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

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

“嗚額~~~~”

七月末,伴隨着呼麥聲在草原之上響起,距離北直隸上千裡外的哈剌溫山(大興安嶺)南麓山腳下的草原上,數萬兵馬在此地會盟,肆意奔走。

一個足以容納上百人的大帳內,坐在主位上的林丹汗舉起了酒碗:

“明人欺我蒙古太久了,這次我們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在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大帳內坐着外喀爾喀三大部的土謝圖汗、車臣汗和札薩克圖汗。

以及喀喇沁部的伯暈歹、以及他的兒子蘇布地。

除了這五人,更爲顯眼的就是剃着金錢鼠尾辮的黃臺吉、范文程、範文採、扈爾漢、濟爾哈朗等五人,以及他們身邊科爾沁盟主奧巴。

總之、當這些人都出現,那就代表漠南漠北和漠東存在的蒙古部落聚集到了一起。

林丹汗掃視着帳內的一切,十分滿意,這種時候、他終於覺得自己似乎成爲了蒙古大汗。

只不過他也知道,這羣人之所以能聚在一起,並非是自己強大,而是大明太過強大,對草原形成太大壓力導致他們不得不抱團在一起的結果。

黃臺吉也知道對方的不滿,只是這一場交易,他所獲得的,遠遠比從土蠻部劫掠到的東西要貴重。

對此、朱由檢倒並不覺得壓力很大,相反、他只覺得這是薅宗親羊毛的好機會。

從他十三歲繼承汗位開始算起,他花了十三年的時間,才掌握了察哈爾部,讓漠北的外喀爾喀三大部名義臣服自己。

“我用五千頭牛和你們交換。”說罷、他看向其他部落:“至於你們,自己看着辦……”

不得不說、黃臺吉想的很好,而林丹汗聞言後也眼神閃爍不定,末了纔開口道:

只是簡單一句話,林丹汗的想法就動搖了,而之後黃臺吉更是趁熱打鐵道:

“我願意請科爾沁五部奉你爲蒙古大汗,並且出兵幫您剿滅內喀爾喀的炒花,讓喀喇沁重歸您的懷抱。”

不過就黃臺吉和努爾哈赤的手段,還有林丹汗的愚蠢來看,他們顯然不會讓大明平安的渡過明年的天啓六年。

只需要讓他們在南亞保持一定數量的軍隊,以及一定的戰鬥力,他們就可以成爲大明抵禦大西洋來敵的橋頭堡。

在聽到這個想法的時候,林丹汗第一反應不是思考而是直接駁回。

“不過、眼下諸部和大明貿易斷絕,雖然我大金可以提供鐵器,但馬匹人口不足,製造不了這麼多鐵器。”

林丹汗政治上的愚蠢,也讓整個會盟進入了尷尬的境地。

在散會後,各部的頭領紛紛私下找到了黃臺吉,基本都是來交換甲冑和兵器的。

這樣的地方,還必須容納得下上百藩王,因此便只剩下了南亞天竺。

也就是說、藩王花銀子幫大明遷移災民,又花銀子向大明採購軍械,最後請大明的拱衛營幫忙拱衛藩國,訓練新軍。

大明的制度他了解,也瞭解大明的局勢。

“黃臺吉這傢伙是準備把經濟暫時的轉型啊……”

年輕氣盛的他見到黃臺吉服軟,只當是自己的兵威壓住了黃臺吉。

這麼想着、朱由檢用硃筆圈上了北部的莫臥兒王朝。

這三點是連成一線的,而歷史上的黃臺吉和努爾哈赤也是通過不斷打擊吸納蒙古和北山女真,以及多次入關,才撐到了崇禎十七年。

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報來看,伯暈歹在劫掠之後就跑到哈剌溫山去了,這地方遠在千里之外,對掃北的負擔來說很大,自然是暫時不要掃北最好。

諸如周藩、福藩、楚藩、秦藩、晉藩、趙藩等等強藩的實力還不知道,恐怕吸納十幾萬百姓都是輕輕鬆鬆。

此時的黃臺吉,一臉陪笑的舉起酒碗,似乎並不在意自己屈居林丹汗之下。

“等不及也好……”朱由檢接過軍情看了一眼,隨後追問道:“皇兄同意了嗎?”

