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

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

“砰——”

五月二十三日,當日本的消息送抵京城時,一聲槍響也在軍備院的步槍校場發出。

持槍人是朱由檢,而他手中的這把槍,如果仔細打量,基本上與兩百年後的德萊賽步槍相似。

明軍之前的步銃和騎銃,彈藥都是由槍管前面裝進去的,而眼下這支槍則是子彈從槍械後面裝進去的。

不僅如此,與之前的定裝火藥和子彈不同,這支火槍已經有了現代子彈的雛形。

彈頭呈圓錐狀,後半部分由紙質的紙筒包裹。

在朱由檢扣動扳機後,槍機上的長杆形擊針刺破紙彈殼,撞擊底火,引燃發射藥,將圓錐形彈頭射出。

這是大明軍工最高技藝製作出來的一把後裝擊發槍,這樣的火槍一旦裝備,將形成東西方最少兩百年代差的降維統治力。

遠處測靶子的研究博士記錄了一切數據,最後騎上馬策馬返回了射擊點。

“定國被我派去看蒸汽機船了……”朱由校心虛的迴應,而朱由檢聞言眼角抽搐。

由於高壓鍋爐的問題沒解決,所以眼下的蒸汽機車模型雖然能跑能動,但卻拉不了太多東西,拉動的東西越多,承受的壓力越大,那麼壓力到了閾值就會爆炸。

“誒,弟弟一人觀看,着實有些不安全,須我在弟弟身旁左右護法,保護弟弟。”

“是……”王徵無奈,只能硬着頭皮給朱由校和朱慈燃普及了一下知識。

“眼下的這蒸汽機車和蒸汽機船,速度達到之前說的程度了嗎?”

“把蒸汽機車壓力過大爆炸的威力告訴一下萬歲。”

“咳咳……府道都開始動工了,不過鐵路的事情還沒開始走上正軌。”朱由檢見狀不得不站出來爲王徵解圍。

不過這也是一個缺點,因爲橡膠閉氣套容易老化,因此在承受約六百次射擊後,就需要更換橡膠閉氣套,而這個小小閉氣套的成本是八錢銀子。

此時此刻,畢懋康等人忍不住在心底搖頭,而朱由檢也快步走了上來,一把抓住了朱慈燃的衣領,將他從火車上提溜下來。

明代的兩斤就是後世的一點二公斤,而朱由檢前世當兵時的手榴彈全重也不過就是二三百克。

這還只是南州,要知道大明還有號稱能養活最多人的爪哇島。

疆域擴充的太大並不是好事,因爲很多疆域的擴充是無效擴充。

“很有意思嗎?”朱由校眼睛轉了轉。

這玩意猶如一個小火車頭,它的標準體型是高六尺,寬四尺,長七尺,但以大明眼下的技術,只能做到高一丈四,寬八尺,長兩丈的體型。

不過他既然服軟了,朱由檢也懶得再欺負他,因此走到了畢懋康等人的前面說到:

“與蒸汽機相關的各種民生研究,還是早早弄出來比較好。”

在考慮後勤的情況下,他必須要承認,大明向西的路上開拓,最遠也不可能超過伏爾加河和裡海這個分界線。

朱由檢都不懂的,除了做木頭外,其他的東西朱由校也自然很難搞懂。

當然、眼下不能批量生產,並不代表日後也不行。

“威力已經測試過了,一丈以內沒有人能活下來,兩丈內都得重傷,不過它的點火率只有九成。”

既然無法批量生產,那麼註定只能作爲皇家、貴族的玩具。

槍支的射速在每柱香二十七到三十三,約每分鐘九到十一的射擊次數。

總的來說,軍備院裡的許多研究,已經達到了十九世紀初的成就,只是一些關鍵性的東西還沒有研究出來。

“回殿下……”王徵作揖回禮,緊接着盤算開口道:

“萬歲,蒸汽機船確實很有趣。”

“如果朝廷要量產他,以眼下工匠的水平,你認爲一年能產出多少支?”

