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

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

泰昌元年十一月初九下午申時六刻……

斷斷續續的大雪再度續上、朱由檢從盔甲廠駛出的馬車剛剛回到了勖勤宮。

同一時間、文華殿內可以說充斥着火藥味。

以浙黨爲首的五大黨派官員,與東林黨的官員們之間互不交談,全靠無黨派的官員充當傳聲筒。

這種時候、無黨派的官員反倒成爲了就累的一批人。

不過好在因爲一件東西的存在,叫他們能在坐下的時候暖一暖身子。

“五殿下所制的這蜂窩煤和煤爐確實不錯,沸水煮茶、暖身無灰,雖然點燃時有些煙霧,但燃燒後便不會再有,着實不錯。”

“就是這麼名字太過不雅了。”

文華殿的一處偏殿裡,趁着午休時候,幾名文臣坐在各自椅子上,中間則是一個蜂窩煤爐。

燒水之餘、暖了暖他們的身子。

等朱由檢換了一身親王的緋色常服後,便坐上了車輦,帶着王承恩和司禮監的小太監往幹清宮趕去。

胡椒醋鮮蝦,燒鵝,火賁羊頭蹄,蒜醋白血湯,蒸鮮魚,炙蛤蜊、炒鮮蝦、田雞腿、筍雞脯,還有一道菜是把海蔘、鰒魚、鯊魚筋、肥雞、豬蹄筋一塊燴成一道菜,聞起來十分鮮美。

“哥哥別小看了他。”朱由檢抓住他的手,走進養心殿,坐到了椅子上,細細說道:

“哥哥可知道,北虜一年所缺物件分別有什麼?”

“要是到了冬季,一天便是三十斤都算少的。”

“我大概算了算,反正每戶牧民最少一年也要用三千斤,也就是三匹下等馬。”

可大臣們彈劾潞王時,萬曆皇帝卻充耳不聞,叫衆人好生失望。

“這軟帆的有點是吃風大,速度和負載有很大的優勢,如果在海上遇到小風暴也安全。”

“三地雖然有戰船一百三十五艘,但四百料戰船隻有二十七艘,三百料戰船五十二,三百料以下五十六艘。”

“會畫,我見過利瑪竇畫的西夷船,聽聞他們的船快而善於作戰,因此想叫哥哥看看,能不能造出來。”

一想到朱由檢失望的模樣,朱由校立馬故作玄虛了起來:

王承恩見狀,收起了兵部的奏疏,隨後叫人準備好了車輦。

不過他的笑容、很快就被朱由檢給打破了。

距離過年關只有不到兩個月了,過了年關之後、又要發天啓元年上半年的軍餉了。

他一直沒有時間研究明朝的水師,雖然記憶中明朝水師對英國、葡萄牙、荷蘭、日本都有戰績,但具體情況他還不清楚。

“十五日的時間,怕是要吃五十斤乾草才能不掉膘。”

“那既然如此、哥哥能按照我畫的圖紙來建造大船嗎?”朱由檢腦中靈光一閃。

“萬歲尚未用膳,不過御膳房已經做晚膳了。”小太監老老實實迴應。

好像自從皇考駕崩之後,自己這個好弟弟就一副冷靜機智的樣子,自己有時候也得他幫忙,沒想到啊沒想到,這小子也有這種時候……

“弟弟還要畫圖?”朱由校忽的有些心虛了,他怕自己造不出來自己弟弟想要的東西。

“換成蜂窩煤,便是最少十斤纔夠用。”

“弟弟又能有什麼辦法呢?倒是御馬監若是多募了兵馬,到時候我叫王安從內帑撥軍餉給弟弟……”朱由校反倒安慰起朱由檢了。

“至於上等馬、自然就是留在御馬監配種了。”

“我大明留京親王處理奏疏並不是個案,季晦兄不用太過擔憂。”

朱由校咬着牙關說出這句話,順帶還笑着。

“當然……沒問題……了……呵呵、呵呵……”

