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收復朵甘

第260章 收復朵甘

“放!”

“砰砰砰——”

四月二十、西寧城西陲鎮海堡西門外,此刻此地正聚集兩萬左右的上直鐵騎訓練。

他們來回奔走,反覆練習面突和強勢衝鋒等各種戰術。

儘管大雪已經停下,並且時間已經步入夏季,但地表的積雪和遠處山脈的皚皚白雪並沒有融化的跡象。

只是相比皚皚白雪,西寧將士振奮的,是正在鎮海堡內發生的事情……

“藏族刺卜爾,前來朝拜齊王殿下……”

“藏族西納,前來朝拜齊王殿下……”

“藏族大咎順,前來朝拜齊王殿下……”

“藏族申中,前來朝拜齊王殿下……”

正如眼下、自從一個月前朱由檢抵達西寧衛,他所下發的第一個軍令就是召集烏斯藏都司、俄力軍民府、朵甘都司等各級官員和部落頭領前來。

因此彼時的西寧衛防衛等級並不算高,大明也只並不側重在此地。

“至於朵甘的事情,我準備將朵甘單獨設爲行省,將藏民遷往河西,將陝西的漢人遷到青海一帶。”

“大雪未曾停下,依舊在繼續下,許多地方已經耽誤了農忙,眼下只有西安府的冬雪融化,百姓沒有耽誤屯墾。”

文冊用漢藏蒙三種文字書寫,所有人都能看的很清楚。

這架勢看上去是要乾旱,而冬天少雪也就凍不死蟲卵,這該不會……

五軍都督府正三品的俸祿,是年俸二千兩銀子,而這個數目也寫在了文冊上。

孫傳庭訴說着自己的猜想,而他的猜想和朱由檢所想的差不多。

朱由檢說這話時帶着一絲笑意,陽光清爽的模樣很難讓人想象,就是他掃平了河套三大部。

說白了,這點東西也就是市舶司半年不到的歲入罷了。

“讓人稱黃河水和濟水,如果有濟南乾旱,告訴袁可立注意預防蝗災。”

朱由檢試探性詢問,而孫傳庭欲言又止,最後只能硬着頭皮道:

“便是秦都督,恐怕也不能很好的指揮十營……”

鎮海堡守備府書房內,朱由檢看着窗外的雪,心裡十分不安,而站在他面前的錦衣衛千戶也道:

如果用朵甘營出兵,那麼完全可以用邊牧邊戰的方式打下整個青藏,因爲眼下青藏之上的勢力着實太弱了。

指揮十營和節制三營是兩個概念,節制很正常,只要打的中規中矩就可以了,這點朱由檢相信秦邦屏可以。

“陝西、河套還在下雪嗎……”

鎮海堡守備府內,當一名名說着並不流利漢話的藏族頭領作揖行禮,身處主位上的朱由檢則是微微頷首表示知道,並沒有表現出特別在意的模樣。

“如何?”

孫傳庭說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曹文詔沒有節制三萬大軍的能力。

“滿都督、亨九、孫都督,戚都督、熊經略他們五人都可以。”孫傳庭自信滿滿的開口,朱由檢卻無語的看了他一眼。

只是半個月的時間,當初來投靠的二十六部中,便已經有十九部前來內附。

“高原作戰是難得的經驗,如果你不嫌棄返回京城待個一年半載,然後就被我派來西寧,那你可以試試……”

孫傳庭回答的很誠懇,他畢竟仔細算起來,也只親率三萬大軍打過兩場仗,而且還不是硬仗。

現在看來、安穩朵甘的難度遠遠比他想的要輕鬆。

不少部落頭領看到二千兩銀子的年俸時,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

大部分頭領都已經心動了,因爲他們沒有想和明軍動手的想法。

“文詔、守法,好好替我招待諸位。”

