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

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

“大行皇帝陵寢自然應當選在昌平,速速建成纔不會讓大行皇帝蒙塵。”

“那規模呢?”

“當先尋位置,定……”

文華殿內,所有人都在爲朱常洛的陵寢想辦法。

可以說、現在的朱常洛有些尷尬。

人死了、陵寢卻沒有,甚至連棺槨和下葬所用的各種東西,都沒有準備。

畢竟皇帝的陵寢,一般是從登基開始選位置,定穴位,而後開始修建的。

除非皇帝特別年輕,比如朱由檢的爺爺萬曆皇帝,因爲年輕,所以拖到了萬曆十二年才修建。

不過萬曆對於自己的陵墓倒是捨得下本錢,耗時八年,消耗八百萬兩銀子。

這支人馬本來就屬於內廷二十四衙門,歸御馬監的太監管轄,加上訓練不行,盡是老弱,真打起來,說不準還打不過三萬漕運的民夫。

一時間所有人都窘迫了起來,畢竟他們習慣了龍椅上沒人已經習慣了幾十年,因此紛紛作輯請罪:

雖然過去了一百六十多年,但是稍微整理一下,再做做收尾的工作,想來是可以竣工的。

他本就是少年人,心氣驕傲,雖然剛剛坐上皇帝的位置,還不太適應,但被楊鏈這樣說,卻也忍不下去了。

“麻了……”心底無力吐槽,朱由檢只能對他的好皇兄微微作輯,隨後回答道:

“好!”聽到自己弟弟的意見被衆臣認可,還沒有怎麼經歷過政治鬥爭的朱由校只是高興。

衆臣回想起了當年景皇帝朱祁鈺修建了六年的陵寢。(明代宗是南明才追尊的)

至於私下,大部分時候都是“吾”、“我”自稱。

這麼繁多的禮儀稱呼,對於朱由校來說、還沒有適應自己的稱呼從太孫變成太子,就要重新開始適應從太子變成萬歲,着實有些難爲他。

況且修皇陵是老朱家的事情,你跟着瞎摻和什麼。

“楊給事中、你且說說爲何不可。”

只是不曾想,面對這老臣的圓場,楊漣卻繼續強硬道:

這麼一想、方從哲首先站了出來,作輯道:“萬歲、殿下說的不錯,不如便以景皇帝留下的陵寢安葬大行皇帝如何?”

御馬監的勇士營和四衛,明面上說有三萬人,實際上可能連兩萬人都沒有。

當然、他並不是政治上的白癡,相反他很明白,朱由檢不會造反。

“臣、失禮……請萬歲恕罪……”

率先開口的,是一名兵科給事中,他年紀大概在五旬左右,爲人清瘦蒼白,語氣不容商量,十分強硬。

他面對羣臣的樣子,一時間有些頭疼,只能先示意百官平身,隨後開始絞盡腦汁的想了起來。

實際上不僅僅是他,包括殿內大部分人都是這麼想的。

朱由檢沒有想到、最先反對自己的會是他,不過仔細想想他的性格,倒也正常。

類似朱棣和朱元璋就更隨意了,常常以“俺”自稱,並且出現於聖旨之中,十分罕見。

這陵寢本來是朱祁鈺修建給自己的,卻不想奪門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把他安葬在了西山,沒有安葬進原來的陵寢。

不過這個時候朱由檢也站了出來,對朱由校作輯道:

“萬歲、不如讓臣弟領御馬監的勇士營,騰驤、武驤四衛,爲皇考督造皇陵如何?”

“依臣弟所見,倒不如將景皇帝曾經修過的陵寢翻修,以求皇考速速下葬。”

“楊漣,你……”開口的大臣被氣到了,心裡大罵楊漣不識好歹。

兵科給事中楊漣,東林六君子之一。

相比萬曆、朱常洛就比較尷尬了。

望着自己皇兄的模樣,朱由檢也知道,他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所以只能擠眉弄眼的吸引注意,最後才無聲開口提醒道:“景皇帝”

首先從年齡來說,朱由檢不過十歲,其次他並不是嫡長子,最後御馬監不過是皇帝的家奴,不可能跟着朱由檢造反。

一時間朱由檢心裡快要罵娘了,百官也是乾脆愣住了,沒想到問題問來問去,最後問到了一個十歲的黃口小兒身上。

他的開口、讓原本已經準備答應下來的朱由校難做了。

眼下爲了幫他下葬,不使肉身腐爛發臭,可以說難壞了所有臣工。

“劉閣臣也認爲三萬大軍交予一孩童之手是簡單的小事嗎?!”

才登基一個月,連陵寢的位置都沒有選出來,結果人就先駕崩了。

“萬歲、眼下正值夏季,若是時間拖久了,難免會讓皇考蒙塵。”

因此、眼下昌平中,便有一座現成的陵寢可以使用。

“楊給事中言重了……”

這個時候、方從哲就主動爲朱由檢擋拆了,而朱由檢也知道了這人是誰。

明朝大臣除了每年的三大正朝需要稱呼“皇帝、陛下”外,其他時候的常朝,多以“萬歲”來稱呼皇帝。

“夠了!!!”

他不想駁自己弟弟的要求,畢竟這是他照顧朱由檢十年以來,朱由檢第一次對他提出想法。

楊鏈聲音隆隆,語氣強硬,似乎朱由檢做了什麼賣國的事情一樣,好在方從哲旁邊的一名老臣打起了圓場。

上了半天朝、這下所有大臣才反應過來,龍椅上還坐着新帝呢。

朱由檢一開口、頓時底下的文臣眼神就亮了起來。

“大行皇帝陵寢,不如問問萬歲是何想法?”

“咳咳!吾弟你認爲如何?”朱由校沒聽明白,只能咳嗽着把問題推給了朱由檢。

與剛纔不同、若是剛纔朱由檢的開口,讓百官們覺得他是一名賢明的王爺,那麼眼下百官對朱由檢的態度就轉變了。

同樣、皇帝的自稱也是有場合的,三大正朝時,皇帝必須是以“朕”自稱,平常的常朝則是可以“吾”、“朕”自稱。

“萬歲、不可輕易調軍給殿下統領啊,莫不是忘了當年文皇帝……”

“萬歲、殿下不過十歲,而御馬監四衛和勇士營加起來近三萬人,如何能交給殿下執掌?若是輕易交予,當有亡國……”

作爲內閣首輔,方從哲或許是因爲得到了朱由檢的幫忙,摘到了迎立皇帝的功勞,因此底氣十足的開口道:

楊鏈還在自以爲是的上諫,卻不想一直摸魚的朱由校聽不下去了。

“萬歲!此事不可!”

在他看來,自己弟弟不過是見哥哥坐上皇位,討要個差事罷了。

就這樣、卻被楊漣怒叱,還把明成祖朱棣給搬了出來,擺明了說自己弟弟要造反。

朱由校只是在李康妃那裡有心理陰影,所以怯懦,但他卻並不是對所有人都怯懦,要不然萬曆也不會立他爲皇太孫了。

他的爆發,讓所有官員都愣住了,明白了眼前的小皇帝不是好相與的存在,顯然和萬曆的消極、朱常洛的表面儒和不同。

(本章完)

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465章 拂曉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620章 國債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95章 藩王質問第73章 秦氏兄弟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98章 黨爭再起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18章 國喪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389章 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74章 百事艱難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52章 兄友弟恭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75章 回京
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465章 拂曉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620章 國債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95章 藩王質問第73章 秦氏兄弟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98章 黨爭再起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18章 國喪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389章 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74章 百事艱難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52章 兄友弟恭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75章 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