劉一燝瞧他皺眉,也好奇打開奏疏,隨後見到了內容後,也皺眉提筆,寫下了意見後,將它放到了需要皇帝處理的那一堆奏疏上。

“這船問題不大,難度也不大,就是弄木頭需要不少時間,如果有合適的木頭……”

唯一值得詬病的,還是燕山大營的七衛一營一事。

“船的事情簡單……”朱由校看向了旁邊的一個小太監,吩咐道:

有明一代、七千料的寶船已經是工藝的巔峰了,但即便如此,西方直到十八世紀才研製出超過兩千噸的戰船。

“饒是你再怎麼算,一隻羊也淨賺三兩銀子。”

朱由校尷尬着回答,心裡也是十分發虛,但還是安慰道:

想到這裡、朱由校差不多腦補出自己造出三千料大船,然後被朱由檢一臉崇拜的畫面了。

“唉……”想到這裡、劉一燝嘆了一口氣,繼續處理起了奏疏,而與此同時、剛剛回到勖勤宮的朱由檢剛坐下沒有多久,就見到了送兵部奏疏前來的小太監。

“啊?”聽到好皇兄的話,朱由檢愣了一下,解釋道:

“西洋人的船和我們不同,他們的船使用軟帆,所以每次操作都需要解開船帆。”

“哥哥要調戰船給我?”朱由檢眼前一亮,如果真的朱由校調戰船給他,那他可操作性的東西就多了。

“那倒不至於。”朱由檢給好皇兄算着成本道:

“這一斤蜂窩煤便是一文錢的成本,一千三百斤就是一兩三錢。”

朱由校頭疼了起來、他哪裡會做什麼船啊,而且現在看來,自己的弟弟對船也不是都不懂,如果自己說錯了,恐怕會讓他失望。

朱由校想拒絕,但是看着朱由檢的眼神,忽的心裡升起一種虛榮感。

倒是朱由檢,看着這一桌子肉菜,不見一道綠色,也不由關心道:

“那按照弟弟這麼說、用硬帆和軟帆相互結合一下不就能減少操作的複雜性了嗎?”朱由校看着圖紙,開始琢磨了起來:

“不過、若是我出手,只要有夠大的木頭,想來造出六百料都不奇怪。”

這麼想着、朱由檢便直接胯步走進了幹清宮正殿,向着養心殿大聲道:

隨着幹清宮門打開,朱由檢也下了車輦,帶着王承恩和端着奏疏的小太監走進了幹清宮。

“不過缺點在於操作複雜,需要大量船員,升帆時間長。”

他還記得前世看加勒比海盜的時候那艘黑珍珠號,因此在他的奮筆疾書下,立馬就畫出了黑珍珠號前後左右的四個外形圖。

“這還是下等馬,若是中等馬,在京城便有五兩銀子的轉頭,中原更是能賣到二十兩。”

當年潞王就藩,不經過兵部和內閣、萬曆皇帝,就直接調動了沿路兵馬,這罪過可大太多了。

“額……好……”聽到自己弟弟有解決一個問題,朱由校只覺得自己恐怕真的要去學做船了。

“是……”小太監見狀、帶着所有內閣處理過的兵部奏疏走出文華殿,隨後又帶人將其他六部的奏疏帶走前往了幹清宮。

“嗯……”聞言、朱由檢微微皺眉,但也沒有說什麼。

“先看看有多少再說。”朱由校壞笑着賣了一個關子,而很快、那小太監也快步走了回來,對朱由校行禮道:

朝鮮倭亂、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確定這羣老掉牙的古董不會沉海里嗎?

就憑兩百噸的船,他怎麼可能玩海洋貿易那套啊。

他打開一看,隨即皺眉將奏疏交到了劉一燝手中。

“這麼多幹草,最少要五十艘船吧。”

“肉菜雖美,但是哥哥也不能只吃肉菜,不吃蔬菜。”

“親王處理奏疏,並非沒有。”袁化中安慰劉一燝道:

“更何況,先皇駕崩時,也是五殿下扶持萬歲繼位,五殿下賢王也。”

“咳咳!行了、我會叫暹羅國王運你說的紫柚木來的,大概一年才能運到吧……”朱由校有些心虛,隨後又咳嗽道:

“反正弟弟等好就行,不就是三千料的西夷船嗎?小事情罷了!”