“此物重兩斤四兩,頭尾用生鐵,內裡放置鋼珠,火藥,雷酸汞。”

“殿下,草民冒犯了……”

要將這重量是後世手榴彈六倍的明代手榴彈丟出最少三十米,這太難爲人了。

這些東西,簡單的一聽就很複雜,朱由檢自然也搞不懂。

“太子呢?”

或許會有人質疑,大明的大部分百姓都去種地,放牧,那這麼多糧食賣給誰。

“叫李定國……”

只是大明不可能天天去打沿海國家,因爲這麼一來,大明在陸地上的縱深就會出現問題。

真的仔細開發,這裡能輕鬆的養活上千萬人,而且是很滋潤的那種。

比如唐代的西域,中亞,漢代的朝鮮,西南,明代的三宣六慰等。

火車把人運過去,農業機械實現頭年翻地,第二年耕種投產。

“第四版蒸汽機還需要解決鍋爐的壓力問題,這個問題需要反覆試驗,何時能研究出來,下官不敢隨意開口。”

“咳咳,隨便坐坐,這不也沒有什麼事情嘛……”

他們淺淺聽了一下,緊接着朱由校就忍不住詢問道:

畢懋康的話給了朱由檢自信,而他也對人羣中的王徵詢問道:

“第四版蒸汽機還需要多久?如果第四版蒸汽機出來,這火槍的產量能提高到多少?”

更何況,還有南亞這個天然工廠。

“幾十倍……”朱由檢略微皺眉,這樣的產量顯然還是無法滿足他。

道歉完,李定國又對朱由校作揖,顯然是在迴應朱由校讓他去看蒸汽機船的事情。

將大明轉變進入資本社會的同時,保留自耕農的土地,只需要十幾畝,就能讓這個人最基本的活下去,偶爾還能賣賣農產品來賺錢花花。

幾十億畝天然草原,十幾億畝農業可開發用地,不管怎麼看都將是一個新江南。

“送陛下回宮!”朱由檢哪能不知道朱由校在想什麼,當即轉頭對門口的錦衣衛招呼。

說白了、就是生產力達不到,釋放不了那麼多百姓移民實邊。

只是打很容易,大明的武備,那八十幾萬軍隊一旦發動西征,不考慮後勤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把歐洲都打下大半。

朱由校見狀也跟了上去,而李定國、畢懋康等人一樣如此。

“那眼下天下的鐵軌鋪設如何了?”朱由校眼前一亮,而王徵被他問住了。

朱由校興許覺得有些心虛,忍不住咳嗽了兩聲。

“咳咳!”朱由校也反應了過來,想到自家弟弟上馬挽弓的武力,連忙鬆開了手,一陣咳嗽。

朱由檢忽的喊了一聲,而畢懋康等人這才發現,皇帝朱由校此刻正坐在火車的車頭上。

首先這支火槍還沒有命名,槍長四尺五寸,約一米四四,槍重八斤八兩,約五點一公斤。

大明能吞下的地方,往往都是沿海的,因爲船運便宜,遷移也容易。

朱由檢摘下了臉上的木質面具,在他身後的畢懋康、宋應星、王徵、孫元化等人也紛紛走了上來。

遠處的博士勒馬停在了旁邊,下馬後將自己的文冊雙手遞交給了朱由檢,並解釋道:

“殿下,和測試的一樣,一百步有效擊穿三重布面甲,一百三十步擊穿兩重甲,一百六十步擊穿一重甲,最大射程四百步,有效射程二百四十步。”

“這……恐怕達不到……”王徵不願意騙人,只能作揖告罪道:

可以說、朱由校和朱慈燃剛纔就是坐在一個火藥桶上。

“成何體統……”

負責農學院研究的孫元化很惋惜的說道:

“這個拖拉機車若是能製造出來,一個百姓能很輕鬆的在一天世界裡耕種一畝地,農忙時分一個人能忙十五畝地。”

怎麼降低難度?這自然就需要火車、農業機械的幫忙了。

“回殿下,基本可以投產了,就是造價有些高……”孫元化上前作揖,而他身後也跟上來了一個端着木盤的博士。

不過仔細想想,一年幾萬支後裝火槍,這樣的速度已經不慢了,而且工匠可以現在就進行培養。

朱由檢將火槍遞給了畢懋康,畢懋康也解釋道:

“這麼說,三天三夜,三十六個時辰的時間,這蒸汽機車能跑兩千多裡?”

