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

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

由金鉉引起的風還在京城繼續吹,而印度洋上的風卻還在醞釀之中。

西荷葡英法等五國面對黃龍的“外交書”,又或者是告知書,並沒有做出什麼不理智的迴應。

五國的回函都很官方而內斂,統一回復都是需要一年的軍隊撤離時間,並且需要大明先給出各國在日後大明藩國的商貿優惠條款。

“娘地!什麼臭魚爛蝦,還敢跟我們要條件?!”

“沒錯,先捶了他狗日的再說!”

“出兵先捶了他們,讓他們知道什麼是王者之威,什麼是雷霆之怒!”

“都督,出兵先錘了這羣狗日的再說。”

“和西夷談條件?被北軍和東軍的人知道,我們南軍和西軍不得被他們笑死?!”

“老子跑上萬裡來小西洋不是受氣的,建虜和奢崇明都不敢和朝廷談條件,他們一羣臭魚爛蝦還敢提條件?!”

就他個人來說,他是想打的,並且想現在就打。

“小黃都督!黃都督!”

朱由檢手下的將領分爲兩派,一種是北派,一種是南派。

站在城頭,他們一眼望去,見到的都是正在收割田間水稻的漢人。

“眼下我也想打,但殿下的手書還沒有送達,必須等殿下的手書送達後,才能制定戰術。”

“是。”黃蜚應下,隨後跟着黃龍的腳步走出了監察司衙門。

“那也不能什麼都不幹啊,最少先把坦焦爾給打下來。”

說白了,朝廷可以爲小西洋輸血,但輸血結束後,小西洋必須拿出遠超朝廷輸入的血來反哺朝廷。

“施惠給百姓,便是給自己積攢名聲。”

解決了這兩國後,需要注意的是有三個穆斯林國家臨海,明軍需要對着三個國家的臨海城邦進行進攻。

坐在左右兩側首位的戚元輔和秦民屏忍不住發話,他們倆這一發話,西軍和南軍的將領們馬上安靜了下來。

不管怎麼說,只要進行到諸藩就藩成功,那之後不管怎麼算,都是大明在賺。

由於害怕支援不到位,大明的遷移方式都是城鎮爲點,向農村進發。

他們的性子,可比海軍十二衛暴躁多了……

不過,莫臥兒的體量雖然大,但軍隊卻需要防守波斯和布哈拉汗國,以及北部的泥波羅,阿薩姆等國。

“我會將這八萬移民佈置在北蘭縣的。”

軍餉發足的後果就是,五軍都督府的兵馬對誰都是連戰連捷,而連戰連捷的戰功下,培養出來的,自然也就是一羣驕兵悍將了。

只要把所有城邦拿下,到時候十三萬軍隊就能輕鬆供養,而諸藩也可以開始就藩。

在他們看來,總兵力不足一萬的五國駐印度總督,居然敢和大明提要求。

這個時間,黃龍算了算,大概只需要三年左右。

“小黃都督!”

只需要將這五六萬人打殘,莫臥兒短時間內就沒有能力反擊明軍,而明軍也可以爲諸藩訓練兵馬了。

“坦焦爾的耕地有多少?土人數量呢?”

“另外瓊州港接到了來自京城的八百里加急,殿下有指示發往舊港的承宣布政使司和都督府,大概是針對五國和朝廷商貿的處理政策。”

只要有了軍隊,明軍就可以撤回小西洋監察使司休整,等待朝廷的指令。

做的最好的就是洪承疇,又能打,又會理財,還不用朝廷操心。

也就是說,朝廷每個月都在對小西洋輸血三十幾萬兩銀子。

“舅舅說笑了,我能做到如此已經很高興了。”黃蜚謙虛着。

這些被拆毀的房屋都具有濃厚的錫蘭特色,而拆毀他們的人,則是遷移到此地的大明百姓。

監察司衙門裡,大大小小二十多個指揮使、參將都在吵鬧,這讓坐在主位的黃龍和李旦有些頭疼。

北方的失敗,讓南方的坦焦爾、馬杜賴、邁索爾等地紛紛獨立,南部強國的毗奢耶那伽羅帝國土崩瓦解。

黃龍看向城下那羣田間的百姓說道:

“我們是爲了百姓有地可分纔打仗,哪個皮子癢的文官要是敢罵咱們,不用咱們出手,分了地的百姓自然會提刀架他脖子上。”

“他們過來差不多需要三十多天,三十多天的話……”

