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

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

“快快快!把器械都準備好,塹壕要挖的足夠深,不要慌張!”

天啓元年二月二十二日卯時、伴隨着將領的怒叱,瀋陽城外的一名明軍參將大聲指揮,四周上千將士繞城掘塹浚壕,沒有人敢懈怠。

四周、春雪早已開始融化,雖然還有一些殘渣, 但已經影響不了大局。

瀋陽東城永寧門城頭的女牆背後,秦邦屏眯着眼睛,眺望着遠方的白山黑水,心情沉重。

這時、城外出現了數百騎兵,他們打着尤字的旗號,高舉明軍旗幟疾馳而來。

負責挖掘壕溝的瀋陽將士撤去了拒馬,數百騎兵越過壕溝,踏上護城河吊橋, 紛紛衝入瀋陽城中。

秦邦屏在十幾名親衛的拱衛下, 轉身走向了城下,但還沒等他走到下城牆的地方,就見尤世功穿着甲冑跑了上來。

“如何?”

見到尤世功歸來,秦邦屏連忙詢問。

尤世功上了城牆,對秦邦屏作揖後纔回答道:

“應該只是一次試探,老奴沒有打下任何一個堡,這次應該是出兵來試探各堡的兵力,想知道如果進攻瀋陽城, 各堡有沒有兵力支援。”

也在他處理奏疏時,錦衣衛北鎮撫司衙門,也迎來了他新的主事人……

七人自報家門,若是朱由檢在此,恐怕會輕聲冷笑。

“另外……”說到這裡、朱由校又道:

想到這裡、秦邦屏看向了遠處的地平線,不知道爲什麼,他的心情不自覺的沉重了起來。

“叫人看好四處城門,守備好糧倉,另外城中的北虜全都派人給我好好看管。”

“秦總兵放心,有我老賀鎮着,他們誰敢出頭,便砍了他的腦袋!”賀世賢拍了拍胸口,隨後又道:

很快、北鎮撫司內錦衣衛也紛紛涌了出來,隨後一名年紀三十五六的男子,穿着正四品的錦衣衛官服,在幾名千戶的拱衛中走下臺階。

“不過情況不容樂觀,瀋陽城四周的幾個石堡只有武靖營的兵力多一些, 不過也只有三千人不到。”

“佈置的不錯……”

遼陽的戚金本部, 加上戚元輔,足夠派出上萬兵馬支援瀋陽。

陸文昭開口詢問,而旁邊得到提攜的李若漣便連忙回答道:

“回指揮使、前任指揮使在時,大多在這裡點卯,不過一般是十日一點。”

越過門樓,繞過影壁,映入眼簾的便是長二十丈、寬十丈的一個小廣場。

“一旦事不可爲,熊經略會帶兵前往瀋陽救援,而五殿下會命滿桂領兵馳援遼東。”

不過過了數秒後,他又放下了手中的奏疏,擡頭開口詢問道:

“要我說、倒不如我領本部出城,斬上百來顆真虜的腦袋,掛在城頭,以安民心!”

“陸指揮使並沒有前往北鎮撫司,而是在南鎮撫司處理政務,看樣子是準備所有事情都妥當了,才前往北鎮撫司。”

忽的、這是馬車內有人站起的聲音,所有人紛紛低下了頭,而一名南鎮撫司千戶拿出了馬凳放在馬車尾部,打開了馬車的後門。

“嗯……”聽到葉向高啓程、以及孫如遊和方從哲歸鄉,還有陸文昭就任錦衣衛指揮使的話,朱由校微微頷首,繼續開始處理奏疏了起來。

“那以後的規矩可以變一變了……”陸文昭一邊走一邊說道:

“從今日起,三日一點卯,首要的事情,便是將天下那些敢於冒認錦衣衛的人全部緝拿!”

