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

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

“嘿!”

“都老老實實幹活!你們還有十四年的勞改時間!”

“現在開墾的田地就是你們未來的耕地,不老老實實的開墾,就是和自己作對!”

“嘭隆——”

四月的下旬,當朱由校和朱由檢在燕山大定宮遊獵的時候,瀛洲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他們在書信上了解的速度。

進入天啓十年以後,在黃龍和米爾扎十幾萬人對峙的時候,楊文嶽輕輕鬆鬆的派遣三營兵馬,將北海道納入瀛洲行省,取名北州府。

作爲瀛洲除本島以外最大的島嶼,瀛洲本土人稱呼該地爲“蝦夷地”。

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中部有山地和山脈,周圍則是廣闊的平地,森林覆蓋面積極高。

楊文嶽通過當地的阿伊努族人瞭解了北海的基礎氣候,總的來說當地除了南部有瀛洲本土人的開發外,其他許多平原依舊保持着野生的優美環境,一年四季景色優美。

“萬歲(殿下)可是累了?”

朱由校雖然喜好縱馬遊獵,但對於山林還是有些畏懼的,若是從中撲出一些猛虎、黑熊、豹子之類的猛獸,他個人還是難以應對的。

“弟弟總說瓊州府南邊的崖州很漂亮,我倒是一直好奇,不知道比起天津的大海,崖州的海有什麼不同。”

“還要繼續深入嗎?”

不過這些天來,朱由校倒也習慣了,畢竟這些天來,自家弟弟遊獵的數量一直是他的好幾倍。

“嗯……”朱由校微微頜首,心情似乎有些低落,而朱由檢瞧見也大概猜到了一些事情,但他沒有挑明。

在烏塔里人的語言中,“阿伊努”是“人”的意思,因此很多烏塔里人不喜歡“阿伊努”這個稱謂。

楊文嶽幾句話,基本上就解決了這二百八十萬囚犯的吃飯問題,至於他們會不會暴亂,這點楊文嶽一點不擔心。

楊文嶽查過禮部的資料,發現這兩部大部,幾十個小部已經近八十年沒有向大明朝貢了,所以也不知道要怎麼對待他們。

倒是相比他,楊文嶽十分淡定,面對牢騷他撫了撫須笑道:

“殿下說了,遼東的耐寒水稻在培育,給農業司一些時間,北州府遲早能種上水稻。”

也就是說,在完成朝廷指標,把三百萬兩白銀和六百萬石米麥運回國內後,瀛洲還能有大約七百萬石米麥。

燒鵝,火賁羊頭蹄,五味蒸雞,元汁羊骨頭,胡辣醋腰子,羊肉水晶餃,絲鵝粉湯,椒末羊肉……

那鏟形的重箭看得人頭皮發麻,朱由檢仔細聆聽了一下聲響,下一秒便射出箭矢。

他們命人牽來馬匹,兩兄弟也翻身上馬,隨後帶兵踏上了歸途。

對於天下各地的美景,他往往是通過朱由檢等人的口述瞭解的,而他羨慕的模樣也被朱由檢看在眼裡。

“嗚哞!”

在明代,外興安嶺以北的中西伯利亞和東西伯利亞地區人種是科里亞克人和楚科奇人。

等他們走出山道,帶兵等候二人的魏忠賢和王承恩連忙上前關心道:

“費時費力,倒不如請哥哥等幾年,等我替哥哥掃平建虜和北虜,屆時我兄弟二人前往哈剌溫山遊獵。”

楊文嶽說起了北海道的本土人種烏塔里人,這些被幕府成爲阿伊努人的當地人種是大明在開拓北州府時的主要拉攏對象。

朱由校不太喜歡吃鹿肉和野豬肉,因此只留下了野羊,而魏忠賢則是替宮人謝恩。

帶着笑意,朱由校帶着朱由檢走進黃帳坐下,這帳內面積不大,不過數十平,但今日也只有兩兄弟用膳,倒也不用像上次一樣拖家帶口,鋪張浪費。

魏忠賢躬身回禮,之後便見到幾名宮女端着一盤盤菜餚走進了黃帳。

“窸窸窣窣……”

