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

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

時間步入六月,當整個大明都被調動的時候,其蘊藏的戰爭潛力全面爆發。

孫傳庭等三十餘名將領輕騎於六月初一的前夜抵達廣寧城,而他們的抵達也將宣告遼東收復之戰進入倒計時。

十四萬六千餘名正兵於十日前抵達天津,隨後開始登船趕赴遼東各地。

隨軍的輔兵也一同乘坐海船,前往了蓋州、寬甸等地。

御馬監所督造的一千艘三百料運糧船,三百艘一千料運糧船,以及兩百多艘三千料、六千料、乃至九千料商船都被徵募運兵。

一時間、整個北方風起雲涌,而在這樣的風起雲涌下,朱由檢在廣寧經略府內,接見了被他所徵調的各部統帥……

兩年的平叛時間,孫傳庭、吳阿衡、楊文嶽、洪承疇等人都曬黑了不少,精壯了不少。

遼東經略府會廳內,上百張椅子,坐着的都是各營的參將,各衛的指揮使,以及各部總兵

坐在主位的,是復遼總經略的齊王、朱由檢。

在朱由檢的左右,則是統帥三衛軍來援的孫應元,以及統帥朵甘三營的曹文詔。

只是在他們啜泣的同時,實施了暴行的建虜們卻嬉皮笑臉的討論剛纔死去的婦女滋味如何,彷彿對於他們來說,這樣的行爲是家常便飯。

“秦老夫人,這第四路的兵馬,我想讓您與秦邦屏老將軍一同統轄,您看如何?”

“第四路兵馬……”說到這路兵馬,朱由檢看向了坐在椅子上,身高五尺二三寸,身形勻稱的秦良玉。

“打回去?”聽到阿敏的這句話,代善皺了皺眉。

所以根本就沒有人有意見,而朱由檢見到這一幕,也說出了他和熊廷弼重新制定的路線:

對於會廳內的衆人,朱由檢都無比了解,而對於其中大部分人來說,朱由檢卻十分陌生。

說實話、他並不認爲以他眼下的水平,能決定這麼大一個戰役的走向。

這個代價自然不可能是徭役,而是……

“王寵!這是在商討復遼戰事,你要打嗝就出去!”

朱由檢也知道,這是最保險,也是最穩妥的戰術,畢竟飛龍騎臉局,扎硬寨、打呆仗就能贏,屬實沒有必要太過冒險的深入赫圖阿拉。

“從大寧嗎?”滿桂眼前一亮,心裡直癢癢,畢竟他已經休息了快三年了。

會廳內,朱由檢主動開口,並沒有因爲自己過往的功績就輕慢諸將,而是虛心納諫。

“在馬速上來說,不需要像上次襲擊巴約部一樣快,只需要在十日以內襲殺向兀也吾衛,最好搶回遼東百姓。”

與之相比、朱棣二十五歲的時候,不過統兵萬餘,在北平練兵呢。

朱由檢見他這模樣,倒也沒有責怪,而是拍了拍他的肩,隨後對衆人道:

“行了、議事結束,都各自退下吧,滿桂伱留下。”

就年齡來說,朱瞻基十三歲就被朱棣帶在身邊南征北討,十五歲親自統領鐵騎追擊北虜,這已經算是英雄少年的代表了。

代善在對阿敏做出交代,而阿敏卻皺眉道:

“刺魯衛太遠了,距離兀也吾衛還有五百里路,到了打明國的時候,糧草調動不容易……”

洪承疇準確的說出努爾哈赤有可能會針對明軍火炮施行避而不戰的戰術,而這戰術一經提出,便被衆人所警惕到了。

因此、當他掃視會廳內衆人的時候,終究還是熊廷弼率先開口道:

唯獨熊廷弼和朱由檢,他們早就猜想到,努爾哈赤可能會這麼做,因此也早早做了準備。

“下官以爲,以老奴以往的用兵方法,或許會以輕騎走山道繞後,趁我軍火炮運抵前線的時候,在後方進行迂迴,打亂我軍的佈置。”

路過的漢人見狀、不勝嘆息,掩面啜泣……

“既然如此,那……”

五年後,朱元璋又改樞密院爲大都督府,任命樞密院同僉朱文正爲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而此時的朱文正不過二十五歲。