陸文昭這話,便讓所有人毛骨悚然,畢竟藩王和勳貴可是誰碰誰死啊。

不過在他處理完奏疏不久,一本奏疏便出現在了他的眼前。

等馬車走遠後,崔應元纔看向了李若漣,微微皺眉、不曾想昨日還是一個僉事的傢伙,今日居然和自己平起平坐了。

見到這樣的陣仗,當即便有人通知了今日北鎮撫司值班錦衣衛官員。

不過、這些不爲陸文昭所知,他只是看了一眼衆人後,便頷首道:“起來吧。”

不過不等他們開口,陸文昭又道:

“去了空額後,你們的俸祿也該翻幾番了。”

“一旦瀋陽局勢不對,遼陽與廣寧會出援兵,這點可以告知城中百姓,不用擔心。”

“我要在十天內,看到在京城招搖撞騙的那些人都被關進詔獄。”

這時、人羣之中一個錦衣衛千戶開口,而站在陸文昭旁邊的許顯純心裡一咯噔。

以遼東的體量,連遼鎮八九萬兵馬都養不活,更別提老奴麾下的十萬之衆了。

——————

“眼下瀋陽城中民糧和軍糧各有多少?”

那是二十萬兩啊,而且是每年二十萬兩。

所以除了這幾人,其他人要是敢於譏笑他,恐怕在各種手段下,很難討得了好處。

“回將軍,民糧在六十萬石左右,軍糧尚有十四萬六千石。”軍吏迴應道:

“嗯、正想和崔同知聊一聊黃冊和人手分配的事情。”李若漣一開口就是正事,這讓崔應元心裡很是不舒服,但還是笑着點頭:

“平日裡,駱指揮使就在這裡檢閱各在京的各千戶和百戶嗎?”

“楊寰和魏釗、侯國興、侯客光等人便是你的助手了。”

一旦瀋陽和遼陽,乃至遼東半島丟失,後金這條噬主的惡犬,完全可以憑藉這塊咬下肉再渡過五六年。

“奴婢領旨……”聽到這話,魏忠賢心疼。

說罷、他批紅將奏疏放在了一旁,又開始處理其他奏疏。

“卑職北鎮撫司指揮同知崔應元(指揮僉事楊寰、指揮僉事李若漣、千戶侯國興、千戶侯客光、千戶魏釗),見過指揮使!”

這可是一筆來路清白的銀子,並且數量也不少了。

因此、他只能咬牙接下了這個職位和任務,而陸文昭也開口道:

“北鎮撫司便由李若漣你接任,吳孟明和許顯純做助手。”

“回萬歲……”王安作揖道:

年紀最大的一位身穿指揮同知的從三品官服,另外三位則是身穿指揮僉事的正四品官服,還有三個則是身穿千戶官服。

李若漣和吳孟明連忙跪下,對陸文昭作揖,而崔應援卻心中一緊。

“目前所有人馬都撤回薩爾滸城中了,不知道老奴要什麼時候進攻。”

哪怕同知、僉事、千戶、百戶一起分,每個人也能分到幾千兩銀子。

“其他的王大人屯只有一千多, 奉集堡只有一千五, 白塔鋪、渾河堡、沈旦堡,柳條寨分別只有五六百人。”

只是不知道、陸文昭口中所說的翻幾番,具體是翻多少了。

陸文昭站了起來,隨後在自己親信的千戶護送下,向着鎮撫司外走去。

“呵呵、李同知,你我南北鎮撫司,日後當好好共事啊……”崔應元掛上笑臉,和善的對李若漣作揖。

【可、調往遼陽,供遼陽總兵戚金統帥】

“李若漣,我已經向萬歲上疏,讓你做北鎮撫司指揮同知,至於吳孟明,你頂替李若漣的空位,做北鎮撫司的指揮僉事吧。”

“大兄、瀋陽城中有流言說老奴願意與遼東百姓“有房同住、有糧同食、有田同耕。”

“殿下說、瀋陽的局勢他已經研究過了,唯一困擾難題就是糧草問題。”

【兵部發新募訓練浙直官兵二千五百七十三名以守備黃調煥徐璉統之赴遼東防剿,發開拔銀一萬二千八百六十五兩,請浙直協從撥糧五千石,望陛下准許】

“不必,守城要緊。”秦邦屏搖了搖頭,他的任務是戍衛瀋陽,爲朝廷守下這裡。

便是同級之人,也不過三個罷了。

說到這裡、秦邦屏詢問旁邊的一名書吏道:

