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出塞

第136章 出塞

“唏律律……”

四月十二的科爾沁南部草原草肥水美,在這遼闊的草原上,一支行軍緩慢的人馬正在向着西南方向趕路。

近三千人的陣容中,有三百身着明朝邊軍布面甲的騎兵,一千二百身着邊軍布面甲的步卒,在他們身後、一千五百的漢卒輔兵在押運一千車的物資。

這些車上的物資用厚厚的油布蓋着,因爲駑馬不夠用, 因此每一匹馬都吃力的拉拽着馬車。

看着那車輪陷入草地的模樣,估計每輛車重達七八百斤。

這時、一名將領策馬到了隊伍前列的一個二十出頭的青年小將身邊,開口便是漢人無法聽懂的女真話:

“主子、今天已經走了二十里,得讓駑馬休息吃一下草了,申時應該就能抵達額駙的牧場。”

“可以。”聽到這話、青年小將點了點頭,用女真話迴應。

“下馬休整、放馬吃料!”

將領聞言,回頭就叫喊了起來, 於是乎這支人馬開始脫下頭盔, 將戰馬身上的馬鞍也卸下, 放它們吃草。

他們從一輛車上拿出了一袋袋豆料,然後根據駑馬一斤,軍馬兩斤的量開始餵馬。

喀喇沁、這個盤踞與明末張家口東北至廣寧西部的部落,是明朝冊封的朵顏衛,頭領是伯暈歹。

“行。”碩託微微頷首,隨後他們一行人便縱馬離去。

“兄弟們!我就不說別的廢話了,六天九百里,我要奇襲巴約部的恩格德爾,順帶宰幾個建虜的首級!”

“嗯,知道了,你把那商人帶過來吧。”坐在馬背上、恩格德爾一揮馬鞭,而旁邊的碩託也問道:

“現在躲避長城的商賈很多嗎?”

半個時辰後,碩託他們就見到了遠處策馬而來的百餘騎,領頭的則是身穿蒙古服飾的一個四旬蒙古人,而他也就是巴約部臺吉的恩格德爾, 後金的第一位蒙古額駙了。

“眼下軍馬不足,加上榆林口需要防守,末將帶一衛軍的騎兵北上,以一人四軍馬配兩匹駝甲冑和軍糧的駑馬,大概九百里的路程,六天就能殺到巴約部。”

“建虜既然要運糧,運送牛馬,人數應該不會小於一個甲喇的兵力,並且加上輔兵的話,可能有三四千人。”

結果萬曆十一年,他又和內喀爾喀的臺吉們籌集三萬鐵騎南下,爲速把亥復仇。

“這個……四萬斤鐵,或許需要不少時間,來回最少三個月。”李賀猶豫着。

“我們願意一千斤蜂窩煤換一匹下等馬,或者三隻羊,三千斤換一匹中等馬,一頭牛,六千斤換一匹上等馬。”

眺望着他們遠去的背影,朱由檢心馳神往,久久不能平靜。

不過他們卻不以爲意,只是將馬鞍放在草地上,坐在地上用輜重車將馬和人圍了起來, 在陣中說說笑笑。

“萬勝”的口號愈發響亮,甚至朱由檢也走出了城樓,走到女牆邊看着關內的羽林衛將士,心中恨不得自己成爲滿桂,帶兵出塞,橫掃土蠻。

“傳令下去!斬建虜一級賞百兩,斬北虜一級賞五十兩,開拔銀什麼的咱們兄弟不要!要賺就賺大頭!”

滿桂擔心這個,而朱由檢卻深吸一口氣道:

“你只管擊敗恩格德爾,擊敗他之後,告訴炒花,將恩格德爾的草場換給宰賽,但大明要在遼河下游、遼澤北部築城開墾,日後炒花他們就在下游與大明互市。”

伯暈歹好歹是喀喇沁部的三十六部領主之首,只派一個千戶,似乎有些看低對方了。

“鐵鍋的話,如果您需要,我們可以用一百斤鐵換一匹下等馬,或者三隻羊,三百斤鐵換一匹中等馬,或者一頭牛,六百斤鐵換一匹上等馬。”

“大概半個多月吧,這個季節,牛羊最多的部落都去北面了,請他們帶牛羊過來需要不短的時間。”恩格德爾說這話的時候,他們也進入了這座土城內。

“要是哪個兄弟死戰場上了,我私人拿一百兩給他的妻兒買田地,蓋宅院!”

