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平緬事宜》

第363章 《平緬事宜》

“把皇店的鹽茶酒煤都好好算清楚,我看你們就是閒的,積了這麼多文冊!”

齊王府內,當曹化淳坐在偏殿之中,端着一杯茶細細品茶的時候,在他面前的是雞飛狗跳的上百掌事太監。

這些太監身後是數百名正在敲打算盤的王府書吏,撥打算盤的聲音不斷地在殿內迴響,比戶部都熱鬧。

王承恩不在此地,他在偏殿隔壁的另一處偏殿,處理着關於官場、化肥場、飼料場和水泥場的事情。

至於御馬監的田賦、皇店、鹽場、酒場、茶場、紡織場、糧倉,以及船廠,這些原本由朱由檢和王承恩分擔的事情,都彙集到了他一個人身上處理。

這些事情雖然繁雜,但曹化淳卻處理的井井有條。

眼下已經是正月十五,距離正旦節過去了十五天,而這一日也是大明全年唯一不宵禁的一天。

曹化淳聽說了晚上朱由檢要外出,因此忙着在黃昏前把御馬監今歲的預計收入算出來。

從正旦到元宵,在他的催促下,御馬監的諸多掌事總算趕在黃昏前把御馬監的預計收入給算了出來。

正門、前後殿、四門城樓,飾以青綠點金。殿門廡及城門樓皆覆以青色琉璃瓦。

因此,勞累了幾年的朱由檢,也稍微拾回了一些朝氣,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這不僅僅是街道上張燈結綵,便是王公貴戚,販夫走卒的家中也都掛上了一些裝飾的燈籠。

朱由檢的臉上闊別許久,終於出現了洋溢的笑容。

“上奏哥哥,授他們三人正三品上輕車都尉!”

“主要的還是金銀銅礦。”朱由檢說罷,走到了大殿主位坐下,王承恩和曹化淳也跟着走了過去。

也就是說,如果他分地成功,那明軍就失去了一個制勝的法寶,相反被他隆王分地的東籲平民,也會爲了保護自己的土地而不得不和明軍交手。

自萬曆二十三年之後,東籲就已經失去了輝煌,只能自保於都城之內,卑謬、阿瓦、清邁等地相繼宣佈獨立,緬甸各地再次陷於軍閥割據的狀態。

他們不是報礦稅總價值四千多萬兩嗎?那朝廷就按照這個價值來收礦。

“不過今歲小西洋那邊,十六萬兵馬都有補貼,因此五軍都督府要多支出二百四十六萬餘兩銀子,稅銀尚欠缺一百餘萬兩纔不用變賣米麥。”

曹化淳很清楚朱由檢爲什麼會輕嗤,說白了,山西士紳手中的礦山價值或許高達上萬萬兩銀子。

本來明軍的對手會是阿那畢隆,不過在沈煉他們返回前夕,阿那畢隆病逝,而眼下繼承他王位的,則是他隆。

至於北方的旱情烈度,比起去年來說也降低了一些,陝西的漢中、西安、鳳翔一帶最少下了一場雨,而山西的太原府也下了雨。

“此三十九營兵馬,盡數歸洪承疇節制,上奏萬歲,請萬歲授予洪承疇平緬經略,戶部調五百萬兩現銀撥發平緬經略府,着洪承疇即日起籌備平緬事宜。”

鐵礦朱由檢不準備全收,還是準備留給民間一些,避免國營礦山一家獨大。

好不容易聊完一些事情,陸文昭的聲音響起,而他身後還跟着幾張許久沒見的面孔。

合上彙總,朱由檢將奏疏遞了回去,王承恩主動接過,而曹化淳則是回稟道:

“戶部那邊,畢尚書已經讓人送來了彙總,雖然估判的不如御馬監,但今歲戶部應該能歲入兩千萬石,稅銀一千五百餘萬兩。”

這兩人在兵部的檔案都很值得借鑑,別說眼下,即便是後世,在二十一世紀以前,想要運糧翻越橫斷山脈,把糧食運到江心坡、芒市、騰衝一帶都十分困難。

王承恩的話,讓朱由檢滿意了一些,他再度下令道:

