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

“鐺…鐺…鐺……”

五月,伴隨着夏季炎熱席捲阿拉伯半島,一艘艘攜帶移民的船隻也先後駛入了永國的國都永邑(馬斯喀特)。

永國,這個已經立國二十七年的國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實際上還算是一個新興國家,不過如果從國家實力來說,那它或許是大明內外二百餘諸藩之中的前幾。

永國的強大,來自於它與朱慈燃和朱和垠的密切關係。

從永國在阿拉伯半島南部紮根開始,永國幾乎沒有擔心過移民所需的遷移銀問題。

щщщ▪ ttκá n▪ ¢o

過去二十七年時間裡,大明先後向此地發配叛民二十萬人,遷移移民四十萬人。

因此至眼下,永國已經是一個擁有六十餘萬漢人人口,二十餘萬土民人口的強大國家了。

在諸藩軍隊都有限制的情況下,大明對永國的軍事編制也極爲放鬆,所以即便永國只有八十萬人口,但卻有足足六萬軍隊。

在石油還不能作用工業的這個年代,按常理來說,阿拉伯半島不可能出現這樣強大的一個國家。

然而,在永國背靠大明這個龐大經濟市場的背景下,永國的強大便是毋庸置疑的了。

石膏、鹽、石灰、黏土、石英砂和頁岩、大理石等建築用料都是永國主要出口的資源。

依仗這些資源,加上內帑每年補貼的二十萬兩白銀,永國想要維持六萬軍隊並不困難。

不過,作爲永王的朱慈焴卻有着自己的擔憂。

首先,永國的國土有近九成都是沙漠,根本難以從事農業生產,因此糧食高度依賴進口。

除此之外,永國和大明的關係或許可以維持到朱和垠那一代,但如果再往後,伴隨着血緣關係變淡,內帑肯定不會願意一直花錢來爲永國維持軍隊。

因此,局勢逼迫着朱慈焴擴張,而朱慈焴能夠擴張的方向,也僅有家門口的奧斯曼帝國。

本來,朱慈焴是想重複當年的操作,邀請定國和蒙古國、瑞國聯合對奧斯曼作戰的。

然而,定國和蒙古國聯合進攻沙俄的消息讓他的主意失算了。

定國和蒙古國抽不出身,那僅憑永國和瑞國的十萬大軍,很難與休養了數年的奧斯曼爭鋒。

因此,爲了永國的發展,朱慈焴在五月親筆手書一份,請自家的皇帝爲朱和垠的兩個兄弟着想,拿下埃及地區作爲其中一人的藩國,自己則是會出兵奧斯曼的伊拉克地區。

皇帝朱慈燃分別有三子,分別是已經四十五歲的太子朱和垠,已經四十二歲的陳王朱和坻,以及已經三十九歲的薊王朱和。

眼下,陳王和薊王都沒有封國,因此朱慈焴的提議可謂恰到好處。

當這份信送到北京的時候,已經六十三歲的朱慈燃經過慎重考慮,最後決定拿下埃及地區,將此地冊封爲陳王的藩國。

不過,苦於每年償還國債,大明的財政收入並不算特別富裕。

因此,朱慈燃回信自家弟弟,讓其厲兵秣馬,等待來年冬季出兵。

同時,朱慈燃命海軍都督府都督施琅、副都督鄭經統海軍二十營兵馬備戰,着崑崙監察使司、小西洋監察使司供應糧草。

七月,法王路易十四向大明寫信,希望能派遣人數爲三百孩童到大明學習,被拒。

八月初五,工部尚書靳輔受命閱視京畿、黃河、長江水道。

八月二十二日,大明兩京電報線路竣工,這代表兩京六部之間的交流僅僅需要幾分鐘。

九月初一,齊國引進大明的電報技術,並結合本國研究,對電報進行改進,將原來每分鐘二十組字符提高到三十二組。

九月十五日,齊王朱慈烺下令旨,命工部在全國二十五府、一百五十縣鋪設電報線路,建設電報機廠和電纜廠。

十月初一,大明戶部尚書王宕上疏,言:

“國朝鐵路至今已有七萬四千餘里,諸省府縣皆通,無須再大興鐵路,今鐵路每歲支出二千餘萬兩,鐵路若停,則諸業皆興,國庫富足。”

初二,皇帝硃批奏疏,宣佈不再大修鐵路,同時將鐵路停止後結餘的來年二千萬兩預算分別交給了河道、電報兩個衙門。

十月十五,英國爆發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們決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統治。

