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

“砰!”

鹹嘉九年臘月初五,當槍聲在波斯地區響起,這也代表當地七十年的和平已經被打破。

明軍的攻勢如同爆發的海嘯,不可抵擋的向波斯邊塞的陣地撲來。

僅僅是一個上午,原本乾淨整潔的邊疆防線便成爲了一片烈獄。

戰壕裡的士兵相當悲慘,投射的炮彈從他們的頭頂飛過,難得出現的雨水淋溼了他們的衣服。

蹲在防炮洞中,他們可以清楚的聞到空氣中瀰漫着人類遺骸的腐臭味,任何試圖起身反擊的士兵都會被槍彈撕成碎片。

儘管軍官們不斷下令反擊,但在明軍那一炮糜爛上百步的炮火下,波斯士兵已經絕望的無力反抗。

一名十五歲的波斯男孩掏出了他的木製哨子,還沒來得及吹,便被一發炮彈了結了他的性命。

對波斯人來說,他們就像是一塊肉,每個站起的人都會被彈幕奪取生命,連一點反擊都做不到。

終於,當衝鋒號的聲音越來越近,明軍最終將防線攻陷,躲在戰壕之中的波斯人紛紛舉着雙手走出了防炮洞。

他們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是成爲明軍的民夫,這樣在戰後他們不會被追究責任,並且還可以前往大明的天竺四省,拿到每個家庭十畝的土地。

這樣的選擇,讓大部分波斯人毫不猶豫選擇了投降併成爲民夫。

對於他們來說,誰當上沙阿其實與他們的關係並不大。

所謂信仰,對於這個時代的平頭百姓來說,那是僅需要十畝土地就能拋棄的存在。

臘月初五黃昏,阿姆——安狄枯防線全線崩潰,明軍長驅直入。

初六,奧斯曼摩蘇爾防線崩潰,嶽鍾琪率五萬明軍進駐摩蘇爾。

初十,朱伯沐率軍攻陷馬什哈德,波斯第二重防線被瓦解,六萬波斯大軍三萬潰逃,兩萬投降,一萬被擊斃。

十五日,嶽鍾琪攻陷凡城,恆河總兵年羹堯攻陷阿達納。

二十日,秦國公李嗣檢攻陷克爾曼,永王朱和坪攻陷阿馬丹,明軍主力距離伊斯法罕不足八百里。

鹹嘉十年正月初一,在大明百姓慶祝新春這一日,朱伯沐率兵攻陷亞茲德,與李嗣檢部會師,此時他們距離伊斯法罕不足五百里。

得知消息,波斯沙阿塔赫瑪斯普二世在正月初三帶領數萬貴族和護衛西逃加茲溫。

正月初十,伊斯法罕被明軍攻陷,此時薩法維波斯王朝的可控疆域僅有不到四分之一。

十二日,明軍民夫不足,朱伯沐下令大量招募波斯農民擔任民夫,並給予他們戰後每戶二十畝田地的賞賜。

同時,朱伯沐開放波斯糧倉,將糧食作爲僱傭民夫的工錢,以每人每日一斗的價格僱工。

此舉讓大量波斯底層的貧苦農民踊躍報名,明軍的補給線得以延長。

正月二十日,朱伯沐率軍抵達加茲溫,塔赫瑪斯普二世開城投降,自此波斯全境歸降。

消息傳回大明後,已經是二月十二日了,而此時的鹹嘉皇帝並不滿足一個波斯,而是準備謀劃奧斯曼東部的疆域。

他召見內閣首輔田文鏡,田文鏡卻上疏言“戰事開端不足三月,軍費支出兩千萬之巨,國朝當徐徐圖之……”