“哥哥、就不能給弟弟我新一點的船嗎?”

“這是我自創的海鮮燴菜,弟弟可以嚐嚐好不好吃。”

他走出來、牽住了朱由檢的手,詢問着朱由檢早上去盔甲廠後的結果如何。

“三千料?”聽到朱由檢的問題,朱由校後槽牙都差點咬碎了。

“當然……”朱由校在追問下持續心虛,只覺得要是再被問下去,可能作爲兄長的威嚴就沒有了,因此連忙道:

“好了、這種小事不用花這麼多時間商量,先吃飯吧”說罷、朱由檢就示意人傳膳。

“哼……”袁化中懶得理這個小人,自顧自的處置着自己手頭的奏疏,而這時一份兵部的奏疏也到了他的手上。

他不知道目前的好皇兄還不會造船,只當是造船這種事情,對於對方來說信手拈來。

朱由檢有些難過,卻不知道,這個時代的歐洲主力戰船,也不過五六百噸的蓋倫大帆船罷了。

朱由校見他暈乎乎的模樣,便和朱由檢解釋了一下,解釋之後朱由檢才無語了起來。

“回殿下。”小太監行禮道:

“魏掌印被萬歲調升東廠掌印後,便向萬歲諫言,將內廷淨軍再加三千人。”

“你只說下等馬,卻不提耕牛和中等馬,還有羊。”

“真的?”朱由檢沒想到好皇兄居然這麼自信。

朱由檢面對詢問,只能笑道:

“上次把盔甲廠搬空了,眼下要再練大軍才知道,原來裝備一個兵丁要這麼貴。”

“軟帆硬帆倒不是什麼問題,主要是這船艙……”

“自下西洋後,我大明的水師便開始裁撤,天津衛和登萊三地的戰船一度加起來不足三十艘。”

“眼下能有一百多艘、還是當初朝鮮倭亂時趕製的。”

袁化中的看法,是當今大部分文官的看法。

姚宗文坐在孫如游下方幫忙處理一些奏疏,冷嘲熱諷的對坐在他對面的袁化中譏諷。

“這些東西、我自然是知道的,但這柴火又能用多少呢?”

“今日就不在勖勤宮用膳了,皇兄用膳沒有?”

“皇兄、我來了!”

是啊、軍餉……

這幾乎顛覆了朱由檢對於大明寶船如航空母艦的刻板映像,而朱由校也尷尬解釋道:

“因此不僅僅是幹清宮門,內廷各宮殿值守淨軍都比往日多了幾人。”

一行人剛剛走過長長的幹清宮道,便聽到了刨木頭的聲音。

所謂四百料戰船,就是一百三四十的噸位罷了。

想到這裡、朱由檢只能哭喪着臉道:

“那麼小個玩意,能賺多少銀子?”

披了一件大衣的朱由校內裡穿着中衣走出養心殿笑道:

“如何?盔甲廠那邊怎麼樣?”

說着、朱由檢看了看四周,隨後從養心殿的桌案上抽走了一張紙,然後在好皇兄繪畫傢俱的桌子上開始畫了起來。

“殿下、這是今日兵部的奏疏,您請閱……”

“你這小東西若是一千斤能換一匹下等馬,那便能換三四隻羊了。”

他雖然沒有親眼見過真實的西方戰船,但是奈何他看過電影。

不過三大殿最後的謹身殿沒介紹完,一道道晚膳就擺上了桌。

見到最重要的一道菜上桌,好皇兄連忙嚥了咽口水,隨後給朱由檢夾了不少菜。

“那也運不動啊……”朱由檢哭笑不得道:

“便是用海運,販往松江府和蘇州府,也需要十五日。”

“……”聽到這話、朱由檢更絕望了。

“當年景皇帝便幫英宗處理,孝宗時,也偶爾會讓興王處置,往前推十數載,神宗時也曾讓潞王處理奏疏。”

