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明金對峙

“駕!駕——”

時光冉冉,眼看着春季即將過去,夏季即將到來,可北山的氣溫依舊提不起來。

馬蹄聲在北山響起,緊接着大隊騎兵涌出了經過擴建的道路,來到了仍未解凍的朵兒必河前。

一名騎兵翻身下馬,從腿部抽出錘子和長長的鐵釘,走到冰層上,用着鐵釘和錘子開始猛鑿,但得到的迴應除了飛濺的冰屑外,便只有震得發麻的觸感。

他一連鑿了十數個呼吸,最後終於把冰層鑿穿,用布尺量了一下高度。

做完這一切,他纔對着岸邊馬背上的曹變蛟喊道:

“總兵,冰厚一尺二寸,估計還有十來天就能解凍了!”

這人喊出了冰層的厚度和解凍時間,但聞言的曹變蛟卻臉色不好看。

十幾天的時間聽上去不長,但對於眼下的明軍來說卻很長。

今早曹變蛟就得到了建虜北上,近距離圍攻朵兒必河南岸石堡的消息,並迅速讓人把消息送往了東北方向,讓自家叔父和郭桑岱速速來援。

他自己則是帶領兩萬騎兵,準備前往南岸和黃臺吉對峙,給曹文詔他們留足構建工事的時間。

雖然大明發展到晚明,許多百姓都不願意留鬍鬚了,但作爲官員,鬍鬚還是必須留的。

只是可惜,眼下建州八旗做不到黃臺吉的要求,沒有人願意捨棄家人,因此他們只能一邊保護婦孺,一邊進行突圍,無疑將他們的機動性大大降低。

戰陣之上,黃臺吉帶着中軍向前軍靠攏後,用那繳獲不知多少年的千里鏡眺望一里外矮丘上的明軍。

雖然看不清衆人五官,但曹變蛟那年輕的臉龐他還是能辨認的。

“這個明軍小將倒是沉得住氣。”

莽古爾泰低估了明軍對泰寧府的開發力度,因此覺得三萬多人,最少需要一人配五個民夫才能在此地駐兵固守。

不過在他看到明軍宰殺己方牛羊作樂的時候,冷靜如他,也不由得咒罵了一聲。

聞言,曹變蛟看了一眼自己的懷錶,這才發現眼下不過未時一刻(13:15)。

“兩萬餘騎,最少有兩個衛的騎兵。”

然而黃臺吉選擇突圍的時間很巧妙,正好趕在朵兒必河解凍前。

這種黑夜中,誰先點火,誰就是靶子。

至於黃臺吉,他沒有迴應,而是擡頭看了看天空。

這代表明日天氣依舊是陰天,而陰天對金軍有好有壞。

同樣的,後軍的代善也小心翼翼的指揮婦孺跟上中軍。

他們身着厚實的棉衣,隨身又攜帶肉乾和豆料。

總的來說,這一戰裡,黃臺吉和努爾哈赤沒想到朱由檢在北山佈置了那麼多石堡,朱由檢沒想到黃臺吉會跑的那麼果斷,努爾哈赤會甘願斷後。

哨騎把頭低得快要埋進胸裡,篝火前的諸多貝勒臉色也十分難看。

他是掐準了時間的,等他過了朵兒必河不久,朵兒必河就會解凍。

“準備迎敵!”黃臺吉打馬停下,舉起馬鞭下令中軍迎敵。

黃臺吉和建州八旗的旗丁雖然有棉甲和布面甲,鎖子甲等三重甲保暖,但漢四營和蒙古八旗,以及大量的婦孺工匠卻沒有這待遇。

只是入夜的時間,金軍就損失了上千人,這讓許多人臉色有些蒼白,但黃臺吉依舊鎮定自若:

黃臺吉的反問,讓濟爾哈朗沉默,代善反應很快,皺着眉反問:“你是說明軍還調了不少兵馬駐紮在此?”

