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多方雲動

第337章 多方雲動

“動手!”

“噗嗤——”

九月十二的密林中,伴隨着一人的呵聲,一些人不忍的動手將一個個被束縛在地的叛軍斬首。

鮮血飛濺,撒了他們一臉,一些人對此毫無負擔,而一些人則是手腳發軟,不停發抖。

在這些人中,尤爲顯眼的便是說說笑笑的一羣青年……

“斬首五十七級,李自成你小子看樣子這次能升爲守備了。”

“誒!我要是升爲守備,就讓你做我的總旗,哈哈哈……”

“好啊,你還想讓老子給伱打下手。”

“哈哈哈哈……”

一羣人鬨然大笑,南下的李自成等人身着明軍鐵扎甲,頭戴笠形盔,一邊擦拭手中的雁翎刀,一邊說笑。

他把這菜夾到嘴裡,咀嚼幾下後,表情變得有些難看。

勉強吃下去後,他靠在了椅子上,而過了半晌,這次隨身的御醫吳有性也帶着兩個學徒走進了會廳,作揖之後提醒道:

“殿下、今日是號脈的日子。”

若是被朱由校看到,恐怕朱由校會連忙讓人送來各種食材和山珍海味,但即便是這樣“簡陋”的吃法,卻也是眼下陝西許多災民吃不到的一桌子菜。

他臉色蒼白,顯然沒有從剛纔處理叛賊的陰影中走出。

這三人之所以會在自己藩國還沒有着落的時候,跑去幫助朱紹烔等人建立藩國,原因便是想着在天竺也來幾場掃尾之戰。

如歷史上的河南大饑荒一樣,沒飯吃,上千萬百姓自發向着陝西、山西、山東、湖北遷移,僅憑兩條腿便走了數百公里。

就李自成這一戰所展示的潛力來說,他日後最少會是一省總兵。

朱由檢難得發了脾氣,把菜吐到了地上,這讓曹變蛟幾人下意識單膝下跪,不敢擡頭。

“內閣預計,遷完之後,河西百姓四百三十一萬,四川百姓約五百五十萬,加上遷往交趾的三十二萬百姓,陝西約從年初的四百九十餘萬降低到三百八十萬左右……”

雖然不是很明顯,但朱由檢那一頭烏髮中,卻是出現了數量不少的好幾根白髮。

至於金鉉擔任朱慈燃老師的事情,朱由檢倒是很滿意。

爲了準備這場大遷移,朱由檢可是從天啓二年就開始對各大船廠下令造船。

四川和雲貴的百姓早就被洪承疇招募爲民夫遷移交趾的紅河三角洲平原了,剩下的無非就是江西、南直隸等地方的後續移民。

江南海水倒灌,北方、華南大旱,一件件事情讓朱由檢停不下來。

可面對波及八省的天災,朱由檢只能讓對方肆虐,然後默默站出來收拾殘局。

如果連第三屆學子之中,脾氣執拗的金鉉都不敢彈劾崔呈秀,那麼其他人就更不敢了。

“都別說了……”

李自成等人實戰成績在燕山學府的第二屆中也是佼佼者,自然能保護不少和他們同隊的宗室子弟。

朱由檢沒了辦法,眼下他除了孫傳庭,一時間也無法相信其他老資歷的官員。

不過朱由檢也很快意識到了自己的失禮,用泡茶漱了漱口後纔對曹變蛟等人道:“起來吧,說說這兩道菜是什麼?”

原因無他,首先便是就藩的問題。

朱由檢對陸文昭交代了一句,而陸文昭也笑着應了下來。

即便建虜百萬,以大明眼下的軍力,朱由檢也有把握打贏。

“廣東、廣西、福建三地,合計遷九十六萬百姓前往交趾,南直隸和浙江、江西也遷出二十九萬,加上雲貴和四川的七十二萬人。”

只是一看,他便皺起了眉頭,因爲軍報之中赫然是有關燕山在京官員遭到行賄,以及金鉉對崔呈秀彈劾被朱由校壓下,金鉉擔任朱慈燃老師的幾件事。

在他安排事情的時候,朱由檢又看了一眼軍報,而對於金鉉和崔呈秀的彈劾事宜,朱由檢並不覺得奇怪。

唐藩雖然實力強大,但老唐王朱碩熿壓根沒管朱器墭和朱聿鍵他們這一脈,把唐王府的所有金銀都送給了自己的小兒子。

在李自成等人自傲自滿的時候,在密林一旁的一羣人也開始不滿了起來。

“都聽明白了嗎?!”

