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

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

“收兵!”

鐺鐺鐺鐺……

“狗韃子有本事繼續來啊!”

“誰不來誰孫子!”

正午,伴隨着數個時辰的鏖戰、大寧府遼河縣城外的金軍鳴金收兵,而見狀的城頭明軍也開始瘋狂嘲諷起了他們。

只見遼河縣外,騎在馬背上的莽古爾泰臉色鐵青,而數千兩藍旗士兵則是帶着攻城器械不斷後退。

眺望遼河縣,只見城外營壘殘缺,而城牆下赫然是燃燒的攻城器械和一具具兩藍旗士卒的屍體。

“這幫明狗要不是仗着火炮犀利,爺今天就砍了他的腦袋。”

“明天繼續,我要破了這城之後殺幾個明狗泄憤!”

朱由檢微微擡了擡下巴,示意對方觀測天象,而對此天天觀測天象的欽天監官員來說,這天象早就在天色降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看了個清楚。

“哼!”聽到王體乾的話,朱由校冷哼一聲,讓王體干連忙閉上了嘴巴。

不過想來也對、若是欽天監是萬能的,那古今往來就不會有這麼多讓人手忙腳亂的天災了。

他個人很清楚,歷史上的小冰河大旱記錄是有限的,因爲許多官員會刻意的隱瞞當地的災荒,或者謊稱賑災,隨後將當地官倉的糧食隨意倒賣。

“六科和都察院還在調查,不過近來朝中諸如蔡懋德、李亥、顧宗孟、魏光緒、練國事、蔣允儀等人似乎對兩淮之事不滿。”王體幹假裝老實的回稟:

魏忠賢雖然有時候驕狂,但也不是傻子,劉若愚的作用他能看得出來。

不僅僅是他們,大軍沿途開路總會遇到不少傻狍子和各種野生的動物。

“多和家人聯繫,若是家鄉遭了災,可以讓你們小旗官上奏,孤會上奏萬歲好好處理的。”

“噔!”

或許是心有靈犀,在朱由檢擡頭仰望天空的時候,遠在千里之外的養心殿內,朱由校也走到了窗邊,看了一眼紫禁城上空的天空。

“叫隨軍的庖廚收拾收拾,剛好有些餓了。”朱由檢擺手示意千戶放手去收拾,而千戶聞言也當即退下。

吃飽喝足之後,天色暗了下來,大軍點起了規模不大的篝火,也不擔心有人會發現他們。

“萬歲庇護咱家,齊王在外出徵,這大明朝兩京一十六省百姓的擔子,眼下在咱家肩上擔着。”

聞聲的他轉過身,看着那十餘本奏疏,不由鬆了一口氣道:

“你和忠賢這段時間做的不錯。”

這些軍馬,都是朱由檢掃套之後分發給五軍都督府各軍的,而賀世賢有了六千多騎兵,也就自然敢追擊莽古爾泰了。

朱由校在看夜空,王體幹卻拖着托盤前來,將托盤上的十餘本奏疏放在了桌上。

儘管因爲攻城死了不少人,但從村莊劫掠的這些糧食,還是讓莽古爾泰比較滿意的。

“嗯……”熊廷弼微微頷首,似乎在他們看來十萬石糧食換七百多個真虜首級還是比較划算的。

朱由檢則是帶人返回了自己休息的地方,他個人沒搞什麼特殊待遇,和許多士卒一樣,就搭起一個足夠睡覺的小帳篷。

“朝廷的事情,豈能容他們這羣腐儒討論?”

有時候朱由檢都在感嘆,如果他來到的不是崇禎身上,而是去到了朱祁鎮、朱佑樘身上。

發動百姓來糾察貪官是最廉價的成本,也是最難的行爲。

不過當他帶着騎兵一連追擊五十餘里後,除了打殺百來個哨騎外,並沒有接觸到莽古爾泰本陣兵馬。

“沒有?”朱由檢皺眉反問,而欽天監官員也硬着頭皮作揖道:“確實沒什麼不同……”

儘管這十萬石糧食能緩解建虜內部幾個月的饑荒問題,但在熊廷弼看來,明軍剿滅建虜也就是兩三年的事情了。

“萬歲要修葺南京皇城,眼下又是一百多萬兩銀子,不查抄這些貪官污吏,銀子哪來?”