與其給曹文詔十營三萬兵馬,倒不如五營一萬五千多兵馬能打得出色。

而之所以說是大半,而不是全部,原因很簡單、剩下的一小半和烏斯藏的諸多勢力,已經脫離大明的管轄了。

秦邦屏能在這個年紀節制十營已經很不錯了,年齡和肉體的衰老阻礙了他學習的能力。

對此、朱由檢也沒有什麼氣憤的,畢竟大明對青藏的要求很低,只要不動亂就好了。

“真正需要在意的,還是靠近烏斯藏的那三個部落。”

“下官願意!”孫傳庭作揖行禮,大聲的搶答。

這種號召力並不是從明初開始的,因爲明初的西寧衛還沒有被青海一地的青虜騷擾,其主要職能還不是防虜而只是招撫朵甘、烏斯藏的藏族部落。

想到這裡、朱由檢也揹着手返回了書房,而孫傳庭則是朝着他的背影作揖致謝。

但並不是說朱由檢一味的在索取,相反他也給了這些頭領難以拒絕的誘惑。

不過乾隆時期的清軍……

“好了、孤公務繁忙,宴會就由曹總兵和孫總兵陪同吧,諸位請盡興之後好好考慮便是。”

“……”聽到對方的確定,朱由檢心裡說不上來是什麼感覺。

“有什麼建議可以放心大膽的提,畢竟孤也不是什麼惡鬼。”

哪怕是二十六部之中,生活在大小金川的三部土司。

“參與過湟中三捷的大部分部落都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我明軍兩萬屯兵於此地,他們不敢不從。”

“練兵的事情就交給曹文詔了,他練兵還是不錯的。”

不過他很有自信,只要再給他一個機會,他就能達到這個境界。

這也就導致了,固始汗在歷史上輕而易舉的就拿下了大半個青藏。

感嘆了滄海桑田的變化,朱由檢開始追問起孫傳庭對烏斯藏的看法。

“滿桂我需要他震懾西北,孫應元要防備建虜,洪承疇需要準備收復安南了,至於戚金也要陪同,熊廷弼那傢伙年紀大了,就老老實實在遼東吧。”

等朱由檢徹底離開後,孫傳庭沒有自視清高自己文人的身份,而是放下身段,前往會廳和一些懂得漢話的藏族頭領開始了對話。

這羣人,差不多就是川西、以及整個青海地區的所有藏族頭領和蒙族頭領了。

他可不願意放棄這個收復烏斯藏的機會,與這個青史留名的機會相比,來回的奔波算什麼?

“好……”朱由檢見孫傳庭敢於擔擔子,認可般的頷首,隨後道:

況且,朱由檢也不用他們一輩子呆在高原上面,等拿下了三宣六慰,分封和海外諸藩,到時候大軍就可以下高原,百姓在恆河平原生活了。

朱由檢估計把現在已經被他打殘的努爾哈赤、黃臺吉,和剩下的一羣人丟過去,只要有火炮,他們都能把準噶爾、大小金川打爆數次,更別提所謂的廓爾喀(尼泊爾)了。

每個頭領下面,都有五個名額,也就是說二十六部蒙藏頭領,可以帶回去一百三十個遊擊將軍的名額。

交代一句,朱由檢就離開了會廳,而孫傳庭也緊隨其後離開。

“少雪……無雨……”聽着對方的話,朱由檢不自覺皺眉。

漢人也可以學着放牧,日後進一步的遷移到烏斯藏地區,將烏斯藏的百姓遷移到西域和雲南。

朱由檢看着會廳內衆多朵甘頭領,興致勃勃的詢問,而衆人見狀,雖然很想答應,但還是忍住了誘惑,作揖道:

“殿下、請容許我等回去與部衆商議。”

如果他年輕時就有這樣的平臺,或許他可以達到孫傳庭所說的那個統率力。

得知消息的萬曆皇帝,便下旨命甘肅巡撫田樂征討青虜。

所謂強橫的索倫兵,此刻正被阿敏當副本刷。

不過、大明對於延邊的藏族可以說管控十分嚴格,而作爲接觸藏族最多的一個地方,西寧可以說對大部分朵甘地區的藏族部落,有着很大的號召力。

所謂的環境惡劣,也不過是財富不夠誘人罷了。

“估計這是他的自謙,實際上他是有自信領兵十營打下青藏的。”