外遷三百萬人,內遷二百萬……

算完最後一筆賬,畢自嚴擡頭看向了坐在米脂縣衙會廳主位的朱由檢,而坐在畢自嚴對面的顧秉謙也開口道:

幾年時間,他們的家產也不過只有八千兩銀子,而這點銀子,也就夠養幾百家丁,因此爲了就藩,朱聿鍵必須組織家丁去天竺掃尾。

忽的,在諸多宗室子弟說說笑笑的時候,木哨聲響起,負責帶隊的守備也將他們召集了起來。

“明白了!”

“殿下肝鬱化火,想來是這些日子處理政務太多,導致肝氣不順,近來可有食慾不振,易燥易怒?”

想到這裡,朱由檢準備起身,不過這時陸文昭卻拿着幾份軍報走了進來。

“他們要走了不假,咱們可是還要繼續掃尾的,多壘積戰功,誰也不知道南軍都督府下次大仗是什麼時候。”

盧象升要前往小西洋,洪承疇還在交趾,熊廷弼又需要防備建虜,況且他年紀比起孫傳庭他們大太多,四處遊走,朱由檢怕他身體吃不消。

後世覺得造蒸汽機簡單的,大多都是看了網絡視頻,然而現實是,大部分網絡視頻都是網購蒸汽機部件,然後直接組裝的。

“其餘的諸藩子弟,如有願意繼續掃尾的,可以留下來,如果不願意,可以一同前往交趾港,乘坐九月初十的船北上南京、北京。”

陸文昭走了進來,將軍報交給了朱由檢,而朱由校則是打開了京城的軍報。

“想來是勞累太多,待下官過後開些安神的藥,休息一段時間就好了。”

原本以爲抄家貪官湊出的二千多萬兩銀子可以讓他回京之後,在明年籌備掃虜,但銀子纔到手沒多久,便被花了個精光。

“嗯……”

他完全可以一邊掃尾,一邊用掃尾獲得的黃金白銀來幫助自家父親在其他地方建立藩國。

皇店的運載力量,兩年時間遷移沿海的百來萬百姓不是問題,而陸地上的百姓遷移也不是問題。

“你們退下吧……”

想到這裡,朱聿鍵看了看自己腰間的一塊木牌。

戰場往往是最能交心的地方,因爲面對語言不同的敵人,環境不同的地方,往往熟悉的鄉音會讓人覺得十分熟悉。

這就是旱情的一個好處,人活不下去,必須得離開故土。

這樣想着,朱由檢只覺得在農業社會,一場天災的降臨,要比戰爭更讓人頭疼。

說到這裡,顧秉謙隱晦的看了一眼正在閉目養神的朱由檢,發現對方還沒有開口說話後,他又繼續彙報道:

“多謝又可先生了……”朱由檢先是感謝了一句,隨後又不聽勸的聊起了政事,並且還是對吳有性聊了起來:

“這次數省大旱,而大旱易爆發蝗災,蝗災過後缺糧,老鼠亂竄,極易爆發瘟疫,這次請先生來,也是爲了警惕疫病。”

想到這裡,朱由檢硬着頭皮把這兩盤菜吃了下去,又吃了吃那盤豬肉。

“疫病的事情,我近些天來四下走訪,尚且還沒有遇到什麼難治的病症,至於鼠疫這件事,只能聽天命了……”