不過、這個時間也不太久了,從天啓二年遷移百姓去遼東開始,第一批抵達遼東的河南百姓,今年就可以收穫糧食,開墾的新地慢慢會增產到一個比較穩定的產量。

想到這裡、林丹汗特意看了一眼黃臺吉。

加上他們擄掠的大量的漢人去開發東北,而耕地養不活這麼多人,那麼就只能進行經濟轉型,從蒙古方向獲得食物了。

這些,可都是賺錢的買賣。

後金的糧食看來已經不足了,打擊北山女真的收效開始降低,不然黃臺吉不會換這麼多羊……

這二十個拱衛營可不是訓練完了就返回舊港的,而是將會被調往東籲沿海,配合西軍都督府收復三宣六慰。

不僅可以增加漢人在南亞的比例,還能反哺朝廷一大筆銀子,來幫助朝廷渡過接下來的十七年大旱。

“三十斤鐵一隻羊,一百斤鐵一個漢人奴隸,三百斤鐵一匹馬五百斤鐵一頭牛……”

接過地圖的朱由檢看了一眼李定國,被好好收拾過的他,雖然年紀比較小,但還是看得出根骨、模樣都不差。

這種時候、黃臺吉雖然表面面色如常,心底卻大罵林丹汗蠢貨。

黃臺吉前面的話讓林丹汗很受用,而當黃臺吉斷開了話後,他立馬就反應過來黃臺吉要說對大明的事情了:

來往最少一年,而等他們回來後,海軍十二衛再出徵,打下他們看上的地方,那最少也是一年後了。

看着一些小部落通過北鎮撫司送來的情報,已經抵達太原府的朱由檢坐在馬車上,不由眯了眯眼睛。

由此一南一北,倒也可以很好的羈縻半島上的上百名藩王了。

在畫完之後,他又圈出了可以作爲日後大明海軍小西洋補給點的地方。

即便外擴、遷移也需要足夠多的糧食。

總之、朱由檢的想法是一環扣一環,絕不浪費一點資源。

三萬多頭牛和二十幾萬只羊,前者可以釋放十幾萬勞動力,後者可以讓後金眼下的人口吃上一兩個月。

於是他在請示了努爾哈赤後,便帶着奧巴一起前往了林丹汗的軍營,奉上了上千頭牛和上萬只羊的議和禮物,趁機提出了結盟的想法。

在海外藩地的攻取上,朱由檢就能薅一筆他們的羊毛,而當他們準備遷移,並且立足之後,大旱也就開始爆發了。

除了這個羣島,還有就是南亞南部的錫蘭,這裡眼下分裂成了好幾個小國,拿下後倒是可以作爲監視諸多藩王的一個軍事基地。

“萬歲已經批覆了,眼下京中已經聚集了九名親王,十七名郡王,剩下的宗親也在趕往的路上。”千戶回稟,而朱由檢微微頷首。

他們實際上沒有太多去處,因爲利未亞(非洲)和北亞墨利加(北美)太遠,以現在的航海技術從大明過去,最少來回兩年時間。

並且、這訓練也是有貓膩的。

作爲一個大汗,至少是眼下漠南漠北幾大部的名義可汗,你連一點利益都不想付出,就想讓別人爲你賣命,着實有些可笑。

目前也就過了兩年,恐怕他們連一口血都沒有回過來。

“我國缺少牲畜,而貴國牲畜繁多,因此我想以鐵器換人力和牲畜。”

如果李自成堅挺一點,吳三桂骨頭再硬一點,恐怕用不了幾年,他們就要分崩離析了。

“得趁早拉攏一些蒙古部落……”

“努爾哈赤既然不讓其他的漢人和朝鮮人進入,那可以考慮從之前遷移到鎮江的女真人中培訓一些錦衣衛。”