府內宮殿室屋八百間有奇,廊房飾以青黛。

或者說,在修建抵達阿瓦後,直接向着阿洪姆王國修去,把阿洪姆王國也平定,讓大明邊境推進到恆河出海口。

“殿下放心,奴婢知道……”王承恩作揖回禮。

“因此,奴婢以爲,得先開闢道路,將糧食運往騰越八關,最少需要足夠大軍吃一年的糧食。”

這只是山西一省的真實礦稅,而山西的礦稅佔據大明礦稅的七分之一,也就是說,如大明士紳豪強老老實實的交稅,僅僅礦稅就能給大明貢獻三百多萬兩稅銀。

“與東籲交手的時候,即便陳用賓在隴川、猛卯等地屯田,但當地瘴惡,屯者不能耕,西偏諸兵,糜公幣如故,雲南自此虛耗。”

曹化淳的迴歸,以及朱由校的分擔,這些安排讓朱由檢的工作量減輕了五分之二。

曹化淳的舉例,分別是漢人王朝向西南陸地打到最遠的正統年間靖遠侯王驥,以及被人誣陷的陳用賓。

萬曆二十六年,南掌也脫離了東籲的統治,同時暹羅國王納黎萱聯合東籲侯以及阿拉幹王朝一同攻打東籲,東籲國王莽應裡被殺。

“九百萬兩銀子……”聽到這筆銀子,朱由檢輕嗤一聲。

兩人奔走在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齊王府內,背景是高大的城垣和四個城門。

從騰越八關出兵,只要擊垮緬軍,就能在極短的時間進入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這地方地勢低平,也是中南半島四大平原之一。

“起來吧。”

不管是緬甸地區的玉石、金銀銅礦,還是大明要修建“京緬鐵路”所需的水泥、生鐵,勞動力……

殿中的座位用紅漆金蟠螭,掛帳用紅銷金蟠螭,座後壁則用畫蟠螭彩雲。

然而眼下東籲出了一個願意對貴族勢力動手,分地給農民的人。

第一個開刀的就是山西,然後是南直隸、山東、江西、福建、廣東這五個地方。

他打開了彙總,大致看了一眼。

“三日前與軍械局撥發的三十萬猛火油,在東軍都督府三營兵馬的拱衛下,從天津港出發前往瀛洲南島府了。”曹化淳回稟道:

“另外楊布政使和吳布政使也各自乘船前往瀛洲,預計金鉉他們二月中旬能抵達,兩位布政使應該在三月初能抵達。”

便是北直隸雖然沒有下雨,但一些河流的水位也開始略微回升。

不過從局勢來說,烏斯藏眼下還在內亂,朵甘又有曹文詔的十二營兵馬拱衛,而云貴川三地的土司都被解決,南掌歸附,交趾被平定。

和兩人一起忙碌的,還有王府內的書吏,兵丁,以及內廷的婢女們。

御馬監的彙總裡也表示,只要今年的旱情沒有去年嚴重,御馬監的田賦大概率是能收上來三千八百萬石左右的。

之後莽應龍的幼子良淵王佔領以阿瓦爲中心的“糧倉”地區,保住了上緬甸半壁河山。

“大致一千五百萬兩左右……”曹化淳回稟,但又擔心朱由檢不高興,因此特意解釋道:

“正旦節前夕,崔呈秀等人抄家後,國帑結餘四千七百餘萬兩,不過戶部先發給了一京十一省三百多萬兩的修路費用,然後又發了七十萬兩銀子給其它受了災害的府縣。”

經過調兵和戰事,原本只有四十八個營的南軍,分別調了十二營前往小西洋,十營前往舊港,十二營佈置在交趾,剩下十四營則是佈置在湖廣、廣西、廣東、福建、江西五省。

“嗯……”朱由檢微微頜首,王承恩卻開口提醒道:

之所以朝廷支出了九百萬兩銀子來買,是因爲這羣士紳豪強和山西地方官員只報上了九百萬兩銀子的價值。

“瀛洲和戶部的金銀銅錠不能動,去了它們還有多少截留?”