這些特質是在燕山學府中培養出來的,他並不眼高手低,而是實幹派,可以說是加強版的楊漣。

這點上,朱由檢急不來。

那木牌上的正字剛好七個,這也代表朱聿鍵在掃尾之中斬首了三十五人。

“上疏,請皇兄廢除官員的潤筆費,再告訴畢自嚴,讓他提前回京,早早把各級官員的真實俸祿給我查出來。”

金鉉雖然脾氣執拗,和楊漣一樣,但他比楊漣多了一些特質。

從眼下的情況來看,朱碩熿或許也準備在藩國立足天竺後,直接前往小兒子泌陽王朱器圩的泌陽國。

“算上陝西的百姓,應該在明年年末左右,交趾的漢人數量會達到了二百三十萬不到……”

即便這菜放了許多香料,但朱由檢還是能吃出那一抹苦味,他強行嚥了下去,用泡茶漱了漱口後,又夾起另一道菜,只是這次……

“是!”

除了他們,便是還有站在一旁,手裡雁翎刀不停顫抖的朱由菘。

儘管這些年朱由檢一直在遷移百姓,但規模最大的時候,也不過就是天啓二年徐鴻儒叛亂,對遼東遷移災民二百萬,對琉球遷移福建災民百萬罷了。

“殿下還是好好休養爲主,不然這症狀會陸續加重。”

幾個月的相處,他們這上千宗室子弟中的三十多名佼佼者,早就私底下結成了同盟。

不過即便到了這個階段,宋應星他們還需要搞定分離式冷凝器、汽缸外設置絕熱層、用油潤滑活塞、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桿機構、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壓力計等等問題,才能研製出可以作爲蒸汽機車和蒸汽機船使用的“瓦特蒸汽機”。

能回到古代,徒手搓出一臺瓦特蒸汽機,這樣的人即便放在現代,那也高低是一個工程師,機械師。

至於陝西的百姓,苦了他們一些,需要用雙腿來遷移,但這也沒有辦法。

宋應星他們已經將蒸汽機推進到“薩佛裡蒸汽機”了,只要在解決幾個問題,就能推動到“紐科門蒸汽機”。

朱由檢也想雙手一搓就搓出無數臺瓦特蒸汽機,可問題這玩意並不現實。

在就藩上,他們制定了攻守同盟和經濟同盟的一些合約,雖然吉王府、淮王府、唐王府都沒有選擇就藩天竺,而周王府和蜀王府、楚王府、趙王府、晉王府、親王府宗室子弟身處天竺,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能合作。

三菜一飯一茶,這樣簡陋的吃法,已經是朱由檢來到陝西以來的平常膳食了。

“要是沒有仗可打,咱們就升不上去了。”

陝北民變,貪官污吏和燕山官員腐敗的事情,已經讓他有些不太信任官員了,放手交給官員,他生怕又出現一場民變。

他這模樣,被朱聿鏼看到後,不免小聲對朱聿鍵說道:

“大哥、那朱由菘也未免太膽小了,他都斬首八級了,還這副模樣。”

“不然就租調拱衛營去參加掃尾。”朱紹烔和朱至澍也異口同聲的附和。

在餓死的局面下,所謂的落葉歸根反而成了笑話。

朱由檢靠在椅子上,迴應了一聲,而吳有性也帶着兩名學徒走到了主位旁邊,端來了椅子坐下後,開始給朱由檢號脈。

吳又可沒有把握的話讓朱由檢也心情低沉,畢竟他很清楚,明末大旱之後的結果不是簡單地百姓沒有東西吃,而是屍體和四竄的老鼠所帶來的各種瘟疫。

“唉……”聽到朱由檢的話,吳有性嘆了一口氣說道:

倘若他能爬的更高一些,成爲六位都督之中的一位,那麼諸藩在朝中也算有人了。

守備很滿意的看着他們,隨後才大聲說道:

朱由檢一個文科生,能知道蒸汽機是什麼原理已經不錯了。

帶着這樣想法的南風向北吹拂,而此刻的朱由檢也在延安府米脂縣兌完了最後一筆糧食。

朱由檢還在頭疼,睜開眼睛後,映入眼簾的便是一碗米飯,一杯泡茶,還有兩盤他說不出的野菜和一盤炒豬肉。

“一千四百二十六萬四千六百三十二十石……這些糧食夠陝西、山西、河南、河西的災民能好好度過今年了。”