藩王遷移海外、大明只有可能受惠,反噬什麼的都是百年之後的事情了。

不止是土邦,甚至會和北方的莫臥兒碰撞也說不定。

只是半個月的時間,消息就被送到了朱由檢的手上。

明年秋收之後,河南遷移去遼東,包括遼東本土的三百萬百姓都會趨於安穩生產的趨勢。

不過、他們的交易,在各懷鬼胎的各部中傳播,而一些暗地裡還支持大明的部落,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情報。

因爲只有這樣,南軍都督府的拱衛營才能更好的保護他們,他們也能互爲犄角的向內陸挺進。

“當然、也可以用一把彎刀一隻羊,一套甲冑一匹馬,一套布面甲配刀和弓箭一頭牛。”

而他們之所以會抱團,也是因爲一個人……

他是在河套之戰已經結束了三個多月,朱由檢都前往西寧衛後,他才得知了河套三大部被剿滅的消息。

東籲緬甸海域南部的安達曼羣島不用多說,黃龍已經派人前往征服當地的矮黑人了。

藩王不敢去,也不可能去,而他們又想要已經基礎開發的地方。

黃臺吉也並不打算哄騙林丹汗去進攻明軍的長城,他想要的是林丹汗在草原上不斷消耗明軍。

這種時候不施恩,還想着讓別人出人出力去萬里之外幫你打擊其他部落,便是莽古爾泰都幹不出這種沒腦子的事情。

單純的一場軍事勝利,並不能對明朝有太大的打擊,相反、如果拖住他們遠征,那消耗足以把明朝拖垮。

蒙古再強大,朱由檢都不在意,畢竟現在已經不是純粹的冷兵器時代了。

朱由檢把局勢看的很清楚,黃臺吉不過就是想要武裝蒙古人來培養一個盟友,爲後金擋拆明軍的攻勢。

黃臺吉算盤打得很好,他知道蒙古沒有太好的甲冑製作技術,所以直接用甲冑開始誘惑。

幾萬真虜的戰死,直接讓金軍的戰鬥力斷層一代,想要培育起來,最少需要十年的時間。

林丹汗看着侃侃而談的黃臺吉,有些厭惡對方搶了自己的風頭。

不同的是,由於在復遼之役被打斷脊樑骨,現在的金軍沒有了鯨吞蒙古的實力,只能通過培養盟友來穩定獲取牲畜,連成戰線。

不過這個局勢要衰弱一些,因爲三國的漢可以在局部壓着魏國打,而實際是同等人數下,目前的明軍可以壓着金軍打。

聽上去十分簡單的事情,然而只有林丹汗知道這有多麼困難。

他並不擔心林丹汗有了甲冑後會去找大金的麻煩,因爲他們並沒有火炮。

請一衛海軍幫忙開疆拓土,打下藩地,一年就需要三十多萬兩銀子。

只是可惜、個人的勇武在接下來的時代洪流裡,已經算不得什麼了。

現在的局勢就好像三國,明軍是魏、金軍是漢、蒙古人是吳。

到時候長城萬里延邊處處烽火,明軍也就沒有心思來管大金了。

尷尬的一幕出現了、當林丹汗說完的時候,所有人互相看了看身邊的人,並沒有搭話,而這讓林丹汗瞬間不滿了起來。

儘管朱由檢認爲那是文人的吹噓,不過李定國“小尉遲”的外號是十幾歲就出現的,看得出他武力不差。

這也不奇怪,如果實力不行,也不可能被南明和緬甸的文人記載成單挑大象的人物了。

當然、這樣的做法也讓林丹汗私底下妒恨他,於是在第二天就對黃臺吉變相下了逐客令,請他快點回去刺魯衛準備甲冑和兵器。

遷移一個百姓,藩王需要給朝廷十兩的遷移銀。

並且,這消耗的還只是他們的存銀,如果他們藩國的兵力訓練出來了,恐怕會對內陸地區的德干諸多土邦下手。

然而、當黃臺吉對他說出一席話的時候,他立馬就改變了想法:

“呼圖克圖汗(汗號),現在明軍已經收復了河套,而二百餘年來,明軍一旦收復河套,首當其衝便是北伐,這種時候您還要內鬥嗎?”