“如伱所願,革職查辦……”王體幹眯了眯眼睛,而魏忠賢也滿意的笑着點了點頭:

“行了、下去吧。”見狀,朱由檢眼中閃過一絲失望。

本是修給自家兒孫來統治當地的驛道,不曾想卻成爲了當地人自立後溝通經濟的交通道路……

官場是一個大染缸,誰走了進去,都會被攪得渾濁。

“是!”滿桂應下,隨後派人去通傳欽天監官員。

儘管不能讓全軍兩萬多人全部開葷,但嘗一些肉腥味也是不錯的。

“殿下、若是早知道這條路這麼難走,我寧願留在開平府築城了。”

王體幹突然開口要擴充皇城三衛,這讓魏忠賢高興的同時又有些忌憚。

“……”王體幹看着魏忠賢,有些許無語,不過爲了權力的穩固,他還是對魏忠賢道:

不過這時候、負責前方開路的千戶也策馬從道路盡頭跑來,隨後翻身下馬作揖道:

大軍退去,而整個遼河城也鬆懈了下來。

哪怕一開始正氣凜然的燕山學子,日後也會變成大腹便便,只懂得口頭敷衍,做表面工作的貪官污吏。

“額……”聽到“齊王殿下”四個字,魏忠賢囂張的氣焰立馬降了下來,有些語塞,不知道說些什麼。

在這樣的笑意中、朱由檢繼續和滿桂他們聊起了一些關於戰爭之外的事情,並且伴隨天色越來越黑,他也下令大軍按照六班倒來開道,其餘人正常休息。

因此他沒有看天穹,便對朱由檢作揖道:

“殿下、從這天象來看,這幾日都應該是晴空,至於今歲……”

不僅能剿滅建虜,還能在遼北之地開墾上百萬畝耕地,這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

它的目標則是眼下伯暈歹等人所駐牧的海喇兒衛,也就是呼倫貝爾大草原。

坐在一旁的滿桂則是擦了擦汗水道:

從朱元璋、朱棣死後人亡政息的例子來說,朱由檢算是充分理解了個人能力在時代洪流下的微不足道。

“……”王體幹看着有些放肆的魏忠賢,不由想到了這老東西的出身。

“撤兵!”帶着不甘,莽古爾泰只能下達了撤兵的命令,對此他身後一羣人不解道:

“主子,咱們時間還充裕,再攻上一天也無妨吧?”

站在城頭上的拱衛營參將可以看到不少舉着火把的騎兵都是一人雙馬,這比起三年前遼鎮騎兵只能一人一馬來說,簡直就是翻身把歌唱。

相比較百官,甚至未來爲官多年的燕山學子,朱由檢更願意選擇相信沒有踏入政壇的百姓和普通士卒、學子。

劉若愚和魏忠賢等人不是一派,他除了掌握儀鸞衛,還掌握了大漢將軍。

想到這裡、朱由檢停下了腳步,擡頭看了一眼星空。

眼下他們已經開道來到了哈剌溫山中段的中部,頂多還有二百四十餘里就能貫通哈剌溫山全境。

至於魏忠賢和王體幹則是分別掌握龍虎衛和飛熊衛,以及淨軍。

“兩淮的事情怎麼樣了?”

“回總兵,往東北去了!”

這麼想着、朱由檢呼出一口濁氣,擡頭看向了夜空,也不知道在想什麼。

大寧府距離遼河府也就百里的距離,要是等賀世賢支援拖住自己,熊廷弼由派騎兵斷自己的後路,那自己這一萬多人可都要葬身此地了。

“是!”