金鉉會彈劾崔呈秀並不奇怪,見到這消息,朱由檢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很欣慰。

吉王府和淮王府的財力在諸藩中算不得強大,因此就算就藩,藩國也大不到哪裡去。

吳有性安慰着朱由檢,而朱由檢則是有些感嘆。

“我纔不願意離開大明。”

“解散!”所有人應聲,而守備掃視了他們一眼,隨後也說出了“解散”二字。

“是!”陸文昭作揖應下,並讓人去通知畢自嚴。

在朱聿鍵等人商量的時候,人羣中的李自敬和劉宗敏等人也嘲諷了起來,不過最後被李自成喝止了這種行爲。

他的話讓朱由檢面色有些不好看,他沒想到前世這兩種放在路邊都不一定有人採的野菜,居然成爲了災民唯一的菜餚……

不過在他們之中,顯而易見的出現了不少宗室子弟。

雖說暫時讓八省受災的數百萬百姓活了下來,但明年、後年又該如何……還有多少場大災等着他?

朱由檢揉了揉眉頭,而前來幫他倒茶的曹變蛟也小心翼翼的倒茶,不過倒到一半的時候,他瞥了一眼朱由檢,隨後愣住道:

掃尾讓他們看到了“趕苗拓業”規則的有利可圖,而朱聿鍵、朱常清和朱慈三人更是答應了朱紹烔等人,願意出力幫他們開拓藩國。

至於遷移中有沒有強制性?這點朱由檢沒有任何擔心的。

如李自成這種,來到交趾不過一年不到,便從普通的士卒擢升到總旗的人,自然也爲他們所在意。

況且宗室子弟也不全是傻子,他們不少人都能看出來,燕山官員日後必然要佔據大明官場,因此需要就藩的他們,必然要和燕山官員打好招呼。

“加上遷移舊港和小西洋,南州的百姓,今歲和明歲兩年間,我朝預計要從原本兩京十三省內,外遷約三百萬人左右,內遷二百萬左右。”

在他們走了之後,大概過了兩刻鐘的時間,曹變蛟和曹鼎蛟兩人就帶人端着一盤盤飯菜走進了會廳,擡來桌子放在朱由檢面前,將菜紛紛擺了上去。

“瞧瞧,把他們高興的……”

金鉉這個學子他記得,算得上是第三屆中考試考前的人,並且策論也很有調理,不過有一點就是他的策論是關於貪腐的,並且帶有極強的攻擊性,這點和楊漣很像。

換句話來說,朱器墭這一脈是被拋棄了,除了這些年藩王革新制度下,每年的那幾千兩銀子外,他們什麼收入都沒有。

“剛纔南軍都督府總衙來信,南軍都督府諸藩子弟,若有參與天竺就藩者,即可領取調令,前往清化的交趾港登船,不日將出發前往小西洋監察使司。”

“不用管他。”朱聿鍵並沒有把朱由菘算作他們的這個小團體中。

蒸汽機車弄不出來,雷酸汞炸藥也在研製中,礦產雖然一直在從南洋北運,但數量根本不夠製造一條上千裡的鐵路,沒有鐵路自然就推動不了有軌馬車。

說完了正事,朱由檢也擺手示意二人退下,顧秉謙二人聞言,也緩緩起身行禮,作揖之後離開了會廳。

不過號了一下脈,吳有性便皺眉說道:

“殿下、您長白頭髮了……”

雖然這數量驚人,但比起李自成、李自敬和劉宗敏那羣人就稍微少了一些。

“嗯?”聽到曹變蛟的話,朱由檢疑惑擡頭,而在他面前的吳有性也看了一眼。

“集合!”