只是他微皺的眉頭,似乎和黃蜚說的話並沒有那麼簡單,而黃蜚轉頭看着百姓,心裡釋然了這段時間以來,對土人的鎮壓。

等他們全部退下後,黃龍纔對李旦開口詢問道:

黃龍聞言,只能點頭道:“那就定個日子,元宵節過後動兵。”

因此他想了想後,在自己的權限範圍內,先進行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並不是什麼問題。

南軍都督府和西軍都督府裡,大多都是參與過復遼之役,平定奢安之亂,沙普之亂的將領。

因此,明軍需要對付的,實際上是莫臥兒爲首的八個國家、土邦。

眼下卻由於他的愚蠢,明軍只需要對付南部的土邦,以及德干高原的殘存毗奢耶那伽羅勢力,以及德干高原北部的四個穆斯林蘇丹國就足夠。

“傳信給後面的人,讓他們前往北蘭港。”

北派將領打仗不用擔心錢糧問題,但南派將領打仗就是一門學問了。

“好了,你們先退下吧。”黃龍擺了擺手,而秦民屏和戚元輔也帶着西軍和南軍,以及海軍的一羣人退下。

“剩下的一千多萬畝土人田地裡,可以則是按照十賦五來收取,能收到一千二百萬石左右。”

畢竟十三萬人,哪怕朝廷只出軍餉,也需要每年出二百二十萬兩銀子。

“盧監察使已經抵達呂宋,西軍的剩餘五營兵馬還在交趾港集結,大概臘月二十起航。”李旦回稟道:

“南軍的五營和海軍其餘六衛已經抵達舊港,大概四十天就能抵達錫蘭港。”

黃龍看他點頭,也提點道:

“這些百姓,大多都是廣東、福建的百姓,在家鄉的他們一戶七八口人只有兩三畝地,若是沒有工做,只能將生下來的嬰兒拋棄。”

“做一些事情如果難受的時候,就看一看我大明的百姓。”

“殿下說過一句話“再苦一苦外夷,罵名我來擔”,這句話在我看來有些不對。”

“歐洲人在小西洋皇店的商稅是二十七萬兩,按照殿下所說的全部截留,這二十七萬兩我們都能自己用。”

坦焦爾是一個五十幾萬人口的土邦,此地原本是由統一大部分印度南部的毗奢耶那伽羅帝國統治,該國信仰印度教。

其中南部的坦焦爾、潘地亞,馬杜賴、邁索爾、俱蘭等最南方的六個土邦,人口合計不會超過三百萬,軍隊不會超過十五萬人。

趕苗拓業這種手段,明軍做起來根本沒有負擔,而見到黃蜚的模樣,黃龍也很滿意的說道:

今日還沒有人彈劾他們,是因爲朱由檢壓着,並且軍隊也沒有集結完畢。

眼下他的局面,有點像天寶年間的高仙芝,又得自己根據情況作出安排,又得照顧長安城裡唐玄宗的面子。

“舅舅放心,這點我已經和兄弟們交代過了,他們都清楚。”黃蜚點了點頭。

走出衙門,引入眼簾的是熱火朝天的工地,以及不斷被拆毀的一些簡易房屋。

其次就是黃龍,打的同時還需要做一些髒活累活,最後則是秦邦屏和戚金這種,單純執行軍令。

黃龍看向了面前的諸多將領,隨後想了想道:

“秦總兵,就勞煩北蘭港的八營西軍兄弟,請最快拿下坦焦爾。”

“第一支船隊已經到新港集鎮(安達曼羣島)了,遷移百姓兩萬左右,第二船隊應該距離他們半個月的路程。”

也就是說、大明眼下每年要爲小西洋買單四百四十萬兩銀子。

“算下來,只要朝廷發軍餉,我們主要收拾沿海土邦的話,自給自足是沒什麼問題的。”

黃龍開始關心錫蘭島能不能養活海陸十三萬大軍,而對此李旦卻作揖道:

“島上新開墾田地七十六萬畝,過去一年移民六萬五千餘人,分地一百三十萬畝。”

這筆支出,基本上佔據了今年大明十分之一的財政支出,所以黃龍才覺得壓力很大。

“末將領命!”秦民屏聞言也當即應下,而戚元輔見狀,也皺眉道:

“既然要拿下坦焦爾,不如干脆把馬杜賴和潘地亞都拿下。”