但凡大明曆任皇帝中,能有幾個人接過朱棣、朱元璋留下的這豐富遺產,大明也不至於疆域越來越小。

只是當他們抵達開原,隨後北上亦東河城的時候,只看到了被修繕完全的亦東河城,以及被清洗乾淨的街道。

如果朱由檢能做到這點,他甚至可以一邊徹查貪腐,一邊用抄家而來的錢糧來賑災,大明和他肩上的擔子也就小了許多……

朱由檢突然想起了自家哥哥,還有滿桂等一羣熟悉的屬下,臉上也不免嘴角一挑,帶起一絲笑意。

“哈哈哈哈……”四周將領紛紛大笑,顯然對於穿越哈剌溫山脈,他們也覺得十分新奇。

“萬歲、這是司禮監送來的奏疏……”

“再妄言兩淮之事者,革職查辦!”

朱棣當年留下的這條棧道,並不是爲了連接開平衛和東北地區的交通,這條棧道的出發點是眼下的上京城,也就是黃臺吉所在的刺魯衛。

拿着賀世賢和大寧府官員彙報的情況,熊廷弼皺了皺眉,而孫應元也勸解道:

“殿下現在到哪了?”

只是他這摸不準的迴應,還真的是眼下朱由檢所經歷的……

在他退出養心殿後,魏忠賢便從角落走了出來,小聲道:“如何?”

作爲內書堂出身的他,自然是對魏忠賢這種自閹入宮的人看不上,不過眼下他需要依仗魏忠賢,因此也只能好生勸導道:

“事情鬧太大,驚擾了齊王殿下就不好了,您別忘了曹化淳和王承恩還在皇城裡當差……”

士卒們以小旗爲一個隊伍,圍着篝火開始聊起了自己家鄉的事情,還有出征前家中的趣事。

守城的參將當即催促着開城門,然而不等他們開城門,賀世賢帶着幾十名騎兵提前奔到城下,對城頭喊道:

“別開城門,建虜往哪去了?!”

過了四個時辰,當太陽已經沒入山下,轟隆隆的馬蹄聲才從東南方傳來。

河谷山道的河畔石頭上,朱由檢坐在這塊桌子大小的石頭上,臉上露着笑意,不停地說着。

不過來到這個世界也不賴……

因爲身處哈剌溫山脈中,朱由檢也不怕有人搞伏兵埋伏自己,因爲四周的情況根本就佈置不了伏兵。

“我現在倒是很好奇,奧巴他們突然看到我們從哈剌溫山脈衝出去的表情了。”

因此、即便有着再多的不甘心,莽古爾泰也只能下令撤軍。

在這個節骨眼上,每一場小的天災,都是不能忽視的存在。

一條能夠控制東北和哈剌溫山的驛道,卻不想朱棣之後,再踏上它的人,居然是二百年後的朱由檢。

“我說撤兵!”莽古爾泰惡狠狠的回頭看向兩藍旗的將領,讓他們紛紛噓聲不敢再說。

“夠了!”聽着自己身後的一羣將領開口,莽古爾泰壓着怒氣呵斥,隨後看向遼河城頭那迎風飄揚的明軍旌旗,眼中的怒火如果能化作實質,或許都能點燃這面旗幟。

滿桂說着、而旁邊的孫守法也道:“還好這條路當年翻炒過,不然塘騎都不一定能找到。”

他看過成化年間以前的大明驛道和驛站地圖,其中對眼下的大明幫助最大的,便是朱棣主持修建從遼陽直接通往刺魯衛,然後在刺魯衛一分爲三,分別通往庫頁島、海喇兒、莫溫河(海參崴)這三地的萬里驛道。

說到這裡、欽天監官員遲疑數秒,隨後說道:“好像並沒有什麼不同……”

“是啊主子”

他一個人是不可能看得到全天下的,需要的也不僅僅是錦衣衛,還有百姓和軍中將士的力量。

恐怕六年多的時間,他足夠將大明的疆域翻倍了。

“咱家不對這些貪官污吏抄家,追繳髒銀,大明朝哪裡有銀子梳理黃河?哪裡有銀子給百官發俸祿?”

