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復套終戰

第253章 復套終戰

“放!”

“砰砰砰——”

天啓五年正月十九午後,當朱由檢、滿桂、魯欽各部都在行軍的時候,自寧夏出兵的孫傳庭、楊肇基兩部兵馬也沒有落下。

火炮在黃河東岸鳳凰高山列陣,不停的對着黃河河畔的目標炮擊。

六百門五斤燕山大將軍炮,以兇猛的火力將目標打的抱頭鼠竄。

指揮這一場戰鬥的是大明老將楊肇基,而他的對手是寧夏三大部盟主的吉能。

三天前吉能接到火落赤的求援後,他沒有半點猶豫,當即就統帥兩萬騎兵走寧夏北部邊塞,試圖跨過黃河東進。

然而他在這裡湊巧碰到了掃蕩黃河兩岸的楊肇基,雙方四萬兵馬在黃河爆發了爭鬥。

得知消息的孫傳庭也提領九千騎兵,出寧夏前來馳援。

眼下的楊肇基在東岸對河畔的吉能迎頭痛擊,而孫傳庭則是率領九千騎兵在黃河西岸遊弋,防止寧夏部騎兵逃回寧夏沙洲。

“日後北軍應該有更多的實戰機會,哪怕眼下積弱,但用不了多久就會成爲除上直之外的第一。”

“傳齊王口諭和軍令……”

不得不說、官撫民確實很勇猛,吉能多次試圖渡河突圍,都被官撫民帶兵擊退,而孫傳庭則是在戰場邊緣,把握着整個戰局。

此刻他們距離滿桂不足一百三十里,距離孫傳庭他們不足一百二十里,塘騎加急的情況下,兩個時辰就能把情報送給各部。

可北邊呢?

“明軍的哨騎應該也是五十里,這麼一說、西南的明軍主力應該距離我們一百里左右。”

總之、孫傳庭和楊肇基拖住了寧夏鄂爾多斯三大部的主力,而這樣的行爲,也直接導致了寧夏鄂爾多斯三大部的後方力量不足。

道理很簡單,往南邊打,是安南和東籲,南軍和西軍每打下一座城,那就多出數萬畝田地,朝廷指揮他們打仗,只會把朝廷越打越富。

以兩萬攔截七萬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需要調動一下孫傳庭和楊肇基的兵力。

除了朱由校的聖旨,便只有朱由檢可以調動他們。

朱由檢有條不紊的做出安排,而曹文詔卻詢問道:“那我們在哪裡與他們作戰?”

“呵呵……這可說不準。”孫傳庭笑了笑,沒有直接說破。

說罷、孫傳庭又道:“諸軍密切監視黃河沿岸,火落赤應該也就在這兩天抵達了。”

再看復套,如果不是朱由檢堅持,恐怕皇帝會在南洋取得戰果後下令停止復套,並將用來複套的資源投入海軍都督府。

“現在距離天黑還有三個時辰,火落赤會在天黑前帶着部衆渡過黃河,從狼山南部、賀蘭山北部選擇突圍。”

他和朱由檢在遼東聊的次數不算少,他是明白的,東西南北四軍之中,北軍的實戰絕對不如南軍和西軍多。

梅之煥與李如柏,王承恩與李如梅等人的河西兩大北伐軍勢如破竹,不斷將廣袤沙漠中的一個個綠洲部落拔除。

六萬多人冒着風雪,在沙漠中行軍,寒冷的風不斷帶走人的體溫。

這其中並沒有改變他們的編制和兵種,而是要求他們上馬爲騎兵,下馬爲步卒,炮手。

畢竟在北軍都督府沒有接管陝西前,他們見到套虜入侵都是躲在城裡。

哪怕出了沙漠加速行軍,也需要最少三天的時間。

被圍四天的三大部只剩下了一萬四千多人,而隨軍攜帶的肉乾、豆料也全部吃完,大軍日夜忍受炮擊,人困馬乏。

因此即便明愛不想選擇這條路,但也只能跟着他們一起走。

“行吧,那就按照火落赤說的走。”見所有人都要走火落赤所說的那條路,明愛只能硬着頭皮附和他們。

沙計乃倒是沒有什麼建議,他最主要還是想快點突圍,因此沉默後說道:“還是聽火落赤的吧。”