“至於遼陽和寬甸兩路,以東部山高林密,道路崎嶇的地形來說,還是應該穩打穩紮,利用五斤炮將建虜的石堡一座座啃下來。”

“這麼一來、老奴必然會遷移鐵嶺開原等地的十餘萬漢人前往此地,而屆時如果他們出塞走科爾沁部的草場,那我需要你領鐵騎追擊。”

孫承宗往後六人,分別是遼陽總兵戚金、瀋陽總兵秦邦屏、正一品誥命夫人秦良玉、遵義總兵馬祥麟、鎮江總兵秦民屏、金州總兵秦邦翰等六人。

“第二路、由孫傳庭總兵統轄本部、節制孫應元總兵本部、曹文詔總兵本部,記三衛十三營,五萬六千餘人,自瀋陽東出發,破撫順,伺機收復薩爾滸,若是無法收復也不強求。”

在袁應泰的旁邊,是同爲布政使的孫承宗。

在他們的身後,還有遼東十營,大寧三衛以及四騎衛保障後方,一共是近七萬兵馬。

數個建虜擄四五個婦女同行,其中兩個年紀大一些婦女的不停悲泣,而兩個年紀小一點的則不以爲意,嘻笑自若。

“兀也吾衛還是有些不太安全,你這次帶着這批奴隸回去,記得別用的太厲害了。”

只是這個事情不能說出來,因此朱由檢便擺手道:“諸位可還有不解之處?”

二人好似左右金剛,拱衛着朱由檢,而在朱由檢的下首左右二位,則是遼東經略熊廷弼,以及遼東布政使之一的袁應泰。

朱由檢用上了表示親近的“我”自稱,更是用上了您這種表示尊敬的稱呼。

秦良玉不是禮讓,而是她覺得本就該這樣安排。

遼東眼下經過河南百姓遷入,人口已經突破了兩百萬,並且大部分還沒有自己的耕地。

“如果能在這個基礎上,再收復薩爾滸城,那麼就足以重創老奴。”

但如果論職位高低,朱文正無疑是宗室表率。

“要說不鬱悶,那是假的……”滿桂坳黑的臉上露出了苦澀的笑容,而朱由檢見狀也笑道:

“不讓你參加復遼之戰,是因爲我有更重要的事情交給你做。”

忽的、有人開口說話,而朱由檢和熊廷弼,以及衆人望去,所看到的則是作揖的洪承疇。

“如果是這樣,那下官便沒有疑問了。”洪承疇聽到朱由檢和熊廷弼的安排,也撤回了作揖的手。

能調動如此多的兵馬,這隻能說明大明的“變法”成功了,而大金的優勢也在明軍的調兵下,逐漸變小,甚至消失不見。

“倒也還不錯,北山之中的石堡,也陸陸續續開墾了兩萬多畝。”

鐵嶺、當朱由檢還在以爲努爾哈赤會等秋收搶收糧食後,再遷移百姓的時候,卻不想努爾哈赤選擇留下士卒收割,將大部分百姓給驅趕向了關外。

至於左首、熊廷弼往下,是同樣的六排椅子,而椅子上坐着的人,則是大寧總兵滿桂、開原總兵賀世賢、援遼總兵孫傳庭、援遼總兵洪承疇、援遼總兵吳阿衡、援遼總兵楊文嶽……

說罷、朱由檢指着鐵嶺北面的開原道:

只留下男人的意思,就是需要在必要的時刻進行搶收。

見狀、滿桂也轉身離去,而朱由檢看着他的背影,長嘆了一口氣,擡頭看向經略府庭院外的天穹:

這些人的潛力沒有發揮出來,歷史上的戰績自然不如洪承疇的漂亮。

“可還有疑問?”朱由檢掃了一眼衆人,開口詢問,而這詢問卻沒有一個人回答。

朱由檢繼續開口,而這纔是大頭。

這樣的姿態,讓秦良玉有些坐立不安,連忙起身作揖回禮道:

然而這下好了、朱文正的記錄要被朱由檢給超越了……

“這些百姓如果被遷往了兀也吾衛,恐怕十幾萬人最後連一萬人都活不下來。”

“現在不算開原和鐵嶺,我大金的田畝也有七十多萬畝了。”

“眼下遼瀋和鎮江三地軍糧充沛,即便打上一年也有本錢,老奴始終是耗不起的。”