“這廝在內廷對我們沒好處,早點趕走比較好,反正他年紀也大了。”王體幹這麼說着,而魏忠賢則是猶豫不決道:

“這我需要想想,他畢竟是萬歲用來制衡我們和曹化淳他們的……”

“這羣人和先前被革職回鄉的一些官員認爲朝廷對於兩淮鹽商過於苛刻,還未三司會審便大肆緝捕如此……”

他看了看四周,確定沒有旁人後才說道:

“便是齊王殿下知道,只要咱家好好解釋,想必殿下也不會怪罪咱家的。”

因此看過軍報後他就轉頭看向孫應元,詢問道:

明亮的夜空,沒有工業時代的污染,朱由檢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星河。

朱由檢帶着滿桂他們在長長的隊伍中穿梭,聽着四下入耳的一些話,也同時對一些士卒交代道:

“殿下、下面的人打到了兩頭熊,您看看……”

“傳消息給經略,就說建虜回撤,若是可以攔截,請經略攔截。”

“別太過火就行。”王體幹提醒了一下魏忠賢,而魏忠賢也不滿道:

每每回想起在古今典籍館裡看到的那張驛道地圖,朱由檢都不勝唏噓。

三月的哈剌溫山脈山巒疊翠,萬傾林海,林中冬雪融化所匯聚的河流不停的向着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流去。

發現沒有旁人後他才小聲道:“你的意思是把劉若愚排擠出去?”

“奴婢全爲萬歲罷了……”王體幹低頭回應,而朱由校也走到了龍案背後坐下,拿起一份奏疏看了看,發現沒有什麼大事後纔開口道:

不過面對他們說這些話的時候,朱由檢總是搖頭道:

“若是不能讓百姓吃飽穿暖,若是有災荒而不救,那孤怎麼好意思身居高位呢?”

相信有了這批糧食,即便是努爾哈赤也不會太過苛責他。

“殿下……”

他們畢竟先撤四個時辰,賀世賢又帶人從大寧奔襲到遼河,馬力自然不如他們充足。

坐在帳篷面前,等了一刻鐘的時間後,欽天監的官員跟隨傳話的塘騎策馬而來,並翻身下馬道:

“殿下千歲……”

不過打殺百來個哨騎,也算有些守土之功了。

莽古爾泰也知道時間充裕,可根據塘騎的彙報來看,熊廷弼這廝居然沒有把賀世賢帶去北伐,而是留在了大寧府。

“誰知道齊王什麼時候回來,再說、哪怕不動擴充,但這三衛之中儀鸞衛和大漢將軍的歸屬,您難道不想謀劃一番?”王體幹小聲開口,這讓魏忠賢下意識看了一眼養心殿。

“行了、虛禮就不用了,我就想問問,你看看這天象會不會影響我軍征戰,另外這天象對今年有沒有什麼預警?”

遼河城頭的明軍向城外看去,只見昏暗的曠野外,標着“賀”字大旗的明軍騎兵隊伍奔襲而來。

也伴隨着他的下令,兩藍旗兵馬開始拋棄所有攻城器械,帶着從一些村莊劫掠的十數萬石糧食開始北歸。

最後一條則是朱由檢那個好祖宗,明英宗時期主持修建,從昆明直插緬甸腹地、伊洛瓦底江平原的雲緬驛道。

“這羣東林腐儒,天天彈劾咱家,不給他們點顏色看看,還以爲咱家是吃素的。”

在這原始密林之中,身着鴛鴦戰襖的明軍則是在揮舞着柴刀斧頭,不停的開拓道路。

“這……”魏忠賢一聽要增加皇城三衛的數量,立馬就有些心動了。

“可以趁着這個時候查找他們之中一些人的罪證。”王體幹獻上了一個餿主意,而魏忠賢聽後覺得還不錯,緩緩點頭道:

“這件事我讓良卿和國興去辦,他們有辦法對付這羣嘴硬的腐儒。”

