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西京繁華

“嘭嘭嘭——”

五月末的尾巴,隨着一艘艘船隻駛入京門港,港口的禮炮也開始鳴炮表示歡迎。

這是下西洋艦隊環球之行的第十九個月,在歷經十九個月的航行,他們總算抵達了他們需要訪問的最後一個國家。

這個國家也就是目前引起大明朝野議論的齊國。

當艦隊駛入京門港,入眼可見的便是一艘艘停泊在京門港的貨船。

船隻數量龐大,而原因是今天齊國迎來了第三支移民船隊。

從三月開始,大明向齊國遷移的移民陸續抵達。

移民不是一起出發的,而是以二十艘船一萬人爲規模進行遷移。

如今已經是齊國接受的第三批移民,而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則是西京城所在的京兆府盆地。

從天啓十二年算起,齊國已經被開發了七年的時間。

七年時間裡,齊國的發展雖然比起大明不算快,但如果要論人均,那可以說遠遠強於大明。

三萬移民,按照移民前的規矩,應該是每戶百畝,每人二十畝熟地。

不過,當他們來到這裡後,金鉉並沒有那麼安排,而是在上疏的同時,給予了他們每人二十畝的國民熟地和八十畝生地。

他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爲朱由檢讓金鉉開發成山府,因此除去必要的拖拉機外,其它拖拉機都在四月的時候被調往了成山府的邊緣平原地帶。

齊國眼下有拖拉機四萬五千餘臺,除去必要的五千臺,其餘拖拉機都被送往了成山府,不僅如此,原本負責開墾京兆府盆地的勞改工也被派往當地。

因此,眼下京兆府盆地的二百餘萬畝耕地在入春播種之後,便只有當地的八萬土人國民負責照顧。

齊國對土人國民的待遇是每人五畝熟地,九十五畝生地,而他們大多已經接受了七年的語言普及教育。

目前來說,他們雖然不能流利的說官話,但最少能說出來,並且能聽懂,也會書寫漢字。

京兆府的土民如此,北邊安陵府和平陵府的也是如此。

齊國的熟地僅有二百六十餘萬畝,生地卻數之不盡,用之不竭。

給國民和土民發生地,可以積極的刺激他們開墾生地,對齊國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噔……”

當船隻靠岸,大明海軍的士卒們也紛紛下船,不過在這裡,他們差點覺得自己已經回到大明。

熟悉的混凝土港口,熟悉的大片明制建築,還有熟悉的漢人面孔,熟悉的官話……

那熱鬧的場景,差點讓衆人以爲自己來到了大明江南之地一個小海港。

之所以要冠以‘小’字,是因爲這裡的漢人相比大明太少了。

可即便如此,齊國也是他們這一路所經過諸多藩國、外國以來,漢人最多的一個國家。

不過稍稍發力,齊國眼下的漢人人口算上駐軍,便已經達到了四萬餘人。

單西京城便有三萬六千多漢人在此生活,金鉉爲他們準備好了江北家鄉一帶風格的房屋,所有移民都沒有水土不服和遠走海外的感覺。

大片森林被砍伐,讓齊國西京城得到的是大片的建築材料。

對於山脈的樹木他禁止砍伐,對於盆地裡的樹木他適當保留。

十幾萬瀛洲勞改工,實際上已經把西京城南北幾十裡的樹木清空,僅僅留下幾處沿河樹林。

這些地方,僅有不到三分之一被開墾爲耕地,至於其它三分之一的地方已經被清理了樹樁和樹根。

齊國百姓要做的就是把它們焚燬的同時,將地裡的石頭清理出來,然後用今年及以後運抵齊國的拖拉機開墾它們爲田地。

把被砍伐了木頭的地方開墾爲耕地後,齊國的耕地面積能達到六百多萬畝。

不過這點耕地面積,相比於京兆府盆地那可開發的七千萬畝盆地平原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現在的齊國,需要的只有時間和人口。

“下官齊國長史金鉉,參見二位上官……”