小太監在勖勤宮正廳門口遞出奏疏,王承恩也下意識想去接過來,不過朱由檢卻突然開口道:

朱由檢只能無奈的笑着解釋道:“我用那蜂窩煤準備和北虜互市做些生意,到時候將互市的牛馬販賣中原,想來能獲利不少。”

一人膽大開口,旁邊的人則是默不作聲。

既不盤剝民脂民膏,也不給文官找罪受,除了某些時候出面參與朝政,其他時候都是以朱由校弟弟的身份陪同處理奏疏。

“鐵鍋、鹽、茶,糧食,柴火。”朱由校笑道:

“還有這些事情,太過糟糕了……”

“這麼點?”朱由校有些驚訝,而朱由檢則是聽得頭暈。

六百料也才兩百噸不到啊……朱由檢一陣恍惚。

“額……這,應天府的龍江船廠倒是還能造,只是江南沒有這麼多大的木頭,以那些木匠的手藝,恐怕連五百料的大船都造不出來。”

“若是販賣到中原一帶充當挽馬,也能賺到八九兩。”

倒是他們不說、內閣大臣辦公的偏殿卻交鋒了起來。

“萬歲、天津衛水師戰船二十八艘,登州衛三十二艘,萊州衛四十三艘。”

雖然他們都覺得朱由檢又是掌兵權,又是查閱兵部奏疏,這樣的舉措有些過火。

胭脂樹、又稱柚木,是世界著名的珍貴木材,它是唯一在海水浸蝕和陽光暴曬下不會發生彎曲和開裂的板材,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船隻就全部是用柚木打造的。

這麼一示意,朱由檢就沒有機會追問了,而朱由校也叫人擡來了他前幾天做的一張八仙桌和椅子,不斷地爲朱由檢介紹着自己的傑作。

眼下朱由檢的話,差不多就是想要讓朱由校成爲大明最出色的造船大師。

他偏過頭去,看向小太監問道:

“幹清宮門的淨軍怎麼變多了?”

不過不得不說、他所製作的各種傢俱的確精巧絕倫,出人意料。

好皇兄一直在他旁邊看着,見圖紙畫完,吹了吹墨跡後便說道:

這麼多銀子、內帑根本拿不出來,只有擠擠看,能不能再拖拖,先把今歲的欠響給發了。

“若是有足夠大的大木,哥哥能做出三千料的大船嗎?”

“蜂窩煤?就是弟弟送來的那個?”朱由校感到了好奇道:

“正是……”朱由檢哭喪着臉。

聞言、朱由檢還以爲造這船真的那麼簡單,心中佩服好皇兄做的一手好木工之餘,也不由拍胸口道:

見朱由檢這麼說,朱由校也笑道:“那弟弟若是這麼說、賣一萬匹下等馬也只有七萬兩銀子?”

兩刻鐘過去、等車輦抵達幹清宮門的時候,朱由檢明顯察覺道,宮門兩側的淨軍數量比以往多了一些。

見狀、他也懶得說了。

“若真如弟弟所說,那弟弟豈不是每歲都能入賬百萬兩銀子?”朱由校用一種調笑的口吻,顯然他不信這東西這麼賺銀子。

“你這滑頭!”朱由校笑着拍了一下朱由檢的肩膀,隨後揭穿道:

因此他想着、自己雖然沒有見過西方的船總體構造,但是自己見過外形,說不定好皇兄還能設計出來,讓大明的造船技術再次領先世界。

一名吏部主事嘆氣開口,而旁邊的人聞言,也看向了內閣大臣所辦公的偏殿,隨後搖了搖頭。

這圖紙是他一筆一劃花出來的,十分精妙,而朱由檢見他這麼高興,也願意當一個聆聽者。

“哥哥放心吧、我明歲必然會幫哥哥想辦法,補上一部分軍餉。”

“這戰船能裝備這麼多火炮?還有這船帆,怎麼是鼓起來的?”