兩藍旗畢竟沒有在復遼之役中受損嚴重,而是作爲金軍之中機動性較強的幾支馬步兵,因此在得知賀世賢追擊而來後,一人三馬的他們就帶着糧車連忙撤退了。

除了這條、還有一條從西寧和松潘兩地,直接修建通往喇薩(拉薩),再一直向南通往喜馬拉雅山腳,以及後世錫金山口的驛道。

前方數十名士卒在開路,而後方數百明軍則是在收拾樹枝,將藏匿在野草和樹叢下的道路清理出原貌。

“應該在翻越哈剌溫山脈吧……”聽到熊廷弼的話,孫應元也有些摸不準的迴應。

這一點,朱由檢都覺得很新奇。

“東林一事暫且擱置,但這淨軍的數量,您看是否找個機會出手把皇城三衛的數量增加一些?”

一些士卒被朱由檢的話說的不知道怎麼迴應,而朱由檢卻拍了拍他們表示讓他們繼續聊,自己則是起身離開了原地。

去歲欽天監官員的預測讓朱由檢一度認爲欽天監是他需要以後重點關注的對象,現在看來、欽天監也不是萬能的。

朱由校合上了奏疏,而王體幹聞言也假裝害怕的應下,並隨着朱由校擺手的同時退出了養心殿。

“一個集鎮和兩個村落被攻陷,按照殿下的常平倉佈置,應該被掠走了不少於十萬石糧食。”

賀世賢不慌不亂的下令,而塘騎在接令後也從容帶人前往了開原。

由於朱由校手下沒有太多人,導致朱由檢給他的皇城三衛,實際上也是在王體幹、魏忠賢、劉若愚三個太監的掌握下。

他害怕朱由檢聽到這件事後有些不高興,因此商量着道:

“這皇城三衛畢竟是齊王一手創立的,哪怕擴充,恐怕也得問問齊王的意思……”

對於這種話、士卒們大多受寵若驚,畢竟在他們看來這些事情就是一點小事,不值得勞煩齊王開口。

“快!開城門!賀總兵來了。”

“這條道、是成祖文皇帝他老人家當年走過的道,只是沒想到幾百年過去了,一直都沒有人清理,看來科爾沁和漠北的外喀爾喀還真的只知道走平原。”

這三條驛道里,除了東北的這幾條無人打理而荒廢以外,其他諸如烏思藏和朵甘、以及東籲緬甸等當地民族都在打理。

坐在石頭上,等着庖廚讓人把熊肉和熊掌端上來後,朱由檢和滿桂他們用寡淡的軍糧米飯搭配這價值千金的熊掌,吃了一頓好的。

“割了七百多個建虜的首級,也算功過相抵了。”

城頭參將連忙大聲迴應,而賀世賢聞言也沒有停留,當即帶着自己身後兩營六千多騎兵策馬向着東北方向追去。

他不太懂天文,但他回想起了去歲欽天監官員的話,以及去歲的大雪,因此不由對滿桂道:

“傳欽天監的官員來……”

“這倒也是……”朱由檢拿起水囊打開喝了一口,跟着又笑道:

“不過也正是這路足夠隱蔽,才能打出奇襲的效果。”

“小心腳下,都把甲冑綁好,別被什麼土丘子(蛇)給咬到。”

“這件事情交給我,保證不用三個月,不等齊王回來,這老匹夫就乖乖回鄉乞老。”王體幹很有自信,而魏忠賢聞言,沉吟片刻後才道:

“事情你去辦,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就去找客氏那女人。”

“放心、保證牽扯不到你……”

王體幹眯着眼睛笑了笑,而魏忠賢也深深看了他一眼後,轉身離開了幹清宮……

(本章完)

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490章 師徒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8章 初嘗權力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550章 治戎爲長李定國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衛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78章 葉向高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98章 黨爭再起第115章 攤牌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143章 大反攻第69章 滿桂到來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46章 佈局西南
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490章 師徒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8章 初嘗權力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550章 治戎爲長李定國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衛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78章 葉向高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98章 黨爭再起第115章 攤牌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143章 大反攻第69章 滿桂到來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46章 佈局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