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

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

“呼……呼……呼……”

“他們就在前面,別讓他們跑了!”

“抓到了全部給我殺!”

叢林之中、人影穿梭……

當數十身着東籲服飾,說着一口東籲語的士兵在叢林之中攔追堵截,他們所有人的目標,不過是區區十餘人罷了。

“嘭——”

匆忙的追擊中,一名身材纖細的漢人被長長的樹根絆倒,而在他面前一名螳螂腿、馬峰腰的漢人立馬折返,將她扶起。

“怎麼樣?還能跑嗎?”

潮溼寒冷的林中,沈煉緊皺着眉頭看向眼前人,而這人滿臉污垢的擡頭,眼神中滿是倔強。

論起入寇的頻繁程度,他比火落赤和素囊加起來還多……

至於伯暈歹他倒不覺得自己的做法有什麼問題,畢竟在土蠻被滅、河套三大部也被滅後,卡在中間的他,絕對會被大明吞併。

在習慣了簡單並且便宜的蜂窩煤後,很多人寧願用十幾只羊換取一年量的蜂窩煤,也不願意去漫山遍野的尋找樹木。

不過、他的威風也只代表了他,在他呵斥完後,伯暈歹就有些坐立不安的說道:

林丹汗固執的要南下,但見狀的伯暈歹當即怒了:

那就沒有辦法了,反正送死的事情他是不會去做的。

這樣的駐牧帳篷每個二十里有一個,一直向南擴散三百里,直到逼近燕山山脈的山口,才抵達了它們的外圍。

“也不知道大汗爲什麼要和大明打仗,現在我們連黑煤都沒有了,只能去漫山遍野的找樹木。”

反正明軍追不上他就得撤走,到時候他怎麼說都沒有人揭穿。

二人對話輕鬆至極,似乎沒有把這漠南諸部的蒙古放在眼中。

但自從朱由檢搞出了蜂窩煤後,各部的小領主完全可以用牛羊來換取大量的蜂窩煤在帳篷裡燃燒。

只要把這幾大部征服,他就是名副其實的四十萬蒙古人之主,手下控弦十數萬,輕而易舉的就能入侵河套、襲擾河西。

“避明軍鋒芒,等秋季再南下打草谷。”

陸顯咳嗽着,而下一秒叢林之中就拱出來了一名沒有穿着布衣的東籲士兵……

哨騎在傳令,各部的臺吉貝勒雖然不情願,但都老老實實的前往了駐牧地最中央的大帳。

一場白災下來,一些小領主的牧場裡死傷數百上千只牛羊也不奇怪。

“這不是膽識,是無知……”朱由檢輕嗤一聲,他從沒有把林丹汗放在眼裡。

明軍動了、而相比較燕山山脈的熱鬧,九百多裡外的哈剌溫山南麓之下、在春雪消融,牧草生長的草原之上,數萬蒙古人依舊在自顧自的放牧。

他們雖然對和明軍交手有些忌憚,但最忌憚的還是家人的安危。

這麼一來、死在白災之下的牲畜數量就大大減少,而各部雖然用牛羊來做貿易,但總體來說,他們還是賺的。

他嘴上雖然這麼說,但還是誠實的轉過身,手放在了長長的戚家刀上。

同樣的、作爲大汗的林丹汗,他不可能不知道下面人對他的非議,但他只覺得這羣人目光短淺。

“趁着還遠,可以遷移了。”

說白了、還是因爲他以前對大明做的虧心事太多了,即便朱由檢給他開出侯爵的條件,他也不敢去大明當官。

所以他想的是,指揮察哈爾和喀喇沁兩大部的兵力,先挫挫明軍的銳氣,挫完就帶着一部分的戰利品北上,然後趁機收服漠北的外喀爾喀。

但如果不滿的貴族們都撤離哈剌溫山,林丹汗和伯暈歹的兵力就只能有三萬六七千了。

只要把外喀爾喀收服了,那他手下就有十萬控弦之士了。

“兵力相當,即便打贏了也死傷慘重。”

因此、他只能強壓着怒氣道:

“你可以帶着部衆走,但要留下五千騎兵斷後。”

不過事情既然已經發展到了這個地步,他也不能收回自己說要出兵的話。

“蘇布地、宣召各部各出一百騎兵,我們出一千五,湊夠五千斷後的騎兵給呼圖克圖汗!”