“浙兵九營歸戚金老將軍統轄、瀋陽九營歸熊經略統轄、遼兵六營歸賀世賢總兵統轄,此二十四營兵駐紮瀋陽北城外……”

至於買糧的銀子?既然不準備入主遼東,那麼生活在大金境內的那些漢人士紳也就不需要被體恤了。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復遼之戰即將打響,與其現在冊封,倒不如等戰事結束,朱由檢返回京城後,再行冊封。

熊廷弼的話說到這裡,實際上已經將戰術說的很詳細了,因此衆人都不由點頭認可。

盧象升早早戰死,袁可立也被冷藏,孫傳庭還被囚禁……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功績都很難掩蓋他的年紀。

“另外最容易被擾亂糧道的遼陽、瀋陽等路糧道,將會走水路隨軍前往,一旦情況不妙,運糧船上的火炮便會開炮,所以不用擔心。”

明金雙方、僅正兵就四十萬人,這樣的規模、放在整個軍事歷史上也是值得濃墨重彩的一頁。

這可是大手筆,實實在在的發田,而他們也都知道朱由檢爲什麼敢這麼發田。

“各路的民夫,算好之後報上來。”

然而事實就是他不僅叛亂了,還成功帶動了西南之地的土司一起叛亂。

大金的家底代善知道,自從幾個月前和朝鮮的貿易斷絕之後,大金的糧食基本在紅線上下浮動。

這個後方是哪裡?朱由檢也不知道,但他知道這傢伙要走哪條路。

儘管代善還不知道明軍具體的出兵計劃,但在他看來,鐵嶺和開原一定是主攻方向,不然自家汗阿瑪不會讓自己提前遷移鐵嶺和開原的婦孺,只留下男人。

他們被驅趕的目的地,也正是北鎮撫司打探到的兀也吾衛。

自然、也在他們實施這些暴行的時候,遠處矮山之上、一身着紅甲的將領脫下了頭盔,露出了藏在頭盔下的臉龐。

只是等將領走後,一個建虜將一個少婦抱至樹下野合,其餘二女也被姦污,老婦哭泣懇求不要,而兩少婦也哭嚎不已。

眼下遼東的兵馬已經足夠多了,幾乎是大金的三倍,而這樣的局面下,明朝還在繼續調兵……

至於尤世功、戚元功、戚元輔、戚元弼等五人留守瀋陽、遼陽、鎮江三府。

之後朱元璋準備攻打集慶(南京)時,朱文正更是一馬當先,在二十歲的時候拿下了集慶,因戰功被升爲樞密院同僉。

眼下來實際的了,他可以提出意見,聽取意見,但是不能一意孤行。

這紅甲將領正是代善,而他詢問的人,也自然是負責開墾的阿敏。

朱文正跟隨母親投靠叔叔朱元璋時,不過十幾歲,但是卻勇猛善戰,讓諸軍將領都不敢小瞧他。

“此外、楊文嶽總兵本部,吳阿衡總兵本部等十一營也同樣駐紮瀋陽北城外,此路爲第一路、歸熊經略總領,北伐蒲河、破鐵嶺、復開原,記三十五營兵,十萬六千人。”

遼東的行商雖然無法走動,但還是有其他手段獲得一些並不重要的情報,因此代善也知道,眼下的大明還在繼續調兵。

明軍籌備了足夠多的糧草輜重,調集了足夠多的兵馬。

諸將不語,皆是因爲不知道怎麼開口,而朱由檢作爲復遼總經略,可以說開了先河。

儘管他們都知道了朱由檢擊垮巴約部,於長城外設立大寧三衛,又讓喀喇沁部通過貿易臣服,並且於內部擊垮白蓮教和聞香教的叛軍。

“殿下放心、末將知道了!”