當黃蜚與徐霞客感嘆齊國發展之餘,金鉉也帶人前來迎接起了他們。

“這裡便是齊國的王都西京城嗎?”黃蜚忍不住詢問,畢竟這裡也發展的太好了。

只不過金鉉卻笑道:“並不是,這裡只是京門縣,一個港口縣城,西京城還在河道里面,請二位大人與從官們隨我登上輪船。”

金鉉手一擡,衆人順着他的手指方向看去,這才發現,不遠處停靠着一艘艘蒸汽輪船。

蒸汽輪船自批量下水開始已經過去了快四年的時間,衆人自然是都見過,並且乘坐過的。

他們跟隨金鉉一起乘坐蒸汽輪船,不久後便聽到了輪船的汽笛聲,隨後輪船駛向了西京水,一路逆流而上,向東部進發。

沒有太多的停留,船隻一路逆流而上,看樣子得走很久。

“金長史,眼下齊國的情況如何?”

“對啊,這裡怎麼會有那麼多移民?殿下開放齊國移民了嗎?”

黃蜚和徐霞客詢問着金鉉,命人端來椅子,與衆人坐在甲板上的金鉉也笑着解釋道:

“年初殿下開始命人招募移民,眼下已經抵達三萬移民,後續恐怕還會有十幾萬移民陸續抵達。”

“如二人大人看到的一樣,南邊的臨淄縣和淄博縣便沒有太多漢人,只有駐軍和土民,勞改工。”

金鉉的解釋讓衆人豁然開朗,不過當他們聽到大明向齊國的移民居然還有十幾萬後,他們便有些咋舌了。

要知道,眼下擁有移民最多的藩國便是周國,而周國的移民也不過十二萬人罷了。

瞧齊國這架勢,或許周國七八年的努力,還不如齊國一年。

這還只是人口,要單單從建築、文化的角度分析,齊國可以說是一個小大明,而周國卻有些胡化的跡象。

這樣的現象不僅僅存在於周國,也存在於小西洋諸藩的各個藩國。

畢竟印度廝當的土人女子和大明百姓的審美雖然有差距,但並不是很大。

爲此,諸藩都一直在遷移人口前往自己的藩國。

相比較小西洋諸藩,齊國這邊可以說得天獨厚。

不僅當地土人和東亞人種沒有太大差別,就連人口數量也沒有直追大明的態勢。

以當地的情況,齊國只要堅持移民,不到一百年或許就能同化土民。

這麼想着,徐霞客也看到了西京水兩岸的堤壩和水渠,已經在田地裡熟練使用拖拉機的百姓。

那混凝土的水渠足以說明齊國的發展到了何種地步,最少除了大明以外,沒有哪個國家能這麼大規模的用混凝土來建築水渠,各藩國都是直接挖一條水渠,堵上再挖通便是。

徐霞客和大明諸多官員還沒從震撼中走出,過了一刻鐘的時間,他們漸漸看到了遠方地平線上出現建築。

最先冒頭的是金鉉主持建設的一些高塔,他們遠遠高出四周的建築物,這讓徐霞客不免詢問道:“這三座高塔有多高?”

“約二十六丈。”金鉉笑着解釋,顯然他也很滿意自己的作品。

“二十六丈……”聽到這高塔的高度,所有人倒吸了一口涼氣,而與此同時船隻也駛入了西京城的港口。

齊國沒有修建跨河大橋的能力,尤其是這個時代的西京水寬度接近三百步。

因此,船隻很快在西京城港口停泊。

當他們下船後,一輛輛露天的馬車帶領他們在水泥道路上奔馳,向着遠方的西京城進發。

沿途大片的農田裡,充滿了使用拖拉機的百姓。

他們三人爲一組,一個人蹲在田埂上的機器旁,操控機器收縮繩子的速度和力度大小,兩個人扶着犁進行開墾。

當他們扶着犁抵達田埂邊的時候,就得拖着犁走到對面,然後打手勢讓蹲在機器旁邊的人再度打開機器。

他們繼續從遠方犁地破土而來,雖然繁瑣,並且不如後世的拖拉機靈巧,力度大、速度快,但這比用耕牛省力,並且便宜。

“齊國施行公有制,土地、機器都屬於國家,而不是屬於齊王或平民。”

