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見面好相認

眼見着紅日西斜,孫向景與那白蠻姑娘竟是一聊聊了半天。那姑娘愈發喜歡孫向景不僅長得俊俏,言語談吐間也十分招人喜歡;孫向景也覺得這姑娘大方開朗,性子也是極好,也願意與她多多相處。

兩人相見恨晚,自是有了幾分別樣情愫。白蠻姑娘心知自己對這外族小哥一時有了好感,也不覺得怎樣,畢竟白蠻人性情所在,敢愛敢恨,又不拘禮法,一時動了些奇怪念頭;孫向景早早受了陳風崇的啓發點化,又哪裡不知道自己是對這姑娘動了心,也真心覺得喜歡,只是他始終不能久留,也就將這份心意暗自藏在心底,不敢表露。

也是因緣際會,兩個少年人都動了春心,兩情相悅,可見“一見鍾情”之事所言非虛。

見天色已晚,兩人只得依依惜別,約了明天還在這裡相會。孫向景有心送姑娘回家,姑娘也有心領他回家,兩人一時同道而行。到得將姑娘送回家中,孫向景卻是落了個傻眼:原來這姑娘家便是兩人投宿的客棧,想來那美貌的老闆娘就是這姑娘的孃親。

孫向景與姑娘一說,兩人頓時笑在一起,也自進去。

那老闆娘見自家姑娘一早出門,梅子沒賣掉幾個,臉上卻是掩不住的歡喜,一時覺得摸不着頭腦,也沒說什麼,只說家裡來了住客,要姑娘幫着準備飯食。徐方旭在房裡等了半天,越等越有些着急,此刻見了孫向景回來,自然要問上幾句。孫向景也不瞞他,與徐方旭說了之前的事情,徐方旭知道他少年心思,自不說破,只是暗自思量,生怕耽誤了人家姑娘。

不多時晚飯做好,南蠻之地與中原有些不同,最是好客不過,當下主客坐了一桌,一起吃飯。

孫向景與那姑娘一邊吃飯,一邊偷眼打量對方,不是笑上幾聲。那老闆娘看得奇怪,出言問了,她家姑娘才把日間的事情與她說了。

一時間衆人又自熟絡了幾分,席間自然是一片熱鬧。孫向景與那姑娘更是歡喜,徐方旭在一旁也不多作理會,只是那老闆娘雖然頻頻舉杯敬酒,眼眉間卻有了幾分愁容。

飯後,那姑娘領着孫向景去看自家屋後的梅樹。孫向景正在庭院裡坐着喝茶,突然見了那老闆娘走了過來。

老闆娘也不多作扭捏,端來些乾果茶點,便在徐方旭對面坐了。徐方旭看她有話想說,也就問了,老闆娘才說道:“說了你莫多心。我就是想問問你兄弟兩個是打算在多久,我這邊也好安排準備。”

徐方旭聽她這樣問,也知道兩人所想之事大概一致,便說道:“此番前來大理,本是爲尋長春谷而來。若是尋得了,或許多住些日子;若是沒有線索,左右也就走了。”

那老闆娘聽了,卻是話鋒一轉,說起了自家身世。原來她本是白蠻大戶家的姑娘,年輕時曾與一名百夷青年相戀,兩人不顧家人反對,執意相守,竟從鳳羽郡私奔來了羊苴咩城,原以爲一生相伴,誰知那百夷青年卻不滿窮困生活,不久便隨了漢人的商隊去了中原。老闆娘當時已是有了身孕,卻又苦求不得,獨自生下了女兒,隨夫家取名叫了楊瓊。誰料想那青年一去不復返,也不知是出了意外還是得了新歡,老闆娘便獨自撫養女兒,求了本家姑母的接濟,開了客棧,母女倆相依爲命,苦苦度日。

徐方旭聽她說起此事,心下也是瞭然,知道她擔心兩個小孩兒暗自有了意思。想來孫向景與徐方旭是一定要走的,若是真出了什麼事情,豈不是要她女兒重蹈她的覆轍,再孤苦上一生麼。徐方旭想到此處,也覺得這老闆娘思慮過多,只說道:“想來貴千金與向景雖是投緣,也當知事,自有分寸的。”

那老闆娘卻是不以爲然,直說道:“你認不得,我這個姑娘歷來相當驕傲,一般呢小夥子麼從來不理。今天跟你弟弟這種樣子,從前我見呢不有見過,只怕是有點動心了。自家呢娃娃自家曉得,我不會看錯呢。”

徐方旭當下默然,也知道大理禮教不比大宋,男女間你情我願的事情多有發生。更有甚者,他也曾聽聞某些土人氏族自成一流,男不娶,女不嫁,男女間夜合晨離,只做情人,不成夫妻。想到此處,徐方旭也有了些警惕,便與老闆娘說了,承諾會管教好小弟,斷不會讓他做了過分的事情出來。

那老闆娘也是開明,只說兩人年歲相仿,又是投緣,交好本是自然,相互是個玩伴;只要莫越了禮數,年輕人的事情她是管不着的。說着,老闆娘便起身收拾桌椅去了,留了徐方旭一個人。

