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白骨露野

“放屁!”

當洪承疇的信被潰兵送到貌基面前時,要強的貌基果斷罵了回去,並指着潰兵道:

“把他們的頭砍下來,掛在石橋口!”

“不要!我王,我們只是傳話的!我王……”

兩個潰兵沒有機會說出剩下的話,下一秒就被斯禰卑揮刀砍翻在地,鮮血染紅了馬道的牆磚,而貌基也看向衆將:

“告訴洪承疇,緬族人永遠不會投降,在數百萬緬族人的鮮血流乾前,大明人吃不到緬族人種植的一粒米!”

“是——”

衆將大聲迴應,不僅僅是他們,連周圍的士兵都大聲迴應了起來。

戰場潰敗並不丟人,但沒有人願意讓出自己的利益。

貌基能發動三十幾萬男人蔘軍,是建立在他給數百萬緬族人發放耕地的基礎上。

同樣的,北方的孟養等土司要投靠大明,也是因爲他們沒有獲得利益。

黃蜚能迅速覆滅阿拉幹國和奪取東籲後方,這速度便是洪承疇都有些吃驚。

皇帝之所以派人,原因是什麼?說白了就是因爲感覺到了自己的位置不穩,因此要對重臣下旨來以示威嚴,表示皇帝的權力和威嚴還在,重臣還有人聽皇帝的話。

烏斯藏的事情,洪承疇通過木增、木懿兩父子瞭解過,目前勢力最大的就是盤踞在三竹節的藏巴汗。

他了解黃蜚的能力,以黃蜚的能力,他是斷然做不到這樣程度的,因此幫助他做到這種程度的,實際上就是那一萬兩千多支步槍。

看着沙盤,洪承疇搖了搖頭。

朱由校要是上位,並且朱由檢還在大明,那洪承疇會立馬告老還鄉,不管那時他幾歲。

在五軍都督府裡,上直、東軍、南軍、西軍、海軍都在征戰的時候,只有西北的北軍在吃沙子。

以孫傳庭接旨的時間,以及洪承疇對他的瞭解來看,這廝恐怕已經在接旨的第二天就出發,現在恐怕已經進入陝西,抵達榆林了。

儘管沒有駐兵,但從洪武年間到正德年間一直有派遣兵馬巡視烏斯藏的行動,直到嘉靖廢除烏斯藏都司。

洪承疇眯了眯眼睛,只覺得這兩兄弟都不好相與,不過真的要選,洪承疇還是寧願選朱由檢。

貌基的冷靜讓洪承疇有些失望,同時也有些讚賞。

“假若佛國給我十年時間,我也不會如此窘迫!”

十五萬緬軍分佈在妙當城四周三十餘里的各處山口,妙當城內只有五萬大軍,眼下貌基不準備聚集兵馬和明軍決戰,因爲打不過。

一旦東籲城失陷,明軍就可以從南向北的進攻,拿下東籲腹地的平原,繼而大金沙江防線的各部兵馬也將斷糧,他會徹底失敗。

“都督,那妙當城……”這名指揮使顯然看過了情報,想知道洪承疇那邊怎麼安排。

李世民擅長以小博大,在軍事中摻和政治,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來在戰場上獲得敵人的弱點,隨後雷霆進攻,將對方主力擊潰後受降。

一個茶馬古道的中斷,就足夠讓烏斯藏幾十萬人得病乃死,因此表面上看,孫傳庭需要收復整個烏斯藏,一座座城池的去打,但實際上他只需要打兩個城池。

“傳令全軍,三日後我要在欽山陣斬七萬西南夷!”

“是!”

可大明不給他時間,十幾萬大軍在他分地後不久就南下,他能依靠的除了那一點士氣外,再無其他。

撫了撫須,洪承疇不免有些高興,但就在他高興的時候,門口卻走進來了一名參將。

貌基望着還沒有發動進攻的明軍,大概知道他們爲什麼不進攻,但即便知道,他卻沒有辦法。

這是什麼概念?要知道洪承疇他們打安南時,鄭、阮兩派軍隊的首級賞銀只有十兩,這次平洞吾的賞銀也是十兩。

北邊的蒙古人現在也是十兩,唯一能和這個標準持平的,是已經被犁庭掃穴的建虜。

“都督!洪經略讓人送來了消息!”