說罷、朱由檢轉身,而賽罕伸出手幫他扶住了戰馬。

既然明軍一直沒有徵服喀喇沁和土蠻,肯定是因爲實力的不足。

如果他們知道伯暈歹這傢伙偷偷和女真人結盟了,他們絕對會在第一時間拋棄伯暈歹,帶着消息投靠大明,而不是讓伯暈歹火燒白馬關互市。

“這麼多?”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燕山山脈口的青草地上、兩名負責放哨的哨騎在漫步的時候,嘴裡不停的抱怨着林丹汗掀起戰爭的行爲。

如果能先北遷部衆,那即便打起來不順利也可以北逃,而不至於出現帶不走部衆的情況。

“五六萬?”

他們之中的成年男丁在駐牧地的外圍建立起了一個個簡易的駐牧帳篷,每個帳篷有十二人看守,相當於固定的一個據點。

從宋末到清朝中期,全球始終處於一個低溫期,而這樣的低溫期就導致了降水帶東移。

只是現在後悔也沒有用了,伯暈歹現在想的就是先跑,等朱由檢去打女真的時候,他再去打草谷。

如果不是李自成攻打北直隸,或許豪格和多爾袞的內鬥會持續十數年。

“那些女直人就是騙子,我聽說很多臺吉都不滿大汗的行爲。”

沈煉陸顯緊隨其後,而得到他們交代的其餘九名錦衣衛則是帶着東籲地圖,向着距離他們最近的南牙關返回大明。

“噗嗤——”

諸將一同上馬,營盤內的大軍也開始有序的出營,各隊的旌旗形成了一條赤色的長龍,不斷延伸。

伯暈歹見狀也當即帶着喀喇沁諸部的人離開了黃金大帳,而在他們離開後,林丹汗望着帳內僅剩的察哈爾諸部臺吉、貝勒,也陰沉着臉色說道:

在作揖接令之後,滿桂手搭上腰間的長刀,對朱由檢笑道:

“你們集結兵馬,家眷跟隨喀喇沁北遷。”

他也有自己的驕傲,當年他和他父親入寇襲擾明軍的時候,林丹汗不過是一個娃娃。

“是……”聽到林丹汗的話,諸部貝勒臺吉鬆了一口氣。

而這種情況下,擁有二十幾萬男丁的蒙古部落一旦統一,明清都要面對巨大的壓力。

哪怕是那三十萬民夫,也紛紛身着鴛鴦戰襖,手裡拿着簡易的長矛,小心翼翼的在三衛騎兵的護送下,押運着騾馬糧車。

他是自詡要成爲瀚海四十萬蒙古人之汗的孛兒只斤·林丹巴圖爾,是成吉思汗的後裔,目光短淺的部衆根本理解不了他。

也因此、互市斷絕、貿易斷絕的結果就是廉價的蜂窩煤徹底斷絕,而去年的一場白災,更是加大了諸部對林丹汗、伯暈歹等人的不滿。

想來也對,河套三大部都被他們擊垮了,只剩下漠南東部的這幾個部落,能和明軍對壘倒是奇怪了。

只是他們鬆了一口氣,卻引來了林丹汗的不滿。

“科爾沁諸部同樣允諾,只要我剿滅了奧巴,他們依舊能在科爾沁放牧,大明會在科爾沁築城駐兵,保護他們。”

這女錦衣衛也抓着地圖起身就跑,而陸修則是聽着後面追兵的聲音,輕描淡寫道:

“三人對付四十二人,也不是沒有勝算。”

說實話就是,他也做好了打不過就跑的準備。

“所以說錦衣衛不除了刺探消息的時候,其他時候不需要女人,麻煩……”

不曾想、在所有人都想着北遷的時候,林丹汗這廝卻突然冷笑道:

“他朱由檢能隨便來漠南,那豈不是代表大蒙古國成爲了他可進可出的牧場了嗎?那我們又是什麼?他的牧民?”

