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

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

“奉齊王府令!過往勳貴,鹽引、茶引通通廢除,麾下田畝,由齊王府吏丈量,重新造冊!”

十一月、這注定是不平靜的一個月。

不止是北京城、便是連南京城的魏國公徐弘基,都得到了錦衣衛南京留守千戶所的指令。

一時間、整個南北勳貴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京城皇極殿、文華殿內,許多文臣也紛紛以辭官來逼宮,但卻被朱由校一一批准。

叫囂着辭官的高攀龍第一天在皇極殿叫囂辭官,第二天朱由校便下旨批准,並讓大漢將軍前往他的家中,將東西蒐羅好後,派人把他送上了馬車,一鞭子將他送回了無錫。

這種時候,倒是朱國祚、沈潅、趙南星、亓詩教、顧天峻、湯賓尹等諸黨魁首冷靜了下來,他們告假在京城府內休息,隨後派出大量言官和御史前往幹清宮門長坐不起。

這麼一來、文華殿內就只剩下了葉向高等寥寥數人,以及大量閹黨和齊王黨的官員了。

可即便如此、這數百官員也無法維持偌大的大明運轉,局勢一時間陷入了僵持中。

他倒好,現在落了一個清閒,東林那邊也有趙南星撐着,但就朝局來說,少了一個內閣成員的施壓,對皇帝來說,需要面對的壓力減輕了不少。

“命人去傳話,就說齊王府令,衛所裁撤後,衛所田均分各戶,若是有人予以頑抗,溫州城破後,全族流放廣西!”

“御馬監的事情,讓承恩和化淳去辦,監察司覈實入御馬監人的身份。”

說到底、他們算是明白了,劉一燝是看出了局勢不可控,於是才早早辭官。

“齊王真要分走我們的田?”

一句話說出,朱由檢合上了手中的文書,意味深長道:

在他入城後,很快便將事情給說了出來,而其他宗族子弟一聽衛所田要均分,頓時也不鬧了,乖乖在參將的命令下返回了家。

加上浙江人口稠密,因此幾個宗族振臂一揮,近三千抗命的宗族子弟就被拉了出來。

明軍陣中,參將回稟,而戚元弼見狀,也當即開口道:

族老作揖對諸多世襲衛所軍官開口,但他這一開口,其他人就繃不住了。

黔國公府,掌握半個雲南的實權派武勳,這和南北京城的勳貴可不同,沐昌祚雖然也廢物,但手下還是能拉出一些能打的兵馬。

“卑職領命。”陸文昭和盧劍星同時應下。

可眼下、僵持不是好事,僵持的越久,給朱由檢的時間就越多,等朱由檢把衛所和武勳的事情解決,文臣這邊恐怕就……

“殿下、御馬監和錦衣衛之中的一些人已經找出來了……”

只是他們不知道、有的時候人數不代表戰鬥力。

在他的手持的千里眼中,溫州衛城頭只有三百餘名着甲的家丁,以及兩千多身着老舊鴛鴦戰襖的衛所兵。

浙江九衛抗命不過十天就被戚元弼平定,其餘如福建、江西、南直隸等地也相繼被裁撤衛所,一時間衛所制度土崩瓦解。

兩者孰輕孰重、大部分人都能看出來,但即便如此,一些根深蒂固的地方衛所依舊不準備妥協!

“放!”

“放棄?呵……”聽到陸文昭的話,朱由檢輕嗤道:

“他以爲他是沐英?就憑他那兩萬臭魚爛蝦和雲南土司,就想要攔住孤的軍令?”

