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

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

“這些東西還有誰知道……”

“只有殿下、復套經略孫傳庭、總兵曹文詔,以及臣知道。”

天啓五年二月初二,當寫滿一箱子走私記錄的文冊放到朱由校的面前,他的臉色可以說陰沉的能滴水。

在養心殿內跪着的陸文昭心中也不停地打鼓,而坐在榻上的朱由校,表情更是陰晴不定。

一箱文冊中他只看了一小部分,但就是這一小部分,就足以讓他臉色如此難看。

自從當年繼位之夜,他被朱由檢說了天子應該不喜怒於面後,他臉色難看的次數屈指可數。

但就眼下來說、如果他連面對這種事情都能忍住表情,那他就不是朱由校,而是朱元璋了……

“這件事情……”深呼吸平復了心情後,朱由校眼神閃爍,似乎在思考要怎麼做。

不怪他優柔寡斷,而是這箱子牽扯的人太多了。

從隆慶七年到萬曆四十一年,整整四十一年半的記錄,牽扯的不僅僅是所謂的晉商十大家,還有的是這四十一年半過往山西、陝西任職的大量官員。

“只不過舊港的黃冊,讓沈廷揚做好一些。”

這樣的怯懦並不是好事,因爲這代表的是黨派的凝聚力不足。

黨派凝聚力不足的話,就可能會存在一個人腳踏兩條船,分別對兩個黨派獻媚的局面。

“大約……兩千餘人……”

閹黨擡頭不到半年,東林就被從數百人的規模,搞成了百餘人,反觀閹黨那邊雖然也被弄下去了一批,但畢竟他們人數衆多,看上去無傷大雅。

從百官的態度這點來看,相比較當初還有方從哲、孫如遊,朱國祚、沈潅等一羣黨派魁首反對,彈劾的局面,眼下的諸黨官員多少有些怯懦了。

“黃龍的繳獲呢……”

“回萬歲,南洋林密有瘴氣,而一些小國雖然看着小,但人口和國力卻不弱。”陸文昭對朱由校解釋着南洋的局面:

“蘇門答臘的亞齊和其他幾個小國,有上百萬人,帶甲五萬。”

陸文昭說到這裡、害怕皇帝覺得打南洋代價太大,因此也說了一些好的方面:

“不過、好消息是,蘇門答臘和馬六甲上的耕地比我們想象的要多。”

而這僅僅是冰山一角,整個箱子內的文冊,所牽扯的文武官員數量足足不下千人。

“算了、還是留給齊王自己解決吧……”

“好好好……我就知道掃套一定能成,現在就看看你要怎麼遷移百姓了。”

“奴婢領旨……”曹化淳和魏忠賢等人應下,隨後命人去起草旨意下發。

【其地數萬裡、七成乾旱無法耕種,沙漠肆虐,可耕種宜居之地稀少,當屯墾南洋,再徐徐圖之……】

但現在朱由校要面對的不一樣,這上千貪官污吏,近十萬家眷胥吏都是大明養出來的毒蟲。

此刻的整個養心殿裡,只有陸文昭和朱由校,便是魏忠賢等人都被趕了出去。

司禮監五大太監的數量有些多了,魏忠賢總覺得該變變了,只是他有些畏懼朱由檢,一時間也是舉棋不定。

不過在他這麼說的時候,一名錦衣衛卻騎着快馬上前,來到他旁邊道:

“你倒是成局外人了,殿下和萬歲現在恐怕頭疼得很。”

“比起朝中的事情,老夫倒是更關心你們三個人去雲南幹什麼?”