“這槍不錯,造價幾何?花了多長時間?”

“引爆的方式是拉動圓環,然後燧石摩擦點燃其中引線,繼而點燃雷管和火藥。”

少部分的精英會改變自己和家庭,甚至社會,而大部分平庸的人怎麼活下去?這是朱由檢要爲其考慮的。

別的不說,便是那只有二十幾萬人的南州之地,一旦大明能釋放出十九世紀初的科技,那南州就是新的江南。

朱由檢注意到了這個規律,因此他之前打下的疆域實際上仔細來看,除了安南以外,其他地方都是大明可以吞下的地方。

果然,盯朱由校這種人,還得是陸文昭和孫守法這種不要臉皮的傢伙。

木盤上是一個手榴彈的模型,和木柄手榴彈類似,但沒有那麼瘦,活脫脫像是一瓶大號礦泉水瓶。

他把朱慈燃放到一旁,皺着眉看向朱由校。

兩父子還有臉一邊笑一邊坐車……

遼東的百姓已經研究出了一套流程,第一年翻地,第二年種蜀黍,第三年種小麥或者水稻。

沒有烏斯藏,沒有西域,缺少了漠北,東北,西南的三宣六慰。

在他看來、分地,並且土地不可買賣,這就是他給未來百姓留下的一筆遺產。

想到這裡,朱由檢看了一眼那個拖拉機模型,隨後轉身前往了下一個研究院。

“歐洲人的技術,有可能仿製嗎?”朱由檢問出了關鍵點,但畢懋康搖了搖頭:

“絕無可能,他們的治金和冶鐵技術達不到,不僅僅是他們,便是大明民間的工匠都仿製不出來。”

“在第四版蒸汽機制造出來,並加入軍械局參與生產前,第三版蒸汽機和工匠聯手的結果只能是這樣的產量。”

“也就是說,這東西弄出來後,人人都能吃飽飯了?”躲在朱由校屁股背後的朱慈燃伸出頭,看了一眼眼前的這個龐然巨物。

“飛伱……”朱由檢差點沒忍住一腳過去,還好朱慈燃連忙躲到了朱由校背後。

收回不滿,朱由檢側目看向王徵:

“差不多吧……”孫元化和善的笑了笑,而朱由檢也一副憂心忡忡的表情。

“是!”

因此朱由檢拔腿便走,其他人也跟着他前往了新修建的蒸汽機車研究院。

“蒸汽機車的重要是連貫性,短距離實際上是不如馬匹的。”

“只不過,若是第四版蒸汽機研製出來,火槍的產量能翻十倍,因爲第四版蒸汽機的動力,足夠代替許多隻有工匠才能做的事情,成本能下降三到五倍。”

它的重量重達兩千四百斤,不用多說,這樣的重量,加上那每個時辰不足十里的速度,它即使不陷在田裡,也會把土壓得很實,根本無法耕種。

總之問題在翻地上,而大明不可能有那麼多牛去提供給遷移的百姓,所以可生產的機械纔是最主要的生產力。

但問題存在於,大明的人口只有世界的四分之一,而此刻的歐洲連小麥都吃不起。

“那好吧……”朱由校沮喪的嘆了一口氣,轉身卻發現朱慈燃消失不見了。

由於畢懋康等人在槍栓表面用上了防止氣體泄漏的橡膠閉氣套,因此士兵不用擔心氣體泄露來灼傷眼睛。

朱由檢的話讓衆人倍感壓力,而他接下來的話讓氣氛輕鬆了不少:

“手榴彈的研製如何了?”