“復遼之戰分爲四路,瀋陽佔據兩路,大寧死守不出。”

阿敏口中的可惜,是這些人死的太早、太快了,如果能在死前多開墾一些就更好了。

“啪——”

面對代善的詢問,阿敏只覺得枯燥乏味,因此迴應道:

“開墾了十二萬畝,不過死了兩萬多人,有些可惜……”

“兀也吾衛現在開墾出多少畝田地了……”

人羣之中的太原總兵魯欽皺眉開口,看得出這王寵是他的人。

“哈哈哈哈……”聽到王寵的話,朱由檢忍不住笑了出來,諸將也紛紛跟着偷笑。

“你和我坐鎮廣寧,如果他們真的遷移百姓,那即便廣寧距離兀也吾衛有一千里,但眼下四騎衛和你手中的大寧三衛鐵騎,計三萬多鐵騎都是一人四馬配一駑馬。”

朱由檢見狀,端起自己的茶水,起身走到了王寵面前,單手遞出茶水道:

“喝吧、莫叫旁人說,復遼將領都沒有水喝。”

儘管年近五旬,但是依舊能看出她是那種年輕時也曾英姿颯爽的人物。

但即便如此、也擋不住建虜力氣大,終究無法掙開。

“不要爲了女人鬥毆!”

以老奴眼下遷移的手段來說,不排除他會在後續遷移鐵嶺、開原的百姓前往後方。

眼下叛亂依舊沒有結束的跡象,或許朱燮元還需要在貴南忙上一段時間。

就功績來說,朱由檢雖然比不得諸將,但別忘了、諸將能獲得的功勞,都是建立在他的調動下。

朱由檢的這話、明眼人都知道是有事情要交代滿桂,但他們也不好留下來旁聽,因此衆人作揖回禮,高唱殿下千歲後,便退出了會廳。

說白了還是因爲這一戰的戰術很簡單,因爲每一路兵馬拉出來都是主力,都是努爾哈赤一口氣吃不下的數量。

滿桂的反應讓朱由檢有些滿意,他拍了一下滿桂的肩膀,笑道:

“留你下來、主要是怕你以爲這一戰沒有你而喪氣,現在你知道一切,就應該好好準備,這段時間多吃點,別奔襲回來和上次一樣,瘦成了竹竿。”

“開墾了兀也吾衛之後,可以嘗試再次將他們北遷去刺魯衛,刺魯衛比兀也吾衛要平整。”

“洪總兵儘管說出疑問。”朱由檢對洪承疇的意見很在意,畢竟拋開洪承疇降清後的那些事情來說,洪承疇在歷史上所展現的能力,絕對是崇禎朝前三的水平,甚至說是第一也不爲過。

由此、四路兵馬,合計三衛八十二營,兵馬二十六萬五千餘人的復遼大軍便組成了。

朱由檢之前是指揮幾十萬大軍各自南征北戰,但那是遙控指揮,實際上的統帥是朱燮元和熊廷弼。

“沙盤在此,諸位有什麼想法皆可以暢所欲言。”

朱由檢對洪承疇的疑問做出解答,對其說道:

朱由檢見她認真的模樣,明白這不是玩笑話,因此便對秦邦屏道:

“秦老將軍,第四路,由戚元功、戚元輔、秦民屏三位將軍本部的遼東七營,以及老將軍本部兩營川兵,秦老夫人麾下六營川兵合兵,記十五營兵,四萬五千餘人,走寬甸北上,與第三路兵會師鴉鶻關。”

若是說大明宗室子弟、親王、皇帝領兵,並非沒有先河,不管是明初的塞王、還是之後的朱瞻基、朱厚照,都是例子。

王寵被罵,也當即單膝下跪,一邊作揖,一邊打嗝開口道:

別的先不提,僅僅這兩地的耕地,便有幾十萬畝,能分給近十萬民夫。

在朱由檢沒有調動兵馬前往西南的時候,沒有人相信奢崇明會叛亂。

“招募民夫、每日除了災民身份的米外,另發三斤米,其次災民前來應募民夫,打下鐵嶺等地後,一人發三畝耕地。”

朱由檢開口詢問,而諸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人想要開口。

不過、這是兵馬調動,也就不至於議事了。

“末將領命!”秦邦屏起身,鄭重作揖,而其他諸將聞言,也紛紛起身作揖。

這參將長得壯實,見衆人看向他,他卻依舊止不住的打嗝,鬧的一臉通紅。

正是從他們身上搜到的帶血銀子,才幫助大金撐到了現在。

“北鎮撫司探查了消息,老奴眼下在兀也吾衛屯田,想來是準備將兀也吾衛打造爲第二個赫圖阿拉。”

朱由檢看着他們退出了會廳,隨後纔對滿桂笑道:

“如何?未給你安排事情,鬱悶否?”