鹹嘉皇帝不喜,斥責田文鏡,同時冊封投降的塔赫瑪斯普二世爲“波斯王”,國庫出銀三千兩在安西城爲其修建王府。

十三日,鹹嘉皇帝將波斯一分爲三,由東向西分別設置大宛省、貴霜省、波斯省。

同時,鹹嘉皇帝下令朱伯沐繼續向西進軍,任命魯國公長子、戶部侍郎顏嘉胤爲波斯布政使,揚州知府李衛爲貴霜布政使,刑部侍郎孫嘉淦爲大宛布政使。

鹹嘉皇帝命三位布政使從去歲恩科入選的十萬儲官中選官三萬前往三省,並將與前國有牽連的貴族盡數緝拿爲勞改工。

此時,大明每年有一千萬左右的學子參加恩科考試,但每年入選官員僅有兩萬。

朝廷爲了儲備官員,特別設置了“儲官”,即沒有官職,每年領五兩俸祿待職。

這次攻打波斯、奧斯曼,也是鹹嘉皇帝爲了解決日漸增多的儲官問題。

三月初一,鹹嘉皇帝又命工部派人前往波斯三省勘察實地,爲三省鐵路建設繪製圖紙。

三月初七,徵西將軍朱伯沐接到聖旨,繼續指揮大軍西征。

三月十五,朱伯沐率軍收復庫爾德斯坦地區,向小亞細亞進軍。

正在這樣關鍵的時刻,波斯三省被緝捕的大量貴族聚衆起兵,明軍補給線被斷,大軍留下少量軍隊駐紮當地,隨後帶兵回剿叛亂。

五月,叛亂被平息,但此時西征軍費支出已經高達四千六百萬兩。

六月初二,內閣首輔田文鏡上疏,諫言皇帝應當停止北伐,這樣纔不至於將先皇積蓄的國庫揮霍一空。

皇帝大怒,欲將田文鏡免職,但皇太子朱伯海也同時上疏,言西征之舉已經影響民間,理當停止。

鹹嘉皇帝並不相信皇太子的話,但當他翻閱了錦衣衛的文牘後才發現,民間糧價較之戰前已經上漲兩成,這樣巨量糧食的虧空顯然不是西征一戰而打出來的。

更讓他覺得不對的,是西征之役的軍費開支過大,大的有些不符合常理。

六月初十,鹹嘉皇帝派錦衣衛前往波斯三省與朱伯沐查證軍費支出明細。

八月初一,錦衣衛指揮使馬朝奉抵達波斯城(加茲溫),並將五軍都督府、戶部文檔與前線大軍文檔做出比對。

面對皇帝的懷疑,徵西將軍朱伯沐不得不暫時將軍權交出,與馬朝奉一起查證軍費支出。

臘月初五,在兩人多方收集證據的查證下,這才發現了軍費支出當中的貓膩。

奸商,這並不是某個時期和某個地區的特殊產物,它是一直都存在於世界上的一羣特殊羣體。

這樣的羣體如果想要實施自己的想法,那必須得找到一座可以依靠的靠山。

事實證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總有一些人是被利益衝昏了腦袋,什麼錢都敢掙,即便是在戰爭時期這種人也特別多。

在西征之役中,儘管朱伯沐已經提前準備了五個醫療營來保障士兵們的生命,但極差的戰場醫療環境還是讓許多士兵得不到及時的救治,最後病情惡化,撒手人寰。

在戰場上時,朱伯沐沒有精力顧及到方方面面,但當他放出兵權,從那座帥帳走出來的時候,他看到的一切卻讓他幾乎咬碎了牙。

在他的調查中,後方運來的許多醫療物資都毫無保障。

不光是醫療用品出現大量的假冒僞劣產品,連食物、生活用品都有大量濫竽充數的存在。

一些士兵吃了過期的罐頭,直接急性腸胃炎倒下,活生生痛死在行軍路上。

在查獲的大批量過期罐頭中,朱伯沐看到時間最久遠的罐頭是生產自永昌二十四年的罐頭,距今已經有十多年。

對於這些東西,軍中將士早就怨聲載道,奈何他們的上報都被層層攔下。

作爲軍隊的統帥,朱伯沐毫不知情,這讓他羞愧的揮刀割發來向士兵賠罪。

臘月初十,朱伯沐與錦衣衛都指揮使馬朝奉帶着滿滿一火車的證據返回京城。

火車行至安西境內時遭遇側翻,多節存放證據的車廂被人爲縱火焚燒。

朱伯沐氣憤難當,當即使用電報向幹清宮彙報。

瞭解了這些齷齪事的鹹嘉皇帝氣的直拍桌子,當即召見田文鏡、張廷玉和朱伯海,要求他們立即成立京察隊伍,把所有的涉案官員、商賈及其九族家眷全部都給抓起來,一個不留。

很快,一場浩大的京察行動就此展開。

二十餘萬名錦衣衛聯合地方上的八十萬兵馬司士卒對涉事官員進行抓捕,僅臘月初十一晚,落馬官員就多達七百餘人。

其中,官職最高的是五軍都督府僉事祖澤清,平西伯吳世霖、海澄伯顏祖義。

臘月十二,舊英國公張世澤之孫,信安伯張兆彝被捕。

除了他們,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裡,錦衣衛一共抓捕犯事勳貴三十二人,正五品以上文官四百五十七人。