正如朱由檢曾經預想的一樣,上直的位置必然是大明軍隊之中的野戰精銳部隊。

不僅僅是他這麼想,扎薩克部很多知情的小領主也是這麼想的。

不僅僅是他們,上直其他十四支兵馬也在進行轉變。

“孫傳庭接令……”見真的是朱由檢親自下的命令,孫傳庭翻身下馬作揖回禮。

緹騎經過層層覈查,最後來到了孫傳庭的面前,並拿出代表了齊王府的軍令作揖道:

這六萬多人不知道自己將面對什麼,他們只是在黑夜的風雪之中行走,而行走的路途中,火落赤部承擔起了先鋒的任務,明愛的部落則是爲後軍。

當朱由檢已經準備埋伏圈的時候,與此同時的火落赤等人也得到了己方哨騎的消息回稟。

五部就這樣草率決定了撤退的路線,即便賀蘭山和狼山之間有許多山口,但只要孫傳庭把大部分山口堵上,只留下一個山口,那他們就只能跳進朱由檢佈置的陷阱中。

熟悉沙漠的火落赤知道,這沙漠不能呆的太長時間,畢竟朱由檢有賽罕這個活地圖在,賽罕雖然年輕,但也知道河套沙漠的綠洲在什麼地方。

他最害怕的就是被人卸磨殺驢,畢竟從他了解到的中原皇帝中,卸磨殺驢似乎是漢人統治者常用的手段。

吉能所部的兵馬也遭遇重創,死傷者近五千,而明軍死傷不過二千餘人。

朱由檢的守信不只是在明廷武將之中傳播,在漠南諸部也傳播着。

黃河西岸,孫傳庭帶兵遊弋,同時眺望着東岸戰場感嘆。

不過如果對象是朱由檢的話,他反而沒有那麼擔心了。

“突圍的方向,差不多就是我們這上下二百三十里的位置。”

他們被徹底困在了黃河畔的河谷,忍受不了的其他部落領主也乾脆在這一早將吉能梟首,派人投降。

三萬明軍和兩萬寧夏部騎兵糾纏了三天,儘管無法像朱由檢一樣親率大軍直接破賊,但好歹也是一直壓制着吉能。

吉能不是沒有試圖突圍,但結果卻很慘淡的被楊肇基和孫傳庭從不同方向擊退。

“狼山山口……”朱由檢指向地圖的狼山山口,隨後直接對隨軍的羽林衛指揮使道:

“你帶人把隨軍的火炮都快速運往狼山山口北部的山上,一車八馬拉拽,不要在意駑馬的死傷,戌時(19點)前必須將七百門隨軍火炮運抵。”

“如果能把他們逼到黃河以西,賀蘭山、狼山以東那就更好找了。”

因此、朱由檢果斷下令道:“後軍物資全部送回後套,不用再送物資給大軍。”

根據兀烈的情報來看,火落赤他們的兵力應該在兩萬左右,算上五萬部衆,也就是七萬人。

就眼下來說、如果真的發生叛亂,上直足以彈壓五軍之中的兩軍,抗衡三軍。

聽聞朝廷要復套,他特意找到了孫傳庭,而孫傳庭見他勇武,也就將他從榆林調到了寧夏。

“多謝殿下隆恩……”兀烈聽到對方的話,總算是安下了心來。

放下雙筒千里眼,孫傳庭對旁邊的官撫民說了一聲,而官撫民也道:

“確定好火落赤的方向了嗎?”