“知道了,伱退下吧,告訴大貝勒,早早帶人入營。”

聞此聲的各甲喇額真,牛錄額真紛紛跟着吹響木哨,一時間哨聲向四周傳去,距離前軍四五里外的中軍自然也能聽到這密集的哨聲。

曹文詔的年紀,不可能剃了鬍鬚,因此領兵的人顯然不是曹文詔。

“是!”聽到黃臺吉的話,衆將紛紛應下。

曹變蛟準備穩打穩紮,配合自家叔父一起合圍建虜,並不準備輕敵冒進。

黃臺吉起身,走到輜重車後,拿出了千里鏡打量,這才發現明軍在烹羊宰牛。

短距離的奔跑讓許多馬匹不盡興,它們的蹄子踢着矮丘的薄薄積雪,露出了黑褐色的土地。

金軍可以用輜重車來結成車陣防守明軍騎兵的面突,這麼一來,明軍騎兵只能遊弋陣外。

果然,他的想法剛剛落下,大隊舉着火把的明軍騎兵開始返回矮丘背後。

“砰砰砰——”

金軍戰兵不過七萬不到,而拖家帶口的婦孺工匠卻足足二十幾萬人。

“算上民夫,估計他們能有十七八萬人。”

“六衛兵馬,那也就是三萬多人?”一直沉默不語的莽古爾泰也忍不住開口,但隨後他又補充道:

“建虜到哪了?”

誰曾想眼下來的不是曹文詔,而是另一個人。

“不是曹文詔……他沒那麼年輕。”

濟爾哈朗小心翼翼的開口,代善聞言也也沉着詢問:“要不要突進一波,如果能打垮這兩萬騎兵,那我們就能成功突圍了。”

至於留下來的曹變蛟,他則是帶着上萬鐵騎作壁上觀。

可是心動歸心動,曹變蛟更清楚,自家殿下要的是徹底覆滅建虜,而不是隻爲了一些婦孺。

黃臺吉的一番解釋,讓莽古爾泰點頭收刀,同時他也轉頭對阿巴泰吩咐:“讓蒙八旗分兵一萬人渡河。”

夜色漸黑,氣溫也隨之驟降,黃臺吉哈着熱氣,看着始終沒有火光的曹變蛟所部方向,心裡有些焦急。

在密集的北山密林中,騎兵的優勢並不算大,好在明軍的騎兵並不算傳統騎兵,加上各營壘清理了河岸樹林,因此讓曹變蛟的視野開闊了不少。

阿敏跟着黃臺吉走了過來,並在黃臺吉觀摩明軍的時候,自己也舉起千里鏡觀摩了起來。

“是的大汗,按照旗幟的數量來說,應該在兩萬左右。”

不是黃臺吉拋棄老弱,而是明軍專挑老弱下手,黃臺吉也實屬“無奈”。

建虜的首級價格雖然下降到了三十兩,但要知道建虜的婦孺也是算作首級的,不然此戰也不會被稱爲犁庭掃穴。

很快,莽古爾泰作爲先鋒官,率領前軍的兩藍旗,蒙古八旗等三萬兵馬作爲前軍出發,黃臺吉則是率領兩黃旗和兩白旗,以及范文程、李永芳的兩漢營作爲中軍。

曹變蛟轉頭看向羽林衛指揮使,而對方也看了一眼懷錶,合上後嚴峻着臉迴應:“按照時間,估計距離朵兒必河只有不到二十里了。”

“小曹將軍,建虜的前軍要渡河,我們不管管嗎?”

金軍本來就善於用高機動性打低機動性,復遼之役裡,努爾哈赤就是靠着四萬馬步兵,調動明軍二十幾萬步卒的。

“大汗,這曹姓小將欺人太甚……”

能在有限的訊息裡,捕捉到那麼多情報,這讓代善等人不免佩服。

外放的哨騎看到了大批集結的明軍鐵騎,當即折返,將消息彙報給了黃臺吉。

當曹變蛟帶人抵達南岸,準備就緒的時候,他立馬放出了塘騎,並且第一時間和金軍的塘騎爆發角逐。

至於渡河的那上萬蒙八旗騎兵,他們則是在小心翼翼的試探過後,成功的抵達了河北岸。

石堡的作用實際上並不是阻礙金軍,而是讓金軍分兵。

“全軍準備渡河,搜尋建虜蹤跡!”

不過這個計劃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不足七萬的金軍,能不能保護二十幾萬的老弱。

曹變蛟沒有輕舉妄動,因爲在這場對峙中,他有把握自己能熬死黃臺吉。

“明軍的騎兵,主要是四騎衛和上直各衛、各營的哨騎,還有曹文詔的朵甘九營。”

說着,曹變蛟低頭看了一眼時辰:“算算時辰,叔父應該已經帶着兵馬南下了,建虜就更不可能突圍了。”

他們想要紮營,卻又擔心曹變蛟帶兵襲擊,因此只能把後方運送而來的輜重車不斷圍在大軍四周。

黃臺吉在心中衡量,又看了看時間,發現距離酉時還有半個時辰後,他咬牙下了決心:

“大軍向朵兒必河開拔,前軍必須在河對岸紮營!”