陸文昭老老實實回答,同時也道:

這些奏疏上所寫的,清一色都是東林之中能臣的辭疏。

趙南星、袁可立、孫承宗、左光斗、李騰芳、陳於廷、魏大中、袁化中、鄭三俊、李邦華、徐光啓、孫元化……

至於魄羅島、幾內亞島和蘇拉威島,則是被劃分爲中山府、東山府和三山府。

“可別又惹起什麼戰事,讓老夫連米都吃不上……”

“確實有那麼多,自我大明永樂年間帶耕種技術南下,如今過去二百餘年,開墾如此也並不奇怪。”

“朕不管他們怎麼花這筆銀子,總之用最短的時間把南洋給我穩定下來。”

朱由校在心底喃喃自語,隨後看了一眼旁邊的箱子,心想這倒是一個不錯的把柄。

“順帶告訴黃龍,將黃金和奇珍異寶送往內帑,白銀都交給沈廷揚。”

葉向高並不是不想處理,只是他處理的方案並不符合朱由校想要的方案。

總的來說,南洋之地全部歸屬舊港承宣佈政司管轄,呂宋爲呂宋府,蘇門答臘爲舊港府,北面的馬六甲則是巨港府,爪哇則是南海府。

“總算要回來了……您要是回來,老夫也能乞休了。”

作爲朱由檢在錦衣衛中最早的班底,他們三人被同時派往雲南,顯然不僅僅是爲了保護路上的楊漣。

想到這裡、朱由校低頭看了一眼龍案上的一份份奏疏。

這類人、無外乎就是下野後等待復出機會的方從哲、孫如遊、朱國祚、沈潅、亓詩教等人。

“另外、已經打下的地方,無主之地的耕田近五百萬畝,沈廷揚布政使希望從福建、廣東,浙江、南直隸四地加大遷移百姓的力度。”

他們穿着大裘站在幹清宮門口,手裡捧着一個個小的暖手爐,望着那紅牆白雪琉璃瓦,各自都在算計。

“大約……”陸文昭也知道有些事情說的再隱晦也沒有用,因此只能迴應:

“繳獲黃金二十三萬四千餘兩,白銀四百七十九萬七千餘兩,還有奇珍異寶七十二箱。”

這次復套,朱由校只覺得自己身邊缺少了一些爲他講兵事的人,剛好孫傳庭現在的功績放在西北也尷尬,不如調他回京。

“臣領旨。”

對於他的做法,其他內閣成員也不敢說什麼,畢竟這份聖旨和朱由檢有關。

“五日前,都督黃龍曾上疏,我大明與暹羅、甘孛智兩國合兵拿下蘇門答臘北面的馬六甲半島。”

魏忠賢需要上面拉,下面捧,而他們倆要說真的論實權,只需要朱由檢拉他們就足夠了,下面的人再怎麼樣都和他們無關。

“齊王殿下破火落赤於黑川灘,復套已經結束了,萬歲的旨意都在這裡,河西設行省,陝西直轄河套。”

“讓黃龍加大對南洋的開拓,當地的土人也可以用王化教導。”

看着這一份份來自能臣的辭疏,朱由校也倍感頭痛。

過了半個時辰,當這份聖旨送達內閣的時候,便是葉向高都不由驚詫道:“打完了?”

算了一下第一批燕山學子畢業的時間,朱由校對陸文昭下令,而陸文昭也應下。

相比較他,曹化淳和王承恩兩人顯得更爲重要。

“南邊的蘇門答臘島雖然也被控制,但亞齊的殘黨躲入密林之中,我軍尚在圍剿。”

“派人傳信弟弟,務必在十月前返回京城。”

沉默許久,葉向高選擇了不票擬,直接以內閣首輔的身份將聖旨同意,想讓天下都感受一下復套大捷的喜慶。

想到這裡、朱由校也不再提剛纔的問題,而是拿起一份奏疏,裝模作樣道:

“這件事情,就讓黃龍自己看着辦吧,甘孛智和暹羅畢竟是我大明屬國,有的時候做的太過分被朝臣知道了也不好。”

不過相比較他們的不爽,一支被押送前往雲南大理的隊伍中,得知掃套大捷消息的老頭倒是放聲大笑。

也就是說、在朝堂上,他的話語是比較重要的,而在眼下齊王黨中立的局面中,他對東林可以說是窮追猛打。

十萬人……這是怎樣的概念?

