯第二十二章 穿心故人劍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一十五章 往事憶紛繁第一十五章 師門情深重第五十章 難敵血修羅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一章 夜來不速客第二十七章 他人正得意第一十一章 舊事重提起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九章 先前遺漏事第三章 神山金剛來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四十八章 三家鎮彌勒第三十六章 好漢惜英雄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四十七章 應有故人意第九章 既有歡喜意第五章 昔日姐妹情第四十一章 倉皇逃竄時第五章 昔日姐妹情第二十二章 南行探太玄第六十四章 大難起或過第二十四章 熱酒暖人心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四十九章 一門相商議第一十七章 阿郎不解意第三十八章 笑迎刀斧來第一章 前情或已忘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二章 那人下山來第三十二章 奸佞難脫逃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七章 朝中心機重第二章 廟前紅梅開第四十三章 父母愛子義第二十一章 大理好風光第二十一章 再回久別處第三章 神山金剛來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五章 百家竟偷閒第三十四章 屋中少年急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一十六章 京兆重逢時第二十四章 紅顏夢魘中第一十章 天有飛來禍第四十三章 無間是此間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六十章 三家齊征伐第二章 大業有望日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光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
第五十七章府中無情客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第七章 佛道接哀慟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四十二章 重返清平日第一十三章 何意百鍊鋼第二十九章 黃雀露尖喙第二十一章 大理好風光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四十五章 清貧遇劫數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一十三章 安定難尋覓第三十二章 望輝照空玄第一章 冬日練功時第六十三章 劫後餘生處第五十九章 南北並一處第四十四章 此間巫道演第一十四章 化爲繞指柔第一十八章 美酒敬英豪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三十三章 又聞狂徒起第三十八章 小馬亦識途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三章 江湖終大亂第一十三章 相見不相識第六十三章 劫後餘生處第九章 融融冬日暖第八章 相逢會有時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三十九章 香火薰菩提第一十一章 人無難度劫第一十二章 郎情妾意深第四章 太師顯鋒芒第二十二章 見面好相認第一十四章 不老長春谷第一十章 天有飛來禍第一十二章 水寒傷馬骨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三十五章 天機渾不辯第二十二章 穿心故人劍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一十五章 往事憶紛繁第一十五章 師門情深重第五十章 難敵血修羅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一章 夜來不速客第二十七章 他人正得意第一十一章 舊事重提起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九章 先前遺漏事第三章 神山金剛來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四十八章 三家鎮彌勒第三十六章 好漢惜英雄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四十七章 應有故人意第九章 既有歡喜意第五章 昔日姐妹情第四十一章 倉皇逃竄時第五章 昔日姐妹情第二十二章 南行探太玄第六十四章 大難起或過第二十四章 熱酒暖人心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四十九章 一門相商議第一十七章 阿郎不解意第三十八章 笑迎刀斧來第一章 前情或已忘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二章 那人下山來第三十二章 奸佞難脫逃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七章 朝中心機重第二章 廟前紅梅開第四十三章 父母愛子義第二十一章 大理好風光第二十一章 再回久別處第三章 神山金剛來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五章 百家竟偷閒第三十四章 屋中少年急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一十六章 京兆重逢時第二十四章 紅顏夢魘中第一十章 天有飛來禍第四十三章 無間是此間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六十章 三家齊征伐第二章 大業有望日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光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