黃臺吉下令迎敵,但中軍沒有直接停下,而是緩步向着前軍靠攏。

那牛羊不必多說,顯然是剛剛從金軍這邊搶過去的。

“阿哥,這麼算起來,明軍的鐵騎距離我們只有十五里的距離了。”

黃臺吉在等他出手,他也在等黃臺吉出手。

加上眼下的北上雖冷,卻不似月初的能把人凍死了,不過零下四五度的氣溫,報團取暖下,他們還是能堅持的。

“大汗,一些明軍騎兵繞道出現在了後方,襲擊了後軍的一些車隊。”

“是!”阿巴泰聞言,當即吹響了自己腰間的木哨。

萬馬奔騰聲驚動了朵兒必河兩岸的樹林,漸漸從冬眠甦醒的野獸飛禽紛紛飛出林子。

在代善看來,兩萬鐵騎放在哪一方都是不小的力量。

相比較他們,衣衫襤褸的建虜就不行了。

“有些麻煩了……”

自然,建虜的變化,最先表現的就是在哨騎身上。

曹變蛟感受他們的目光,也心知他們是爲了賞銀。

北上十五里後,哨騎將消息傳了回來,同時黃臺吉也下令全軍停止進軍。

倒是黃臺吉,他早就知道後軍會被襲擊,因此他那被火焰照得忽明忽暗的臉龐十分平靜。

在不清楚對方打法的情況下,黃臺吉不願做先手來發動進攻。

他波瀾不驚的詢問,哨騎則是把頭低得更深了:“旗丁死了百餘人,漢營死了二百餘人,另外婦孺被殺千餘人。”

不知道是不是曹變蛟有意的行爲,總之明軍在矮丘頂部點燃了一堆篝火,篝火旁還有人在忙碌着。

“回稟總兵,建虜後軍有大量婦孺,數量不下十萬,隊伍拉長數十里。”

他雖然不知道大明對於泰寧府的開發到了何種程度,但朵兒必河的明軍民夫,想來不會超過戰兵人數的三倍,不然明軍的後勤壓力就太大了。

黃臺吉和曹文詔、賀世賢他們都交過手,熟悉曹文詔的打法,因此他胸有成竹。

如果眼下是酷夏,那麼朵兒必河融化後,明軍可以輕鬆在北岸佈防,以逸待勞。

不過這時天色也暗了下來,對於不熟悉北山黑夜的金軍來說,他們不敢深入北岸,深怕明軍埋伏伏兵。

朱由檢出動兩萬鐵騎屯兵北山,應該已經是極限了。

帶領前軍出征的莽古爾泰看到了自己的西南面樹林有鳥羣飛出,當即側頭對身旁的阿巴泰吩咐:

“明軍從西南來,準備迎敵。”

好處在於朵兒必河不會解凍太快,壞處在於明日的氣溫依舊高不到哪裡去。

“按照這支人馬的旗幟是“曹”來看,領兵的應該是曹文詔。”

“現在怎麼辦?就這樣乾等着?”

忍不住的阿濟格也加入了話題,但此刻黃臺吉也十分糾結。

“按照駐紮石堡的兵馬甲冑和旗幟來看,應該都是上直十六衛的人馬。”黃臺吉分析道:

“上直十六衛裡,每衛各有騎兵兩千人,短兵步銃手兩千五百人,炮手一千一百人。”

“大貝勒雖帶人擊退明軍騎兵,但我軍還是喪失了六十餘車糧草豆料和數百牛羊……”

“籲——”

“擊敗建虜的主力,那十萬婦孺便是引頸待戮的羔羊。”

說罷、他轉頭看向明軍的諸多將領,不顧他們難堪的臉色,繼續呵斥道:

“傳令全軍,不得襲擾建虜主力和婦孺。”

屆時,朱由檢想要帶人北上追趕,解凍的河水就會耽擱他們一兩天的時間,讓金軍得以從容撤走。

曹變蛟呵斥了諸將,但是也清楚,婦孺不能襲擊,但有一樣他們可以襲擊:

“分派十千戶騎兵,尋覓建虜輜重,襲擾輜重者功賞三千兩!”