“京察改制、怕是隻有佞臣纔會高興吧……”

“哪怕一匹下等馬換到了中原,再扣去成本,路上的草束吃食,也只能賺七兩銀子罷了。”

“攪吧攪吧、把大明朝攪成一灘渾水,恐怕他們就高興了。”

在這皇宮之中、敢在這個時候刨木頭的,也就只有好皇兄了。

“哪怕用大船,一船頂多運五百隻羊,兩百艘船才能運十萬只羊,先不提租船的花費,便是乾草也需要吃五百萬斤。”

劉一燝見狀、只能和旁邊的袁化中道:

“這段時間、萬歲將兵部奏疏交由五殿下處理,十歲黃口小兒如何能處理奏疏?若是五殿下年歲日後大了些,又該如何?”

“如今那河南一帶,一頭尋常的牛便能賣出四十兩銀子,羊到了南直隸,更是四兩銀子才能買到一隻。”

“照你這麼說、一年下來,那一戶北虜不得用六七千斤你的蜂窩煤?”朱由校覺得自己弟弟事情想簡單了,不過朱由檢卻笑道:

“自然不會有那麼多,畢竟若是春秋兩季,草原牛馬的糞便曬乾後也能作爲柴火用。”

“呵呵、比起軍餉也算不得什麼了。”朱由校笑了笑,順帶說出了讓他也覺得有些無奈的事情。

但由於老朱家這方面做得過的前輩太多了,遠的不說、便說萬曆皇帝和潞王。

“叫人去看看天津衛水師和登萊兩地的水師還有多少戰船。”

朱由檢的聲音一響起,刨木頭的聲音就停下了,隨後傳出了窸窸窣窣穿衣服的聲音。

眼下大明國威還在,只要傳話暹羅國王,按照暹羅國對大明這麼恭敬的態度來看應該不會拒絕,並且還會趁着這個機會來朝貢也說不定。

“哥哥別小看了這小物件。”朱由檢解釋道:

“草原之上的北虜、漠南漠北便有十幾萬戶,一年四季中,春夏秋三季稍微用柴火少些,但一日也需要用十幾斤。”

不止是桌子椅子,朱由校還拿出了外廷三大殿的圖紙,對着朱由檢說着自己的想法。

“那擺駕去幹清宮,去蹭一頓飯,剛好處理一下奏疏。”聞言、朱由檢就笑呵呵的叫王承恩准備車輦。

在這樣的堆放下,很快這些被堆高的奏疏就被司禮監的太監派人來取走了。

“這蜂窩煤、我即便一千斤換一匹下等馬,轉手賣到京城,最少也有三兩銀子的賺頭。”

朱由檢比起興王、潞王,可以說好太多了。

“這個簡單,哥哥叫人告訴暹羅國王,在暹羅國內叫人找一種高十丈以上、叫做胭脂樹、紫柚木、血樹的樹,然後把它齊根砍下來送到廣東,叫廣東水師運到京城就行。”

不過這奏疏在取走的時候,司禮監的太監特意將兵部的奏疏取出來,交給另一個人道:“帶去勖勤宮。”

不過問題既然出現了,哪怕朱由檢不知道,也只能和好皇兄商量道:

眼下還有兩百多萬兩的欠響,加上明歲上半年軍餉,就是七百多萬兩。

“怎麼了?”朱由校一邊吃着燒鵝肉,一邊嘟囔着詢問。

見狀、朱由檢只能和朱由校解釋了一下飲食對於人的壽命問題,特意說道:

“雖然吃菜不一定能長壽,但是隻吃肉的大多短壽。”

當朱由檢這句話說出,朱由校瞬間覺得碗裡的豬蹄筋不香了……

(本章完)

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512章 大國寡民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217章 遼東大捷第87章 一團亂局第46章 佈局西南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490章 師徒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33章 客氏惱怒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40章 海運之爭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8章 初嘗權力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
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512章 大國寡民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217章 遼東大捷第87章 一團亂局第46章 佈局西南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490章 師徒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33章 客氏惱怒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40章 海運之爭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8章 初嘗權力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