代善不知道他的汗阿瑪努爾哈赤是怎麼想的,但以他的才智來看,這一戰幾乎不可能獲勝。

“殿下安排,老婦哪有不服之理?家兄與建虜對峙二載,自然比老婦熟悉,這第四路兵馬,便還是歸家兄統轄吧。”

“嘿嘿、那倒不會。”滿桂咧嘴一笑,隨後便作揖表示告退,而朱由檢也擺手示意讓他退下。

“不、從廣寧!”朱由檢用手丈量着沙盤道:

“從開原到兀也吾衛,距離是五百二十里,而他們如果遷移百姓,那麼每日最多行走五十里。”

朱由檢甚至已經想好了怎麼用最低的代價來招募民夫。

“殿下……嗝……末將……嗝……末將吃多了糕點,噎到了。”

從官職中不難看出,朝廷對於他們之中一部分人的官職還沒有定奪。

“經略,下官有一疑問……”

“咳咳……”

之所以還有浮動的空間,也是因爲大金走科爾沁的路子,從喀喇沁那邊高價買糧得來的。

“謝……謝殿下……”王寵急促的致謝,隨後接過茶水便一飲而盡,片刻後才平復了呼吸。

有兩個建虜追上他們要搶這幾個女子,以至幾個建虜自相奮擊,撕打在一起……

“戰事開啓,四騎衛會一直駐紮廣寧,一旦發現建虜繞路輕騎入我遼土,便會連夜奔襲,與各地駐軍圍剿此軍。”

半個時辰過去,建虜才慢慢的脫離這個地方,又過了半個時辰後,路邊只剩下了衣不遮體的十幾具女性屍體……

“一路攻打鐵嶺、開原,收復北部遼東長城,一部走渾河向東,收復撫順。”

幾個建虜的行爲被一名將領看到,他揮馬鞭抽打在幾人背上,而幾人見狀也小雞啄米似的瘋狂點頭。

朱由檢正準備說散會,卻不想坐在後排的一個參將忽的咳嗽了起來,朱由檢和衆人也紛紛看向了他。

朱由檢一開口,便讓衆人心中一緊。

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代善所感覺到的,是一股前所未有的壓力。

“第三路兵馬,由洪承疇總兵統轄本部,節制尤世功總兵本部六營、馬祥麟總兵本部四營,合計十九營、五萬七千餘人,走遼陽太子河水道東進,收復清河堡,會師鴉鶻關。”

代善也並不在意漢人的死活,只是掃了一眼正在被驅趕遷移的漢人道:

魯欽也一臉窘迫,而王寵快被噎死了。

“終於要開始了……”

他們野合之餘、後面跟上來的建虜見狀,笑着圍了上去,不多時便圍聚了十餘名建虜,並從驅趕的婦女中拉來了數人。

“依我所見,重兵應該放在瀋陽,分爲兩路。”

朱由檢的話,讓滿桂心頭一沉,當即沉重的頷首道:

說實話、他並不認爲大金還能輕鬆的打回去遼東,甚至在他看來,眼下最應該做的,就是把赫圖阿拉的工匠全部遷往兀也吾衛、或者刺魯衛。

——————

很簡單、明軍的塘騎早就探得了撫順、蒲河所等地的漢人被強行遷移的事情。

“走快點!”

只是現在看來、明軍連秋收的機會都不準備給他們。

瞧着調兵的架勢,顯然是要在秋收開始之前就要動兵,而如果明軍要在秋收之前動兵,那大金一切的計劃都需要推翻重來。

只是這計劃與自己無關了,自己眼下只需要負責婦孺的遷移就足夠了。

想到這裡、代善呼出一口濁氣,並攥緊了手中的馬繮,呢喃道:

“這一戰打完,也不知道還有多少兒郎能活下來……”

(本章完)

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86章 上架感言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545章 社交達人朱慈燃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250章 生擒朱由檢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64章 孜孜不倦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551章 皇兄歸來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471章 灰頭土臉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490章 師徒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93章 大仇得報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80章 少年縱馬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78章 葉向高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2章 最毒婦人心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30章 兄弟和睦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485章 大勢所趨
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86章 上架感言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545章 社交達人朱慈燃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250章 生擒朱由檢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64章 孜孜不倦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551章 皇兄歸來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471章 灰頭土臉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490章 師徒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93章 大仇得報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80章 少年縱馬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78章 葉向高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2章 最毒婦人心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30章 兄弟和睦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485章 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