“平民有開墾權和耕種權,機器使用權,也可以享受機器免費維修權。”

金鉉說着,也對衆人說道:“這樣就不會再短時間內發生土地兼併的事情,因爲農民隨時可以在齊國各地開墾土地,只需要在開墾後報備便是。”

“他們的糧食由齊國農社負責收購,使用的貨幣是大明的天啓通寶。”

“大明有皇店,齊國也有國店,其作用都是一樣的,主要就是國家負責商品流通和販賣。”

“國民如果不願意做農民,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生地權,然後去從事國有工作和個體工作。”

說着,金鉉給他們解釋了一下什麼叫做個體工作。

齊國有兩種工作,一種就是以個人身份加入國家工廠,這被稱爲國有工作。

至於個體工作就是自己經營一些小生意,這是個人行爲的工作,被稱爲個體工作。

說白了齊國是一個公有制極強的國家,不管是種地還是參加工作,土地和崗位都是國家提供的,只有個人開店、創業或去個體店打工,這才屬於個體崗位。

聽上去齊國的各行各業幾乎都被國家壟斷,然而並不是這樣。

除了原材料、資源和作爲百貨超市的國店以外,其它成衣店和花卉店、蔬菜等等服務和生活方面的行業都是沒有齊國插手的行業。

這種情況或許會等到朱由檢就藩後繼續改變,放寬,不過以眼下齊國的人口數量來說,單純的國營,高效的執行力才能讓國家發展的更好。

七年時間,齊國從一窮二白變成了一個擁有二百多個工廠,八千多個工作崗位,一萬八千軍隊,二百六十幾萬畝耕地的國家。

這樣的實力,放到歐洲都能做一個地區強國了。

畢竟齊國僅靠十幾萬人口就能養活一萬八千軍隊,並且百姓和軍隊還根本沒有負擔,即便沒有擊發槍,僅靠燧發槍也能征服不少國家。

“七年時間就發展成了這樣,再過十幾年,恐怕齊國真的能直追江南……”

看着遠處漸漸出現的西京城,坐在馬車上的黃蜚心底已經波流涌動。

他下西洋不僅有朱由檢給的任務,還有黃龍給的任務。

黃龍知道自己不能在大明待得太久,因此他讓黃蜚爲自己看看齊國的情況如何了。

如果十分惡劣,那他肯定會到朱由檢面前裝委屈,撒潑。

如果發展的好,那黃龍自然可以到齊國來。

這個任務是黃龍交給黃蜚的,而從眼下的情況看來,齊國的發展可比遼東好多了……

在黃蜚出發前,遼東六百多萬人口,僅有三千五百多萬畝耕地,並且每年冬季都十分寒冷。

百姓雖然能吃飯吃肉,但修房子還是得三思的。

可放在齊國這邊,二百六十餘萬畝耕地,平均分給不到二十萬的土民、國民。

加上齊國境內還有各種金銀礦,煤礦,並且鐵路也已經開始修建。

不難想象,日後齊國的國力可能不如大明,但齊國的百姓絕對比大明百姓過的幸福。

除非大明百姓遷移數千萬人來齊國,不然以大明眼下的耕地和人口數量,很難在百姓生活上擊敗齊國。

在他這麼想的時候,他們乘坐的馬車也進入了西京城。

這不進入還好,一進入西京城,便是連黃蜚、徐霞客等人都不免心裡一驚。

除了街上人流稀少值得詬病外,其它不管是從城內建築還是街道、衛生等各種情況,西京城都不輸南京、北京和蘇揚杭益廣等大城。

“西京城歷經五年修建,眼下已經可以居住三十餘萬百姓了,只要遷移而來,便有佔地最少四分的小院居住。”

金鉉開口介紹着,這讓許多下西洋的官員被震撼的無以復加。

比起大明,齊國自然算不得什麼。

可問題在於,齊國僅僅發展了七年……

七年就能如此,若是十七年,七十年……那齊國如發展成什麼模樣?