打坦焦爾,這是黃龍可以操縱範圍的軍事行動,因爲坦焦爾的軍隊就五六萬人,其戰鬥力和明軍曾經的衛所兵差不多。

不過由於王國大臣過於參與干涉德干高原穆斯林各國間的內爭,並進攻阿馬德納加爾蘇丹領土,搗毀清真寺,侮辱《可蘭經》,激起德干所有穆斯林蘇丹聯合發動聖戰,進攻維賈亞納加爾王國。

“既然如此,乾脆這樣吧,坦焦爾交給西軍,馬杜賴和潘地亞交給南軍,剩下的邁索爾和俱蘭就交給海軍的四步衛吧。”

“舅舅放心,只要殿下和舅舅開口,即便刀山火海,蜚兒也敢去闖!”

他們頭戴斗笠、身穿幹活的粗布麻衣,在稻田間說說笑笑,帶着家人一起幹活。

“最少需要十幾年,我們才能在這裡站穩腳跟,你的任務還很重。”

“卑職領命……”李旦應下,而黃龍見狀也起身準備出去散散步。

臘月初五,當各國回函抵達錫蘭島西部的錫蘭城時,不少剛剛抵達此地的南軍和西軍就不爽的破口大罵了起來。

拿下他們之後,明軍就可以繼續沿海北上,從大海兩邊,同時對金吉、克拉迪兩國夾擊。

“其實差不多,應該能讓殿下滿意,只要殿下滿意了,萬歲那邊就不會有什麼意見。”

李旦小心翼翼的提醒了一句,黃龍卻擺手道:

“剛纔議事你也在,海軍四步衛要收復邁索爾、俱蘭,我準備讓你統領。”

不過即便如此,長期維持十三萬人在此地,還是有種變相放血的感覺。

李旦的話給了所有人一個定心丸,近十三萬大軍,人吃馬嚼的,除了軍餉和糧食外,還有船隻、軍械保養的費用。

要知道,只要黃龍同意,先抵達錫蘭島的南軍和西軍的三萬多兵馬,完全可以在五天內登陸印度半島最南端,十天的時間就能打到科澤科德下。

二人有一句沒一句的聊着,大部分時候都是黃龍在提點黃蜚。

黃龍這話意有所指,而黃蜚聽後,也擡頭看了一眼黃龍,望着他一臉平靜的模樣,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就藩的同時,大量的百姓會被遷移到沿海城邦,黃龍會從百姓中選拔士兵,爲諸藩訓練軍隊。

大明的投送能力並不弱,畢竟兩百年前的鄭和下西洋規模就達到了兩萬七千人。

明軍可以說是遠征,也可以說是在家門口打人,關鍵看從哪裡調兵。

黃蜚點頭示意打過了招呼,而黃龍見狀也點頭道:

“殿下若是知道你和百姓如此親近,恐怕你能接過我的班子。”

“土人大概五十七八萬,軍隊六萬,大多都是一些使用火繩槍和長矛的軍隊,耕地數量大概在一百多萬畝左右。”

黃龍對旁邊的黃蜚交代一句,而黃蜚看着田間高興的農夫們,下意識點了點頭。

“殿下是給了我們許多限制,下面的將領有怨言,也很正常,但要相信殿下,等到我們打不動的時候,殿下必然會給出諸如撫卹銀一樣的金銀來安撫我們。”

到了那個時候,黃龍還沒有做出一些讓朝廷滿意的事情來,那他要面對的就是紛迭而至的彈劾奏疏了。

眼下大明的國力,是永樂年間的幾倍不止。

“兩個半月的時間……”

“第二次移民的船隊到哪了?”黃龍微微頷首,接着又問。

李旦見黃龍還在考慮,也開口勸了起來。

走到今天這個位置,黃龍很清楚遲則生變。

說着,黃龍凝重道:“這錫蘭之上土人百萬之巨,而我朝每年最多遷移十餘萬人到錫蘭。”

原本明軍應該要面對這個民衆近千萬,軍隊十餘萬的毗奢耶那伽羅帝國。

“對了……”黃龍皺着眉說道:

“這次最好儘量的追繳一些繳獲,給殿下那邊留個好印象。”

“眼下是我們打下了錫蘭,給他們每戶分了上百畝地,他們才能如此輕鬆。”