“這裡的所有物資我都買下了,就按照你剛纔說的價格,具體的你去和我的千夫長談,他們會給你足夠的牛馬。”

四百套布面甲,足以裝備部族十分之一的男丁。

只要有足夠的鐵,他就能裝備自己麾下的四千騎兵,成爲內喀爾喀五部中實力最強大的一部。

“殿下、將軍,羽林衛已經準備好,隨時可以出關。”

碩託也不害怕恩格德爾黑吃黑,解釋道:“都是遼東那邊戰敗明軍的甲冑,還有一些鐵鍋和鹽,我們準備換上萬頭牛,四萬只羊。”

陸文昭還在喘着粗氣休息,而朱由檢卻和滿桂研究起了如何最快奇襲巴約部。

因此、陸文昭帶着人加急出城,在辰時就將消息帶到了榆林口的朱由檢手中。

那萬馬奔騰,旌旗飄飄的景象,無不在誘惑着他。

眼下已經是四月十二,而下午的申時他們就能抵達後金第一位蒙古額駙的恩格德爾的部落。

“那些糧食看上去有數千石,就當是我送給昆都侖汗的禮物了。”

“多謝額駙。”碩託語氣有些冷淡。

這是他們出發的第八天, 由於科爾沁南部草原也並不太平,內喀爾喀中也有針對他們劫掠的部落,因此他們趕路的很慢。

“嗯、只是看起來數量不多。”碩託點了點頭,而這時那領頭的商人也被帶了過來。

尤其是他的父親長昂,經常與察哈爾的圖們汗、內喀爾喀的速把亥、喀喇沁的青把都等人聯合襲擾明境。

“回殿下、沒問題,騎銃這玩意,天策衛和羽林衛各有一千支,只要湊夠五千六就可以了,剩下一千七就留給殿下!”

因此、不止是巴約部,其他各部都有吸收北逃漢人耕種的習性。

“開門!”

倒是恩格德爾也知道自己剛纔的行爲或許觸怒了碩託,因此在他李賀離開後,便對碩託笑道:

“去吧,我會備好銀兩,等待你的凱旋!”朱由檢看向滿桂,與他四目相對,而滿桂也深吸一口氣,隨後深深作揖後,一言不發的出了城樓。

“你剛纔沒有看到那個留着兩縷辮子的男人?那傢伙顯然是建虜,這說明殿下的估計沒有錯,建虜果然來巴約部貿易了。”

“沒見過、是生面孔,我們不懂漢話,所以向請臺吉您問問他們的貨物。”

不過當商人看到碩託的時候,明顯愣了一下,因爲那極具特徵的金錢鼠尾辮着實醒目。

接下來的幾天、碩託一直在等待北方各部蒙古人帶牛羊南下,不過他沒等來牛羊,卻等來了一隊行商。

“好!”聽到騎銃和步銃都足夠,朱由檢便對滿桂道:

“騎銃只有五千三,沒問題吧?”

與後世人印象中游牧民族只會放牧不同,遊牧民族實際上更喜歡吸納北逃的漢人來耕種。

他們一行人有說有笑的翻越了前方的小丘陵,隨後映入眼簾的便是廣袤的一處小平原,以及屹立在平原上的一座土城,還有在土城四周耕種的一兩千漢人。

“出關!”

他的部衆並不算多,不過區區萬人,十五歲以上的男丁更是隻有四千不到。

他閉上了嘴,但恩格德爾卻和李賀聊了起來:

“你如果能在下次貨物運送來時,送來四萬斤鐵,那麼我就可以和你貿易。”

由於後金可以開採長白山餘脈中露天礦石,因此他們經常用鐵和鹽作爲聯盟蒙古人的手段。

李賀做了一個蒙古的介紹禮,而恩格德爾微微頜首,隨後用並不熟練的漢話說道:

“額駙也給你準備了五百頭牛,三千隻羊作爲禮物,你可不要嫌棄太少了啊,哈哈……”

朱由檢看着地圖,緊皺眉頭,而滿桂也用手指着崎嶇的北部燕山道:

“三個月而已,只要你在冬季前帶來巴約部,我就給你對應的牛馬。”說完,他馬鞭指向了所有物資,開口道:

五千餘騎出塞,這已經是明軍多年未有的盛況了。

不過李賀卻微微行禮道:“這次我們只帶來了一些樣品,如果臺吉願意和我們建立長期的貿易,我們願意用便宜的價格販賣蜂窩煤和鐵鍋、鹽給您。”

“那得看你的價格能不能讓我滿意。”恩格德爾皺眉說着,而李賀也笑道:

恩格德爾就見過喀喇沁蒙古中一個臺吉帳篷內的蜂窩煤,但他也瞭解了價格。

“快!你叫一小旗的人馬,給我一人三馬,換馬不換人的把消息給送去盧龍縣!”