一時間,衆人不敢想象。

到這裡他們算知道了,爲什麼齊王不稀罕皇位。

或許對於他來說,大明比齊國強的地方只有一個點,那就是人口足夠多。

可如果齊國能不斷從大明遷移人口,那這個缺點就會被抹平,齊國可以慢慢發展來一步步追趕大明。

朱由檢讓大明中興,又自己開創一個不輸於大明的國家,這樣的功績便是連秦皇漢武都得站在他左右兩側。

只是,這樣的猜想讓徐霞客他們又覺得是不是自己想錯了,畢竟朱由檢哪來的自信會覺得齊國發展的強過大明?

不過片刻之後他們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爲現在的大明之所以強,也是因爲朱由檢的“齊王新政”。

他能讓大明富強,爲什麼就不能讓齊國富強呢?

況且以朱由檢的影響力,只要他活着,不管是朱由校還是朱慈燃,他們最多也就是對齊國的移民問題作出限制,而不敢斷絕。

朱由檢眼下年不過三旬,哪怕只能止步六旬,也還有三十年的時間可以發展。

三十年的時間,從剛纔金鉉嘴裡獲知的情報來看,若是齊國每年都會涌來十幾萬移民,那三十幾年後,齊國的百姓數量恐怕不下千萬,畢竟遷移的人也會落地生根,繁衍後代。

徐霞客他們走遍世界各國,當今人口超過千萬的國家不過寥寥七國罷了。

哪怕十年後這個數量增加到十個,那齊國也必然佔據一席之位。

以南北亞墨利加的情況來看,只要發展好了海軍,齊國幾乎立於不敗之地。

想到這裡,徐霞客他們算是明白朱由檢爲什麼選擇這裡作爲齊國的就藩地了。

距離大明足夠遠,又足夠獨立,正適合他這種對皇位有威脅的人。

感嘆之後,徐霞客他們也在金鉉的陪同下,草草遊覽了一番齊國。

從工廠到街市,從田地到王宮,齊國的各種情況都被他們看了個遍,但這越看便越是沉默。

或許齊國不如大明強盛,但齊國卻是真正接近“天下大同”這四個字的國家。

對於徐霞客這種不善於政治的人來說,這裡是最佳的養老地點。

對於黃蜚這種有野心的人來說,這裡是最好的避風港和退路。

總之看過了齊國後,他們沒有如往常一樣聚在一起討論藩國的不足和潛力,而是自顧自回到了金鉉爲他們安排的小院中休息。

只不過回去之後,他們到底是休息還是幹嘛,這便令人不得而知了。

六月初五,在補給了可供艦隊返航的淡水和食物、蔬菜後,徐霞客他們踏上了返回大明的道路,可即便離開了許久,他們之中也不斷有人回頭看向西京城的方向。

有的是平民背景的士卒、有的是士紳背景的官員,但總的來說還是有平民背景的士卒。

或許日後大明衰弱,當他們到了退伍的年紀,他們也會選擇遷移來齊國。

“砰砰砰——”

“好!”

正當徐霞客他們踏上歸途的時候,伴隨着齊王府內傳來三聲槍響,坐在椅子上的朱由檢也拍了拍手,笑着看向面前幾個孩子。

在他眼前,持槍射擊的是永王朱慈焴,定王朱慈炅,還有朱由檢自己的長子朱慈烺。

他們三人持槍射擊,但使用的槍支卻不是天啓十一式步槍,而是一款新式槍支。

這款槍支和後世的夏普斯胡椒盒手槍十分相似,不同的是它僅有兩管槍管,只能同時射出兩發子彈。

這手槍重量不到一公斤,整個槍管裝在一個黃銅底座上可前後滑動,向前滑動時露出後方的裝填口,給每個槍管裝一發子彈,然後將槍管向後拉閉鎖,扳起擊錘擊將兩枚子彈同時射出。