朱由校疑惑看向自己弟弟,而朱由檢也小聲提醒。

說罷、他帶着朱由校順着獸道和血跡追去。

對於從小在京城長大,出行範圍也就在大明北方的曹變蛟來說,這個月份面對這樣的溫度,他多少有些水土不服。

聽着那鍋碗瓢盆的聲音,兩兄弟你一言我一語的聊着家常,基本話題都是在朱慈燃三人身上。

“那我就多等幾年吧……”

“分給佃戶後,官府還能到手六七百萬石馬鈴薯。”

這過程極短,朱由校剛剛見到自家弟弟張弓搭箭,下一秒他就射出了箭矢,隨後灌木叢內便傳來了“窸窣”聲,顯然是獵物中箭逃遁的聲音。

楊文嶽站在充滿明式風格的城池女牆背後,眺望遠處正在開墾幹活的瀛洲囚犯,撫了撫須、滿意道:

想到這裡,楊文嶽感嘆說道:

“三年,差不多能開墾七八百萬畝耕地了……”

“不交稅?”楊文嶽皺了皺眉,顯然有些不太高興,但曹鼎蛟很快解釋道:

“當地的烏塔里人以捕魚,狩獵爲生,我們可以給他們在這兩項免稅,之後分地給他們,教他們耕種來收取田賦。”

不過在歷史上,他們將會在未來的一百年時間裡被沙俄的哥薩克兵屠殺殆盡,只有少部分人苟活了下來。

若是有猛獸,那就不得不說到實戰了,而朱由檢恰巧不怕實戰。

曹鼎蛟的話說明了許多東西,尤其是瀛洲前往勘察加半島的航道探查,以及在勘察加半島當地部落的交涉問題。

在楊文嶽滿意的時候,燕山大定宮的皇家遊獵林園裡,伴隨野鹿的哀鳴聲,朱由檢窸窸窣窣的從一處灌木中走出,熟練的拔出腰間割鹿刀,將野鹿性命了結的同時,乾脆利落的替它剝了皮。

“等他們長大,你我也便老了,到時候讓燃兒他們處理國政,你我兄弟也可以遊山玩水了。”

白銀倒是不用說,三百萬兩白銀的出產對於瀛洲並不困難。

跑了二十幾步,朱由校有些微喘,而朱由檢氣定神閒的看了看四周:“可以追。”

在他謝恩時,兩兄弟翻身下馬,而朱由檢也同時說道:

“遊獵數日,只獵了兩頭熊和二十幾只狼、豹,看來這燕山的獵物有些少了。”

“朝廷那邊要求每年運回三百萬兩白銀和六百萬石米麥。”

二人順着獸道下山,一路平安。

烏塔里人屬於黃種人和白種人的混合類型,皮膚比較黑,五官具有着歐羅巴人種的典型特徵。

朱由校這輩子去過最遠的地方,也就是腳下的大定宮了。

“野羊留下,其他的讓宮人分食吧。”

吃粗糧和吃精糧不同,粗糧頂飽,只要人飽了,就會惜命,就會怕死……

曹鼎蛟的回答倒是很快,他直接說道:

朱由檢見野豬逃遁也無奈,只能收取弓箭道:

“哥哥說的是,算起來今日遊獵也射了不少獵物,可以回去了。”

最好的情況是他們認出巡檢司或者明朝士卒官員,然後繼續被大明羈縻管理統治。

“這倒是可以……”楊文嶽聽完了解釋,倒不覺得有什麼了。

在明軍覆滅幕府前,南邊的大和人逐漸北上,與原住民的烏塔里人不斷髮生紛爭,矛盾不斷激化。

“更何況此地只是一個前往北亞墨利加的跳板,倒也不用對其那麼苛刻。”

不僅如此,他還準備用使鹿部來管理之後北遷東奴兒干地區的瀛洲囚犯,因此他特意詢問了一下曹鼎蛟。

“之前釋放的那兩千多烏塔里人成爲嚮導,帶我們找到了不少當地烏塔裡部落的人。”

二人之間沉默了片刻,不等下一個話題開始,便見魏忠賢在黃帳門口躬身:

剛把割鹿刀別在腰間,朱由檢就聽到了四周草叢有聲響。

或許朱由校的甲冑和長劍都是禮儀性的東西,但朱由檢身上的長刀弓箭和甲冑可都是應對實戰。

朱由校靠在椅子上暢想着未來,並且羨慕的說道:

五個時辰裡,朱由檢射死大小獵物六十,朱由校不過十二,差距明顯。

當大明來到北州府,解放了被當地大和人奴役的烏塔里人時,他們便表達了希望官府稱稱呼他們爲烏塔裡的想法。

加上一千二百萬百姓和六十萬漢人移民繳納的田賦,應該還能額外收取三百萬石米麥。

瀛洲囚犯的總數畢竟有二百八十多萬人,依靠明軍眼下七個營的兵力很難管理,而使用瀛洲本土人種又不太可能,因此和當地土人有仇的烏塔里人就成爲了楊文嶽的拉攏對象。

眼下瀛洲的糧食總產也就五千萬石不到,賦稅因爲官府手裡還掌握一千三百多萬畝移民田沒發放,供應給當地百姓耕種,因此今年估計能收到一千萬石左右。

“要不要讓人抓些放到山裡?”朱由校聞言詢問,而朱由檢搖了搖頭:

“只要這六個島開發好,就能前往北方的東奴兒干了,當地的使鹿部有大概八十年沒有南下朝貢了,不知道他們還知不知道我大明。”

“算了吧……”

他心裡不免有一絲酸楚,同時也爲朱由校詳細介紹道:

朱由校忌憚的看了看四周的林子,不過朱由檢卻輕笑道:

“末將這就去辦。”

那滿滿的獵物裝滿了三車放在旁邊,朱由校見狀饒有興趣的轉頭對魏忠賢詢問道:

“我和弟弟今日分別獵了多少獵物?”

明代對於這兩種人種的稱呼分別是使鹿部和使犬部,因爲他們善於養馴鹿和養雪橇犬來作爲交通工具。

這倒也不怪他,十七世紀四月下旬的北州縣,氣溫在十五到七度左右。

比起去漠北看過黃沙,去中原治理過黃河,去河西眺望祁連山,去遼東追逐建虜的朱由檢,朱由校生活的環境實在是太小了。

“我看它們體型應該也是兄弟,你我兄弟相親,又怎麼能以射殺此兄弟來取樂呢?”

“看我的……”

朱由校見到只是一頭野豬,膽子立馬大了起來,張弓搭箭就準備將野豬射死。

仗着武器的先進,北遷的幕府大名還發動過許多次鎮壓烏塔里人的軍事行動。

所謂猛獸再強,也比不過刀劍。

“弟弟今年大婚,估計明年就能誕下子嗣了。”

如果他們要和建州女真一樣反叛大明,那楊文嶽只能把東努爾乾地區的使鹿部消滅了。

不過他剛剛擡弓準備放箭,朱由檢就聽到了四周有其他聲音,連忙擡手抓住了朱由校準備放弦的手。

在人類會使用工具以來,地表基本上就沒與什麼動物能和人類抗衡,更別提兩兄弟身上的甲冑了。

他親眼見過的最大山脈便是燕山,親眼看過的海便是天津的大海。

“那二百八十萬囚犯,先調出八十萬來北州府開拓,剩下的二百萬暫時放在本島和北島開拓吧。”

帶着疑惑,朱由校等了數秒,隨後便看到一隻比較小的野豬從樹叢之中跑出來,來到受傷野豬的身邊着急打轉,並且咬出箭矢,舔舐中箭野豬的傷口。

烏塔里人長期生活在這片極北之地,以漁獵爲生,總人口不超過三十萬人。

楊文嶽諄諄開解,曹鼎蛟只能揉了揉因爲呼吸冷空氣而凍紅的鼻子,無奈點了點頭。

朱由檢聞聲背弓拔刀,一股腦就衝了過去,朱由校見狀連忙跟上。

“囚犯一日三斤米太多了,降低到一日兩斤,北島府的土地用來種植馬鈴薯,按照馬鈴薯的產量,明年北島府那三百多畝耕地應該能產出一千二三百萬石馬鈴薯。”