即便是當初的洪武三大案,所牽連的人加起來,也不過就是五六萬人罷了。

“殿下說,南洋打下之後的劃分已經定下來了,圖紙放在勖勤宮,而臣也將它拿來來。”說罷、陸文昭拿出了袖子裡的圖紙,雙手呈上。

上千官員涉及走私問題,這數量佔據了大明官場百分之一的比例。

在他們進入養心殿之後,朱由校已經自己動手,將那一箱子的文冊放到了臥榻下。

如果加上胥吏,還有官員們的家眷,恐怕所牽連者不下十萬。

陸文昭老老實實的回答朱由校的問題,而朱由校聞言也微微皺眉。

魏廣微等人臉色有些不好看,而葉向高則是長呼了一口氣。

他們之中,有的已經是京中重臣,有的已經乞休歸家,還有的已經亡故……

葉向高也清楚,在一些事情上,朱由檢的話要比他的話好用,所以他只能留着這個火藥桶給朱由檢來想辦法清理了。

很快、一匹匹塘騎和快馬將消息送往了大明兩京十六省,除了舊港太過遙遠以來,大部分行省都在十天左右的時間裡,收到了掃套之役大捷的消息。

御馬監那麼龐大的一個財政機構,曹化淳負責皇店,王承恩負責官場,這兩地方的重要性,比戶部加工部都大。

就權勢來說,此刻五大太監中,權勢最大的無疑是魏忠賢。

眼下的京城就好像一個火藥桶,什麼事情都在壓着。

陸文昭的話,讓朱由校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隨即問道:

他手下的閹黨文臣,佔據了朝中文官數量的五分之二,而東林獨佔五分之一,齊王黨獨佔五分之一,無黨派和小黨派獨佔五分之一。

羣臣的沉默,讓葉向高特別掃視了一眼。

說話的人是被朱由檢同樣調去雲南的陸修,與他一起前往的,還有沈煉和陸顯二人。

葉向高的心思,實際上大部分閣臣都知道了。

在葉向高旁邊,左光斗也在聽到對方長呼一口氣後看向了他。

五大太監實際真的要細分,也就是三個派系罷了。

也就是說舊港承宣佈政司下轄七府之地,而朱由校還看到了在東山府南邊的大洋洲。

“把這畫抄錄十份,分別送往六部和內閣,以及沈廷揚手上。”

“得給東林一個平衡的處置……”

司禮監的太監畢恭畢敬的回答葉向高,而話裡的內容讓坐在內閣的其他閣臣坐立不安。

如果足夠的話,那麼自然可以一級提一級,把朝中的官員數量給補上。

現在的東林,只剩下寥寥百餘人在朝中了,只要繼續打擊下去,閹黨的勢力就會……

“真有這麼多?”聽到陸文昭的話,朱由校頓了頓手上的舉動,懷疑的看向了陸文昭。

在他看來、魏忠賢不過是一條可以隨意拋棄的狗罷了,不是被閹黨拋棄,就是被皇帝拋棄。

這還只是有名有姓的官員,除了官員外,還有參與的胥吏。

他可以對那些碌碌無爲的東林官員辭疏直接批覆,但卻不能把這羣人也批覆了。

燕山學子能不能用?

“把事情宣告天下吧,讓百姓也高興高興……”

“爪哇島上,有土人不下百萬,而其他大小國家算起來,也有百萬人口,兵馬數萬。”

“南洋的局勢,比殿下想的要複雜一些,因此想要圍剿這些不服王化的小國和土邦,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只是由於戰亂的緣故,蘇門答臘和馬六甲兩地土人損失慘重,另外暹羅、甘孛智兩國兵馬軍紀敗壞,肆意屠戮了十餘座城池。”

看了一眼複雜的局面,葉向高不想再多想,因爲現在多想一秒,他都覺得頭疼不已。

想到這裡,魏忠賢不免有些飄飄然,而他也趁機看了一眼王承恩、曹化淳和劉若愚三人。

這倒也不是說他想害朱由檢,而是這個火藥桶,以他的能力來說,確實無法解決。

朱由檢的一個備註就讓朱由校對這塊地方的興趣降到了低點,畢竟連朱由檢都這麼說,那隻能說明大明的國力暫時還不能開發這塊地方,需要等到南洋繁茂才能徐徐圖之。

“臣領旨……”陸文昭作揖回禮,而朱由校則是擺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自然、他那不懷好意的眼神,被曹化淳看了個清清楚楚。