輕風吹來,田間的稻穗搖擺,美不勝收。

黃龍自然是知道戚元輔心思的,但他不可能把功勞都給戚元輔吃了。

提起自己妹妹,黃龍臉上難得露出一絲溫馨的笑,而黃蜚聽到自己孃親的信,也露出了一些思念和追憶的神情。

等兵馬訓練出來,到時候就是諸藩和莫臥兒的戰爭了,如果扛不住,那就只有僱傭拱衛營爲他們守城,派他們自己的軍隊去征討莫臥兒。

黃龍想了想,隨後才掃視了一眼衙門內的諸多指揮使,參將,並開口道:

三十萬軍隊裡,頂多能抽調五六萬人來對明軍反擊。

“注意保證下面兄弟的安全,若是死傷太多,恐怕殿下會不高興。”

黃龍看向了旁邊的李旦,他不得不承認,作爲一個海商的李旦,不僅注重情報,還很會理財。

“不管是什麼囚犯的家屬,反正只要禁止他們爲官爲吏就行,來到了小西洋,他們依舊是我大明的百姓。”

“盧監察使和其他兵馬到哪裡了?”

“土地不能賣錢,朝廷已經賣過一次了,那我們也就只能刮地皮了。”

在他們這裡,齊王殿下比皇帝大多了。

可按照眼下的時間來看,最多來年二月,軍隊就能集結完畢。

黃龍和黃蜚走在這盡是漢人的城池中,多少有些回到了大明的感覺。

因此,只要朱由檢派黃龍前往一個地方,黃龍就知道朱由檢的心思是什麼了。

“加上第三、第四船隊,總共八萬人在陸續遷移而來,不過他們都是陝西大案裡牽扯的囚犯家屬。”

可如果他擅自動兵打下這五個小國,說不定會惹得朱由檢不高興,因此他得拿出足夠讓朱由檢高興的銀子來。

“四五百萬……”聽到這數額,黃龍算了算。

只是當他剛剛走出會廳的時候,便見到了自己的外甥黃蜚。

只是朱由檢的手書給這份決心增添了一絲變數,黃龍還需要看看手書裡寫了什麼,才能決定怎麼打。

最終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的時候,穆斯林四國聯軍擊潰毗奢耶那伽羅帝國軍隊,毗奢耶那伽羅城遭洗劫,印度教徒被屠殺,輝煌的文化藝術中心化爲廢墟。

在截留三成給士卒,截留兩成維持監察司運作,給盧象升見面禮的情況下,他們還能給朝廷反哺兩百多萬兩銀子。

按照時間,手書用快船送來,大概能和盧象升他們一起抵達錫蘭港。

他們安靜之後,黃龍這纔對旁邊的李旦詢問道:

很快兩人就走到了錫蘭縣東城城頭。

以小西洋監察使司的體量,如果都用上“十賦一”的政策,那頂天也就是常駐六營近兩萬人,軍費開支最多保持在五十萬兩以內,佔據當地財政的六成。

內陸的這些國家,則是交給藩王練手就行。

這還只是原本的軍餉,按照朝廷答應南軍、西軍和海軍的條件,這十三萬人的軍餉是每年三十兩,因此軍餉是要翻倍的。

“依伱所看,這五個小國若是被滅,我們能給朝廷反哺多少銀子?”

“島上的田地開墾的如何?糧食還夠大軍吃幾個月?”

他這話一出,所有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人敢放肆。

事情說的這麼清楚,黃龍不可能不明白。

“舅舅……”

李旦的話讓黃龍還有衙門內一羣人閉上了嘴,畢竟齊王都手書前來,最少在手書抵達錫蘭前,是不能有什麼軍事行動了。

“我看過你鎮壓土人的軍報,做的很不錯,錦衣衛的來人裡,也說過殿下提起過你。”

拿下後由陸軍駐兵,最後彙集陸軍來討伐莫臥兒沿海城邦。

說到底他們都是朱由檢一手提拔起來的,更何況朱由檢還是古往今來最重視他們的人,給足了他們生前生後尊重和軍餉撫卹。

“嗯……”黃龍欣慰的看了一眼黃蜚,隨後將目光看向了百姓。

“欺負外夷,總比欺負百姓要好……”

“安靜!”