一個不把臣子性命當性命的皇帝得權,這對他這種重臣來說可不是好事。

果然,他這一掃視,很快便發現了邸報上的幾條重要消息。

曹城城頭的馬道上,當一身甲冑的黃蜚巡查城牆,看着一具具緬軍屍體被拋下城頭的時候,一名指揮使拿着一張字條跑到了黃蜚身旁。

況且,孫傳庭殺四川士紳,巡撫天下,流放諸多守舊派的諸黨官員,燕山派的貪腐官員,這些事情都決定了他不會是各黨派拉攏的人。

他面無表情的看向空無一人,滿街血跡的曹城:

只是四天的時間,作爲東籲西大門的曹城便被輕易攻陷,原本人頭攢動的曹城,此時已經變得滿目瘡痍。

袁應泰和吳阿衡、楊文嶽三人都不行,因爲他們在軍中的腳跟是站不穩的。

既然無法再野戰中取得勝利,那一昧的固守就是等死。

曾經的元軍和明軍都敗在了緬甸的氣候上,明軍不可能擺脫這個結果。

“這他隆倒是有些智謀……”

因爲只要朱由檢讓權,朱由校就會大權獨攬,加上朱由檢坐鎮,朱由校不怕別人造反,那他的手段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對臣子施展了。

吳阿衡是齊王府後妃之中田秀英的姑父,他如果有了班底,加上田秀英日後誕下子嗣,那吳阿衡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只不過,再強的士氣也打不過堅硬的子彈,貌基的頑強只表現在了他的大金沙江防線,而他的背後早已被打成了篩子,四處漏風。

只要他拖到春季,那洪承疇只能灰溜溜的撤軍,東籲也能得到一個半年的喘息時間。

這羣人裡,除了曹鼎蛟,其它人本該是李旦和顏思齊的班底,但奈何李旦根本不敢接收他們,顏思齊更是把他們當做燙手山芋。

黃蜚吃力的看完了全部內容,然後才把紙條丟到了城下焚燬屍體的火堆裡。

刨除齊王朱由檢,熊廷弼、洪承疇、孫傳庭他們三個人能在五軍都督府裡號召的總兵數量最少在五個以上,楊文嶽只有三個。

朱由檢根本不怕手底下人造反,這就是洪承疇這種人覺得跟着朱由檢安全的原因。

焦黑的土地,刺鼻的火藥味,還有一些正在燃燒的枯枝廢墟……

至於爲什麼楊文嶽有軍功,有資歷,有班底卻不能稱呼爲重臣,其主要原因就是他在五軍都督府裡的班底不夠強大。

朱由檢喜歡打圍殲戰,所以洪承疇投其所好,大部分時候打的都是圍殲戰,這和孫傳庭不同。

因此,目前聽從大明指揮的,只有止貢派的闡教王、薩迦派的輔教王。

顏思齊的黑料可太多了,眼下他能撈一個伯爵在京城執掌五城兵馬司,這就已經是天大的待遇了,他再去拉幫結派,以他之前做海盜的黑歷史,一旦大明日後再度爆發黨爭,他就得第一批倒臺。

不過不管怎麼說,在名義上來說有明一代二百餘年,烏斯藏的勢力都受命於大明朝廷。

洪承疇起身打量着軍帳內的沙盤,他很清楚貌基已經走入死衚衕了。

西番之民不過數十萬,可出兵馬不過三四萬,如果孫傳庭想要平定西番,那根本不用招募民夫,直接以朵甘十二營爲基礎,三營出征,九營輸送輜重,不用三個月,烏斯藏就能平定。

最晚正月二十,他就會抵達朵甘,從大非川出兵,突襲喇薩和三竹節(日喀則)。

不僅如此,楊文嶽在五軍都督府的力量過於分散,而則三人都是連成片的。

在他看來,朱由檢是能力強,本事大,並且也似乎看不上他洪承疇,但那又如何?