“唏律律……”

隨着曹變蛟帶領兩萬鐵騎渡河成功,北山的戰爭也即將打響。

沒有盲目突襲,曹變蛟勒馬停下,身後將領紛紛吹響木哨,上直鐵騎也令行禁止。

這個問題,衆多貴族心知肚明,顯然黃臺吉是準備藉助明軍的手來除掉一部分老弱。

“我等領命!”聽聞可以襲擾輜重車,許多人也紛紛熱切了起來,忘記了曹變蛟先前呵斥他們,讓他們難堪的事情。

不下十萬的婦孺如果斬殺,那僅僅賞銀就能到手三百萬兩銀子,眼下的兩萬騎兵,每人能分一百五十兩,這誰不心動?

“駕!駕!”

衆人心知肚明,但誰都沒有站出來。

只是這樣的等待中,天色漸漸開始暗了下來,並且四周氣溫也開始下降。

“死了多少人?”

結果黃臺吉和努爾哈赤不走尋常路,合戰都不準備打,就要拋棄耕耘了七年的數百萬畝耕地突圍。

只可惜,星空沒有出現在他的頭頂,他能看到的之後濃如墨般的天穹。

這麼一來,不止能拋下這部分累贅,還能把鍋甩給明軍。

羽林衛指揮使張垚詢問曹變蛟,然而曹變蛟卻搖頭:

“前軍突圍沒用,道路兩側延邊數個石堡,阿喇山城四周還有不少兵馬火炮,區區萬餘蒙古遊騎,哪怕是無法突圍就要死在這北山之中。”

“是!”

只是,黃臺吉萬萬沒想到的是,明軍居然在這北山地帶佈置了這麼多石堡。

曹變蛟也心動,因爲明軍的斬首是按照集體算的,主將是可以到手一成賞銀的,也就是三十萬兩。

“加上駐守石堡的塘騎,明軍最少出動了三個騎衛,三個步衛。”

“東北!”看到遠處天空響起的響箭,曹變蛟喊了一聲,便一馬當先的親率鐵騎向着東北方向衝去。

代善帶着兩紅旗和範文採的一漢營作爲後軍,並且等待接應多爾袞和劉愛塔他們回撤。

輪番的報團取暖雖然可以保持所有人不被凍死,但卻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

如果眼下建州女真能團結一致,他一定會選擇拋棄婦孺,帶着工匠和男丁突圍逃遁。

前軍如果去了河對岸,那金軍就在對岸有了落腳點,而曹文詔率領的騎兵,也不太可能直接衝陣。

兩萬餘騎忙碌一刻鐘,隨後纔開始小心翼翼的渡河。

塘騎小旗官在陣前回稟,鬍鬚上滿是呼吸後被凍住的冰渣。

也在他下令後不久,黑夜中的北山亮起了火光,好似黑夜裡的燈塔一般,指引着明軍的騎兵,告訴他們敵人的方位。

朵兒必河並不算寬,只有不到一百二十步的距離,換算後世也不過一百七八十米的寬度,水深四五米左右。

阿巴泰瞥了一眼矮丘上的曹變蛟,便吩咐人準備渡河去了。

只是眼下,金軍要保護婦孺,機動性下降,而明軍毫無顧忌,兩萬鐵騎的機動性遠遠高於金軍馬步兵。

然而,黃臺吉看的比代善還要遠。

“這裡地貌狹窄,他們兩萬多騎兵施展不開,不用擔心他們衝陣。”

這是朱由檢想出削弱金軍主力兵馬的計策,但他的設想是黃臺吉合戰失敗後帶殘兵和老弱撤退,因此他才只留了神策衛這一衛兵馬。

自然,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曹變蛟的觀察下,而面對黃臺吉的埋頭突圍,曹變蛟選擇了放任不管。

“明軍疾馳而來,必然沒有攜帶火炮,短兵相接,鹿死誰手未可知。”

“埋鍋做飯吧。”無奈,他只能下令做飯。

這名千戶開口,所有人都看向了曹變蛟。

也就是說,現在是明軍可以用高機動性來打金軍,偏偏金軍的火器還不如明軍,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那麼剩下的三千多,乃至更多的騎兵從何而來?”