“御馬監中,大致有四千餘人。”

葉向高、孫承宗不可能對皇帝施壓,只有朱國祚他們幾個,形成的力量又不夠,這就有些僵持了。

說白了、還是他們對兵權抓的不夠牢,現在是一步錯、步步錯……

沈潅及時駁回,因爲他並不認爲沐昌祚會是朱由檢的對手。

衛所裁撤完了,等燕山的那羣學子出山,不難想象朱由檢就要對朝政下手了。

不過朱由檢明白,只要錢給到位了,一個胥吏完全可以幹好幾個胥吏的活計。

“強徵來的,估計他們也不會專心做,說不準到時候還會故意寫錯。”

與其說是衛所兵,倒不如說是宗族子弟兵。

在他這麼想的同時,京城之中的諸黨文臣也在爲他的行動而頭疼。

眼下誰有知道,這會不會是對方不肯交出田畝而誘騙他們抵禦戚元弼的手段呢?

“殿下恕罪,錦衣衛和御馬監中有這麼多旁人也實屬無奈,畢竟二者雖然革新,但當初沒有可用之人,下面的人也沒有細查。”陸文昭作揖求情。

朱國祚緊皺着眉頭,眼神左顧右看,不難看出他心裡也有些慌張。

這樣的一幕、在全浙、乃至黃河以南都在上演,除了距離較遠的雲南、貴州和廣西等地還沒有開始衛所裁撤,其餘大部分地方都開始了衛所的裁撤。

按道理來說、想要做皇帝,必然不能讓自己身上有太多黑料,但朱由檢招呼五軍都督府做的事情,似乎根本不怕自己被潑黑水。

臘月十七午後,靠在燕山大營御馬監臨時衙門的躺椅上,朱由檢只是翻看五軍都督上表的消息,一言不發。

“告訴諸軍都督,先把編制內的一百八十個營給我招募、整編滿了再想其它。”

戚元弼着甲扶刀,站在一營兵馬前,而其餘二營也分別前往鎮壓其他反抗衛所。

“劉一燝辭官後,整個內閣擔子便壓在了他身上,眼下他正爲了年末的各種奏疏忙的焦頭爛額。”

在他們走後,朱由檢纔不耐煩的合上了文書。

不過靜下來的時間還沒有一刻鐘,監察司的盧劍星就帶着一份文書走進了院落。

可問題是,現在官軍直接開炮打過來了,誰還願意用命陪着他們玩?

“總兵,城門開了。”

諸黨收買人能花費多少銀子?因此被收買並不奇怪,更何況錦衣衛之中大部分老人都和諸黨、勳臣眉來眼去,當初自己沒有時間和錢糧去剔除他們,也算是自食惡果。

北方的宗族勢力,最大的便是山西,而山西當地衛所的裁撤,是朱由檢調動了近十萬兵馬來推行的,自然沒有哪個不長眼的來阻攔。

南方與北方不同,北方畢竟遭遇了五胡、五代、金遼蒙元的摧殘,宗族勢力不能說沒有,但絕對沒有南方勢大。

“殿下、一人十兩的年俸,那按照都督府原來的編制,十二萬胥吏就是一百二十萬兩銀子的俸祿啊……”

“退下吧……”朱由檢擺了擺手,二人也小心翼翼的告退。

戚元弼統浙兵三營,面對九處衛所的抗命,所做的只有一個字……打!

“僅憑沐昌祚,怕是不是齊王的對手。”

只要朱由檢調西軍和南軍入駐雲南,恐怕沐昌祚立馬就會交出手中的權力。

之所以敢於抗命,也是看戚元弼手中只有三營九千餘兵馬的緣故。

城頭髮現不挨炮擊的宗族子弟兵在身爲衛指揮使的族老指揮下,取出了自家的獵弓,但每個人都惶惶不安。

朱由檢開口便願意讓木增成爲西軍都督府的二把手,這讓陸文昭有些驚訝道:

“殿下、何須許下這樣的承諾,倒不如調西南兵馬入駐雲南,以西軍和南軍眼下七萬大軍,一千二百餘門火炮,沐昌祚即便想反也不可能。”

哪怕朱由檢不調動兵馬,以眼下的局面,沐昌祚也是獨木難支,撐不了多久。

一些宗族內德高望重的壯年取下佈告,看了一眼後就準備交給衛指揮使的族老。

現在想想,稀裡糊塗就跟着抗命,着實有些不對勁。

他們雖然也都是衛所官員,各自侵佔數百畝,但也不可能爲了數百畝田地和朝廷作對啊。

“是……”聽到朱由檢這麼說,陸文昭也不好再說什麼,而朱由檢在說完後,似乎又想到了什麼,接着道:

“慢着!”