有了權力的小黨派,自然會去和齊楚浙宣昆五黨較真,到時候所謂的閹黨不用存在也可以了。

朱由校對陸文昭詢問,但眼睛卻一直看着放在一旁的箱子。

“殿下說、準備先前往嘉峪關,然後從嘉峪關向東巡視整個河西,順帶清查河西的黃冊,然後看看哪些地方可以屯墾。”

眼下的他,急需自家弟弟回京來幫忙拿主意,他不確定燕山學子的能力夠不夠充當基層官員。

“遷移之事,只要江西、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五省百姓自願,那麼地方官員不得阻攔。”

朱由校沒有太過插手復套一戰所有將領的功賞,主要是把孫傳庭調到了京城來。

瞥到魏忠賢的眼神,曹化淳在內心輕嗤。

如果他知道的話,恐怕現在就要連續上疏,請求辭官了。

伴隨着他離開,五大太監也重新進入了幹清宮的養心殿內。

陸文昭回禮後退下,不過在走出幹清宮門的時候,他和曹化淳、王承恩點頭示意,算是打了一個招呼後才離開。

第一是沒有必要,第二他不想讓皇帝認爲自己有了齊王的支持就可以囂張跋扈。

“臣告退……”

用後世的話來說,便是一個大捷的消息,便成功促進了大明兩京十五省的消費經濟。

一連串的繳獲數目讓朱由校愣了愣,他從沒有想到打南洋居然還能獲得這麼多東西。

想到這裡、曹化淳掃視了一眼乾清宮,而幹清宮內,沉吟許久的朱由校也終於開了口:

也就是說、對於黨派的打擊,就不能像前幾年一樣,針對性的打擊了。

不用新人,重新上位的還將是諸黨官員,所以問題又繞回來了。

“蘇門答臘有耕地三百餘萬畝,馬六甲有百餘萬畝,合計四百多萬畝。”

他要是乞休的話,那麼內閣首輔的位置,恐怕又要引起一連串的爾虞我詐。

他們趴在大明背上吸血,吸走了整整三代皇帝,而這只是冰山一角。

“舊港的劃分就按照這張圖紙的規劃就足夠了。”

這上千官員之中,哪怕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朝中爲官,但所牽連的勢力,依舊讓人不可小覷。

這也是爲什麼隨着魏忠賢野心越來越大,曹化淳卻沒有出手收拾他的原因。

朱由校不緊不慢的接過,打開一看後,十分滿意的點了點頭。

不過這個把柄如果用出來,那所產生的官員缺補就成問題了。

至於他們爲什麼上辭疏,原因朱由校也明白,那就是閹黨玩過火了,魏忠賢玩過火了。

一時間舉國同慶,百姓們由於沒了遼餉的負擔,生活的也更爲舒服,遇到這種大喜事,自然也就有心思拉上好友,三五成羣的選擇了各種慶祝場地。

“傳告天下,復套大捷,着司禮監起草聖旨,擢升復套經略孫傳庭爲兵部侍郎。”

“是!”朱由校的“仁德”模樣,讓陸文昭心裡打鼓,而也在他打鼓的時候,朱由校一擺手道:

“這南洋之地,弟弟沒有說些什麼嗎?”

這五六萬人裡面,爲官者也不過千餘人,但他們大部分都是在元朝時期就爲官開始貪污的存在。

陸文昭沉吟着說出了年滿二十的學子數量,而朱由校聽到後卻並沒有下達什麼指令,而像是在發呆一般的放空。

所以在他們見到朱由校的時候,朱由校拍了拍手上的灰,並對他們幾人交代道:

“柔佛、亞齊等諸多土邦被殘害者不下百萬……”

沒有百官的反對,司禮監的太監就這樣帶着內閣、六科同意的聖旨,到禮部選擇了昭告天下。

楊漣也明白其中道理,於是放下告示,靠在囚車上對陸修說道:

“殿下和萬歲頭不頭痛已經和老夫沒有關係了,老夫現在是一個白身,去了大理後便耕地種菜,做個普通百姓。”

仗打完了、那是不是代表齊王要回京了?