曹鼎蛟見楊文嶽說完,當即作揖回禮,隨後轉身走下了城頭。

“萬歲獵了猞猁三隻,麇鹿六頭,野豬三頭……”魏忠賢討好般的說着,緊接着又轉頭看向朱由檢,禮貌道:

朱由檢順着他的目光看去,一時間也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楊文嶽不可能不給囚犯糧食,就強制讓他們勞改,這樣不僅會引發暴動,還會導致囚犯數量大量驟減,影響開拓北亞墨利加的計劃。

他把水囊別在了腰間,取出弓箭便駕輕就熟的張弓搭箭。

“可以了……”

在氣溫這塊,島上只有五月到九月中適合農耕,但由於明軍沒有類似黑麥那樣的抗寒小麥,因此當地只適合種植土豆,連大豆和玉米、高粱都無法種植。

朱由檢看着這一幕,自己舉起了弓箭,同時示意朱由校可以準備射箭。

“一千五百萬石番薯,最少能賣出二百萬兩銀子,若是北方囚犯吃不飽,就調三分之一北上,讓他們吃個夠,番薯藤給他們加菜。”

“先等等……”

他這二十六年的人生裡,從未離開過京城四百里的範圍。

御馬監負責發工錢,布政司負責日常伙食,這三百六十多萬人,最少也得支出一千六百多萬石米麥,因此瀛洲還有九百萬石米麥的缺口。

在他們的語言中,烏塔裡有着“夥伴”的意思,而楊文嶽也沒有那麼矯情,直接在北方開拓部隊裡下達了稱呼當地人爲烏塔里人的指令。

“對了,北州府當地的烏塔里人招募如何了?”

聽上去雖然多,但瀛洲需要養活這二百八十萬囚犯,以及在瀛洲務工的八十幾萬人。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朱由校卻攔住了朱由檢,搖了搖頭道:

朱由檢一邊料理野鹿,一邊迴應朱由校。

朱由校從朱由檢身後鑽了出來,看着面無表情在剝皮放血的自家弟弟,一時間覺得有些血腥。

他用水囊洗了洗手,又用粗布擦了擦割鹿刀,隨後才撿起地上的騎弓背上站起。

待二人返回大定宮時,已經是申時七刻了,而大定宮門前的廣場上,隨行的御廚正在露天烹飪朱由校二人狩獵的獵物。

他一邊說,一邊和朱由校走向早就佈置好的黃帳。

眼下已經是申時四刻(下午四點),雖說這個季節要到戌時(七點—九點)才能天黑,但既然朱由校開口了,二人也只能準備。

“哥哥射中箭那隻,我射另一隻。”

兩人剛坐下,便有宮女端來了冒着寒氣的“酥山”,二人食用的同時,帳外也傳來了御廚們大展身手的聲音。

“殿下射豹兩頭,猞猁十一隻,麇鹿十四頭,狼九頭,野豬十四頭,野羊六隻,狐狸四隻……”

“嗯,有些炎熱,回宮吧。”朱由校將弓箭交給了魏忠賢,朱由檢同樣遞給了王承恩。

爲了一點捕魚和狩獵的稅和烏塔里人不和,這並不值當……

朱由檢倒還真想找頭老虎來殺一殺,剛好可以把虎皮送給忙碌了幾年的孫傳庭。

“要追嗎?”

“弟弟你這也……應該交給庖廚們去做啊……”

“嗯?”

“這不算什麼,戰場上比這噁心的事情太多了。”

“四國和九州的佃戶,騰出一半土地種植番薯吧,四百萬畝地能產出三千萬石番薯,官府獲利一半,把番薯用在瀛洲販賣。”

“倒是有些難以想象是什麼樣子……”朱由校聞言,不免看向了黃帳外湛藍的天空。

等他把野鹿處理好,將內臟直接丟在一旁,驍騎衛的兩名將士也上前將野鹿擡起,準備帶回大定宮晚上加餐。

“雖說官府少了二百萬石米麥,但多了這些馬鈴薯,足夠滿足這些囚犯六成的飯食,明年的米麥可以降低到每日一斤,外加一斤馬鈴薯。”