上面的條款也不多,但每一條都苛刻的讓人頭皮發麻。

首先、朱由檢要他們交出兵權和土地、牧場,其次解放所有奴隸。

田樂也趁機用這三次大捷樹立的威嚴,試圖在朵甘地區建設城池,直轄朵甘。

孫傳庭這廝居然覺得洪承疇領兵比他強,這是朱由檢沒有想到的。

實際上在朱由檢看來,青藏的問題十分簡單,甚至不用上直出手,只需要擴充朵甘營,將朵甘營人數擴大到九個營的數量,就足夠收復青藏。

“我會向皇兄上疏,留你在西寧解決完朵甘的事情再返回京城。”

有火炮、馬步兵也是世界一流水準,將領的素質和謀略,以及統治者的政治手段更不用說。

固始汗的實力,充其量也就和火落赤差不多,甚至比不上素囊。

他掃視了一眼諸多頭領,細細算了算,大概有二十六部之多,而其中還有四部是青海的蒙古部落。

部落裡的犛牛數量也不過兩千多頭,羊的數量也不過三萬多,馬匹也只有九千多匹。

他們唯一擔心的,就是下面小貴族的去處。

不過當時的大明正在進行萬曆三大徵中的朝鮮之役,寧夏之役,也沒有時間來管他們。

“第一件事便是犒賞二十二部,第二件事便是招撫重設朵甘。”

這咋一看很不划算,但用這麼點東西來交換青海的所有權,朱由檢並不覺得虧本。

“此前奢安之亂,藏家二十二部都選擇響應我大明的號召,出部衆上萬爲我大明平叛。”

不過、湟中三捷的政治意義和軍事意義依舊維持到了明末。

這些局勢的瞭解,讓孫傳庭腦中生出了一個個更好的辦法。

眼下已經五月二十了,按道理來說已經是盛夏,但這一直下個不停的雪,讓整個陝西都在遭遇一場白災。

“你不會想讓孤在此地領兵吧?”朱由檢狐疑的看向了孫傳庭,而孫傳庭又是欲言又止的模樣。

因此這種時候,他們大部分人都是心動的狀態。

“高原之地險阻,殿下雖然擅長騎兵作戰,但若是出了什麼問題,則大明危矣。”

土默特永邵卜和瓦刺他卜囊等部落不敢再留在原地,迅速遷徙到鹽池以西,火落赤也渡過黃河北遁河套。

清朝打大小金川難打,是因爲當地修建了大量碉堡,加上突襲戰術才導致的。

“如果我留下你呢?”朱由檢想看看孫傳庭怎麼回答,卻不想孫傳庭回答道:

不過隨着兩大戰役的結束,這個時候青海當地的蒙古部落依舊沒有收斂,甚至開始進攻大明。

畢竟此刻的三部可沒有資金和時間來修建碉堡,再說眼下的明軍也不是幹隆年間的廢物綠營。

他們會成爲大明的遊擊將軍,正四品官職,每人八百兩的年俸,以及四百畝耕地,或者四千畝草場。

這樣說上去好像很多,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小貴族們的,屬於他自己的只有其中的十分之一罷了。

“孤此次前來,有兩件事。”

曹文詔爲人的性格暴躁,沒有那麼多小心思,這也就代表他很容易受到埋伏和衝動。

在他們離開後,曹文詔和孫守法帶着這二十六部頭領和他們帶來的數百護衛在會廳開始吃吃喝喝。

“我當你在關心我……”朱由檢聽到這話,無奈回了一句,隨後頭疼道:

“那你的意思是讓誰來打?”