滿桂大喝一聲,隨後天策衛的騎兵羨慕的下馬,爲羽林衛開城門,滿桂也帶着羽林衛殺出了關去。

在草原上走了半個時辰後,他們就看到了放牧着牛羊的牧民。

從努爾哈赤下令,讓二十一歲的碩託領兵開始, 他們花了兩天準備了豆料和乾糧,又調來了甲冑和輜重車, 將所有繳獲的明軍甲冑收集在一起後纔開始出發。

大帳內的朱由檢穿着常服,而旁邊的滿桂則是穿着總兵的魚鱗甲,王承恩也是風塵僕僕。

“以前沒有那麼多,不過自從昆都侖汗在薩爾滸擊敗了明人的軍隊後,躲避長城前來草原販賣商貨的商賈就多了起來。”恩格德爾解釋着,並用馬鞭指了指那數百車貨物道:

“您看看那裡,那裡的貨物堆得鼓鼓的,應該是糧食,看來這次臺吉您也不用等待了,可以直接買一批糧食帶回去。”

恩格德爾也笑着說道:“這幾年北逃的遼東漢人很多,我的部落裡已經有兩千漢人了,用他們的話,差不多就是開墾了兩萬多畝耕地。”

走私商人的到來,讓巴約部熱鬧了起來,就連恩格德爾和碩託都被吸引,來到了城外的草原上,並看到了數百車貨物。

“羽林衛吧,羽林衛中有三千多人都是之前勇士營和羽林前衛的老卒,末將用起來順手。”滿桂迴應,並對朱由檢道:

“殿下、眼下奇襲巴約部,除了路程和馬匹,還有一個問題便是喀喇沁。”

李賀激動難耐,顯然他們就是李若漣麾下的北鎮撫司錦衣衛,而這次所有許諾的東西都是爲了來刺探情報罷了。

恩格德爾是巴約部的臺吉,也是後金一方的附屬,後金再兇殘,也不至於對他們下手。

春季是蒙古各部活動最頻繁的時候,蜂窩煤雖然主要在張家口和白馬關對喀喇沁蒙古人販賣,但喀喇沁的蒙古人也把蜂窩煤介紹給了土默特、察哈爾、內喀爾喀諸部。

“我們帶來了鐵錠和鹽、還有糧食和北直隸新出現的一種蜂窩煤。”李賀笑呵呵的迴應,隨後恩格德爾皺眉道:

“蜂窩煤?我聽喀喇沁的人說過,那個東西很好,但是太貴了。”

萬曆三年他領兵三萬南下攻明,被戚繼光率領上萬步卒擊敗墜馬,險些被生擒,他的大將叔長禿爲保護他被生擒,最後在戚繼光面前“納馬鑽刀”立誓後,纔得到了獲釋。

“你要調哪一衛?”朱由檢緊皺着眉頭,十分擔心。

“這次還需要額駙幫我們去買一些糧食,我帶來了六萬四千多兩銀子,和三百多萬枚銅錢。”

過了許久,他才長舒了一口氣,隨後轉過身來,冷臉對王承恩道:

“派天策衛一千戶領百餘騎兵出關,前往伯暈歹的哈喇城,告訴伯暈歹,叫他前去白馬關商談白馬關開設互市一事。”

“額駙、我們這次是來互市的。”

在喝彩之餘,前面的人告訴了後面人滿桂的話,一時間所有人眼睛都紅了起來。

當他們脫下頭盔時,露出了頭頂和腦後的兩根金錢鼠尾,模樣醜陋,十分難看。

當他們走的足夠遠了之後,李賀旁邊的一人才道:

“百戶官,您剛纔的許諾也太大了吧,要是殿下不出兵,那麼下次我們還真得帶四萬斤鐵來啊……”

碩託這次只帶了一個甲喇的兵力,所以需要步步爲營,行軍太快,消耗了馬力,就容易被一些反對後金的人有機可乘。

他下了榆林關口,翻身上馬後,對已經列陣羽林衛的前排千戶和指揮使等將領們道:

哪怕朱由檢自己也不敢保證,而滿桂卻敢做出這個計劃。

“互市好啊!今年的春季草肥水美,牛羊都多了不少,你們要換多少牛羊?”