“古往今來,從未有殿下此等人,這麼重視武人和士卒。”

“別太拘束,下面的兄弟都很看好你,你要爲我們海軍爭一口氣。”黃龍拍了拍黃蜚的肩膀,不過突然頓了頓。

“這一百三十萬畝裡我們只能按照朝廷的“海外田地總賦十賦一”來收取,不得添收雜項,應該能收上來二十幾萬石米。”

一覺醒來已經八點,然後寫到現在。

由於黃蜚出兵的及時和保護,大部分百姓都認識黃蜚,親切的稱呼他爲“小黃都督”。

“不過你孃親也給我寫信說她想你了,等這次諸藩戰爭打完,我放你三年的假,回去好好陪陪你娘。”

一名海軍的指揮使忍不住開口,而這句話說出來,也引得其他人紛紛點頭。

“下面的一些兄弟,如果要在當地娶妻生子也可以。”

打他很簡單,直接莽上去就成了,可打下後怎麼治理卻是一個問題。

雖然諸藩戰爭中,砍下的首級沒有銀子,但繳獲的金銀卻會留下三成給繳獲的兵馬,七成上交。

況且,朱由檢也多次和他手書來往間提起過“以戰養戰”,“反哺朝廷”的話。

“你我舅甥得支持殿下,畢竟只有殿下在那位置上,我們武人的日子纔會好過……”

這樣做的原因是害怕土人暴動來襲殺漢人,而對於這種暴動,黃蜚已經處理了不下百次。

爲了維持十三萬大軍,黃龍將原本針對土人的十賦四,提高到了十賦五。

“可以!”聽到黃龍的話,秦民屏和戚元輔都表示沒有什麼問題。

“都是爲了大明,爲了殿下和舅舅。”黃蜚挑着好話說,而黃龍也點頭道:

“陪我走走……”

不過,面對他們的點頭,黃龍還是開口道:

“把土邦的貴族和富戶全部拿下,大概是能蒐羅到四五百萬兩銀子的。”

過去一年時間裡,六萬五千多名遷移到錫蘭府的百姓裡,有一半都遷移到了小西洋監察使司駐地的錫蘭縣,其餘則是遷往了北蘭港和南蘭港。

七萬人,這已經足夠掃平南部土邦了。

對於他的詢問,李旦想了想後才沉吟道:

“根據歐洲各國在這些地方做生意交的稅銀來看,這五國對外的稅收就在十二萬兩左右。”

戚元輔想爲南軍的將領撈軍功、撈銀子。

“我明白。”黃蜚清楚,所謂的“追繳”是什麼意思,因此連忙點頭。

“錦衣衛的消息裡,對外一般佔據土邦稅收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說他們五國稅收在七十二萬兩左右。”

黃龍還是有顧慮的,他得打五個小國,因爲要安撫下面遠道而來的西軍和南軍,讓下面的士卒獲利。

眼下看來,儘管歲入一千三百多萬石和二十幾萬兩,但小西洋監察使司依舊難以爲繼,必須朝廷出銀子才行。

儘管十三萬人目前只到了七萬多人,但每年三十兩銀子實際上已經開始算起。

南部的沿海地區,只需要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全部拿下,唯一有點難度的是北邊莫臥兒帝國的沿海城邦。

“別謙虛……”黃龍搖了搖頭道:

馬杜賴和潘地亞並不比坦焦爾差多少,如果能打下這兩個地方,南軍最少可以撈得上百萬兩的繳獲。

“請都督放心,我等清楚!”一衆將領紛紛作揖迴應。

他了解朱由檢喜歡什麼人,說白了就是喜歡洪承疇那種,一邊打仗不要太多軍需,一邊把當地打的節節敗退,打完之後還能交出銀子給朝廷的人。

黃蜚作揖行禮,而黃龍則是以長者的身份微笑道:

“文麓,你這次鎮守錫蘭做的不錯。”

黃龍忽的開口,而黃蜚聞言有些猶豫道:

“我怕我太年輕,難以服衆。”

這其中能組織聯軍來進行反擊的,只有北部的四個穆斯林蘇丹國,不過這四個國家在德干高原,而明軍只需要拿下沿海地區。

“城裡的百姓對你感恩戴德,也是因爲你給他們分了地。”

中間量了個體溫,38.2°,明天應該會更高。

目前除了人有點暈乎,有些難受外,嗜睡以外,沒什麼大礙。

睡覺的時候最好在牀頭多放點水,據說體質越好的,發燒就溫度越高。

讓我看看你們誰是細狗……

(本章完)

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60章 謀劃草原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76章 浙黨勢大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18章 國喪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53章 領兵要點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179章 出兵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40章 海運之爭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179章 出兵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86章 上架感言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589章 大案清白
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60章 謀劃草原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76章 浙黨勢大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18章 國喪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53章 領兵要點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179章 出兵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40章 海運之爭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179章 出兵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86章 上架感言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589章 大案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