幾個挑起邊患的主要部落遠遁,留在當地的小部落實力弱小,明朝趁機招撫,各部紛紛重新依附明朝。

其次他們可以統領拱衛營的兵馬,在北軍都督府內就職。

朱由檢都不準備親自出手,他只需要安穩了朵甘,隨後擴充朵甘十營,再派曹文詔或者秦邦屏等人出征就足夠了。

刺卜爾都能得到這麼大的利益,其他的頭領自然得到的利益就更大了。

更別忘了除了他們,還有其他已經漢化的少民,如木氏這樣的納西族百姓便是。

他們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這位齊王殿下正三個月前才平了河套三大部,斬首數萬之多。

“其他地方有什麼問題嗎?”朱由檢扶額在桌後繼續詢問,而千戶也道:

“山東濟南、青州一帶入春以來沒有下過一場雨,去歲的冬季也是全冬少雪。”

但指揮十營,就代表要如臂揮使,而這樣的才幹,也就是統帥之才。

但不曾想孫傳庭卻搖頭道:“不是,殿下是有這麼能力的,但殿下不能領兵上去。”

作爲統帥,衝動的性格是一個缺陷,而作爲一個先鋒,衝動雖然也是缺陷,但不太可能會害死三軍。

只是相比較他們,朱由檢帶着孫傳庭返回後院後,則是詢問道:

“這是自然。”聽到不僅僅是藏族二十二部同意,連被他視爲敵人的四部蒙古部落也同意後,朱由檢有些高興。

沒有人想在這個時候觸及他的黴頭,所有二十六部頭領在見到朱由檢示意他們坐下後,他們也小心翼翼的入座。

做完一切,他才返回了自己的房間,開始研究怎麼解決青藏的事情。

以五軍都督府革新的規矩來說,大都督是正一品,都督是從一品,左右參事是正二品,總兵是從二品,參將則是正三品。

二千兩銀子的年俸雖然看上去不多,但遷入內地之後,這筆銀子能讓他享受的生活比現在的生活更好。

“便是下官,眼下也只有半成能力。”

所以後來報功時,兵部也承認“此一役也,官兵之截戰,誠爲首功,番衆之夾擊,亦爲殊績。”

朱由檢有自己的打算,首先十幾萬藏民不會打亂河西的民族比例,其次是增強青海漢人的數量是必須的。

整個青藏能拉出來的,也不過就是幾萬皮甲和無甲的藏兵,有鐵甲的恐怕連三千人都拉不出來。

“……”聽到這話,朱由檢沉默了。

用這點東西來換朵甘十幾萬牧民和幾十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無疑十分划算。

“這些文冊,是孤要對朵甘都司革新的舉措,你們可以先看看再發表建議。”

“好了,不用說了,我知道。”看孫傳庭的模樣,朱由檢就知道,他是想說自己也沒有那個能力。

另外、那一萬畝牧場也足夠保持他一部分牛羊馬匹。

“殿下勞心,我等慚愧……”

他們並沒有後世的牧場主那麼富裕,最大的頭領刺卜爾,麾下的部衆也不過六千多人,士兵兩千人,從事着耕種青稞,放牧等營生。

他從他們的口中,瞭解到了朵甘的局勢,瞭解到了烏斯藏的局勢。

結果他等了一個月,不出他所預料的,大部分勢力都是在推脫,只有臨近西寧的二十六部藏族、蒙族部落頭領選擇了前來西寧城。

田樂也不傻,知道明軍在青海的力量不足以和數萬鐵騎的青虜作戰,因此在戰前派人四處聯絡,並徵調朵甘上萬藏族兵馬開始圍剿青海蒙古。

而朱由檢的心思卻不在這上面了,只因爲那停下的大雪,又再度開始下了起來……

說到這裡、朱由檢掃視了一眼殿上的衆人,隨後擡手從自己身邊孫傳庭的手中接過了二十六本薄薄的文冊。

之後數天,他則是往返與青海與鎮海堡之間,而一些靠近西寧的部落頭領返回部落後沒幾天,也都紛紛派來使者,表示願意內附。

這樣對比下來,也就能明白,爲什麼大小金川在朱由檢面前這麼聽話了。

他讓人把這些消息記下來,隨後在宴席結束後,還親自送這些頭領出了守備府,前往驛館休息。

但隨着萬曆中期開始,漠北喀爾喀和河套三大部,以及瓦剌等部落的不斷入侵,導致了青海之地出現衆多蒙古部落。

如果沒有這近萬名藏兵助戰,明軍想要以劣勢兵力擊敗優勢蒙軍,恐怕比較困難。

朱由檢起身示意要走,而二十六部的蒙藏頭領也紛紛作揖致歉。

“也就是說、全陝除了西安府,其他都在下雪?”朱由檢表情難看,而錦衣衛千戶也只能硬着頭皮道:

“確實如此……”

“伱的意思是,讓秦邦屏節制曹文詔?”

別的不說、單單雲南滇西北高原地區的漢人就有十幾萬,遷移他們就足夠維持大明在青藏的統治了。

不過、事關利益,二十六部的蒙藏頭領雖然畏懼朱由檢,但還是硬着頭皮接過了文冊,小心翼翼的看了起來。

二十六部頭領都將成爲大明參將,而他們將舉家搬遷到河西之地,在那裡朱由檢會給他們每人一千畝的耕地或者一萬畝的牧場。

換句話說,這裡就是大半個朵甘都司的頭領。

因此無論怎麼看,放棄只有兩千遊勇散兵的兵權,去接受大明的調任,顯然是一個明智之舉。

只是在他們入座後,朱由檢也開門見山道:

青海沒有那麼苦寒,少數幾個河谷還是很適合生活的。 www¤ ttκā n¤ CΟ

只可惜戰事剛剛結束不久,播州楊應龍反叛,田樂麾下的兵馬也被抽調大半,事情也就無疾而終了。

朱由檢就不信,他要是開一戶一千畝草場的遷移條件,還會有人抗拒遷移?

這不是他瞧不起清朝,而是清朝橫向對比的武力巔峰,實際上就是在黃臺吉指揮的鬆錦之戰那段時間。

不過當他們繼續看下去的時候,這才發現朱由檢連小貴族都給安排了去處。

“你認爲他們之中,有多少人會同意?”

“是!”

朱由檢這麼想着、隨後開口道:

想到這樣的局勢有可能爆發蝗災,朱由檢立馬對千戶吩咐道:

而湟中三捷這一戰,基本是在萬曆二十三年這一年的時間裡,接連打擊了青海勢力強大的幾個蒙古部落。

這點、或許是他從復套之戰中看出來的。

“收復朵甘,用高原的藏兵再訓練七營兵馬,之後我準備讓曹文詔領兵進攻烏斯藏,你怎麼認爲?”

青海當地的藏族部落由於實力不足,不斷受到入侵青海的蒙古部落欺壓,多次向大明上奏。

這麼一來、就代表朱由檢需要拿出近八萬畝耕地,或者近八十萬草場,以及每年近十六萬兩銀子來安撫他們。

“大概九成……”孫傳庭給出了一個不確定的回答,並接着說道:

對此、孫傳庭也是沉默了片刻,思考過後纔回答道:

“曹總兵領兵十營討伐烏斯藏,下官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就是覺得或許他無法節制十營兵馬,給他十營兵馬,反倒不如給他五營兵馬能打的好。”

說到這裡、朱由檢看了一眼孫傳庭:

“卑職領命……”

見朱由檢不再說,千戶當即退下,而朱由檢也在片刻的沉思過後,走到了窗前,眺望大雪嘆氣:

“剛打完河套,難道又要來一場大旱和大雪嗎……”

下午四點還有一更

(本章完)

第57章 解決兵員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18章 國喪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466章 終末第68章 海納百川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136章 出塞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56章 盡是空餉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34章 奸宦毒婦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64章 孜孜不倦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564章 西征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40章 海運之爭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69章 滿桂到來第600章 叔侄和睦
第57章 解決兵員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18章 國喪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466章 終末第68章 海納百川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136章 出塞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56章 盡是空餉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34章 奸宦毒婦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64章 孜孜不倦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564章 西征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40章 海運之爭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69章 滿桂到來第600章 叔侄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