恩格德爾笑着,隨後便叫人接收這二十車的甲冑和鹽巴。

“對了。”碩託突然開口道:

近五百里的距離,在八百里加急的情況下,情報當夜就越過了山海關天明時就送到了盧龍縣。

朱由檢猶豫片刻,他知道天策衛和羽林衛是身披三甲的精銳騎兵,但每個人的傷亡都是他不能承受之痛。

那些牧民一開始還以爲是明軍出塞了,嚇得慌忙想跑,結果知道是後金的人,加上自己是巴約部的人後,便放下了戒備。

到時候就是由恩格德爾請內喀爾喀其他幾個部落的頭人,前來商討甲冑的價格了。

“是!”甲喇額真轉頭揮手,隨後上千輛車中,立馬拉出了二十輛車,油布掀開後、清一色的都是比較完整的布面甲和有些發黃的鹽。

“局勢有變、巴約部的兵力現在必須加上那建虜將領的兵馬。”

“他舉兵前來又如何?只要他敢舉兵前來,長城下就是他的墓地!”

他是喀喇沁部的塔布囊(成吉思汗後裔結婚者),同時也是明朝所封的朵顏衛左都督,但別看他是明朝冊封的朵顏衛左都督,他父親和他多次襲擾大明邊疆。

畢竟戰馬需要吃足夠的豆子,而人也不可能一直吃肉,還是要吃糧食的。

“只是天氣越來越冷了,每年的豆只有三四千石,糧食也不過只有一二萬石。”

他戎馬四十多年,可以說一輩子都在和明朝爲敵,而他的兒子伯暈歹自然也是投機者。

他帶人休息了半個時辰,隨後一行人馬繼續上路。

“至於糧食,北直隸的糧食太貴了,我們願意用豆來換,十石豆一匹下等馬,或者三隻羊,三十石換一匹中等馬,或者一頭牛,一百石換一匹上等馬。”

碩託看着在土城道路四周耕種的漢人,心中十分厭惡,恨不得把他們都殺光,但嘴上還是恭維着恩格德爾。

算上以前和後金貿易的布面甲,他的部族中已經有大半男丁有布面甲了,在內喀爾喀五部之中也算得上戰力斐然了。

當這條情報送來的時候,王承恩也驅趕着馬匹抵達了榆林口,而朱由檢和滿桂也在榆林口等待着。

“騎銃五千三百支、步銃三千二百支,彈子和油紙藥子三萬對。”王承恩作揖回禮。

所以他選擇了閉嘴,但心裡依舊想着等瀋陽之戰結束後,要好好敲打這羣在草原上的野蠻人。

但碩託也知道,自己帶來的兵馬不足,加上其他內喀爾喀諸部在南下的路上,如果他動手,很有可能會遭受到仇視後金的內喀爾喀其他部落給圍困。

這代表他要吃掉其中的一部分,而碩託也知道,但他選擇了不揭穿,而是詢問道:

“召集各部,讓他們帶牛羊來、需要多久?”

“多謝額駙。”碩託感謝了一句,隨後對旁邊的甲喇額真道:“把我帶給額駙的禮物拉上來。”

想到這裡,恩格德爾立馬就要開口答應,但是他的模樣卻引起了碩託的不滿。

“額駙的田地比之前我來的時候更多了。”

“你帶來了什麼貨物?有什麼新奇的嗎?如果只是糧食和鐵鍋、鹽,那麼我可以去廣寧互市。”

朱由檢說完這話、滿桂只能皺眉點了點頭,而這時城樓也走進了一名參將,他作揖道:

一衛騎兵六天橫跨九百里隨後投入作戰,並且對手中還有上千建虜,四五千北虜,這樣的敵我態勢,沒有人敢保證一定能贏。

萬曆三十四年,他又帶兵到山海關前叩關,最後在萬曆三十五年春墜馬而亡。

他見到了碩託,便翻身下馬, 作勢要抱對方, 碩託雖然厭惡蒙古人,但還是強顏歡笑的和對方抱在了一起,笑道:

“廣寧的糧食現在是一兩二錢一石,這裡應該能買回五萬石糧。”聽到這話、恩格德爾賣了一個乖,他把廣寧一石一兩銀子的糧食說成了一石一兩二錢,並且只說了五萬石。

這麼想着、牧民驅趕着牛羊向巴約部的駐地趕去。

恩格德爾詢問自己的千夫長,千夫長卻指着領頭的一個三旬商賈道:

“至於喀喇沁的伯暈歹那邊,我自然有辦法。”

“這些人是哪裡來的?”