——————

火落赤短暫分析了四周明軍的方位,隨後便提議道:

曹文詔遞過來地圖,而地圖上則是畫上了一個顯眼的紅圈。

孫傳庭的話並不誇張,因爲朱由檢一直都知道,日後的上直四騎衛是要成爲自己親兵的存在,所以在不斷加強上直四騎衛裝備和訓練他們的能力。

“可向西北突圍,必須確定後套到底有沒有被明軍拿下。”明愛打斷了火落赤的話,並繼續道:

“是!”曹文詔接令,隨後命人把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各部。

只是在這行軍的黑夜之中,兀烈卻顯得十分緊張。

他收復後套後,讓孫守法領龍驤衛駐守在後套,而羽林、天策、驍騎三衛折損了不少兵馬,眼下只有一萬四千人不到。

“是——”

“扎薩克部的臺吉兀烈給我們留下了記號,軍中還有我們五百六十二名將士和三名緹騎。”

在他身旁,是晚明勇將派之一官秉忠之子的官撫民。

也就是說、實際上他們是一支混合部隊。

至於猛克什力和沙計乃、兀烈三部則是爲中軍。

“我曾見過滿都督提領四騎衛在遼東與建虜一戰的戰場,若是馬力足夠,糧秣充足,兩萬上直四騎衛足以橫掃塞北。”

“後套已被殿下收復,殿下命孫經略和楊總兵拖住吉能部,明日一早他親自率軍破賊。”

北軍弱是有理由的,首先是滿桂沒有把大寧三衛帶過來,因爲它們已經歸入上直了。

“陝西的營兵還是訓練不足,只可惜我之前訓練的兵馬調往西寧衛了,不然此刻應該能擊破吉能。”

“齊王今早抵達後套後,後套的一些留守酋長主動投降,這其中自然有反抗者,不過大多都被收拾了,因此後套已經是我大明疆域。”緹騎恭敬的回稟,而孫傳庭也微微頷首,表示感謝。

如果不是燕山大將軍炮一刻鐘只能打出兩到三發,或許他會不計代價的在朱由檢到達前,把吉能部殲滅。

明軍有大量的民夫和隨身攜帶的乾糧,此地距離寧夏又不足三百里,明軍完全不用擔心補給問題。

“是!”諸將領應下,隨後轉身離去,提防着火落赤的突圍。

“我大明五軍都督府,八十餘萬大軍之中,上直可稱爲精銳,而上直四騎衛可稱爲選鋒。”

明愛見火落赤和猛克什力和自己不是一個想法,當即就詢問起了沙計乃和兀烈兩個部落頭人。

就戰力來說、眼下的明軍排序是上直—西軍——南軍—東軍—北軍。

“西南的明軍應該是第三大塞口的明軍,按照他們的速度,頂多兩天就能搜索到我們,現在全軍向西北趁夜色突圍還來得及。”

明愛的考慮不無道理,但旁邊的猛克什力有些等不了了,他急忙道:

“沒有那麼多考慮的時間了,先連夜渡過黃河再說,萬一雪又下大些,就真的連走都沒有機會了。”

他們已經知道了三十八部投降的事情,也知道後方還有滿桂的騎兵在追擊。

隨後緹騎離去,而孫傳庭也算了算時間,隨後感嘆道:

站在他旁邊的官撫民在聽到他的感嘆後,也不由忍不住道:

“今早聽聞殿下以騎兵三萬出殺虎口,三日擊破素囊,斬首萬餘,俘虜十數萬,不知道是真是假。”

上直四騎衛的要求從天啓二年的純騎兵,變成騎炮同協,再從天啓三年到天啓四年的騎步炮同協。

“朝廷不能缺了齊王殿下……”

“好。”見拉攏不了沙計乃,明愛又看向了兀烈,而兀烈卻眼神飄忽道:“我跟火落赤走。”

“按照他們所說,現在的他們應該在這個位置。”

“放!”