到時候只要集結兵力打贏一場,就可以趁機嚮明朝提出互市和歲賞。

“你要去就伱去,我要帶人去北麓!”

“好!”

“形式比人強,暫時遷移讓他空耗錢糧比較好,等秋季人強馬壯的時候再南下去河套打草谷,他朱由檢總不可能有我們的馬快吧?”伯暈歹聽着林丹汗的話,耐心勸導着。

如果當時他攻破了白馬關,帶兵衝到京城附近劫掠一番,說不定大明只能提高自己的歲賞,而不會像現在一樣尷尬。

此刻的他身着一身御製的山文甲,腰間別着長刀和騎銃,英氣迫人。

“伯暈歹!你既然認了我做大汗,現在就要服從我的汗令。”

所以他從來沒有後悔,他後悔的是當時動手沒那麼利落。

林丹汗很威風、他沒有把朱由檢放在眼裡,甚至在他口中,朱由檢似乎只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娃娃。

“派人聯繫好喀喇沁各部的臺吉,告訴他們別輕舉妄動,我們這次的目標只是驅趕虎兔墩和伯暈歹,真正要打的還是科爾沁。”

朱由檢單手握住刀柄,看着坡下的大軍、民夫不斷運動,心裡生出一股豪氣。

好不容易等所有臺吉都到來,林丹汗這纔開口道:

手起刀落,陸修一刀結果對方,並主動衝入了叢林之中。

“殿下、那虎兔墩應該已經知道我們要北伐,不過按照喀喇沁其他諸部的彙報來看,他居然還沒有撤走,倒是有些膽識。”

不等他開口,一名吊兒郎當的錦衣衛帶着一名瘦弱的錦衣衛衝出從來,在看到跪倒在地的錦衣衛時,這人不由開口道:

喀喇沁和土蠻也就一個水平,土蠻都被他和黃臺吉滅了,喀喇沁和廢物也沒有區別。

說白了、但凡蒙古高原出了一個類似俺答、達延這樣的存在,歷史上的努爾哈赤和黃臺吉都要被一頓爆錘,甚至元廷復起也說不定。

他當初帶着兩萬多人都沒有拿下白馬關,現在明軍上直出動,他們只有五六萬人,怎麼可能打得過?

“他來哈剌溫山,我就去宣府!”

到時候等明軍去打女真的時候,他就去收服科爾沁,然後西征,征服漠西衛拉特。

“動身!”

他才和明軍交過幾次手?現在自己放下身段,苦口婆心勸了半天,他還這麼執拗。

“安靜!”看着亂成一團的諸部臺吉,林丹汗很不高興的呵斥他們:

“明軍的人數雖然多,但騎兵只有兩三萬,況且距離我們還有七八百里,你們慌什麼?”

從山川河流、到城池隘口,地圖上詳細描繪了木邦和孟養全境,而這份圖一拿到手上,就代表打下東籲門戶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了。

“把這份圖收好,沒想到出征之前還能到手這樣一份大禮,沈煉三人可記大功!”

憑藉這份戰果,他就能穩定外喀爾喀和喀喇沁,趁機把科爾沁爭取過來了。

和後世人認爲漫山遍野都有樹木的漠南不同,除了哈剌溫山這種地方還能有不少樹木外,便是燕山山脈都植被極少。

出兵是必須的,但還要做好第二手準備,所以他才安排部衆北遷。

這份地圖伴隨着南牙關的八百里加急,送向了五千多裡外的順天府白馬關。

一些牛馬糞便被收集到了特製的帳篷裡,然後在帳篷裡放上十幾個蜂窩煤,這樣連續三天,牛馬糞便就乾燥的可以直接燃燒了。

三天的時間,九人穿越一百餘里的原始森林,最終帶着東籲地圖返回了大明。

不過不管怎麼打,首先他們不能被明軍拖住,不然就要面對被明軍追擊的場面了。

“是!”

