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穩住遼東

第159章 穩住遼東

“西南有叛軍!淮西有貪官污吏!東北有建虜!”

“這算什麼!?這算什麼?!”

十月十二日,順天府皇宮,養心殿內、朱由校用攥緊的拳頭重重砸在龍案上,嚇得殿內所有太監紛紛跪下,連魏忠賢也是一樣。

在龍案下,是南鎮撫司指揮同知的崔應元,以及監察司的盧劍星。

見皇帝不說話了,崔應元當即開口道:

“萬歲、臣查了一下檔案,發現這段堤壩,是前任宿州縣令施惠、靈璧縣令周朝所修築。”

“臣以爲、當派緹騎,請孫總兵派兵協助,捉拿兩縣所有官員和胥吏!”

“還有呢……”朱由校陰沉着臉,顯然對這個提議不滿意。

幾十萬百姓受災,要讓他們活到來年秋收,這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眼下山西三鎮還在裁撤,西南又在用兵,遼東也需要穩住局面,哪裡都需要用錢糧。

這幾十萬百姓所需,遠遠超過孫應元的估計,甚至需要花費上百萬兩銀子的物資來賑災。

這樣的伙食,放在這個時代,恐怕要一個正常力工兩天的工錢才能吃到。

看到可以接管宿州和靈璧兩縣之地貪官污吏的田畝時,他笑着合上了手書,對陸文昭道:

“告訴王安、所得到的田畝,還是按御馬監的規矩,發給因爲洪災而無家可歸的無田百姓,御馬監抽取三成,並替他們繳納賦稅。”

西北、東北的攻勢被遞減,叛軍的突破口被限制在了南邊的廣西,而眼下的廣西並不富裕,還有諸多土司。

他比較在意的,是這編練山西營兵後所訓練的人馬應該投入哪裡。

想到就做,朱由檢當即研墨,寫了一份手書給自家皇兄,內容正是裁撤赤水衛和普市所。

三鎮兵力,應該是三十六衛三十八所二十五營一千零七十二堡,按理來說,便是衛所兵23萬9600,營哨兵8萬9711人,還有4萬4300匹戰馬,5萬7202匹挽、駑馬纔對。

“嗯……”朱由檢接過手書,一目十行的看了下來。

他要那些幹嘛?

“卑職領命!”陸顯作揖頷首,而朱由檢也對陸文昭道:

想到這裡,朱由檢將目光放到了孫傳庭的軍報上。

只不過、相比較運往遼東的糧食,目前賣出去的糧食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

“還有……”崔應元額頭滲出冷汗,而這時幹清宮門的淨軍太監快走進殿,對養心殿的朱由校作揖道:

“萬歲、葉閣老聞黃河決口的原因後,特來求見。”

朱由檢倒是希望這些土司都造反,這樣他就可以一口氣對西南改土歸流了。

“是!”陸文昭聞言,當即坐在了帳內左位的桌上,研墨後將朱由檢的原話寫下,吹乾墨跡後,命人送往御馬監南場給王安。

接下來、需要向甘陝、河南、山東、遼東開拓,而首當其衝的便是遼東。

減去長城一千零七十二堡所駐紮的營兵,再減去一百五十處城堡,關隘的兵馬,在三鎮內部,只有不到三個營,八千餘人的兵力。

陸文昭比朱由檢更沒架子,盤坐在地上,端着飯碗大口吃着。

但是眼下、軍籍冊所彙報上來的兵馬數量卻讓人想要發笑。

“是!”陸文昭作揖回禮。

陸文昭看了看朱由檢,見朱由檢沒有說什麼,纔敢繼續下去道:

“軍餉便需要近三百二十萬兩軍餉,上直人馬軍餉支出近一百九十萬,外拱衛需要近一百三十萬兩,算上伙食,全軍每歲要支出近四百六十萬兩……”

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和孫傳庭就沒有衝突的地方了。

朱由校心中難受,想到了無論什麼責任和後果都敢承擔的自家弟弟。

並且對於六衛失陷,朱由檢並不難過,相反十分開心。

現在這六衛被覆滅,上百萬畝軍屯田成爲無主之地,倒是省去他一番力氣。

“如此一來、便能讓二縣三十多萬百姓安然渡過明歲。”