許顯純半跪在地,毫無一點架子,好像歡迎新主人的一條狗。

“知道了。”聽到魏忠賢的話,朱由校沒有了興趣,開始低頭繼續處理奏疏了起來。

陸文昭也不低頭看許顯純,只是看着北鎮撫司的牌匾,雙手背在身後開口。

“卑職在!”崔應元心中泛着嘀咕,有些心虛。

秦邦屏很有自信守住瀋陽城,畢竟他得到了消息,戚元輔早就從天津衛乘船領兵出發,不出意外的話,這幾日就能抵達海州,北上遼陽了。

“殿下已經安排人調御馬監五萬石糧食前往天津了,糧食會乘海船前往蓋州,轉運遼陽。”

眼下指揮使一來便詢問吳孟明,難道這小子要高升了不成?

許顯純的念頭還沒有落下,便聽到陸文昭開口道:

“行了、一個月後,我要看到錦衣衛最新的黃冊。”

李若漣、崔應元等人紛紛跟上,送他上了馬車後,便作揖道:

“萬歲、葉閣老已經在初九啓程,三日前抵達南京了,孫閣臣和方閣老於今日歸鄉,新任的錦衣衛指揮使陸文昭派兩支總旗的人馬護送南下。。”

這就變相相當於叫所有人努力查案,因爲從陸文昭話裡的意思來說,南北鎮撫司,誰查的案最多,誰便最有可能獲得班銀。

“另外……”

這樣的感覺、便是當年領兵進攻海龍屯也未曾有過……

不過、衆人算是看出來了,要想過上以前的滋潤日子,只能去爭取那二十萬兩的班銀了。

“噔……”

“我猜測、應該會在三月初十這段時間,他們就會進犯瀋陽。”

“這麼多人,總有貪官和不法的勳貴藩王吧……”

李若漣在擔心之餘,只能作揖道:“指揮使,不知這是誰下的……”

陸文昭低頭喝了一口茶,又繼續開口道:

“錦衣衛每年有二十萬兩銀子的班銀,你們哪邊查出來的消息大,這班銀就發給誰。”

“從內帑撥銀八十萬兩運抵昌平,爲今歲內帑撥給御馬監的軍餉。”

“儘管這麼說、瀋陽能守下來嗎?”朱由校不是懷疑朱由檢的判斷,而是瀋陽對大明太重要了。

想到這裡、秦邦屏嘆了一口氣,而這時賀世賢和秦民屏、秦邦翰等人也罵罵咧咧的走上了城頭。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陸文昭看了一眼崔應元,而崔應元心裡也是一咯噔,明白了陸文昭知道他曾經冒認錦衣衛校尉的事情。

若是瀋陽一失,遼陽便無法自保,那麼整個遼南都會陷入老奴之手。

眼下五殿下撈到了這麼多東西,自家萬歲還要撥銀八十萬,這實在是……

“卑職領命!”聽到北鎮撫司的權利居然這麼大,李若漣攥緊了拳頭。

“據秦總兵的手書中所說,瀋陽的軍糧能吃五六個月,而五六個月後,遼東還沒有進入冬季,所以眼下要做的,便是運糧前往遼東。”

“指揮使慢走!”

“堅持半年不成問題。”

未來閹黨的大部分骨幹都出現在這裡了,五彪之中一口氣走出了三個。

“指揮使,卑職便是吳孟明!”

魏忠賢肉疼,而王安這個時候卻開口道:

一句詢問,明顯不是詢問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而是詢問東廠掌印太監的魏忠賢。

身着鬥牛服的陸文昭看向了北鎮撫司的牌匾,不曾想自己當初官職卑微,卻不過半年就達到了如此地步。

“老奴進犯的消息,我已經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了遼陽、廣寧、昌平和京城。”