他們馬不停蹄,在抵達了廣寧後、立馬更換了三匹馬,繼續向南奔去。

可眼下如果不斷了後金從內喀爾喀獲取補給的路子,那麼遼東的局勢就會更加危險。

“殿下、伯暈歹擁兵三萬,是不是由奴婢親自帶人前往比較有誠意?”王承恩有些擔心。

“我剛纔已經問過了,還有十天的時間,其他幾部就會南下,如果今夜我們八百里加急送往盧龍縣,殿下一定會出兵的,爺們這次估計要升千戶了!”

“多謝多謝!長生天會祝福您的……”李賀欣喜若狂,隨後便和千夫長去一旁討論貿易的事情去了。

“殿下、依末將的建議,最好就是現在就出發,由末將領兵出榆林口,順着漆河北上,繞開喀喇沁湯兔部,向東北進軍,沿着長城北部百餘里向北進發。”

恩格德爾見狀,笑道:“現在是打獵的好時候,我們去北面打獵吧。”

內喀爾喀不如喀喇沁強盛,並且由於靠近東北,他們有木柴可以砍伐,所以對蜂窩煤並不熱衷。

“不過伱們擊敗了宰賽,我佔了一塊宰賽的牧場,部落裡的人還能活下去。”

“額駙可以去廣寧互市,到時候希望能幫我們買來些糧食。”

“五萬頭牛羊……這不是小數目。”聽到這個數目,恩格德爾點了點頭道:

“我需要請幾個部落的臺吉一起來,才能確定能不能把東西都換完。”

“四百套布面甲,三千斤鹽,這是給額駙的禮物。”碩託笑着迴應,而恩格德爾看着這些布面甲,更是眼前一亮。

後面的羽林衛騎兵雖然不知道滿桂說了什麼,但也跟着喝彩了起來。

一些後金士兵見狀有些忍不住的想動刀搶羊,但碩託卻命人叫牧民去通知恩格德爾前來見他。

四月十七的清晨、一隊數百人的行商抵達了巴約部的土城,並在城外開始販賣鐵鍋和糧食、鹽蜂窩煤等各種東西。

“山西行商李賀,見過巴約臺吉……”

至於豆料也是很重要的東西,鹽也是一樣。

說道這裡、李賀趕緊指揮了起來,而旁邊的人聞言,也立馬叫了一小旗的人馬,以一人三馬的姿態向着廣寧奔去。

眼下薊鎮被裁撤,遼瀋又有危局,很難保證伯暈歹不會叩關,也很難保證伯暈歹會不會派人給恩德格爾通風報信。

恩格德爾笑着迴應,眼睛不停的打量後面的輜重車。

當李賀的話說出來,恩格德爾立馬就心動了,尤其是最後一項的鐵。

“放心、殿下肯定會出兵的。”李賀攥緊了拳頭,激動道:

想到這裡、朱由檢看向王承恩道:“帶了多少騎銃和步銃?”

如果這兩種資源有了其他的獲得渠道,那麼他們對於內喀爾喀的控制就會下降。

過了半個時辰,李賀也做完了生意,帶着大批牛羊向着南邊的廣寧趕去。

“萬勝!”十餘名將領紛紛拔刀指天,唱聲喝彩。

滿桂十分激動,因爲他見識過騎銃和步銃的威力,所以纔敢直言說用一衛五千六百騎兵就能夠衝擊有着上前後金兵馬的恩德格爾部。

面對王承恩的顧慮,朱由檢卻留下了這樣的一句話,隨後轉身下了長城。

滿桂、孫應元他們兩人都離開了北。

這下,北直隸只有朱由檢一人來守護了……

今天兩更

(本章完)

第46章 佈局西南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122章 京中兵馬無男兒第86章 上架感言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136章 出塞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93章 大仇得報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37章 浙兵戚金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57章 解決兵員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465章 拂曉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67章 戚金練兵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3章 難兄難弟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337章 多方雲動
第46章 佈局西南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122章 京中兵馬無男兒第86章 上架感言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136章 出塞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93章 大仇得報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37章 浙兵戚金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57章 解決兵員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465章 拂曉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67章 戚金練兵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3章 難兄難弟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337章 多方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