按照明代胥吏兩百萬來算,即便每人一年五兩俸祿,一年支出也是一千萬兩銀子。

按照他們的推演,朱由檢裁撤衛所的速度最少需要一年,但沒想到這廝根本就不怕地方御史彈劾,直接讓五軍都督府諸將武力平叛。

“停炮!”聽到戚元弼的話,他麾下的參將立馬下令停止炮擊,而戚元弼也在片刻炮聲停下後開口道:

“倒是說說、接下來應該怎麼做?”

至於這三個省,洪承疇的速度也比朱由檢估計的要快一點,他在臘月初九趕到了貴陽,坐鎮貴陽對三省進行衛所裁撤。

說罷、朱由檢便繼續處理起了其他的文書,而他的話也在錦衣衛的八百里加急下,送往了天南地北。

“這劉季晦!早不走玩不走,偏偏這個時候走!”沈潅也忍不住怒意,將事情遷怒到了劉一燝身上。

這種時候,朱國祚只能鋌而走險,看看能不能拉攏沐昌祚。

之所以胥吏的地位這麼低,也是和經濟有着掛鉤的問題。

瞧着他這架勢,陸文昭忍不住開口道:

當三百門五斤炮出現在溫州衛所城前開炮,三百枚石彈當即跨越二里的距離,轟擊在了城牆之上。

這就導致了,各地衛所正以一種驚人的速度被裁撤。

陸文昭給了一個好主意,不過朱由檢卻搖頭道:

沐昌祚一個在奢安之亂中打醬油的將領,面對剛剛經歷了復遼一戰的虎狼之師,能頂住多久的壓力?

這還別說西南之地還有秦良玉、秦邦屏、朱燮元等人坐鎮了。

朱國祚府內,昆黨魁首顧天峻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來回渡步,而會廳內則是坐着朱國祚等其餘四黨魁首和沈潅、姚宗文等人。

對於勳貴的革新,朱由檢最擔心的還是黔國公府,而他的問題一經說出,陸文昭便作揖道:

“十一月十七,馬祥麟總兵已經領兵九千抵達了昆明,那黔國公府的兵馬被沐昌祚帶着前往了故意帶往了元謀一帶,又命令黔國公府的人搪塞說需要等他返回昆明才能定奪。”

“等天下軍屯田都拿到手,這點銀子不算什麼,你去辦便是。”

“無礙、西軍左參事本就是留給木增的位置。”朱由檢看了一眼陸文昭回應,隨後說道:

“沐昌祚的事情,在木增做出反應前先不用管,他沐昌祚要做縮頭烏龜,那就先裁撤雲南衛所,隨後發田來賺取民心。”

說實話、他是明白錦衣衛和御馬監爲什麼有這麼多探子的,兩個字總結就是“貪慾”。

官吏逐漸分化,隨着基層吏員的增加以及吏員地位的逐步低下,基層雜役和胥吏合流形成了明清時期基層的利益共同體,即吏役團體。

“看來需要派人去黔國公那邊試探一下了。”

只是看到佈告的族老頑強道:“定是官軍誘我開城門,無須管他!”