“只是可惜,國朝的技術不夠,暫時無法將它弄出來。”

打這些地方,遷移的難度是往海上遷移難度的好幾倍。

“理論上可以達到,但是實際上需要鐵軌的鋪設才行。”

眼下爪哇島是大明的南海府,而此地的人口只有不到三十萬人,已經開發的耕地只有不到五百萬畝。

養活歐洲人所需要的小麥,就能養活幾千萬大明農民。

“嗯?”聽到朱由校的話,朱由檢看了看四周,而畢懋康則是作揖道:

“太子殿下剛纔在殿下您和萬歲聽王侍郎彙報的時候跑出去了。”

“陛下!您這是在幹嘛?”

“啊!”

想要解放農民生產力,那就得製造出足夠多的農業生產工具,因此朱由檢帶着朱由校他們走到了農業研究院後停了下來。

“也就是吾即便想去瓊州看看大海,頂多也就七天時間?”

朱由檢看了一眼數據,合上後詢問畢懋康,而畢懋康也直言不諱道:

“以眼下工匠的水平,一年最多能產出五百支。”

“呵呵……”朱由校看着朱慈燃被揍,還樂呵的笑了出來。

一旦這些問題解決,那麼大明就可以一點點的釋放科技,提高生產力了。

隨便遷移上千萬人過去,每個人都可以憑藉耕地和牧場過得十分滋潤。

“一個時辰六十里……”朱由校聽着這速度,似乎覺得還不錯。

對於他的想法,朱由檢暫時沒有出言打擊,而王徵則是作揖道:

朱由檢的話還沒說出口,就聽到門口傳來了某人的“慘叫”,等衆人回頭看去時,只看到了李定國“押着”朱慈燃走了過來。

這個時代的南州沒有遭遇那麼多破壞,因此天然草原面積是國土面積的六成,同時也是是全球天然草原面積最大的地方。

哪怕是現在,大明的陸地縱深也極其堪憂。

這裡有着一個個農業工具的模型,還有圖紙,以及在院子裡研究的許許多多博士。

王徵就是一個搞研究的,外面的事情怎麼樣,他怎麼可能知道。

“跑出去?去了哪?”朱由檢只覺得自己像個奶媽子,誰都得操心。

大明得成爲主導未來全球糧食、貿易、軍事的超一等強國,尤其是宗藩體系下。

“玩一玩,玩一玩……”

朱由檢要讓大明領先歐洲兩百年,提前搶佔市場,所以火車和蒸汽機船,拖拉機是大明未來的三駕馬車。

由於錳鋼研究進展,因此該槍還配備了一把一尺三寸的三棱刺刀,槍長加上刺刀,最後的高度是五尺八寸,約一百八十六釐米。

擁有了它,一萬明軍就能輕鬆的橫掃歐亞大陸。

“至於蒸汽機船的速度,無風帆情況下應該在每個時辰十五里左右,深海有風帆情況下應該可以達到二十里。”

“爲什麼不先修鐵路?”朱由校眼中流露着遺憾,過了片刻望向自家弟弟時,卻又滿臉的埋怨。

在各種研究模型中,實際上都需要用到的一個模型便是蒸汽機牽引車輛(即蒸汽拖拉機的前身)。

畢懋康的一句話,便代表了這擊發槍並不是批量生產的產物。

歷史上歐洲人在瓦特蒸汽機出現後的三十年把拖拉機研究出來,大明要做的是縮短它出現的時間。

“臣預計的第四版蒸汽機裝車成功後,蒸汽機車的速度應該在每個時辰六十里到八十里左右的速度。”

朱由校的想法倒是想得很遠,居然都想到瓊州去了。

聽到朱由檢的喊聲,朱由校心虛的站了起來,朱慈燃則是坐着車從他胯襠鑽了過去。

“嗯?”朱由檢聞言眉頭緊鎖,轉頭上下打量了一眼朱由校那有些虛胖的身體,眉眼間不免露出一絲嫌棄。

沒有什麼苛責,朱由檢只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另外還得要承認,大明要走的依舊是全民教育路線,這個是不會動搖的。

“工匠的培養要加快速度,爭取在第四版蒸汽機出現前,保證南北兩個軍械局可以同時生產。”

“況且眼下大旱還在持續,以工代賑的事情有的是。”

眼下大明的疆域,大概是在一千五六百萬平方公里,並且這些地方的開發價值極高。

“哪怕車牀沒有突破,也要達到每年一萬支火槍的產量。”