次日,由輝格黨和託利黨的七位名人出面邀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蘭執政奧蘭治親王威廉來英國,保護英國的宗教、自由和財產。

信奉新教的威廉在消息送達後欣然接受邀請,並於十月三十日發佈宣言,要求恢復他的妻子瑪麗,即詹姆斯二世第一個妻子所生的長女的繼承權。

冬月二十,威廉率領一萬五千軍隊在托爾灣登陸,消息傳到倫敦,詹姆斯二世並沒有如歷史上一樣出逃德意志。

在大明和齊國的支持下,英王早在查理一世時期就擁有了人數在五萬人的王軍。

儘管在資產階級貴族們的慫恿下,有近兩萬人脫離了王軍,並前往托爾灣和威廉會合,但詹姆士二世並沒有膽怯。

他一邊率領三萬軍隊在倫敦周圍佈防,一邊向大洋彼岸的齊國和法國送去了求援信。

信中,詹姆士二世希望齊國、法國能出兵來幫助他擊敗威廉,並稱他願意爲軍隊支付出徵費用。

信件率先送抵法國,然而法王路易十四此時卻正在準備來年的歐洲戰爭,因此並沒有給詹姆士二世回信。

一個月後,當信使船隻被齊國海軍在海上攔截之後,信使及船隻被安排前往河間府北洋縣(紐芬蘭島)休整。

這個縣是齊國面向歐洲的島嶼,儘管島嶼的面積很大,但上面居住的都是海軍及其家屬。

雖然是海軍,但齊國和大明一樣,面對大明海和大西洋的艦隊是不同的。

面對大明海,兩國的海軍皆是鐵甲巡洋艦,而面對隨時有可能出沒於大西洋的歐洲船隻,齊國和大明都是使用曾經的老式木質風帆戰列艦。

因此英國人登上北洋縣的時候,他們並沒有看到包括火車、電報、鐵甲艦和蒸汽機等一系列的工業產物,只看到了整潔的街道和富足的軍民。

登島的英國使臣維爾斯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在倫敦的居民還在爲黑麥麪包的漲價而苦惱時,這裡的居民已經過上了每頓飯最少有一磅鮮肉的奢侈生活。”

“他們穿着貴族們才能穿上的絲綢,衣服上雖然沒有很華麗的圖案,但卻依舊顯得大方得體。”

“他們的個子很高,至少比起我們的士兵高上半英尺(15cm)。”

“來到這裡,我們似乎來到了巨人國,不論從船隻還是從居民,齊國的人或物都顯得很高大。”

日記的末尾,維爾斯還特意寫道:“我討厭這裡的房子,它的門有一種叫做門檻的東西,這東西足足有半英尺高,這讓我進門很不方便,真希望這東西能被鋸掉。”

幹聖十七年正月,維爾斯的等待沒有等來齊國的出兵,而是等來了齊王的建議。

齊王朱慈烺認爲齊國和英國的距離太遠,軍隊出征很難有所保障,因此他建議齊國出售武器,英王詹姆士二世自己徵募軍隊來抵抗入侵。

得到這個回覆,維爾斯失望之餘,只能選擇第二日啓程返回英國。

二月十七日,當他即將抵達英國的時候,卻聽說英王詹姆士二世已經輸掉了倫敦保衛戰,此刻帶領殘餘的兩萬餘軍隊撤退到了威爾士曼徹斯特。

得知消息的他急忙前往了曼徹斯特,而此時議會和資產階級的新貴族們已經推選威廉和他的妻子瑪麗共同加冕爲英國國王。

詹姆士二世很清楚,如果沒有外力幫助,那他即將會被威廉驅趕出大不列顛島,只能退往愛爾蘭島。

因此,在得知維爾斯抵達曼徹斯特的消息後,他連忙派人叫來了維爾斯。

維爾斯在見到詹姆士二世後,也將齊王朱慈烺的建議提出。

對此,詹姆士二世有些惱怒,但還是宣佈招募三萬新軍,同時讓維爾斯帶着自己從倫敦搬出的三十箱金銀幣前往齊國的北洋島。

與此同時,英吉利海峽對岸的法國路易十四也決定繼續對外進行征服以完成其稱霸歐洲的夢想。

四月,法國開始執行入侵神聖羅馬帝國的速戰計劃。

同樣的時間,面對法國的野心,神聖羅馬帝國國王的利奧波德一世開始號召歐陸各大強國,並組成了以神聖羅馬帝國爲核心的奧格斯堡同盟。

七月,法軍出擊攻佔了帕拉蒂納特,並於次年徹底毀滅這個地區。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察覺到路易十四的意圖,馬上派軍迎戰,奧軍在頂住開戰初期的混亂和失敗之後,終於把戰局穩定了下來,使得法王路易十四在戰前所指定的“閃擊”作戰計劃徹底破產。