其中,讓鹹嘉皇帝最爲震怒的是“國營皇店軍備醫療廠”的正六品主事官員劉深。

他將製作急救包和三角巾的五萬斤上好的棉花,全都換成了二手棉花,有的棉花帶着化膿菌、破傷風等病毒,更有甚者是在垃圾堆裡撿回來的,都做成了急救包送到戰場了。

這樣的行爲直接導致很多士兵傷情惡化,有的凍傷直接被截肢,更嚴重的直接犧牲了。

這還不算,他還賄賂五軍都督府內一些官員,賣出大量的假藥,從中獲取大量的利益。

除了他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國營官員被查出偷工減料。

“國營皇店罐頭廠”主事官員張苗新用發黴的臭牛肉製作成罐頭,把前線士兵吃的食物中毒,上吐下瀉。

“國營袋裝米廠”的主事官員張錫承在真空大米中摻加發黴的大米。

“國營真空蔬菜廠”的主事官員史利如將大量爛菜製作成蔬菜包送往前線。

這些還只是國營工廠的一角,而除了國營,民營也是十分不乾淨。

爲了扶持民營,因此各部衙門都會在下訂單的時候將部分訂單酌情分給民營工廠,而這也導致了這次許多民營工廠捲入其中。

蘇州商賈錢盛興在製作豆腐乾時不曬乾,偷工減料,少放鹽和醬油,這導致大量豆腐乾還沒有運抵前線就全都發黴了。

害怕事情暴露的他,當即走動關係,賄賂上下數百名官員,最後不僅免除了責任,還得到了價值十萬兩銀子的訂單。

杭州商賈吳德孚負責給西征大軍制作十萬把鐵鍬,結果裡面有三萬把是用生鐵做的,一碰就彎。

松江府的馬恆慶負責給軍隊製作軍鞋五萬雙,結果他也是偷工減料,做出來的鞋一穿就壞,工廠內的工人良心不安,特意質問他,結果他還恬不知恥的說:“反正也不是我用,我管他的”。

這些在當時算大的能叫上名的,其他犯事的民營商人從大到小足足三萬餘人,牽連家眷、九族百餘萬,史稱“乙巳之罪”

這樣的結果讓鹹嘉皇帝震怒,尤其是松江府商人馬恆慶的話,更是氣的他當場暈倒。

待他醒來,他當即要求將馬恆慶、錢盛興、張苗新等各種偷工減料的涉事官員處以“凌遲”,三族皆斬,四族及九族流放波斯三省。

由於大明已經多年不曾有過凌遲的刑罰,因此面對即將被凌遲的五千餘名犯事極爲嚴重的勳貴、商賈、官員,刑部官員只能從衙門內部的檔案裡找出了一個從天啓年間活到現在的老師傅。