“天下二十九親王、八十二郡王紛紛上疏,請萬歲召開下西洋的宗議。”

這句話說出後,林丹汗徹底站不住了腳,只因爲如果黃臺吉真的能做到這個條件,那他林丹巴圖爾將會是自弘治、正德年間達延汗後,第二個漠南漠北蒙古的蒙古大汗。

對於各部頭領,黃臺吉也趁機釋放善意,在生意上不斷抹除一些零頭,讓一羣頭領對他產生了好感。

對於宗親的急迫,朱由檢並不覺得奇怪,甚至他覺得這樣的急迫很正常。

“你想說什麼?”

畢竟當舊港收復,獲得瞭如此多田畝的消息傳回京城後,不少人也知道了海外雖然差,但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差。

大明消化不了的災民,便由他們消化。

“陸指揮使已經培訓了一年了,大概再過一段時間就能把他們送往北山,以小部落的方式主動投靠老奴他們。”千戶畢恭畢敬的回答,順帶又遞出了一份軍情道:

不過這麼一來、一些藩王的地盤註定大不了。

遼東的百姓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出產部分糧食爲明軍提供軍糧。

黃臺吉的話,讓伯暈歹和蘇布地如坐鍼氈,畢竟他們當年答應了朱由檢,永不侵入明土,現在卻玩了一手背刺,很難想象朱由檢會怎麼對付他們。

數萬頭牛和二十幾萬只羊的訂單,足以讓大金在開發刺魯衛的速度加快。

“如果大軍沒有辦法裝備甲冑和兵器,那恐怕等明廷的齊王朱由檢帶兵返京之後,明歲開春就會對漠南用兵。”

當他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大金不能再繼續和林丹汗內耗下去了。

稚嫩的聲音響起,坐在對面打着哈欠的李定國蹭的一下站了起來,隨後走到書架上,把朱由檢需要的地圖拿了過來,雙手遞上。

人口遷移這種事情,可不是一錘子買賣,諸王也沒有本事一口氣拿出幾百萬兩來遷移幾十萬人。

不過不管怎麼樣,四百多萬平方公里,上億人口的南亞半島是絕對夠他們折騰的了。

用甲冑換取牛羊馬匹,恢復軍隊的機動性,開墾更多耕地,獲取肉食。

這種趨勢下,也就代表天啓七年開春,明軍就有了一個三百萬百姓,一千萬畝耕地的補給點。

這麼想着、黃臺吉眯了眯眼,掃視了一眼衆人。

朱由檢唯一要控制的,就是這上百親王、郡王的藩地問題。

想到這裡,朱由檢合上了北鎮撫司的軍情,同時對跟在車外的錦衣衛千戶說道:

面對這樣的局面,朱由檢要做的很簡單,那就是觀察一下各部的位置,再決定要不要掃北,如何掃北。

他比較在意的還是東北的建虜,而想要收拾東北的建虜,必須要等遼東安定。

哪怕今年組織下西洋,但下西洋又不是說去就去,說回就回來的。

這麼一來、遠征也就可以組建了。

結果和黃臺吉結盟開始算起,只是兩個月的時間,科爾沁、喀喇沁相繼歸順他,這麼算起來,只有漠西的瓦剌還處於他的控制之外了。

這之後不過一天的時間,伯暈歹在範文採的勸說下反明,並在燒燬了白馬關集市後北上,來到了哈剌溫山南麓會盟。

二十九名親王,哪怕一國只有一營兵,那也能拉出近八萬兵馬,更別提還有八十多位郡王了……

看着林丹汗的模樣,黃臺吉心裡開始盤算起來以這傢伙的性格,能爲大金做多久的擋箭牌。

大旱之下,大明的實力不外擴是絕對養不活幾千萬災民的。

“……”聽到林丹汗的話,不止是幾大部的人語塞,便是黃臺吉和范文程等人都沒有話說了。

“另外、京城內的瑞王爺、惠王爺、桂王爺也紛紛上疏,看來是等不及海外就藩的事情了。”