他們還是有些在意木增少民的身份,但朱國祚卻懶得管這麼多。

不過一個半月,天下衛所被裁撤九成以上,各地衛所根本無法形成一股力量來對抗朱由檢佈置在地方上的兵馬。

十一月二十七,伴隨着戚元弼領兵赴任,浙江十六衛中的處州衛、紹興衛、海寧衛、昌國衛、溫州衛、臨山衛……等九處衛所軍官公然抗命,點燃了全浙衛所抵抗革新的浪潮。

“額……”盧劍星遲疑了數秒,隨後看了一眼陸文昭,見陸文昭沒有說什麼纔開口道:

“卑職即日起就徹查錦衣衛三司,御馬監的事情會通知曹秉筆的。”

這些宗族子弟被拉出來,無非就是擔心到了自己手裡的衛所田會被朝廷奪走罷了。

陸文昭停下腳步,轉身看向朱由檢,而朱由檢也合起文冊道:

“既然這樣,傳令各都督府,五軍都督府內胥吏,每年俸祿十兩銀子,另考功一次,考功評優者,提官職一階。”

“你們會後悔的!”那指揮使着急的跺腳,然而他再着急也沒有用,因爲城下的一些宗族子弟已經把城門打開了。

“諸位兄弟,請信我一次,只要聲勢鬧大了,萬歲必然會制止齊王的。”

說到底,胥吏的數量那麼多,也是因爲待遇太低,導致胥吏做事不用心,而不用心的結果就是效率低下。

合着還得讓他們堅持一段時間?沒看到官軍的火炮有多厲害嗎?

“開城門,不打了!”

“末將領命!”聽到戚元弼的話,參將當即派塘騎前往溫州衛城下宣佈齊王府令。

“您看看要不用徭役來強徵一些書吏算了。”

各軍都回稟了朱由檢,有關各地胥吏不配合,還有各地士子不願意入仕幫忙釐清田畝的消息。

“錦衣衛之中,與內廷、文臣、武勳有瓜葛者,不下七千之數。”

他不敢造反,畢竟奢安之亂那麼多兵馬都被彈壓,更何況他手裡那兩三萬人呢?

沈潅看的明白,而他的話也讓衆人的心情跌落谷底。

沒有人會嫌銀子多,貪污受賄必然是無法杜絕的,他只能定期清掃這些污垢來保持官府的清廉。

“這小兒難道真的不覬覦皇位嗎?”

“那還能有假?沒見都放炮了嗎?”

“這羣毫無背景的百姓士子不肯加入,說到底也是害怕當上了胥吏後無法得到提升。”

“瞧這架勢,他應該是準備憑藉手中的兵馬,讓殿下放棄奪走黔國公府的權力。”

這時、姚宗文特別建議了起來,而他這一建議,立馬引起了旁邊湯賓尹和亓詩教的皺眉。

經過火炮洗禮,一些宗族子弟兵開始動搖,而這個時候,明軍塘騎也來到了城下,大聲將齊王府令傳告城頭,並張弓搭箭,將帶着佈告的箭矢射向了城頭。

傳承兩百多年的衛所早就和當地的宗族勢力結合,根深蒂固。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五軍都督府革新,並且對天下衛所裁撤的事情反而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明代胥吏因爲明初的國家百廢待興,官吏數量極其不夠,因此不少胥吏還可以通過自身過硬的業務水平得到主官的賞識提拔當官。

至於擔任軍官的一些族老們,首犯全部被帶走,不知情的從犯只是被剝奪了官職。

陸文昭在提醒朱由檢,而朱由檢擺擺手道:

“情報沒弄好,倒是弄出這麼多人情世故……”朱由檢瞥了一眼陸文昭,繼續打開文書道:

“錦衣衛的人手,先縮減到六萬吧,等什麼時候錦衣衛三司能弄出些有用的情報,再看看是否擴編。”

只是這裁撤說的好聽,但施行起來所需要的精力和難度就困難多了。

“傳軍令給木增,我大明要在雲南革新衛所,木增若交出兵權,可授西軍都督府左參事。”

不過給了這樣的待遇,一個新的問題也接踵而至。

“葉向高沒有說些什麼嗎?”朱國祚反問姚宗文等人,而亓詩教卻搖頭道:

“是啊……不細查的結果就是,文臣當着我的眼皮底下做小動作我卻不知道。”朱由檢搓了搓指尖,而陸文昭看見這一個動作後,立馬心領神會道:

當三百門五斤炮連續狂轟一個時辰後,溫州衛城頭已經被打砸的一片狼藉,不少身着老舊鴛鴦戰襖的宗族子弟倒在了廢墟中,而戚元弼瞧着這一幕,當即擡手道:

“停!”