在歐洲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齊國完成了和維爾斯的交易,將足夠裝備三萬人的燧發槍與火炮交給了維爾斯,而維爾斯則是付出了價值六十二萬兩的金銀幣。

在兩國交易完成的同時,大明遠征軍在施琅的帶領下抵達了瑞國。

大軍在瑞國的國都登陸,隨後前往北部地區,並號召永國、瑞國軍隊陳兵北方。

似乎是感受到了明軍的惡意,病入膏肓的默罕默德四世將大部分軍隊調往了伊拉克及埃及地區,但這並無法阻止明軍想要收復失地的決心。

八月十二,在經過一個月的物資籌備,海軍都督施琅率領大明四十二艘軍艦、海軍六萬人、瑞軍三萬人北伐。

大軍勢如破竹的北上破城,海軍的一百餘艘輜重船則是將崑崙、小西洋監察使司運到瑞國的物資不斷運送北上。

九月初九,明軍成功從瑞國邊境北伐兩千裡,將開羅攻破,沿途擊斃四萬餘奧斯曼士兵。

明軍的速度之快,讓海峽對岸的朱慈焴都覺得猝不及防,他只能迅速率領大軍北伐,但由於永國軍隊沒有步槍和新式火炮,因此軍隊攻城拔寨的速度極慢。

在他還在率領軍隊進攻伊拉克地區的時候,明軍已經將奧斯曼勢力驅逐出了崑崙洲,並向阿拉伯半島進攻。

十月初五,奧斯曼軍隊一路撤回幼發拉底河北部,明軍在幼發拉底河停下。

比起歐洲以圍攻、持久爲久的戰爭,明軍的戰爭可謂酣暢淋漓,只是三個月不到就擊敗了奧斯曼帝國的十八萬軍隊,逃回幼發拉底河以北的士兵不足出征時的三分之一。

十月初六,施琅派人將消息傳回國內,同時帶領軍隊驅趕境內的奧斯曼百姓前往奧斯曼,並將境內的所有崑崙奴抓捕。

十月十二日,默罕默德四世派來使者請和。

冬月二十日,遠在京城的朱慈燃收到了明軍大捷的消息,他將此次明軍拿下的疆域分爲四塊。

埃及地區南部的一部分地區被分給了瑞國,埃及地區被劃分給了陳國,伊拉克地區則是劃分給了永國。

似乎是察覺到了自己的身體不好,無法支持第二場戰爭,因此朱慈燃將敘里亞地區劃給了自己的小兒子薊王朱和。

除此之外,連接崑崙洲和中州的蘇伊士地區則是被設爲“中東監察使司”,兵部侍郎熊賜履任監察使,南軍派駐三營兵馬,南軍參將戚牧升任中東總兵,節制中東三營兵馬。

末了,皇帝朱慈燃下旨,着戶部發銀五十萬兩,命熊賜履率被俘獲的俘虜、奴隸在蘇伊士地區挖掘一條運河。

此外,陳王朱和坻即日就藩,陳國、薊國兵制十營,內帑每年各出銀五十萬兩來維持兩國的遷移銀。

臘月初三,皇帝朱慈燃着施琅與奧斯曼使者談判,要求奧斯曼承認明軍對大食半島、埃及地區的所有權。

消息傳到前線時,已經是幹聖十八年正月十七了,此時陳王朱和坻,薊王朱和、布政使熊賜履、總兵戚牧四人率文臣武將兩千餘人,兵馬九千餘人登陸蘇伊士地區。

正月二十,陳王朱和坻率六百王府文臣入駐開羅,將其更名爲陳邑,設爲陳國國都。

正月二十二,熊賜履在蘇伊士地區建“中東府城”,暫設中東縣。

正月二十五日,海軍都督施琅與奧斯曼使臣馬扎爾談判不歡而散,原因在於奧斯曼想要拿回敘里亞及巴勒斯坦地區。

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沒有武力的國家,往往是沒有資格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的。