帝王之家向來薄情寡恩,恰恰出了朱由檢這樣一個注重恩情的人。

只是面對他的詢問,黃蜚卻接過了旁邊士卒的步槍,裝彈後對着一個裝死企圖跳入護城河的緬軍瞄準。

“打完這一仗,等我打完這一仗,治理好了麓川,登閣的機會便來了……”

整個大明朝,能配得上這幾個字的,就只有齊王、熊廷弼、洪承疇、孫傳庭這四個人。

孟乃和清邁的軍隊開始撤往東籲城,吾必奎和龍在田也帶着大軍接管了孟乃和清邁等地城池。

因此,按道理來說,不管是政治還是軍事,他洪承疇才應該更得齊王青睞纔對。

孫傳庭復起,北軍就有了軍事行動,休息了六七年的北軍士卒也就有軍事行動了。

當時西軒長房的才子洪啓胤在水溝館辦村學,洪承疇叫賣豆乾之餘,常在學館外聽課,偶爾也幫學生做對子和作業來換取家用。

“古往今來,固守者往往難逃敗北,想要獲勝,只有先守後攻,如唐之太宗,我朝之齊王殿下。”

江灘營地裡,木懿站在營帳門口看着東籲城頭,發現對方的旗語居然是固守後,他立馬就回稟了洪承疇,洪承疇也搖頭撫了撫須。

大明要收復烏斯藏,甚至駐兵,簡直太輕鬆了,只需要突襲喇薩,擊垮三竹節的藏巴汗就足夠。

“經略,這是經略府送來的邸報……”

他寄希望的,還是屢次拯救緬族人的瘴氣和疾病。

他遞來了放大鏡和字條,臉上灰撲撲的黃蜚也皺眉接過,用放大鏡看着字條。

雖說他戰功赫赫,文治也足夠亮眼,完全可以把孫傳庭甩在身後,但朱由檢對他的態度,總讓他覺得他不如孫傳庭。

兵貴神速的情況下,二月初,孫傳庭就可以讓整個烏斯藏內附大明……

袁應泰不用多說,他在遼東負責的,主要是後勤這塊,這就註定了他在正面戰場和戰兵體系中是沒有班底的。

這種時候,朱由校讓孫傳庭接旨,讓他復起,這一行爲也就意味着皇帝是有自己人的,而且這個人不是皇帝拉攏,而是諸黨推給皇帝的。

李旦如果要接收他們,那對於黃龍來說,李旦就有些礙眼了,畢竟這一票人都是海軍,如果他們要發展,也是往海上發展。

西番能有建虜強大?自然沒有!

西番不管在哪個時期,大明朝廷開出的賞銀都是十兩到十五兩之間,現在突然漲到三十兩,說白了就是給北軍發銀子,發軍功,同時讓他們知道是皇帝復起的孫傳庭。

簡單的四個字,讓東籲獲得了抵抗大明的資本,儘管這資本薄弱,但最少還能和大明打一打,而不像安南的鄭主、阮主一樣,明軍一至便土崩瓦解。

他還以爲貌基和鄭主等人一樣,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現在看來,懂得給農民發地的貌基可比只知道打仗的安南鄭、阮二人強多了。

這一點,從孫傳庭被複起,傳旨的太監是王安就能看出。

唐太宗李世民,齊王朱由檢,他們這兩個人在洪承疇眼裡,都打過防守戰,但都在防守戰中打出了反擊。

不過,在洪承疇看來,貌基的智謀也只有一點罷了。

想到這裡,洪承疇走出了營帳,眺望遠處的妙當城。

“明軍要運送火炮,短時間內應該不會發起進攻,告訴平達力他們,速度要快,一定要死守給杜摩底城!”