之後,他們又從監獄之中抓出一百名窮兇極惡的殺人犯,要求一百名殺人犯在三個月內必須學會“凌遲”的手藝。

如果學會手藝,那到時候可以將死刑判爲無期,學不會則立即斬首。

鹹嘉十一年三月,經過三個月的學習,最終有四十二人通過考覈,隨後對五千餘名勳貴、商賈、官員行刑。

此時鹹嘉皇帝的身體情況已經不容樂觀,自從他被馬恆慶氣暈倒後,他的身體狀況便直線下降,時不時還有頭痛的症狀出現。

因此,爲了威懾百官,鹹嘉皇帝命人將五千犯人束縛在長安門廣場上,命在京、中原十五省正五品以上官員前來查看。

史載當日參觀官員數量多達數萬,而面對凌遲的殘酷景象,許多官員兩股戰戰,若無旁人攙扶,幾欲虛脫。

這件事情極大震懾了百官,但同時也拖垮了鹹嘉皇帝的身體。

是年五月,鹹嘉皇帝將庫爾德斯坦及小亞細亞的部分地區分爲兩塊,同時冊封給予衛國、徐國,並着衛王朱怡鋮、徐王朱伯溏就藩。

同月,鹹嘉皇帝召齊世子朱怡銘入京。

六月末朱怡銘抵達京城,鹹嘉皇帝與其促膝長談,又交代太子朱伯海諸多事宜,隨後遣散衆人。

七月初二,鹹嘉皇帝朱怡鉉崩於幹清宮中,享年六十二歲,四十五歲的皇太子朱伯海即皇帝位。

初三,朱伯海還沒來得及處理國喪的事情,波斯地區就再度爆發起義。

他提拔年羹堯爲西軍都督,命其鎮壓叛亂,同時任命嶽鍾琪爲南軍都督。

當任命下達,朱伯海剛剛準備下旨召集諸藩入京的時候,再度打臉大明的事情便出現在了印度廝當地區。

七月初五,德陽郡國與周國邊疆爆發摩擦。

由於周國的精銳都在北部,因此這次摩擦以德陽郡國獲勝,雙方死傷百餘人。

此事爆發後,周王朱惠棖率大軍四萬南下征討德陽郡國。

德陽郡王朱進奎向蜀王朱進埕求救,朱進埕見狀率軍三萬阻擋周國入德陽國境,兩方劍拔弩張。

周國和德陽郡國的恩怨,朱伯海已經記不太清了,但發生這種事情還是讓他覺得自己的臉面掃地,有些不舒服。

他下發聖旨呵斥三方,勒令三國收回兵馬,同時派小西洋監察使司金鋮帶兵前往呵斥。

七月十七,三國收到聖旨,並在金鋮的勒令下撤兵。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七月二十日,百官勳貴聯合上疏、認爲此前“乙巳之罪”中被誣陷者衆多,請新帝重審此案。

面對威脅,朱伯海還沒想好怎麼應對,一直留京的齊世子朱怡銘便呵斥百官,以“大行皇帝喪期未過,羣臣逼宮,可視爲謀逆乎”來呵斥羣臣。

忌憚齊國實力,羣臣不得已罷休,但誰都知道齊世子始終要回齊國,因此並不以爲意,只是暗中積蓄力量。

八月,諸藩陸續入京,羣臣這才消停了一些。

九月初一,朱伯海率領諸藩、羣臣、勳貴們護送鹹嘉皇帝下葬,並於明樓爲其擬定“中宗康皇帝”。

藉着諸藩都在,朱伯海又定年號爲“紹慶”,同時繼續任命田文鏡、張廷玉爲輔臣,並宣佈對皇店進行清查。

國喪結束後,朱伯海留諸藩在京數月,趁機找到田文鏡、張廷玉、朱怡銘、朱伯沐四人商議國策。

田文鏡認爲,當年齊文王爲了恢復國內經濟,因此採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措施,其中之一是調整市場經濟中的公私、勞資、產銷關係。

這樣的調整並沒有關係,但是永昌年間的承平導致了皇店內部產生了牢固的利益集團。

經過永昌皇帝多次打擊這樣的行爲,但當鹹嘉年間大明將矛頭對準外部後,這些利益集團得到了迅速發展。

同時,民間的民營經濟也被勳貴插手,至此形成了國營文官、民營勳貴的局面。

國營派是躺在皇店的身上吸血,而民營的勳貴則是壓榨百姓。

這兩者對於大明朝來說都是大害,而他們在這次西征中的表現更說明了他們並不滿足於用正常方式獲得一般利潤,力圖利用手中權力來胡作非爲。

民營勳貴派以行賄、偷稅漏稅爲主,而國營文官派則是以盜騙國營財產、偷工減料、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等手段牟取暴利。

他們在經濟上給朝廷造成重大損失,因此必須遏制他們的行爲。

在田文鏡提出問題和現象後,張廷玉則是建議在皇店內部掀起“反貪污、反官僚”的二反行動。

在民營市場中開展的“反行賄、反偷漏稅、偷工減料”的三反政策。

除此之外還需要在軍隊之中開展“正兵額、正紀律、正思想”等三正行爲。

以及在整體市場上“漲俸祿、漲軍餉、漲工價”的三漲政策。

之後,張廷玉又仔細做出政策內容,與田文鏡、朱怡銘、朱伯沐等人制定出大致方針。

在方針出現後,張廷玉和田文鏡集結了一批廉潔的幹吏,隨後針對方針做出更爲細緻的要求和條款。

直到新年的鐘聲敲響,紹慶元年正式到來,而這份治國政策也被昭告天下,史稱“紹慶新風”

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620章 國債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280章 貪心的魏忠賢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52章 兄友弟恭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465章 拂曉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32章 百般無奈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69章 滿桂到來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620章 國債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11章 噩夢開局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
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620章 國債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280章 貪心的魏忠賢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52章 兄友弟恭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465章 拂曉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32章 百般無奈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69章 滿桂到來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620章 國債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11章 噩夢開局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