黃臺吉看得很清楚,朱由檢不可能會對北山投入那麼多民夫,因爲多一個民夫就是多一份口糧。

“管他是誰,砍殺了便是。”

黃臺吉的估計八九不離十,唯一估判錯誤的就是明軍的配置,但這已經很不錯了。

“沒有那麼多,真有那麼多人,即便是朱由檢也負擔不起。”

“這次曹文詔沒有帶朵甘九營前來,而驍騎衛又跟在朱由檢身邊,也就是說,哪怕上直四騎衛的三衛在此,卻也僅有一萬七不到的騎兵。”

沒有時間了,曹變蛟合上懷錶,沉着的下令,隨後自己以身作則,翻身下馬爲戰馬裹上防滑的粗布。

明軍的塘騎策馬返回陣前,馬匹大口大口的喘氣,呼出白霧。

“可若是爲了十萬婦孺而放走建虜主力,你我都擔不起這個罪責。”

倉皇的哨騎從後方奔襲而來,不顧黑夜中還在趕路的一些婦孺,橫衝直撞的入了營壘,在篝火旁單膝跪下:

不過一丁點的失誤並不能代表什麼,這並無法影響大局,黃臺吉也註定無法突圍成功。

哪怕一個人保護十個人,爲了保護婦孺工匠不被石堡的明軍襲擊,金軍也需要分出兩萬餘兵馬。

他們帶來的是一車車輜重,以及一車車被凍得發僵的首級。

“你確定有兩萬鐵騎嗎?”

在他們應聲之後,明軍兩萬鐵騎分出一萬,又從中分出十隊,在建虜看不到的矮丘之後繞路準備尋覓輜重隊,襲擾輜重。

他們看不到建虜,但當大軍停下時,所有人都下意識的摸向了馬鞍上掛着的騎銃。

“奴才告退!”哨騎聞言鬆了一口氣,回禮後起身上馬離去,至於黃臺吉則是看向了明軍騎兵的方向。

按照這些天氣溫逐漸上升的態勢,曹變蛟估計建虜可以行軍到酉時(17點)。

加上多日來的跋涉,肉乾和紅薯幹已經吃光,因此要想吃肉、或者吃米飯,都得點火做飯,因此黃臺吉別無選擇。

金軍的馬匹數量,想要滿足這十萬人進行策馬突圍還是比較容易的。

兩個時辰的時間,足夠建虜跨越朵兒必河了。

伴隨轟隆的馬蹄聲密集響起,當曹變蛟越過矮丘,看到的便是身處林中,穿着五顏六色的建虜大軍。

兩萬餘騎太多,在河岸施展不開,能露頭的只有千餘騎兵,更多的騎兵還在矮丘的反斜面。

因此,曹變蛟皺眉呵斥起了千戶:

顯然,黃臺吉準備在不足一百二十步的朵兒必河分兵紮營。

莽古爾泰作勢要拔刀,卻被黃臺吉攔住了:

“不用管他們,先派蒙古八旗渡河,我們的目的是突圍,不是死戰。”

他的話讓一些明軍將領意動,一名千戶不由上前作揖:“小曹將軍,不如襲殺建虜後軍婦孺如何?”

他們都清楚,建虜……就在他們的對面。

負責記功的司馬開始上前統計,但同樣的消息也送到了金軍的陣中。

“這小將要拖住我們,如果范文程的消息沒有問題,那曹文詔應該也在北山,並且統領着不少兵馬。”

黃臺吉心情沉重的分析,只因他清楚,曹文詔手下的上直步衛纔是金軍的強敵。

面對騎兵的面突和短兵,金軍尚且能用強弓迴應,但面對明軍的火炮火槍……

想到這裡,黃臺吉沉默了。

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67章 戚金練兵第40章 海運之爭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77章 野心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95章 藩王質問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381章 朱由校站臺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8章 初嘗權力第164章 事畢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34章 奸宦毒婦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121章 備戰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32章 百般無奈第352章 直諫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150章 大小曹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77章 野心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67章 戚金練兵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
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67章 戚金練兵第40章 海運之爭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77章 野心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95章 藩王質問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381章 朱由校站臺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8章 初嘗權力第164章 事畢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34章 奸宦毒婦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121章 備戰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32章 百般無奈第352章 直諫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150章 大小曹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77章 野心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67章 戚金練兵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