畢竟是成年後單挑大象的男人,李定國一隻手就拷住了朱慈燃雙手,把他押到了朱由校和朱由檢的面前。

不過,話說到這裡,實際上軍械局的研究就差不多到這裡了,其他都是關於民生和工業的。

還沒有走進院子,汽笛聲便撲面而來,不過不同的是,在院子裡的蒸汽機車有些過於迷你,而且……

“重量減輕一些,點火率提高一些。”

“定國呢?”朱由檢看了看四周,他剛纔明明讓李定國好好看着這父子倆的。

朱由校不知道蒸汽機車爆炸的威力,還在這裡狡辯,而朱由檢聞言則是轉頭對王徵道:

但受教育和教育出的精英是兩個概念,精英永遠只是少部分的。

門口的錦衣衛見狀,一時間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辦,而朱由校立馬服軟的抓住朱由檢的手:

只見那高一尺,長兩丈的迷你火車正吭哧吭哧的拉着朱由校,而朱由校背後還坐着朱慈燃。

“……”朱由檢倍覺無語,只能解釋道:

總的來說,在不考慮製造時間,工匠精力,製造成本的情況下,它將是一款很好的迭代兵器。

“籲……”

“鐵軌的產量不足,自然無法鋪設,建設。”

“造價一百四十七兩白銀,工匠手工製造,一共花費了六個月時間。”

“去蒸汽機船那邊了……”畢懋康說着說着低下了頭。

“一旦車牀的課題再突破,產量提高几十倍也不奇怪。”

“不僅如此,若是第四版蒸汽機動力足夠,那完全可以讓工匠做精密的步驟,粗略的步驟交給機器。”

“這第四版蒸汽機出來後,能讓吾卯時出發,午時抵達天津嗎?”

總的來說,蒸汽機車由鍋爐、汽機、車架和走行部以及煤水車等組成,而蒸汽機船一般利用蒸汽系統產生低壓蒸汽,以滿足加熱、取暖及其他生活需要,它由輔助鍋爐、廢氣鍋爐及爲它們服務的燃油、給水、鼓風、送汽設備及管路、閥件等組成。

朱由校倍感一陣後怕,倒是朱慈燃卻道:

“若是炸了,我豈不是會飛上天?”

文冊上寫下了槍支的各種性能,朱由檢看了看。

“軍備院花了十幾萬兩銀子才手工製造出來它,若是這麼輕鬆就被仿製,那下官等人恐怕合該身死。”

“是……”畢懋康等人老老實實應下,而朱由檢也帶着他們,陪朱由校逛了逛軍備院。

但問題也來了,它的造價實際上並不是什麼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時間。

李定國鬆開了手,對着朱慈燃作揖,朱慈燃被揍了一頓立馬躲到了朱由校背後。

大明從天啓五年開始,四年的時間裡,已經走出了七百多位能參加研究的科學博士,他們的質量或許連後世一個普通的高中理科生都不如,但他們是朱由檢在這個時代能找到的一批“天才”。

孫元化的話讓朱由檢略微皺眉,因爲這不是他想要的那種手榴彈。

眼下的這個手榴彈,且不提造價,單單重量就讓人絕望。

“嗚嗚——”

“達到了,甚至有所超出,不過熱效率依舊很低。”王徵迴應,並解釋了一些難點。

只有朱慈燃,他站在那個高大的蒸汽拖拉機面前仰視對方,似乎在想他剛纔提出的問題。

“這玩意出現,所有人就都能吃飽飯了嗎……”

感謝,終於趕出來了。

今天狀態好了不少,感覺明天的更新應該可以提早到“五點-六點之間第一章”,“十一點以前第二章”了。

(本章完)

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80章 少年縱馬第40章 海運之爭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115章 攤牌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64章 孜孜不倦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30章 兄弟和睦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442章 心慈手軟洪督師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37章 浙兵戚金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
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80章 少年縱馬第40章 海運之爭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115章 攤牌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64章 孜孜不倦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30章 兄弟和睦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442章 心慈手軟洪督師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37章 浙兵戚金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