身穿緋色曳撒、腰佩雁翎刀的三千南鎮撫司錦衣衛,從各處小巷之中走出,拱衛着一輛馬車出現在了北鎮撫司衙門。

陸文昭這話,讓崔應元等人額頭流出冷汗,畢竟他們或多或少都吃了空額。

但他也沒有辦法,監察是以後死,不監察是現在死,他沒有第三條選擇。

“這次老奴的大軍出關, 人數應該在四萬左右,不過這次他們準備了船隻和水軍,估計是用來運送糧草南下。”

但如果能獲得這班銀……

“多謝指揮使!”聽聞這話,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然而陸文昭卻開口道:“以後南鎮撫司監察百官,以及兩京十三省所有官員,稽查盜賊貪官和冒認官員、錦衣衛之人。”

至於廣寧那邊, 熊廷弼也和他保證過有三萬戰兵,抽調一萬也不成問題。

這時、有人端上來了茶水,而陸文昭也端起吹了吹,隨後抿了一口道:

“嗯……”聽到這話、秦邦屏點了點頭,隨後對尤世功道:

“這是自然、你我不能辜負指揮使。”說罷、他就帶着人走進了鎮撫司內,而李若漣也是帶着吳孟明、許顯純,和自己手下的幾個千戶跟着走了進去。

吳孟明是他的助手,但因爲吳孟明不給他孝敬,因此他針對了吳孟明許久。

“你們若是敢於吃空額,那麼我也就只能忍痛將你們送入詔獄了。”

陸文昭帶着人走進了鎮撫司的正廳,坐在了主位後,便示意衆人坐下。

如果真的要用國初就定下來的錦衣衛餉銀,估計眼下頂多把一家老小養活,連僕人都養不起幾個。

“卑職多謝指揮使!”崔應元心中一悚,他明白自己有把柄在陸文昭手上,所以陸文昭纔會叫自己監察百官。

“五殿下此前就交代過,土蠻之北虜,多與老奴私通,說不定會趁着老奴攻城時在城中趁火打劫!”

一隻手從馬車中伸出,千戶扶着對方踩住馬凳,安全落地。

在崔應元等人坐下後,他便開口道:

如果不夠的話,那麼真虜斬下來的頭顱,也足夠送到燕山大營,換取賞銀了。

“東邊的東洲堡早就淪陷了, 東南的威寧營也不過一千多人。”

如果只是吃空餉,哪怕吃一萬人,也頂多五萬六千兩罷了,一旦被查出就是死罪。

李若漣和崔應元兩人甚至連怎麼分這筆班銀的想法,都在腦中想好了。

此刻他坐在養心殿內翻閱秦邦屏的手書,看完了之後才合上,擡頭對面前站着的王安和魏忠賢道:“弟弟是怎麼說的?”

五六年,這代表着每年四百多萬兩,乃至五百萬兩的遼餉開支,容不得半點馬虎。

“陸文昭、做得怎麼樣了?”

眼下好了、自己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軍備上監察了。

“起來吧……”

“這南鎮撫司,便由你執掌了……”

這可不是一個好差事,一旦得罪了文官,他崔應元不知道還能不能活着到致仕。

“另外、在冊的錦衣衛可以清查一下了,到底真的有十萬,還是沒有。”

他本就是武進士出身,只是因爲不合羣才得不到駱思恭重用。

“都去辦事情去吧。”陸文昭的聲音從馬車裡傳來,之後伴隨千戶揮動馬繮,馬車便帶着南鎮撫司大量人手離開了這裡。

“無稽之談!”秦邦屏嗤之以鼻。

“卑職,北鎮撫司指揮僉事許顯純,歡迎指揮使蒞臨!”

當秦邦屏在爲了守備瀋陽而做出準備的時候,京城中接到了瀋陽加急的朱由校也點了點頭。

“不會很快,但也不會很慢。”秦邦屏沉吟數秒後,根據以往的經驗開口道:

只是在他們走進鎮撫司的時候,陸文昭的馬車也到了他在京城剛買不久的府邸。

還沒有上城頭,賀世賢就大聲發着牢騷道:

“我等在這裡守城、保護他們,他們倒是在城中四處傳播流言蜚語,居然還會相信老奴所說的分地之言,果然是愚民!”