又說那孫向景與楊瓊一起去看了梅樹,又是一番戲耍,直到了天黑時分纔回得家來。

老闆娘自與楊瓊交代不說,徐方旭卻是關了房門,一臉嚴肅地要與孫向景說道此事。

原本兩情相悅的事情,怎麼也輪不到徐方旭一個師兄插手。只是長兄如父,此刻又有了老闆娘的提醒,徐方旭也不敢大意,畢竟兩人一個年輕妄爲,一個深情大方,若是真出了什麼事情,自己也難辭其咎,只得硬着頭皮挑明瞭此事,與孫向景說個分明。

孫向景一聽徐方旭所說,頓時面紅過耳,直說自己不過與那楊瓊妹子投緣,兩人朋友一般,自有分寸,斷不會如徐方旭所想那般。

徐方旭聽他這般意思,也不便多說,只又囑咐了幾句。

孫向景雖是得了徐方旭的告誡,也滿口答應了,心裡卻總是覺得不妥,知道自己待那楊瓊卻是比一般朋友好些。始終是大宋男女大防森嚴,孫向景也很少有機會與這等開朗女子來往,兩人既是投緣,也讓他感覺新鮮。

徐方旭從小帶孫向景長大,便如那老闆娘所說一般,自家的孩子自家知道,孫向景的心思他其實知道六七分。只是話已至此,再多說不僅無益,只怕還會生出禍患,只得暗自思索,倍加留心。

第二天一早,徐方旭便應那老闆娘所說,要前往天龍寺打聽消息。孫向景昨日便於楊瓊約好,不能跟他前去。徐方旭也想着此行並不爲求醫,帶不帶孫向景也是一樣,既然他與人有約,那就隨他也罷。更深一層,徐方旭也是希望孫向景多餘那楊瓊姑娘相處,磨去了那初見的新鮮勁頭,兩人自然就能正常相處,自然不用自己多費心。

徐方旭想得輕巧,卻不想那楊瓊也是難得的女子。相貌出衆自不用說,性子也是難得的好。她與孫向景相處一處,兩人俱是赤誠心性,少了許多彎彎繞繞,竟越是相處越合得來,一兩日間便如多年相知一般。

那老闆娘昨夜也交代了楊瓊許多。她自是生身母親,血脈親情,說話比徐方旭少了許多忌諱,直把整件事從頭到腳與那楊瓊姑娘說了個通透。母女倆都是那直來直往的性子,一夜間竟將這事說得通透敞亮。楊瓊自坦誠對孫向景頗有好感,自己與他相處頗爲愉快,至於之後種種,自有緣分,也不必多費腦筋。那老闆娘見自家姑娘有了主意,竟真不多管,只要她愛惜自身,不許他倆做出出格之事。

也是這兩母女直率如斯,坦誠肺腑,三言兩語間便能將種種說得透徹明白。試想世間種種,若都能與她母女二人一般,只怕能少許多爭端,多不少和氣纔是。

孫向景與楊瓊各自說起昨晚遭遇,都是覺得好笑,兩人始終小孩心性,說清了便不再掛心,約着出城遊山玩水去了。

又說徐方旭到了天龍寺,費盡了口舌,才求得寺中高僧一見。這天龍寺原本是大理國的國寺,百餘年來有不少皇室在此皈依修行,前代大理國王段素隆也是出家在此,自然不是等閒能夠進去的。也虧了徐方旭有法子能求見得寺中高僧。

那位高僧聽了徐方旭的述說,也覺得十分憐憫,只對這長春谷之事卻真是一無所知。高僧慈悲爲懷,有心相幫,竟召集了寺中衆人,一一詢問;見無人知曉,又自請了幾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一同翻閱了寺中所藏經典,也是隻言片語都不曾找到。

徐方旭實在無奈,只得多謝了高僧,又給足了佈施,失望而歸。

與此相隔千里,杭州城外,長生正在書房苦讀那仁欽桑布上師賜予的《四部醫書》殘本,希望能從其中獲得些許啓發。

師孃端了一碗茶水進來,見長生老人眉頭緊促,便勸他休息片刻,先用了茶水。

徒弟們不在身邊,長生老人自然不用顧及師道尊嚴,也不端那架子,擡頭便與師孃鬥嘴,說道:“你成天說心疼向景,我爲他查閱醫書你又阻撓,難不成你還能爲向景去病保命不成?”

師孃聽長生老人一說,頓時臉色一變,做出嗔怒模樣;隨即便繃不住臉,噗嗤一聲笑出,幾步走道長生老人書桌前面,一拿架勢,開口便唱到:“官人官人不必憂在心,聽爲妻對你說分明:幼年幼年也曾學醫道,爲求經南海拜觀音。淨瓶水養我慈悲性呀慈悲性;紫竹林常存菩薩心呀菩薩心。救世人良醫勝良相,存厚道今人比古人呀比古人。”[*]

師孃這唱段竟是十分奇怪,與各種曲牌調子都合不上。長生老人卻是早就習慣了一般,呵呵一笑,說道:“好一個‘今人比古人’,你且說說,那長春谷是哪位‘今人’所說?你此番誆了他兄弟兩人遠行,不知是存了何等‘慈悲性’呢?”