總的來說、伯暈歹和林丹汗的兵力在六萬三千左右。

從清軍入關就能看出,八旗的戰力在和明朝的拉鋸戰中,已經逐漸下降,而死傷的人口更是讓他們從萬曆四十六年能拉出十萬男丁,到入關時只有六萬的窘迫局面。

不僅如此、富裕的一些小領主幹脆給牛羊圈了一塊牧地,然後就牛馬糞便在牧地中點燃,爲牲畜抵抗寒冷。

說實在的、如果不是伯暈歹要帶人撤走,他是不願意讓諸部部衆北遷的。

朱由檢有條不紊的安排先鋒、後軍和中軍,而得到軍令的三將也作揖應下。

不斷涌入的貝勒臺吉、將大帳擠得滿滿當當,而坐在主位的林丹汗則是一臉滿意。

林丹汗這個政治上的莽夫,花了二十幾年的時間才讓漠南漠北名義臣服他,完全不如俺答,更不如達延汗。

這麼一來、他就是自達延汗後,第二個大蒙古國的中興之主了。

“孫守法領龍驤衛爲中軍,滿桂領驍騎、天策、羽林三衛爲後軍護衛民夫,曹猛、賽罕統帥騰驤四衛做先鋒先行北上,四衛騎兵以小旗爲單位,外放五十里。”

“現在開春不久,牛馬還沒有育肥,一些馬匹瘦弱的連孩子都乘載不了,這怎麼打仗?”

“我們在燕山裡的一些哨騎發現了明軍北上,這次是朱由檢那個娃娃領兵出征,看規模應該有五六萬戰兵。”

“呼圖克圖汗有令,所有部落的臺吉、貝勒前往黃金大帳議事!”

這一幕被林丹汗看見,即便他再怎麼自大,也知道帳內的喀喇沁臺吉和貝勒比較多,真打起來說不定他自己的安危也沒有辦法保證。

“我願意服從,但前提是不愚蠢的汗令!”伯暈歹反懟起了林丹汗。

“大汗,明軍騎兵的奔襲距離和速度很長很快,朱由檢在河套只花了六七天時間就奔襲了上千裡,我們應該現在就遷移。”

伯暈歹的話,頓時讓許許多多的喀喇沁領主跟着附和了起來,畢竟他們就是隱藏在蒙古人之中的內鬼,誰都不想和朱由檢起衝突。

“那算上民夫得有四五十萬了吧?”

“大汗、我們可以考慮一下,暫時往北遷移,明軍的補給跟不上的。”

牲畜的糞便雖然也可以燃燒,但冬季的時候白災一來,所有牛羊都得節衣縮食,產出的糞便不僅數量少,等待它們可以用作燃料的時間也極長。

“對啊、現在遷移還來得及,等札薩克圖汗他們南下,我們再打草谷也不遲。”

因此、在交代了一句後隨後抓刀走向了吊兒郎當的陸修。

現在屁沒撈到一個,還要被朱由檢帶兵追着打……

不管國家還是部落,封建制還是近代制,上層人士都在用集體的公器來爲自己謀取利益,這纔是人性。

三月初一,在一片呼聲焦噪中,朱由檢拿到了東籲孟養、木邦兩地的地圖。

只是想法很不錯,施行起來卻很難,伯暈歹帶頭反對他的行爲,這讓林丹汗十分生氣。

“王小旗,你帶着地圖和他們先走。”

誰又能想到朱由檢在掃套的情況下,還能在燕山軍營留下三衛精銳來駐守白馬關……

合上地圖、朱由檢將他遞給了身旁的陸文昭,轉身看向了自己身後。

對付這種政治莽夫,只需要把他的銳氣打掉,然後分化內部就足夠了。

“是!”聽到自家阿布的話,蘇布地也主動站了出來,而林丹汗見狀也稍微平復了不舒服的情緒,擡手示意伯暈歹離開。

也就是在這樣的不滿下,許多隱藏在諸部中的北鎮撫司錦衣衛,都通過各方領主得到了不少情報。

在他看來、和明軍正面交手就好像被馬踢了腦子一樣。

畢竟在他看來、素囊和火落赤被朱由檢戰敗,是因爲他們廢物。

只有吞併了,獲得了燕山北部的緩衝地帶,北京城才能安全,明軍騎兵才能在關外築城。

那羣死去的牛羊,如果拿去交易蜂窩煤和鹽茶,所有的貴族都能舒舒服服的過上一個冬季。

如果不是朱由檢帶兵即將到來,他絕對不介意在收拾朱由檢之前,教訓一頓伯暈歹。

他們不會在意林丹汗能不能統一漠南漠北,他們在意眼前的利益。

“東籲寒氣溼重,恐怕這輩子我是不會來第二次了。”

想到這裡、林丹汗盤算了一下這一場仗要怎麼打。

“北遷?遷什麼?”