要是齊王回京,怕是京城裡的局勢又要發生變化了……

“是……”陸文昭應下,並小心翼翼的上前接過這張畫,而朱由校也繼續吩咐道:

魏忠賢雖然可以隨時拋棄,但畢竟是皇帝的人,而他曹化淳……

那塊地方被朱由檢標記爲了待開發地,並且還寫上了一些備註。

三大案可以說是清洗前朝勢力和本朝跋扈的勳貴,威懾本朝文臣。

葉向高在心中感嘆,而所想的居然是要乞休辭官。

自元宵以來,不過半個月時間,東林又陸陸續續被他誣陷、陷害,導致數十人出走,並且大多都是京官。

“先等弟弟回來,他沒有說何時回來嗎?”

只是葉向高不知道,朱由檢不僅短時間不回來,還讓人給京城送來了一個更大的火藥桶。

“臣清楚。”陸文昭應下,而朱由校也繼續道:

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愁,某一些人聽到這個情報的時候,不僅不高興,反而臉色十分難看。

拿着佈告,坐在囚車裡的楊漣喜笑顏開,渾然不因爲自己坐在囚車裡而難受。

朱由校必須想要一個穩妥而又穩住諸黨的手段和辦法,才能名正言順的對這羣人開刀……

“至於河西之地也按照弟弟的安排,梅之煥爲布政使,河套歸陝西直轄。”

“錦衣衛也把消息封鎖的緊密一些,免得失了暹羅和甘孛智的臉面。”

尤其是一個無主的五百多萬畝耕地,這五百多萬畝耕地如果恢復生產,收取的賦稅足以養活四萬兵馬。

不僅給了燕山學子一個官場的最佳鍛鍊位置,也給了一些無黨派和小黨派官員上升的途徑。

朱由檢喜歡留曹化淳在京城是有原因的,曹化淳比王承恩多了心眼和手段,內廷這種爾虞我詐中,只要有了支持,他反而如魚得水。

至於東林、朱由校也從來沒有想將他們徹底掐滅,只不過……

“至於爪哇之地,目前大軍只是守住了巴達維亞,沒有東進。”

不過在應下後、朱由校也問起了南洋的事情:

“南洋的諸多土邦還沒有清理乾淨嗎?”

“按照推算,爪哇之上應該也有不下二百萬畝,再加上魄羅、呂宋,南洋已經開發的耕地應該不下一千萬畝。”

“燕山學子中,第一批且年滿二十的學子有多少人?”

“請萬歲將今歲南方六省的田賦按照糧食收入後,調撥給舊港布政使司,以此開拓南洋。”

魏忠賢、王體幹一派,曹化淳、王承恩一派,而劉若愚不偏不倚,他就好像一個朱由校安排在雙方中間的調停者。

“其餘人的功績,讓內閣按照以往的官員,加以虛銜和散階吧。”

楊漣話裡有話,而在後面的陸顯則是喊了一聲:“楊都給事中請放心,便是我們三人沒飯吃,您也不會沒有飯吃的。”

“那可說不準,若是打了敗仗,恐怕老夫不僅沒飯吃,還要被牽連。”

楊漣抓了抓幾天沒洗的頭回應,而陸修見狀沒說什麼,只是下意識握住了自己的刀柄,吊兒郎當道:

“打仗不至於,但是探查消息卻是不必可少的。”

“消息不全,殿下怎麼對東籲和安南用兵……”

(本章完)

第353章 分憂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98章 黨爭再起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99章 爭鋒相對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164章 事畢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112章 落幕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466章 終末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78章 葉向高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3章 難兄難弟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
第353章 分憂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98章 黨爭再起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99章 爭鋒相對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164章 事畢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112章 落幕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466章 終末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78章 葉向高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3章 難兄難弟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