“這五萬石糧食,省着點吃足夠撐到冬季,只要冬季一到,老奴便會退兵。”

“以後北鎮撫司和南鎮撫司直接合並在一起辦事了,南鎮撫司在左邊,北鎮撫司在右邊。”

想到這裡、秦邦屏便擡手下令道:

八十萬兩,要都是他的就好了。

“是!”聽到這話、所有人都振奮了不少,秦邦屏也稍微安心了一些,

眼下瀋陽城銀庫之中還有十五萬兩銀子,足夠應付這一戰。

馬車之上停穩後,便從上面走下來了七個身着錦衣衛官服的男子。

這時、秦邦翰也作揖道:

七人紛紛起來,而這時陸文昭直接開口道:“吳孟明是誰?”

“老奴既然用不擅長的船隻運糧,說明他們的糧草不足。”

“但眼下撤回薩爾滸城,應該是攻城的器械沒有準備好。”

看着奏疏上的兵部調兵請求,朱由校微微皺眉,隨後才提筆寫下意見:

“你們不用管是誰下的,只要把得到的消息和證據上交就足夠。”

“北鎮撫司負責監察九邊、西南等武將軍官,還有朝鮮、日本、建虜、北虜、關西(西域)、烏思藏宣慰司、安南都統使司、東籲、老撾、暹羅、南洋。”

如果這樣都無法解圍,那麼就只能指望殿下了……

“告訴全軍將士,斬真虜一人賞銀百兩,此戰過後,每人賞銀五兩。”

“怎麼了?”秦邦屏聽到賀世賢的話,微微皺眉詢問。

不過、普通的百姓根本就沒有這個概念,不免會有人從賊。

不過緊接着他又寬心了,因爲就眼下來看,陸文昭並沒有要揭穿他的意思。

魏忠賢聽到詢問,便陪笑着說道:

“崔應元……”陸文昭突然開口。

“而眼下遼陽的戚金估計接到加急,會從遼陽的糧食中運五萬石順遼河北上,交付瀋陽城。”

“嗯……”朱由校微微頷首,隨後才道:

“不過這軍糧不可能讓弟弟一個人出。”說罷、他看向魏忠賢道:

“卑職多謝指揮使提攜!”

“謝指揮使!”許顯純站了起來,而此時外圍也來了七輛馬車。

但沒有人敢嘲笑他,整個錦衣衛你,除了在他之上的只有南北鎮撫司的指揮同知,以及指揮使在他之上。

秦邦屏很明白,所以特意對衆人道:

“壕溝挖掘、拒馬、土坑挖好之後,沒有我的命令,除了西城的永昌門可以接收廣寧運來的糧草外,其他城門不得打開。”

其他人見狀,紛紛跟上,而南鎮撫司的人也是如此。

只是陸文昭聞言,並不顯露悲喜,而是擡腿就向着北鎮撫司衙門走了進去。

只是他的問題,很快便被王安回答道:“殿下說、請萬歲相信秦總兵和戚總兵。”

“南北鎮撫司眼下近十萬錦衣衛,眼下有文臣一萬六百,武官八萬三千,還有藩王和勳貴……”

“命太僕寺、戶部、兵部共同籌措,十日後調六十萬石糧,三十萬草束前往廣寧。”

那親信的千戶扶他下馬車進院後,纔不解的問道:

“大人,殿下的這種辦法,真的能讓李若漣和崔應元用心查案嗎?”

他的問題、變相說出了剛纔陸文昭所說一切都是朱由檢所想的,而陸文昭也輕笑轉身道:

“行不行、看上幾天就知道了……”

一個好消息:腳沒崴

一個壞消息:是骨折,需要住院

最後一個好消息:今天兩更,還有一更一點發

(本章完)

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115章 攤牌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18章 國喪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136章 出塞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32章 百般無奈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99章 爭鋒相對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76章 浙黨勢大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56章 盡是空餉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280章 貪心的魏忠賢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620章 國債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
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115章 攤牌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18章 國喪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136章 出塞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32章 百般無奈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99章 爭鋒相對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76章 浙黨勢大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56章 盡是空餉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280章 貪心的魏忠賢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620章 國債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