ωωω☢ тт kān☢ ℃ O

“可以!”聽到要留五千騎兵,伯暈歹雖然不願意,但他還不想和林丹汗撕破臉皮,況且五千騎兵也不是他一家出。

他對朱由檢是真的怕得要死,如果不是被範文採一陣忽悠,擔心朱由檢打完河套就要收拾他,他也不會起兵造反。

此刻的許多蒙古人都開始對林丹汗的統治產生了不滿。

雖然有些丟人,但只要能撈到一些戰利品,他就可以回去吹噓自己對明軍的“戰果”了。

結果不僅牛羊死了,冬季也是一場難熬。

那麼能輕鬆擊敗土蠻的自己本部,哪怕不能擊敗明軍,也不至於落個慘敗的下場。

這麼一看,局勢就很明顯了,除了伯暈歹和林丹汗,所有人都不想打這一仗。

“讓他們老實呆着,等虎兔墩戰敗,跟虎兔墩一起逃得遠遠的,過幾年我大明再度掃北時,他們會有一個好待遇的。”

這讓他們都懷念起了明蒙和平的時期,對於林丹汗的愚蠢行徑更是私底下張口就罵。

他站在白馬關城外數裡的一個矮坡上,而坡下,近三萬騎兵和兩萬多步卒,三十多萬民夫的營盤佔據了白馬關和關外長長的狹長平原。

沈煉拍了一下身前女錦衣衛的肩膀,類似她們這種性別的錦衣衛,主要是負責去東籲將領府上探查情報的特殊錦衣衛,戰力不強,沈煉也不想留下對方。

他們是察哈爾的騎兵,按道理來說他們本來不應該質疑自己的大汗,但奈何和明朝開戰導致的貿易斷絕讓他們所有人都感到了生活上的不便。

帳篷內的人就是哨騎,向外放出二十餘里探索四周,爲駐牧地的蒙古人提供一個安全的駐牧環境,並且能及時發出警告。

“你……”林丹汗下意識把手放在了腰間的刀柄上,但喀喇沁的諸部臺吉也注意到了這一點,紛紛把手放到了腰間。

想到這裡、一些喀喇沁的貝勒臺吉紛紛用充滿怨念的眼神看向了伯暈歹。

這就是林丹汗的自大,而這樣的自大不僅僅藏在他的心底,也被他用行爲表現了出來。

支持北遷的人依舊佔據大多數,而這一幕讓林丹汗瞬間不滿道:

偌大的漠南漠北草原,想要找到一片可以拿來做柴火的樹林,可以說無異於大海撈針。

說罷、他轉頭看向了喀喇沁諸部的貝勒臺吉,而他們見狀也紛紛附和道:

“先躲一躲比較好。”

“咳咳……”旁邊的陸顯咳嗽了一下,而沈煉也抹了一下雁翎刀上的水跡。

另外、他也不能死傷太多部衆,不然就算拿到了不少明軍的戰利品,也會打擊到他在察哈爾內部的威望。

因此、在諸多聯想後,他最後下令道:

“集結大軍,我們先南下教訓一下朱由檢的先鋒軍。”

今天還是正常四點,不過如果卡文的話,可能會晚一點

(本章完)

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389章 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第40章 海運之爭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694章 後記(十四)摩劉之亂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52章 兄友弟恭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37章 浙兵戚金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65章 帝者不怒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92章 點醒楊漣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86章 上架感言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48章 狂攬人才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74章 百事艱難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69章 滿桂到來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226章 收拾內賊
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389章 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第40章 海運之爭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694章 後記(十四)摩劉之亂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52章 兄友弟恭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37章 浙兵戚金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65章 帝者不怒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92章 點醒楊漣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86章 上架感言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48章 狂攬人才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74章 百事艱難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69章 滿桂到來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226章 收拾內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