他削尖了腦袋往上爬,就是爲了不被人欺負。

自然也不是……

洪啓胤發現洪承疇極有天份且抱負不凡,免費收洪承疇爲徒,重返校門。

貌基掩蓋不了東籲的失敗,他更知道如果南邊的東籲城失陷,那大金沙江防線也將徹底告破。

剛纔的交手已經顯示了明緬兩軍的戰力高低,明軍不進攻是因爲火炮還沒有渡江,而不是他們沒有能力攻城。

分發土地……

至於朱由校……

“天啓十二年的第一場大捷,我必須撥得頭籌……”

朱由檢的進攻反而和白起有些類似,即大規模打圍殲戰,每滅一方勢力,敵方不論軍民,皆死傷慘重。

“經略,這洞吾王不上當啊……”

洪承疇自家家貧,十一歲便輟學,在家幫母做豆乾,每日清晨還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賣豆乾。

他和孫傳庭等人可不一樣,他是窮苦人家出身,知道人窮就要受欺負,只有有權有勢才能不被人欺負。

帶着疑惑,他們放飛了信鴿。

你們都仇視孫傳庭,那我就把孫傳庭收下了。

先守後攻是這兩人在防守戰上的共通點,不過在主動進攻上,兩人不太一樣。

朱由校真的要權,朱由檢或許會把權直接給他,當然,朱由檢或許會說許多東西,例如不能改他的新政。

想到這裡,洪承疇接過了邸報,一目十行的掃視了起來。

就剛纔的交手來看,洪承疇不覺得貌基能在野戰中擊敗明軍。

孫傳庭等人是在乎一城一地,朱由檢更在乎全殲敵方有生力量,而洪承疇喜歡步步爲營,但朱由檢喜歡全殲,他就朝着那個方向去靠。

說白了就是人性,人都是慕強的,也都是討厭繁瑣的,洪承疇也不例外。

現在隴川的經略府讓人送來這邸報,除非有什麼事情牽連到了他。

一想到這裡,洪承疇就不由合上了手中的邸報,他心裡清楚,他必須要在孫傳庭之前擊敗緬軍,不然不管他殺了多少緬軍,孫傳庭都會蓋他一頭。

黃蜚都能如此,那孫傳庭呢?

“也不知道那孫伯雅給殿下灌了什麼迷魂湯,看他那模樣也不像巧舌如簧的人,怎麼……”

他有自己的消息,根據情報來看,目前大明的天啓十一式步槍,基本都裝備到了海軍和上直,以及北軍都督府的朵甘十二營裡。

木懿等人聞言連忙應下,但他們都很好奇,爲什麼自家經略的會突然從剛纔的不緊不慢,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朱由校也不傻,即便要權,也不會改政,畢竟朱由檢已經把這個壞人當過了。

熊廷弼的老下屬是誰?賀世賢、尤世功、還有這一戰過後,許多晉升的將領,例如趙率教、祖大壽、毛文龍、吳三桂、吳襄、祖大弼等人……

當然,更多的是那些橫七豎八的殘肢碎屍。

只是,從萬曆三十七年四月,因“番人混冒,方物濫惡,所奉敕書洗補可疑,而通使歲誘爲奸”,內閣革除了烏思藏大乘法王、大寶法王、護教王、長河西、董卜韓胡等八番的入貢資格,只許闡教王、輔教王入貢。

洪承疇將兩件重要的事情做了一個輕重對比,發現事情最重的是齊王府,其次是孫傳庭被複起,第三是傳旨太監的人選。

他陰沉着臉,背對諸將下令:“三日內,所有火炮都要渡過大金沙江,再傳令給黃都督,十日後我軍發動總攻!”