朱由檢對海軍十二衛的戰力有自信,如果說讓他們和北面的莫臥兒開戰,或許會有些吃力,但是進攻一些德干高原和沿海的土邦,這根本沒有什麼壓力。

這麼想着、朱由檢打開了地圖,隨後看了一眼南亞的地圖,想了想後,在地圖上一個個的畫出了可以就藩的地方。

因此、朱由檢在這次的宗議前,必須想出一個辦法,讓諸多藩王簽訂一份《互不侵犯》條約。

也因此、林丹汗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和黃臺吉襲擊了內喀爾喀的炒花,而過程順利的讓他不敢相信。

只要林丹汗拖得足夠久,大金能恢復元氣的時間也就越多。

大明親王、郡王上百人,哪怕每個藩國只吸納一萬災民,也能爲大明解決上百萬災民。

也就是說、在天啓七年下半年大旱前,諸王就可以組織海外就藩。

這羣親王都敢親自前往京城了,足以看得出來他們着急海外就藩的事情。

想到這裡、朱由檢頭也不擡的對旁邊說道:“定國,把我今早看的那份地圖拿過來。”

因爲新軍訓練結束,到時候南軍都督府在天竺的拱衛營數量,最少不會低於二十個。

“偉大的蒙古汗國現在只缺了漠西,如果我們能讓衛拉特(瓦剌)也臣服,到時候將會有十幾萬控弦的勇士,可以南下,重新恢復大蒙古國,恢復成吉思汗時期大蒙古國的榮耀。”

只是沒有辦法,眼下金國沒有實力吞併草原,加上朱由檢這廝如果得知了漠南的事情,恐怕會加急返回北直隸,因此黃臺吉只能開口好言道:

“大汗說的很不錯,衛拉特確實需要教訓,不過……”

“殿下、還有這件事情您也需要知道一下。”

並且其中必然會涉及諸多藩王在戰後更換藩地的問題。

至於更遠的地方,以大明的航海技術,還有補給問題,恐怕短期內是有些困難。

“誒!”

金國是沒有這樣實力的,但蒙古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數量足夠多,只要能裝備起來,或者說只要能不斷地襲擾,明軍就會陷入長久的被動防禦治安戰中。

不過、爲了更好的防禦,他們的藩地一開始就註定了,必須是連成一片的。

等拿下東籲,從南邊集結大軍由東向西打去,將恆河以北的地方收復。

想到這裡、他忽的開口道:

在朱由檢出兵河套的時候,黃臺吉正在哈剌溫山東麓的科爾沁草原幫助科爾沁抵禦林丹汗和漠北三大部的入侵。

打下藩地後,藩地需要拱衛吧?到時候調南軍都督府的拱衛營前往天竺,一營三千零三十一人,一年的費用就是近十一萬兩。

和這樣的蠢貨結盟,倒是他戰略上的失誤了。

這個由***化蒙古人統治的王朝,建國不到一百年,保持着十幾萬輕步兵+戰象+炮兵+騎兵的軍隊,戰鬥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想要拿下它,必須得靠藩王們的蠶食才行……

這麼一想,朱由檢放下了紅筆:

“倒是有些期待回京之後的宗室廷議了……”

下午四點有一章

(本章完)

第87章 一團亂局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32章 百般無奈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8章 初嘗權力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69章 滿桂到來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465章 拂曉第301章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日子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74章 百事艱難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115章 攤牌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76章 浙黨勢大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106章 愚民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418章 稱孤道寡
第87章 一團亂局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32章 百般無奈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8章 初嘗權力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69章 滿桂到來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465章 拂曉第301章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日子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74章 百事艱難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115章 攤牌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76章 浙黨勢大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106章 愚民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418章 稱孤道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