“卑職領命!”陸文昭作揖後退出了軍帳內,而朱由檢則是看着眼前的軍籍冊皺眉。

二十八營兵馬近八萬五千人的命運就被朱由檢安排了,而他要繼續做的,便是裁撤衛所。

哪怕這些土司響應奢、安、宋三人,但也不過增添三四萬兵力罷了。

北直隸南部衛所,加上山西衛所,近兩千萬畝軍屯田將被他得到,但是他卻高興不起來。

看到木增援兵即將抵達的時候,微微頷首,表示十分滿意。

在朱由檢一邊想、一邊笑着吃飯的時候,陸文昭也埋頭苦吃。

朱由檢聞言,也笑道:“他難過個甚?整頓了山西,太行山和所有山脈,他要是都拿來開設官場,恐怕能開設數千所,養個幾十萬頭豬,上千萬家禽。”

他強忍着怒氣,繼續看了下去。

他並不害怕西南陷入拉鋸戰,如果這裡陷入拉鋸戰,那將是一個可以磨練將領的地方。

近在眼前的這些事情讓他不安,眼下的他,好像已經有了能蕩平建虜的能力。

但是用二十多萬精銳去打深山老林的建虜,他能得到什麼?

頂多是一些露天的鐵礦和成片的森林、沼澤罷了。

百姓很好,只要能吃口飽飯,就不會想着造反。

好傢伙……

“殿下、這是卑職師侄陸顯,負責監督盧劍星麾下沈煉前往遼東販糧一事。”

不過對於朱由檢來說,鹽場已經成了規模,再加上山西和北直隸剩餘衛所的軍屯田,那麼明歲就不難渡過。

他撤回了手,繼續道:“黔國公沐昌祚、都督僉事總兵官沐啓元,二人止步不前,閣老是怎麼看的?”

看着信中貪官污吏的調查內容,朱由檢輕嗤一聲,沒有說什麼。

戶部加御馬監,便能獲得四千多萬石田賦,哪怕到時候北方的糧食也降到了一石三百文,這也是一千三百多萬兩銀子。

因此,雖然只有七天,但遼東各地的士卒親屬可以說成爲了皇店糧食的主要購買力。

至於派遣西南三省的人中,吳阿衡應該也是能拉攏的,以他河南人的身份,恐怕在進行河南衛所裁撤,分地的時候,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

“按照十五兩的軍餉,這支出上……”

忽的、馬蹄聲響起,隨軍大庖廚吃飯的人都向着門口看去,果然看到了一行身着錦衣衛衣服的人到來。

至於朱由檢,他則是鬆了一口氣。

“宿州、靈璧一事,吾準備讓南鎮撫司着手,貪贓官員胥吏紛紛抄家斬首,田畝交由御馬監南場。”

“萬歲不妨可以問問英國公……”

“退下吧,我靜一靜。”朱由檢擺手,而陸文昭和陸顯也退出了帳內。

“近二十四萬衛所兵,有何用?”

至於楊文嶽和洪承疇……

權衡利弊,朱由校纔開口道:

“殿下千歲……”

“殿下,都在這裡了。”

不可否認,末代黔國公沐天波對大明的貢獻,也不可否認沐昌祚鎮守雲南的貢獻。

朱由檢則是擦了擦嘴,隨後看到了陸文昭和陸顯暢談,朝着朱由檢走來。

既然這樣,這倒是裁撤這一衛一所的好時候。

【十月初七,重慶兵備道洪承疇破叛軍將領樊虎於二郎壩,斬首一千二百三十二人……】

“嗯……”朱由校眼中流露出了一絲失望,隨後擺手道:

“無事的話,閣老便退下吧。”

他這句話說出,朱由校微微頷首,這代表葉向高願意爲他抗壓力,這是朱由校想要看到的。

一名錦衣衛千戶走進帳內,作揖回禮。

交給國庫,這一千三百多萬兩銀子就能養活五十多萬職業軍人,這是隻有唐朝開元盛世時才能達到的武功。

寫完了手書,朱由檢便對門口喊道:“來人!”