儘管正旦節以來,湖廣、四川、南直隸的一些地方都沒有下雨,但頂多也就算是小旱,憑藉當地的水利和河流,足以抵抗。

這些城樓上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門飾以丹漆金塗銅釘,儼然是皇都南京應天府紫禁城的縮影。

“是……”二人躬身應下,而朱由檢也詢問道:“金鉉和變蛟、鼎蛟怎麼樣了?”

不得不說,儘管緬甸在和明朝的明緬戰爭中獲取了孟養、木邦兩塊疆域,但由於緬族沒有能力吞併同化各地的民族,導致明緬戰爭裡,東籲被動的被內耗。

朱由檢在簡單的盤算後,最終決定了對緬甸下手,謀求恢復大明在永樂年間的三宣六慰,爲大明拿下印度洋出海口。

“前後抄家,追贓,加上瀛洲、舊港那邊運來的金銀銅錠,大概結餘三千四百萬兩銀子左右。”曹化淳老實回稟,而朱由檢聞言點頭,卻又道:

“大明的治下,不允許有迥異於大明的制度,也不允許有百姓被強加奴隸身份!”

“檔案中無不提及雲南高原山路崎嶇,大江奔騰,交通條件十分惡劣,忠毅靖遠侯曾寫下“轉輸米,石運價至千金,至內地運銅之苦,又有不忍言者,以致“編氓妻子,諸郡邑不支”的話。”

第四版蒸汽機還沒發展出來,但這不成問題,因爲他遲早會出來,而“京緬鐵路”的修建時間會很長。

“殿下千歲……”

作爲明軍各方向戰略的制定者,朱由檢很清楚明軍開疆拓土和穩定局勢的法寶是什麼。

朱由檢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隨後才繼續說道:

“國帑既然還有一千五百萬兩,那就先發現銀,糧食都存入御馬監和五軍都督府的糧倉內,沒有我的令旨,除了哥哥開口外,誰也不能開。”

曹化淳的話讓朱由檢滿意點頭,這些消息都讓他比較高興,臉上始終掛着笑意,多少有了些年輕人的朝氣。

這些種種,都需要人去做,而朱由檢要做的就是復刻《平倭事宜》,來一場《平緬事宜》。

“不過……”說到這裡曹化淳頓了頓,接着繼續說道:

陸文昭聞言,忍不住開口勸導,而朱由檢聽後略微皺眉,並擡手道:

“讓秦邦屏在帶兵前往滇西前,先把藏東的土司給我收拾了。”

“其次便是撥了九百萬兩銀子給御馬監來收購山西一省之地的礦山。”

“參見殿下……”

說白了、就是滅亡掌握該地九成資源的貴族和商人階級,然後拿出繳獲的三分之一乃至一半土地發給該地被剝削的平民,以此讓該地的平民來擁護大明。

想起這個他隆王的所作所爲,朱由檢立馬意識到,明軍必須立馬動手。

九百萬兩價值的礦山,正常歲產價值百餘萬兩,按照大明的稅收,他們每年只需要交十萬兩銀子。

“殿下!”

他死後,繼其王位的阿那畢隆又光復了下緬甸的所有失地,特別是於並在萬曆十一年收復了被葡萄牙人佔領的沙廉,從而再次完成了緬甸的統一。

現在好了,他們不老實,那朱由檢就裝傻,朝廷就裝傻。

“是!”陸文昭作揖應下,而曹化淳聞言,則是拱手作揖道:

“徐主事已經帶着各種牲畜北上,大概四月下旬能抵達天津港。”王承恩老實回稟。

至於西軍都督府,打完仗後便只有五十六個營了,並且又被抽調了二十個營支援小西洋。

朱由檢聞言站了起來,吩咐了一句:

“抵達廣東後,但凡有生病的牲畜都接上岸,官場好好培育。”