作爲手槍,它的射程並不算遠,僅在四十步的範圍內能做到擊斃敵軍,適合巷戰。

目前由於還處於改進期,所以並未裝備軍隊,而是作爲朱由檢的私人玩具來供孩子們練習槍法。

尤其對於只有七歲的朱慈烺來說,這種小手槍很得他的喜歡。

“好了,可以吃水果了。”

關鍵時刻,袁禧嬪的話打斷了衆人的玩鬧,她帶着宮女,端着水果前來。

見到水果,三人立馬放下了槍。

朱慈烺高興的去吃水果,但朱慈焴和朱慈炅卻上前作揖道:

“齊王叔,我們得回宮去幫哥哥處理一下奏疏,恐怕不能久留了。”

由於已經到了七月,京學放假,因此朱慈焴和朱慈炅毫無疑問被朱慈燃抓了壯丁。

他們來這裡是因爲朱由檢傳召的,而朱由檢傳召他們的原因也很簡單。

“走吧,那三把手槍帶上,你們三兄弟拿來防身用。”

朱由檢微笑示意兩人帶上槍支和子彈,聞言的二人也是臉上一喜,當即笑着回禮,將三支手槍拿走充作禮物。

他們與袁禧嬪行禮告別後,每個人臨走前都捏了一把朱慈烺的臉,隨後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看着他們的舉動,朱由檢也看向了朱慈烺。

他或許日後會比史書中還要好看些,雖然已經七歲,但那濃眉大眼,手指修長、皮膚白皙的模樣,怎麼看也不會長殘到哪裡去。

因爲長得好看,自然得到了宮內外妃嬪們的喜愛,袁禧嬪進宮和張嫣敘舊的時候,朱慈烺也常常作爲隨行的郡王一起前往。

不過這並不是說朱慈炤等人不好看,而是相比朱慈烺,他們長得多少有些“普通”。

“殿下……”

朱由檢看着朱慈烺,忽的感覺到兩隻手搭在了自己的肩膀上,擡頭一看,袁禧嬪正在揉捏他的肩膀,爲他解乏。

“你有身孕在身,還是好好休息吧,這些事情日後交給如是她們做便可以了。”

朱由檢安慰着袁禧嬪,也透露出了袁禧嬪懷孕的事情。

時隔七年,袁禧嬪再度懷孕,對此她自然是無比高興的。

朱由檢談不上高興和不高興,因爲在他看來,世子之位當選賢,而非以嫡長論位。

當然,這是他沒有仔細去想的原因,如果他仔細去想,那世子選誰也都無所謂,反正齊王的權力在日後不會很大。

“殿下,王太醫來了!”

當楊如是的聲音在王府花園門口響起,朱由檢回頭一看,長相有些清秀可愛的楊如是正站在院門口,並在之後帶着髮鬚皆白的王肯堂走進了花園。

“殿下,老夫今日來爲殿下診脈……”

說罷,王肯堂坐在了楊如是搬來的椅子上,爲朱由檢診脈的同時撫了撫須:

“嗯,殿下這脈搏比起去歲強健太多了……”

“有王太醫您的好嗎?”朱慈烺童言無忌的詢問,惹得衆人鬨堂大笑。

“這……老夫八十有七,恐怕已經是半截入土的人了,殿下的脈搏,自然要比老夫的好。”

王肯堂哭笑不得,但旁邊的朱由檢聽完他的話卻十分無語。

他從十歲聽王肯堂說自己半截入土到如今,結果這老頭八十七歲還健步如飛。

朱由檢都懷疑,會不會自己都當爺爺了,這老頭還健在於世……

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551章 皇兄歸來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77章 野心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64章 孜孜不倦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10章 局勢艱難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136章 出塞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115章 攤牌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3章 難兄難弟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537章 以進固穩
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551章 皇兄歸來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77章 野心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64章 孜孜不倦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10章 局勢艱難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136章 出塞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115章 攤牌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3章 難兄難弟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537章 以進固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