朱由校收起了箭矢,同時起身,而兩頭野豬聽到聲響連忙逃竄躲入了林中。

“有我在,哥哥無礙。”

“經略,這鬼地方開發了只能種植馬鈴薯,幹嘛花大力氣開發這裡,不如直接開發舊港。”

“如果當地的使鹿部和使犬部願意歸順我大明,倒是可以授予他們官職,讓他們幫忙管理瀛洲囚犯。”

“萬歲隆恩……”

“雖說大部分烏塔裡部落的人都抗拒被我大明統治,但也有不少部落表示可以順從官府,成爲官府的衙役,但是他們不想交稅。”

楊文嶽忽的開口說起了瀛洲承擔的賦稅事情,然後看了一眼北州縣城外那幾萬勞改的囚犯,轉頭又道:

“單純開拓北州府不行,況且供應朝廷後,北州府日後二百萬囚犯的糧食也難以供應。”

北海道的拓荒之路從原始森林開始,囚犯需要砍伐森林,開墾農田,開闢道路,這些都需要時間,也需要糧食。

“萬歲、殿下,晚膳已經好了……”

北州縣(札幌)城頭上,當曹鼎蛟呼着一口熱氣,頂着清晨的寒冷來到城頭楊文嶽旁邊的時候,他有些不耐煩的抱怨了幾句話。

“上膳吧!”朱由校微微頷首,示意魏忠賢傳膳。

朱由校本以爲自己射中了什麼野獸,但當他帶着朱由校追了一里山路,只看到了在林中趴着的一頭野豬。

瞧他這麼模樣,楊文嶽笑了笑,反問道:

“囚犯引渡的如何?北方前往東奴兒干(勘察加)的船隻回來了嗎?”

楊文嶽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拉攏人數較少的當地烏塔里人來管理瀛洲囚犯。

揮刀斬斷灌木叢,之後並沒有出現什麼動物,但朱由檢倒是注意到了地上樹葉的血跡,旁邊還有一條獸道。

捕魚和狩獵的稅太雜太小,哪怕是烏塔里人願意交,楊文嶽也不會要,因爲組織收稅需要人,而北州府的漢人太少了。

“大海要比天津的更藍些,沙灘更細些,若說最好的,實際上萬裡石塘與萬里長沙的許多海島都不錯。”

“就這麼把內臟丟在一旁,恐怕會引來猛獸。”

“嗯?”

“引渡了三十七萬,分佈在北州府規劃的二十三個聚集地上,歸屬四個縣統轄。”曹鼎蛟聞言迴應道:

“北面的航道,巡檢司幫忙巡查了一下,主要大島有六個,布政司的燕山官員準備投入六萬人開發當地。”

楊文嶽得解決這九百萬石米麥的缺口,而解決缺口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大開採金銀礦的力度,或者降低伙食標準。

朱由檢和朱由校是從卯時出發的,除去午時休息的時間,遊獵的時間也就不到五個時辰。

在這種兩族矛盾存在的情況下,使用烏塔里人管理幕府囚犯就是楊文嶽最簡單的想法。

一道道香味撲鼻的菜餚,對於兄弟二人來說,本該引人垂涎欲滴,只是不知是不是先前話題過於沉重,二人都選擇了默不作聲的吃飯。

帳外的魏忠賢見狀,心裡疑惑,不知二人爲何默不作聲。

個人有個人的煩惱,或許在他看來,權力纔是他追求的,而對比掌握了權柄的兩兄弟來說,隨心所欲或許纔是他們神往的……

晚上的更新在八點左右

(本章完)

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18章 國喪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163章 齊王黨第67章 戚金練兵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67章 戚金練兵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115章 攤牌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34章 奸宦毒婦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67章 戚金練兵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206章 殺遼商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490章 師徒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253章 復套終戰
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18章 國喪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163章 齊王黨第67章 戚金練兵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67章 戚金練兵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115章 攤牌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34章 奸宦毒婦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67章 戚金練兵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206章 殺遼商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490章 師徒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253章 復套終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