不過十幾個呼吸,他們便列成了一個小方陣。

三件事情,首先在看到行賄的時候,朱由檢便直接開口道:

這樣的遷移規模,除了明初洪武、建文、永樂時期以外,大明再也沒有過這麼大規模的官方遷移。

“告訴金鉉,要注意勞逸結合,別一昧的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我那大侄子。”

朱由檢拿起筷子,沒有去夾肉,而是夾了一個炒的不知名野菜。

他沒想到歷史上的崇禎爲了國事熬白了頭髮,到了他這裡,居然也步了一樣的下場。

君子六藝,基礎的軍事,還有治國的策論,他方方面面雖然算不上最好,但去東宮給朱慈燃啓蒙,卻也足夠了。

吳有性問出這個問題,站在會廳門口的曹變蛟和曹鼎蛟立馬對視了一眼,而朱由檢也皺眉道:“確實有點……”

幾乎是下意識的肌肉反應,所有人都開始跑到守備面前集合了起來。

但是大明要做的,是把這些部件一個個的製造出來,其中包含了各種科技問題。

“呸!這東西能吃嗎?!”

“……”消息傳播出來,但卻並沒有人發出喧鬧聲,這讓守備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繼續說道:

“殿下、有京城的消息和幾份軍報。”

“下官領命……”顧秉謙作揖應下,而朱由檢也看了看庭院內枯死的草地和盆栽,感受着空氣的燥熱,隨後才說道:

“九月初一,你我幾人便返回京城吧,順帶上疏,加授孫傳庭爲十三省巡撫,但凡有旱的地方,皆由他遊走監察。”

“先試探看看……”朱聿鍵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點了點頭,而旁邊的朱由菘則是鼻頭一酸,心想:“我還能活着見到父王嗎?”

曹變蛟等人聞言起身,隨後低着頭翁着氣說道:“前面的是車前草,後面的是苦婆子菜……”

想到這裡,他睜開了眼睛對顧秉謙說道:

“陝西的遷移要不斷進行,若是明歲還是全陝無雨,早早通知百姓遷移,給足糧食吧。”

這合計不過三百萬,而眼下大明卻遷移了五百萬人。

仔細看過去,這羣人中分別站着朱常清、朱聿鍵、朱聿鏼、朱聿鐭、朱聿鍔、朱聿觨、朱慈、朱慈煃和朱紹烔,朱至澍等人,基本是諸藩子弟中的佼佼者。

“休養……”朱由檢嘆了一口氣,他倒是想休養,可問題是米脂縣外那幾萬隻能煮粥來吃的百姓又該如何?

“殿下、陝西災民向河西遷移二十六萬,漢中五十萬百姓集體向川東遷移,渭北百姓一半遷往陝南,陝南遷往漢中,大概冬季到來前就能遷完。”

不過這樣的慶祝中,朱聿鍵卻皺起了眉頭,而朱常清更是道:

“得讓府內早早上疏,提前前往小西洋監察使司組建兵馬了。”

“嗶嗶——”

李自成一心想着升官,倒不是說他是個官迷,只是他想自己的地位高一些,距離齊王殿下更近一點罷了。

“看把他們囂張的。”

沒有火車,新鮮的蔬菜運不過來,整個陝西大旱,赤地千里,即便是這些野菜,也只有一些未斷流的河流兩旁纔有,尋常災民都吃不到。

在他說出這兩字後,他轉身離去,而諸藩子弟們也開始大聲慶祝了起來。

他笑是因爲他看見了朱由檢笑,天知道朱由檢來到陝西后,已經多久沒有笑過了……

更新晚了一點,因爲在趕工作的稿子。

下午還要趕,所以下午的更新大概率是在五點到六點之間。

另外更新很緊字數也多,所以有些錯別字,抱歉抱歉

(本章完)

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74章 百事艱難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56章 盡是空餉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389章 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99章 爭鋒相對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143章 大反攻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18章 國喪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381章 朱由校站臺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301章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日子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353章 分憂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206章 殺遼商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541章 擔子漸重
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74章 百事艱難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56章 盡是空餉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389章 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99章 爭鋒相對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143章 大反攻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18章 國喪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381章 朱由校站臺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301章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日子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353章 分憂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206章 殺遼商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541章 擔子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