一年的時間,他已經將九邊重鎮裁撤了四個,繼續裁撤恐怕會引起動盪。

拿去賑災,熬煮稀粥的話,最少能讓三千多萬人多活兩個月。

解決天下士紳地主這種事情,恐怕窮極朱由檢一生都無法做到,而是需要數代人的努力。

大戰之後,就算滅了建奴,恐怕也會折損近半精銳。

“老臣以爲,當調鳳陽府、淮安府、揚州府、應天府等地的常平倉官糧前往賑災。”

天下軍屯田九千萬,眼下他一人便佔據了近二分之一。

“如果算上眼下十六衛軍和上直、外拱衛營,全軍數量便達到上直十六衛軍,上直十二拱衛營,外二十八拱衛營,總計二十一萬零八百四十人。”

“平身吧,把消息拿給我看看。”朱由檢伸出了手,陸顯也將懷中的軍情拿出,雙手遞給了朱由檢。

山西的事情解決了,他對於心中盛世的距離,也就越來越近了。

貪官污吏可以殺,但需要等待燕山所。

朱由檢眯着眼,呢喃着開口,隨後叫人送來了西南的軍報。

朱由檢接過後,打開信件,一邊走回營帳一邊看,陸文昭和陸顯在身後跟着他。

只是現在還不到時候,雖然西北四鎮比起山西三鎮弱了太多,但欲速則不達。

“現在看來、恐怕是販糧有了進展,卑職過去看看。”陸文昭說着便起身。

“兩縣官員斬首,胥吏與官員三族,皆流放大寧三衛,抄家之後,田畝充入御馬監南場,錢糧送入太倉,古董字畫歸入內帑。”

朱由檢端着一個木碗,碗裡是香噴噴的粗米和炒葷菜,還有炒雞蛋、炒雞肉和一碗雞湯。

這其中,黃河決堤,孫應元帶人去堵住決口的後續消息他也看到了。

“回殿下……”陸文昭道:“三萬五千多營兵,再招募一些,便可以編成十二個營。”

但張維賢的意思就是,他管不了黔國公府,因此朱由校只能寄希望於葉向高。

不過、當他最後看到黔國公府的沐昌祚、沐啓元二人領兵止步不前,至今也沒有踏入曲靖府的時候,他的手指攥緊了書信。

遼人爲主的遼鎮兵馬,自然也要養家餬口,十二兩銀子的軍餉在往日不過能買八石,勉強養活一個人。

“可……”朱由校回了一個字,而葉向高見到皇帝的模樣,又作揖道:

這樣的舉動立馬引起了其他遼商的警惕,也引起了遼東百姓的搶購。

畢節衛的北邊,是赤水衛和普市所,眼下這兩地對叛軍根本沒有實力阻擋,反要靠孫傳庭來幫忙死守。

“加上御馬監其他各種,恐怕明歲會支出超過七百萬兩……”

一時間、貴州失陷六衛四州二府被攻破,三府被圍,廣西一州一府失陷大半。

在臨前幾步的時候,陸顯收起了吊兒郎當的模樣,作揖道:

就眼下而言,山西和北直隸,已經是皇權掌控最嚴密的地方,便是文官造反,也能在第一時間鎮壓。

孫傳庭的家族也是世襲的衛所,不過朱由檢對陸文昭交代了,振武衛的孫氏家族,就按照官職分地,不用和其他衛所軍官一樣遷移京城。

朱由檢嘴角輕挑,繼續翻看西南軍情的情報。

用紅薯養牲畜,減少糠的損耗,用糠養雞,減少主糧的損耗,變相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估計距離朱由檢心中的官場上萬,已經不是特別遙遠了。