此刻,貌基望着江灘不斷登錄的明軍,心裡一直在滴血。

但是,儘管局勢如此,可洪承疇並不認爲其他八番敢於和孫傳庭起衝突。

但如果朱由校上位,朱由檢要就藩,那就……

至於吳阿衡和楊文嶽,他們兩人之中,吳阿衡是徹底的沒有班底,但這不是說他不行,而是他不能有班底。

至於孫傳庭,他是不拉幫結派,奈何西北需要一個人物在政治上鎮場子,因此滿桂、曹文詔、官撫民、曹變蛟等人都是幫扶孫傳庭的。

邸報這種玩意,在隴川時他都很好看,經略府的官員都應該清楚纔對。

齊王府的齊王妃和周平妃有喜了,孫傳庭被複起了,傳旨太監是王安……

只要給他時間,他一定能讓東籲恢復強盛,並且重新讓暹羅和南掌臣服東籲,繼而威脅大明。

洪承疇不知道朱由檢是不是演出來的,但他清楚,以朱由檢的能力和性格,他洪承疇不管再怎麼爬,也可以在朱由檢手下善終。

明朝自洪武年間以來,在烏斯藏地方分封了三大法王﹑五大地方之王,其管理西藏地方所採取的“衆封多建”。

至於楊文嶽,他是有班底的,而他的班底就是曹鼎蛟和鄭芝龍、劉香他們這羣人。

洪承疇承認朱由校善於平衡,對於馭世之術的造詣很高,但偏偏是這種人最不把臣子的性命當性命。

兩天後,當洪承疇爭分奪秒的運輸火炮,貌基準備依託妙當城護城河給予明軍重創時,南邊和西邊的明軍卻在高歌猛進。

找黃龍,黃龍瞧不上他們,因此不如找指揮過他們的楊文嶽。

孫傳庭是肯定會被複起的,但不應該是皇帝派人復起,而應該是齊王。

也正因爲如此,相比熊廷弼和洪承疇,孫傳庭這種被大勢推着走的人才更容易下旨。

參將雙手將隴川的邸報送來,這讓洪承疇有了不好的預感。

洪承疇的班底是誰?吾必奎、木懿、沐啓元、龍在田、木增……

洪承疇瞥了一眼手中邸報,只覺得時間似乎有些不夠了。

那既然這樣,萬一以後他們之中出了幾個能人,那黃蜚的海軍都督職位怎麼辦?

因此,多方考慮之下,李旦是不敢接收他們的,至於顏思齊就不用說了。

雖說之後張居正又在萬曆年間主持重設烏斯藏,但當時大明許多官員都認爲這是一個賠本買賣,因此不再派遣軍隊巡視,對於烏斯藏的統治也只是在湟中三捷時,調動了那曲一帶的兵馬去圍剿蒙古人罷了。

同樣,西部和南部登陸的海軍也完成了收尾工作,兵鋒直指東籲腹地。

明朝在烏斯藏設立置驛站,對烏斯藏僧俗首領採取了定期、定員、定道、定製的進京朝貢模式,對烏斯藏的統治採取“輸馬作賦”的方式來進行收稅。

齊王府的兩個妃子有了身孕,不管能不能生下男嗣,這個消息就已經足夠讓大明政治動盪一次了。

可以說,雲南、貴州、交趾三省都是洪承疇的大本營。

“朱家……”

經略烏斯藏,說白了就是強大北軍都督府。

那朱由校的這舉動是和朱由檢在爭權嗎?

他已經開始給緬族農民分發土地,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休養生息。

字條上的字是用老鼠毛髮書寫的蠅頭小字,雖說只有一寸寬,三寸長,卻足足寫下了數百字。

什麼是重臣?即能領兵打仗,並且有着過人戰功,在軍中有牽連,在政治上又展現出能力的人,這才配叫做重臣。

朱由校的意思就是這個,並且爲了加強孫傳庭,朱由校把他從朱由檢那裡聽來的一些戰略規劃給用上了。

沒有人接收,鄭芝龍他們自然要找靠山。

有了軍事行動,就有了斬首賞銀,而在朱由校發給孫傳庭的聖旨裡,他開出的西番叛軍首級賞銀是一級三十兩。

“七日後,諸衛合圍妙當城……”

“砰!”

月底了工作比較多,會也比較多。

明天的更新估計是下午五點和晚上九點左右。

忙完明天應該就好了。

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75章 回京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56章 盡是空餉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150章 大小曹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301章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日子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57章 解決兵員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93章 大仇得報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564章 西征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179章 出兵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122章 京中兵馬無男兒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48章 狂攬人才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551章 皇兄歸來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
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75章 回京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56章 盡是空餉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150章 大小曹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301章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日子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57章 解決兵員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93章 大仇得報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564章 西征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179章 出兵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122章 京中兵馬無男兒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48章 狂攬人才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551章 皇兄歸來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