“官參將沒有見過上直,若是見過就不覺得奇怪了。”

“末將領命!”羽林衛指揮使應下,而朱由檢也看向曹文詔:

他們在沙漠裡已經趕路三天,這期間非戰鬥減員的數量十分嚴重,大部分部落裡的老人都有些扛不住了,恐怕等突圍成功,部落裡的老人會死去三分之二,甚至更多。

整個北軍裡,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兵馬參與過復遼之戰,參與的方式也就是打打小仗,比不得有白桿兵的西軍,和浙兵的南軍。

也就是說、只要皇帝掌握了這支部隊,其他除了海軍之外的四軍,都不會是上直的對手。

給孫傳庭和滿桂反應的時間最少有一個時辰,而火落赤他們要行軍最少三百里才能突圍。

曹文詔訴說着自己的建議,而朱由檢卻在看了看後搖頭道:

“沙漠即便再難走,但也不至於一天連六十里都走不了。”

隨着馬匹趕路的晃動,最後從馬背摔落,而當其他人再來查看時,屍體已經凍僵。

正月二十清晨,伴隨着楊肇基所部再次催動火炮部隊對吉能發動襲擊,寧夏部大營被一頓狂轟濫炸。

“他現在的位置,距離突圍的山口有三百里左右的路程,大概需要三到五天。”

就眼下來說,只有滿桂和孫應元能統帥他們。

“打完復套一戰,北軍的實力應該會上一個層次,不過具體能增長多少,就需要看滿都督如何訓練了。”

如果給他們訓練的時間再多一點,裝備再齊全一些,說不定能打出一比五的戰損比。

這樣的局面尤其是在海軍都督府基本平定南洋之後,顯得更爲窘迫。

對於整編後的北軍都督府拱衛營兵來說,這已經是了不得的戰績。

哪怕是同樣親近的曹文詔和孫守法,在他們還不能把四騎衛用熟練之前,也不能隨便調動四騎衛。

就河套的綠洲數量,他們被找到只是時間問題。

“嗯,小心點……”錦衣衛總旗官微微頷首應下,而這時旁邊的這名緹騎也瞬間趴在了馬背上,用小動作暗示馬匹脫離隊伍。

海軍都督府會得到最大的支持,這是孫傳庭的一個基本判斷。

“如果後套被拿下,那麼就只能走狼山和賀蘭山之間,哪裡山口繁多,極易被人佈下埋伏。”

兀烈看着對方離去的背影,想要和兩名緹騎交談,但卻又害怕其他部落的人察覺出不對勁的地方。

他想要問的東西也簡單,總旗官一看就知道了,因此策馬上前,在他旁邊小聲說道:

“事情結束後,殿下會給予你一塊後套的牧場,足夠安置伱和你的族人,你也會得到一個散階,每年有俸祿提領。”

“砰砰砰——”

一些年老的人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就這樣被凍死在了馬背上。

緊接着,孫傳庭命人把消息傳給了河對岸的楊肇基,而楊肇基見到軍令後,對吉能部的炮火下達指令,也越來越頻繁了。

合上孫傳庭的軍報,朱由檢看向了旁邊的曹文詔,而曹文詔也點頭道:

“這是一個小綠洲,距離我們不到六十里,眼下我們完全可以以逸待勞,等火落赤他們跨出沙州後,趁夜裡應外合擊潰他們。”

“這麼一來就能把包圍圈縮小到五百里左右。”

現在的他只需要繼續下去,隨後在大軍抵達被包圍的地方時,果斷的站出來投降。

“在五百里的範圍找他們,比前往沙漠裡找他們要輕鬆多了。”

消息傳到朱由檢那邊時,他已經從後套出發南下四十餘里,距離孫傳庭和楊肇基只有一百二十里不到的路程。

朱由檢用手丈量了一下地圖,根據地圖的比例做出推斷,隨後看了一眼自己身後的兵馬。

只是在他打量的同時,北方卻令人詫異的奔來了緹騎。

沒有掩埋的時間,所有人都必須放下悲痛繼續趕路,他們必須在天亮前渡過黃河,找到一個隱蔽的地方,等待明天的黑夜降臨。

他答應炒花、伯暈歹等人的事情,從來沒有違約過,因此得到了朱由檢的回覆後,他也就不再擔心什麼了。

他們的任務比起其他幾部可以說輕鬆了許多,而本來只是打輔助的朱由檢,卻成爲了復套的主力。

“大概是真的,殿下不會誇大戰果。”孫傳庭對官撫民的問題給予了肯定,隨後更是補充道:

也正因爲如此,除了自己親近的人,以及熟悉四騎衛用法的人,朱由檢基本上是不會讓人統帥他們。

在他的身後,三名騎着馬的緹騎以奴隸身份緊緊跟在他背後,直到大軍見到了黃河後,一名緹騎纔對前方的人說道:

“總旗官,我把消息帶給殿下。”

“臺吉,西北方向五十里都沒有明軍的蹤跡,不過我們在西南放出的哨騎沒有回來,可能明軍已經發現我們在西南的哨騎了。”

怎麼看怎麼賺。

就眼下的情況來看,他有信心在三天內將吉能部徹底殲滅在此地。

風雪和黑夜中,由於整支隊伍不敢點火把,因此當緹騎走出隊伍數十步後,就徹底消失在了風雪和黑夜中。

“行了、趁着還沒下雪,現在就拔營!”

孫傳庭莫名對官撫民說了這麼一句,隨後開始繼續打量戰場了起來。

他們根本沒有一個人想着告密,因爲每當他們想着告密的時候,錦衣衛就會送來讓他們更爲絕望的消息。

也正因爲如此,上直四騎衛的戰力遠超其他諸軍。

“隨身軍糧不足十日的,把軍糧備足,備足軍糧後大軍直奔狼山口!”

“得令!”聽到朱由檢居然已經收復後套的消息,孫傳庭並不奇怪,而旁邊的一衆北軍將領則是驚詫不已。

“楊肇基和孫傳庭一共有七營兩萬騎兵對吧?那樣的話就傳令讓楊肇基和孫傳庭把騎兵調到西岸來,封鎖狼山和賀蘭山之間二百三十里地。”

“沙計乃、兀烈,你們兩個怎麼看?”

現在的局面,他們五部一分開就是死,合起來還能有突圍的可能。

“步卒留守靈州河谷(烏海),滿桂再領兵直接前往靈州河谷。”

“派出塘騎,加急把情報送給各部。”

例如這次,海軍都督府所耗費錢糧的規模不如復套之戰的三分之一,卻打下了大過河套十數倍的疆域,得到了數百萬畝已經開墾好的田畝。

因此現在沒有猶豫的機會,必須晝伏夜出的趕路。

孫傳庭在接令後,也笑着詢問道:“敢問後套的套虜是投降,還是被破?”

這次復套之戰籌備的錢糧讓人瞠目結舌,同等人數下,規模幾乎不下於復遼之戰。

“三天三夜奔襲五百多裡,也難怪後套的套虜會投降,恐怕他們纔剛剛知道前套兵馬被圍殲,殿下就親自領兵抵達城下了。”

這種時候又撞上了寧夏方向的明軍,這也就代表如果不走快些,被包圍只是時間問題。

“如何?”

哪怕打下了河套,實際上從短期來看也是賠本買賣。

回到紅鹽池還沒等他們告密,素囊被擊破的消息就傳來了。

剛剛走出紅鹽池沒有多久,紅鹽池三十八部投降的消息又傳來了。

現在眼看要突圍,許多人也想着告密,但是吉能被殺,寧夏三大部主力投降的消息又再一次擊垮了他們。

現在的他們,基本絕了告密的心思,因爲傻子都能看出來,火落赤他們根本無法逃脫……

(本章完)

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143章 大反攻第99章 爭鋒相對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8章 初嘗權力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112章 落幕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410章 工業投產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150章 大小曹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547章 商貿繁榮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106章 愚民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57章 解決兵員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471章 灰頭土臉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163章 齊王黨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77章 野心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215章 炮擊老奴
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143章 大反攻第99章 爭鋒相對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8章 初嘗權力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112章 落幕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410章 工業投產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150章 大小曹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547章 商貿繁榮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106章 愚民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57章 解決兵員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471章 灰頭土臉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163章 齊王黨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77章 野心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215章 炮擊老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