正月二十六日,明軍全面出擊,僅僅只用了十天時間,便將戰線向北推移了二百里。

得知前線全面潰敗的消息,默罕默德四世總算是認清了現實。

二月初一,馬扎爾在巴格達與施琅簽訂了《巴格達和約》,奧斯曼帝國承認被明軍所佔地區是大明疆土,雙方停戰。

二月初五,永王朱慈焴將國都遷往巴格達,並將巴格達更名爲永邑,曾經的永邑則是被更名爲南邑。

此戰被後世稱爲大明第五次西征,它的意義在於讓永國獲得了大片耕地面積,從而經濟獨立,減輕了皇家內帑的負擔。

除此之外,陳國、薊國和中東監察使司的設立也讓大明對北崑崙地區有了一定的影響,而中東監察使司所開掘的運河也被後世譽爲世界十大奇蹟之一。

消息傳回北京時,已經是三月十五了,此時的薊王朱和也帶着六百王府官員入駐了大馬士革,並將大馬士革更名爲薊陽。

似乎是覺得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從這一日起的皇帝朱慈燃開始多病,身體日漸消瘦。

不過儘管如此,朱慈燃還是頂着一口氣,帶着太子朱和垠,太孫朱怡鉉等人前往了天壽山祭拜歷代先帝。

這期間,朱慈燃在埋葬自己父親及叔父的世陵、齊王陵呆了整整一個下午,黃昏前才帶人返回京城。

回到京城後,朱慈燃的身體狀況開始惡化,饒是太醫院羣醫紛紛上場,也不過爲他延續了幾個月的壽命罷了。

十月十二日戌時,朱慈燃召來朱和垠和朱怡鉉。

此時的他已經油盡燈枯,說話間聲音虛弱,身形骨瘦如柴。

望着跪在地上的朱和垠和朱怡鉉,朱慈燃望着養心殿內的窗戶,久久不語。

不多時,殿外傳來了腳步聲,已經頭髮花白的內閣首輔顏胤紹、次輔孫可望、閣臣李定國三人入殿。

見三人到來,朱慈燃指着朱和垠,虛弱開口道:

“朕年少時遊歷天下,未聞天下萬物有不死者。”

“死爲天地之理,物之自然,朕今居大位一十有九年矣,賴國朝歷代先皇庇佑,今天下方內安寧,四海難有兵革。”

“今天年已到,其奚哀念之有?令到出臨,無禁百姓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

說罷,朱慈燃又看向朱和垠父子,緊接着艱難看向顏胤紹三人:

“太子秉性仁慈,居心孝友,爲先皇、王叔所鍾愛,不日當即皇帝位,望爾三人忠心輔佐。”

“萬歲……”聽到朱慈燃的話,顏胤紹三人心情沉重,而其中與朱慈燃關係最好的李定國更是忍不住老淚縱橫。

瞧見他這模樣,朱慈燃艱難擡了擡手,李定國見狀連忙上前跪下,握住了他那骨瘦如柴的手。

“大哥莫哭……”朱慈燃艱難擠出一個微笑,隨後似乎覺得有些難受,不由的緊閉雙眼,眉頭緊皺。

如此持續了片刻,他眉宇間突然釋然,嘴角掛起一抹笑意。

“萬歲!”瞧見朱慈燃的模樣,顏胤紹及殿內所有人紛紛跪下哭嚎,但朱慈燃卻緩緩睜開了眼睛。

他看向殿內的窗戶,衆人隨之看去,卻並未看到什麼。

就在他們疑惑時,朱慈燃緊了緊李定國的手,釋然笑道:“我看到父親和叔父了……”

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69章 滿桂到來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112章 落幕第57章 解決兵員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48章 狂攬人才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106章 愚民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99章 爭鋒相對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564章 西征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48章 狂攬人才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46章 佈局西南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150章 大小曹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465章 拂曉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65章 帝者不怒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564章 西征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206章 殺遼商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37章 浙兵戚金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
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69章 滿桂到來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112章 落幕第57章 解決兵員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48章 狂攬人才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106章 愚民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99章 爭鋒相對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564章 西征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48章 狂攬人才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46章 佈局西南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150章 大小曹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465章 拂曉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65章 帝者不怒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564章 西征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206章 殺遼商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37章 浙兵戚金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