師孃也不生氣,只說道:“長春谷麼,他們自然是找不到的。只是兄弟倆成日裡在這莊子裡待着,也沒有什麼裨益。不如讓他們多出去走走,各處看看,說不定途中得了姻緣,方旭能給你帶回個兒媳來,豈不是一樁美事?”

長生老人聞言哂笑,輕聲說道:“方旭一時還說不定,向景卻是有一樁姻緣就在眼前了。”

師孃聞言大喜,幾步搶前,一把拉住長生老人,要他說個分明。老人卻悠悠端起茶碗,只是喝茶,任憑師孃怎麼說,怎麼問,也不開口,直急得師孃如那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

[*] 左宏元,《洞房花燭遇知己》

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一十四章 老者露愁容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六章 柳巷鶯聲起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五十三章 月下相救心第三十三章 陣前豪雄聚第一十七章 阿郎不解意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二十三章 王謝前堂燕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二十五章 武林有盟主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三十二章 折戟落凡塵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二十七章 見說蠶叢路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二十章 山下人間態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六章 化作江湖義第一十二章 水寒傷馬骨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三十八章 小馬亦識途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二十五章 武林有盟主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四十八章 軍中起亂弦第二十五章 悲愴難言盡第五章 百家竟偷閒第二十三章 王謝前堂燕第一十八章 兩家相告辭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九章 青鸞送報書信第九章 既有歡喜意第一十五章 尋得夢寐寶第一章 風雪夜來客第二章 那人下山來第二十六章 祖師號道陵第二章 廟前紅梅開第二十三章 佳人一心渡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五十五章 隕星從天過第三十二章 奸佞難脫逃第一十章 向景苦斷腸第二十五章 悲愴難言盡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一十二章 兄弟啓程忙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一十三章 相見不相識第一十五章 尋得夢寐寶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一十六章 衣着髒淨分第四十三章 無間是此間第四章 再看理和情第七章 佛道接哀慟第一十七章 四郊未寧靜第一十章 切切美規嬌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一十四章 化爲繞指柔第一十章 飛蛾救城民第五十八章 故交有心人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第四十五章 清貧遇劫數第二十章 山林神醫隱第一十九章 月下述心事第八章 莊中備考忙第一章 冬日練功時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第五章 江湖路雖遠第二十二章 穿心故人劍第二十六章 惡客入莊來第三十四章 地仙隕落時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四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二十八章 借刀斬生機第六十四章 大難起或過第四十七章 得賜寶神兵第一十八章 歸來對峙時第五十五章 隕星從天過第三十二章 暗藏虎狼師第三十五章 好酒配好菜第二十一章 崑崙有故人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一十八章 歸來對峙時第八章 惡藥露崢嶸第三十八章 小馬亦識途第一十章 向景苦斷腸第五十七章府中無情客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二十三章 兩方具解意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四十九章 師徒情深處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一十五章 師門情深重
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一十四章 老者露愁容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六章 柳巷鶯聲起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五十三章 月下相救心第三十三章 陣前豪雄聚第一十七章 阿郎不解意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二十三章 王謝前堂燕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二十五章 武林有盟主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三十二章 折戟落凡塵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二十七章 見說蠶叢路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二十章 山下人間態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六章 化作江湖義第一十二章 水寒傷馬骨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三十八章 小馬亦識途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二十五章 武林有盟主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四十八章 軍中起亂弦第二十五章 悲愴難言盡第五章 百家竟偷閒第二十三章 王謝前堂燕第一十八章 兩家相告辭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九章 青鸞送報書信第九章 既有歡喜意第一十五章 尋得夢寐寶第一章 風雪夜來客第二章 那人下山來第二十六章 祖師號道陵第二章 廟前紅梅開第二十三章 佳人一心渡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五十五章 隕星從天過第三十二章 奸佞難脫逃第一十章 向景苦斷腸第二十五章 悲愴難言盡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一十二章 兄弟啓程忙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一十三章 相見不相識第一十五章 尋得夢寐寶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一十六章 衣着髒淨分第四十三章 無間是此間第四章 再看理和情第七章 佛道接哀慟第一十七章 四郊未寧靜第一十章 切切美規嬌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一十四章 化爲繞指柔第一十章 飛蛾救城民第五十八章 故交有心人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第四十五章 清貧遇劫數第二十章 山林神醫隱第一十九章 月下述心事第八章 莊中備考忙第一章 冬日練功時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第五章 江湖路雖遠第二十二章 穿心故人劍第二十六章 惡客入莊來第三十四章 地仙隕落時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四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二十八章 借刀斬生機第六十四章 大難起或過第四十七章 得賜寶神兵第一十八章 歸來對峙時第五十五章 隕星從天過第三十二章 暗藏虎狼師第三十五章 好酒配好菜第二十一章 崑崙有故人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一十八章 歸來對峙時第八章 惡藥露崢嶸第三十八章 小馬亦識途第一十章 向景苦斷腸第五十七章府中無情客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二十三章 兩方具解意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四十九章 師徒情深處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一十五章 師門情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