內廷裡忙的不可開交,曹化淳和王承恩只能加快腳步,帶着奏疏快走進入了存心殿。

然而實際上,他們每年的產出高達數百萬兩銀子,哪怕正常按照雜項和正稅來交大概十比一的稅銀,也需要交四五十萬兩銀子。

“得動手了……”

從京城經過河南、湖廣、四川、雲南、抵達緬甸南部的勃固、仰光地區。

拿到彙總的他,馬不停蹄的去找王承恩,和王承恩一起帶着兩本彙總趕往了王府的存心殿。

東籲國的面積和大明的雲貴面積相當,整體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三面爲山脈環繞,北部爲高山區,西部基本上是丘陵和山脈,東部爲高原。

看完地勢,朱由檢看了一眼東籲的內政和情況。

“南軍都督府調九營兵馬前往騰越八關,曹文詔準備接管昌都一帶,西軍都督府交接城防後,除四川、貴州各留三營兵馬外,其餘三十營兵馬盡數調往騰越八關。”

“殿下,奴婢看過萬曆年間和正統年間,朝廷對麓川、東籲用兵的兵部檔案……”

“開年十五天,便把預估算出來了,倒是辛苦你們了。”

“殿下,烏斯藏東邊的昌都各地還有一些懷有不臣之心的藏東土司,僅憑曹文詔的十二朵甘營,是不是有些……”

“好!”聽到陸文昭的話,朱由檢高興的難以言表,只能對三人說道:

“你們三人的功績在這裡放着,朝廷不會忘記。”說着他轉頭看向曹化淳:

“殿下,舊港發來消息,徐主事抵達中山府,各國商人帶來的六百匹大挽馬只活下來了三百餘匹,那上千頭大白豬和數百頭肉牛也都病死大半。”

修路是迫在眉睫的,而怎麼修路這點上,朱由檢已經佈局三年了。

總的來看,天啓九年的開始雖然糟糕,但比起天啓八年要好太多了。

剩下永樂年間的那三十幾個州則是被廢除,因爲十五個府已經足夠管理交趾了。

跟着陸文昭走到朱由檢面前,沈煉、陸顯、陸修三人作揖行禮。

朱由檢倒是不在意東籲人的死活,但他需要東籲人作爲勞動力。

“按照往年來算,稅銀基本是夠朝廷開支的了,五千八百萬石米麥都可以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西軍都督府和南軍都督府,調兵之後,在西南還有多少兵馬?”

如果朱由檢沒有記錯的話,這個他隆的能力還算不錯,歷史上他放棄了對外戰爭,致力於恢復東籲的國內經濟,並分配土地給無地農民。

“戶部那邊還有結餘吧?”

到了這裡,朱由檢才轉身看向了二人,而二人也上前遞上了彙總的文冊道:

“殿下,這是今歲官場的預估歲入。”

尤其是曹化淳的迴歸,在他抵達齊王府之後,朱由檢每日處理奏疏的數量,直接下降到了五百多份。

這個政策不管是在對北還是對南,亦或者眼下的瀛洲,都是一個取勝的法寶。

路過的宮殿,基本清一色的都是窠拱攢頂,中畫蟠螭,飾以金邊,畫八吉祥花。

“起來,別拘泥禮數。”見到三人迴歸,朱由檢笑着將他們一一扶起,而陸文昭也笑着雙手呈上一份地圖:

“殿下,這便是他們三人這些年來勘察出的緬甸地圖,以及東籲的兵力,卑職已經讓工匠按照地圖製作沙盤了。”

朱由檢擡頭看向陸文昭,而陸文昭聞言則是連忙從懷裡掏出了一本隨身的文冊,翻翻找找後才說道:

“在各都督府內的,合計六十二營兵馬,近十九萬人。”

至於皇店和各場的稅銀,大概能上交一千三百萬兩左右。

因此,要想打東籲,得先保證大軍的糧食問題。

因此眼下西軍都督府只有三十六個營,需要承擔從木氏手中接管過後的後世川西地區防禦,以及四川、貴州和雲南的防禦。

髮髻梳理,金冠玉簪,好不容易穿好圓領袍,一條價值千金的玉帶又被跨上。

打下東籲,大明就有了直面印度洋的出海口,而打下這裡,大明的第一條鐵路就必須動工。

因此在聽到國帑還有一千五百萬兩銀子後,朱由檢先吩咐說道:

“煤礦、鐵礦,一些老實的礦主如果願意接受朝廷勘探後定期交稅,還是可以放過他們的。”

總的來說,災情對北方的傷害,已經很難提升了。

存心殿內人頭攢動,裡外都是忙碌的人,而朱由檢則是擡着雙手,任由有些婢女爲他換上了一套喜慶的紅色圓領袍。

“差不多,今歲應該能歲入五千八百萬石,稅銀兩千八百萬兩,比去歲富裕九百餘萬石,三百餘萬兩。”

所以算起來,西軍都督府只需要防守烏斯藏和東籲與大明接壤的地方就足夠。

畢竟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按照傳統,在這一日,普天同慶歡度佳節,大家都會張燈結綵,點起彩燈以示慶賀。

“洪承疇回到昆明瞭嗎?”朱由檢再問,而陸文昭這次直接點頭道:

“回到了昆明,交趾駐兵十二營,監督十五府,一百八十二縣。”

拿下這裡,再圍剿其他地方的叛軍,東籲轉瞬可下。

楊媛愛命人置辦了三萬多個燈籠,各不一樣,分別掛在了王府之中。

“爲了籌措大軍糧草,大理、鶴慶、蒙化、姚安、楚雄五地,邑無遺村,遣戶而逃,不死而徙。”

總的來說,硬要抽調的話,南軍都督府也能抽調出九個營的兵力。

“奴婢領命……”曹化淳也是帶着笑意作揖回禮,而朱由檢則是拿着地圖坐回了位置上,細細看了起來。

“還算正常的損耗。”朱由檢挺滿意的,並詢問開口:“他們什麼時候能抵達京城?”

存心殿的廣場面前,婢女們用繩子和木棍支起了上百條懸空繩,隨後一一掛上燈籠。

等把這價值數萬萬兩銀子的所有礦搞到手,朝廷每年都能產出上千萬兩白銀和上百萬兩黃金,以及數千萬的銅。

然而他們不老實,對大明上報的礦山總價值不過七千多萬兩,每年也只交四十幾萬的金銀銅鐵礦稅。

靠近大明邊境的地區都是高原地區,但只要明軍有一個優勢就是居高臨下。

“今歲應該會比去歲好一些,但旱情依舊不會斷,讓孫傳庭繼續巡撫天下,又可先生小心防疫。”

以他的速度,大概只需要四個半時辰,就能處理完這五百多份奏疏,剩下的七個半時辰,都可以用來睡覺和休息。

交趾行省設立後,朱由校將布政使司置於交州府,整個行省按照永樂年間的規劃,一共設下了交州府、北江府、建昌府、清化府等十五府、一百二十個縣。

“雲南的水泥場,眼下產量如何?”朱由檢開口詢問,而王承恩聞言作揖道:

“歲產七百萬石,以“京津府道”的標準,修建一條昆明直抵隴川的府道不成問題,甚至還有結餘。”

“戶部再撥一百萬兩銀子,軍械局撥三萬斤雷酸汞和五十萬斤黑火藥。”

“告訴工部,遇山炸山,遇水修橋,哪怕前方萬丈深淵,也要給孤弄出一條路來。”

“明年開春之後,我要軍糧暢通無阻的從昆明抵達隴川!”

爭取十二點以前弄出第二章

(本章完)

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87章 一團亂局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10章 局勢艱難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77章 野心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95章 藩王質問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466章 終末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564章 西征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352章 直諫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106章 愚民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8章 初嘗權力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74章 百事艱難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73章 秦氏兄弟
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87章 一團亂局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10章 局勢艱難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77章 野心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95章 藩王質問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466章 終末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564章 西征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352章 直諫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106章 愚民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8章 初嘗權力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74章 百事艱難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73章 秦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