如果能拉攏到沐昌祚,或許可以借用朝中的力量,把沐昌祚安插到五軍都督府內,給朱由檢留一個捉襟的人。

“可以試試看,同時拉攏沐昌祚和木增二人。”

姚宗文忍不住說了一句話,而這句話也讓所有人臉上露出難色。

忽的、一名族老瞬間開口,其他人也警惕的看着作爲指揮使的族老,紛紛下令開門。

“可……官軍也說了,若是一刻鐘後不開城門,全族都要流放廣西。”

官員們不去想着提高胥吏的待遇,讓他們努力工作,而是擴大胥吏人數,變相惡性循環。

“嘭嘭嘭——”

“九萬錦衣衛,有近十分之一的人,都是別人的人,三萬御馬監官員胥吏,居然能有四千?”

要是讓朱由檢輕輕鬆鬆把衛所和勳臣給壓下去,那還在觀望朝局的一些士子就知道應該怎麼下寶了。

一些察覺不對的族中長老皺眉質問,畢竟溫州衛的衛所田一共十餘萬畝,僅僅衛指揮使一家便佔據了數千畝。

“是!”參將應下,隨後提領一千兵馬入城。

“卑職領命!”陸文昭無奈應下,而朱由檢也繼續道:

沒有人是傻子,原本鬧鬧事情,請官府來調節,這是可以的。

最尷尬的是,胥吏還沒有什麼俸祿,只能靠着盤剝百姓來賺些錢糧,或者用免除徭役的資格來賺取外快。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明代吏員的地位愈發的低下,再加上明朝規定胥吏不得參加科舉考試,胥吏上升的渠道被人爲的斷絕了。

這樣的速度,讓文臣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給銀子、給上升通道,這纔是最實際的!

只要這兩樣給到位了,別說普通農家子弟,便是宗族子弟也會忍不住來投奔五軍都督府。

當這些消息被朱由檢看到的時候,這一切並沒有讓他感到意外。

“黔國公府有沒有什麼異動?”

“殿下、從月初到眼下,都督府就招募到了一萬多書吏,按這速度,恐怕丈量到明年也丈量不出結果。”

“衛所被裁撤如此快,確實讓人沒辦法想到,眼下可以拉攏的,也不過只有雲南的黔國公府了,順天和應天的勳貴已經廢了!”

他以爲他弄出一個互相檢舉的手段就沒事了,但事實證明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一個是對大明眼下的勳貴動刀,一個是對普通的衛所軍官動刀。

但眼下的浙江不同,明代的浙江宗族勢力,僅次於南直隸和江西,甚至比福建還要團結。

“你領兵一千進去看看,將指揮使府的所有黃冊和魚鱗圖冊都帶出來,再將殿下的話傳告整個溫州衛。”

說到這裡、朱由檢臉色一變道:

他躬身作揖,而朱由檢聞言則是心不在焉道:“報個數吧……”

大明普及這麼多官學和私學,導致了數百萬讀書人的誕生。

這麼多讀書人,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投靠朱由檢,文臣就只能等着被剝奪權力,諸黨便只能被覆滅了。

“派人去試試看。”朱國祚一開口,當即決定了這一行動的展開。

只是他們不知道、相比較他們還在這裡扯皮,朱由檢的人早就跑出上百里開外了。

(本章完)

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609章 秋風起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87章 一團亂局第609章 秋風起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96章 扶弟魔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69章 滿桂到來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112章 落幕第99章 爭鋒相對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10章 局勢艱難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639章 齊國新春
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609章 秋風起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87章 一團亂局第609章 秋風起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96章 扶弟魔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69章 滿桂到來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112章 落幕第99章 爭鋒相對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10章 局勢艱難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639章 齊國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