他能做到的,就只有在解決的同時,向外開拓,讓大明的百姓能活下去。

不過眼下、葉向高也怕擔責,弄得一個苛刻勳臣之後的罪名,因此不願擔責任。

朱由校心中嘆了一口氣,因爲黔國公府的事情,他自然是問過張維賢的。

不過那太遙遠,眼下朱由檢更應該想的,是怎麼擴大皇權的範圍。

做完這一切,朱由檢便起身走出營帳,看了看時間後,和陸文昭一起前往大庖廚吃飯去了。

戰馬和挽馬、駑馬也空額甚多,儘管援遼調走了不少,但居然只剩下了一萬二千餘匹戰馬,八千多匹挽馬。

他一進來後,朱由校便開口道:

想到這裡、朱由檢睜開眼睛道:

“把這外十二營兵馬和十六營兵馬打亂,繼續駐紮山西。”

首先便是南北場的糧食與皇店交接,皇店交接瞭如此巨大的一筆糧食後,當即將遼東的糧價從十文一斤,直接調整到了八文一斤。

wWW☢ ttκǎ n☢ ¢ ○

“老臣告退……”葉向高作揖回禮,隨後退出幾步後,才轉身離開。

“御史不知兵,不過是妄議朝政罷了。”葉向高打了一個馬虎眼,隨後又道:

“以後這些奏疏,萬歲若是不喜,可以留中內閣。”

朱由檢把信丟到了火爐中,對陸顯道:“繼續監視,另外讓人告訴遼東皇店的總理太監,一旦賣不動就繼續降,直到降到五文一斤的價格。”

一進門還沒坐下,就聽到朱由校想法的葉向高心頭一緊,緊接着作揖道:

“萬歲要如此自然是可以的,但眼下的當務之急是賑災。”

平越衛、興隆衛被陷,思州府淪陷,石阡府失陷,思南府、銅仁府被秦翼明、秦拱明領兵解圍。

三都管、桑坪關被秦良玉、張鳳儀死守,擊退石阡府土司來犯。

“殿下、這是萬歲命人送來的決堤處理手書。”

將赤水衛和普市所合併爲赤水府,任命孫傳庭爲赤水、畢節兩府巡撫。

他會這麼說也是有原因的,眼下又開拓近兩千萬畝的軍屯田,到時候所能收穫的麥殼用來加工成糠的話,二三億斤都輕輕鬆鬆。

陽曲縣外軍營內,當陸文昭將各處送來的軍籍彙總交上來後,朱由檢直接翻到了最後一頁。

這是朱燮元想請兩廣援兵的奏疏,朱由校想也不想便批了紅,在下方備註道:

【速速平叛,勿讓叛軍擾吾之子民】

廣西泗城州、廣遠府失陷大半……

“把信送給皇兄。”朱由檢說完,千戶也雙手接過了手書,回禮後退出帳內。

領頭的人是一個手持長刀,吊兒郎當的錦衣衛百戶,而陸文昭見到他後,便對朱由檢笑道:

不得不說、大明在四年間往遼東砸了一千五百多萬兩銀子,這些銀子雖然一部分涌入了吃空額的將領手中,但是士卒手中也有不少。

從七天前開始交付上架的糧食,眼下已經售出一百七十八萬六千多石,換得銀兩二百二十三餘萬兩。

“殿下又設立十二營的事情如果被王掌印知道,估計他又要哭窮了。”

“……”朱由校沉默,他知道一定是宣黨的湯賓尹來找了葉向高。

四周的將士對於自家殿下出沒也不奇怪,只是說一些葷段子的時候小聲了些。

坐在帳中、他靠在椅子上,皺着眉看完了這一頁。

“果然、到了最後,朕的身後只有弟弟……”

不過對於十六衛軍來說,這已經是很尋常的伙食了。

威寧衛、平壩衛失陷,鎮寧、永寧、安順等西南三州被起兵土司由內而外的攻破。

不然以葉向高的脾氣,不會對無黨派的官員開口留情。

營哨兵援遼兩萬七千人,理應還有六萬兩千七百多人才對,但軍籍冊上,營哨兵只有三萬五千二百零七人。

西南不比北直隸,他的手沒有那麼長,也做不到在京城的控制程度。

黃河、西南、遼東……

“這個……”葉向高沉吟了一下,心中有些尷尬,他可不想牽扯勳貴的事情,因此對朱由校道:

這麼一來、孫傳庭或許可以擔任大明的在甘陝的三邊總督一職,配合自己對河套、土默特的針對打擊,隨後組織大規模的陝北百姓遷移。

與其這樣,倒不如把軍屯田和改土歸流的事情搞定。

“籲……”

“老臣看過了,這四府之地,有常平倉糧一百二十六萬石,足夠讓災民渡過冬季。”

十二個營,三萬六千多人,如果真的要投入,甚至說完成自己所想的開墾河套以減少西北四鎮軍餉,那麼他們就應該投入到寧夏和甘肅!

擁兵十餘萬的叛軍,果然兵鋒難以阻擋,但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過了片刻,陸文昭掀開了軍帳門簾,拿着一份手書入帳作揖道:

“另外、臣以爲,此事應該點到爲止,只誅罪首,其餘人可以流放遼東、甘陝,或者流放大寧三衛。”

能達到那種規模,百姓的肚子裡就會開始有油水,對主食的消耗也會降低,渡過明末大旱的把握也自然就更大了。

朱由檢將軍籍冊丟在了桌上,隨後沉吟許久,才閉目對陸文昭開口道:

“嗯……”朱由檢吃的差不多了,碗裡的東西吃的十分乾淨,他把碗放到了一旁,眼疾手快的一個士卒連忙拿起,準備幫朱由檢洗碗。

備註結束,他將奏疏放在一旁,而這時葉向高也手持笏板走了進來。

“萬歲聖明……”葉向高高呼聖明,說明這個提議是可以接受的,而朱由校見狀不悲不喜,只是推出自己左側厚厚的奏疏道:

“這些都是關於西南叛亂的奏疏……”說罷、他又推出了右側更厚更多的奏疏,目光沉靜道:

“這些、都是彈劾齊王裁撤山西三鎮的奏疏……”

思州土司企圖入侵辰州,在沅江被馬祥麟擊退。

“這樣爲了功名利祿而弒殺的傢伙,若是放在雲桂黔三地來進行改土歸流,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他要收拾遼東、甘陝、河南、山東,就需要一位位能臣爲自己鎮守邊陲。

等走到營帳的時候,朱由檢也看完了信中內容。

朱由檢見狀沒說什麼,坐下後,繼續看起了一些軍情,民情。

他們最期待的,是每三日一次的羊肉,雖然只有一二兩肉,但也能吃的滿嘴流油。

朱由檢忽的變了想法。

七百萬兩,這是大明國庫的近四成收入了,陸文昭是在隱晦提醒朱由檢,注意御馬監財政。

“這件事情結束,是時候收拾一下遼鎮,讓他們老實老實了。”

如果九千萬軍屯田全部發給天下百姓,按照御馬監的模式走,那麼大明每年能得到御馬監六百多萬石的田賦,御馬監則是能得到三千多萬石田賦。

所有的事情都在好轉,這是最值得人高興的。

與其深入山脈對付建奴,倒不如先整治天下。

加上明歲紅薯一旦在南北場近四千萬畝屯田之中種植,秋收,那麼養殖大型家畜的輔食就有了。

變相來說、朱由檢用紅薯提高了一些生產力,讓有限的土地,產出更多的糧食。

“讓人監視好這些總理太監,一旦有人貪污成性,就地仗殺!”

“明二十八營兵馬和六衛軍一同,將山西、北直隸南部衛所紛紛裁撤,裁撤後的軍戶彙總人數,一個月後我需要新的黃冊,魚鱗圖冊。”

但皇店的降價,讓他們可以買到近十石的糧食,可以說可以很富裕的養活一個人了。

在看到孫傳庭和吳阿衡死守的時候,他微微皺眉,但是沒有說什麼。

龍裡衛、新添衛被攻破,貴陽被叛軍包圍,都勻府被包圍,裡古州淪陷,黎平府被圍。

“宣!”朱由校深呼吸兩口,隨後拿起一本奏疏。

但現在、他們止步不前的消息被朱由檢看到的時候,他還是忍不住的心中生出一股怒氣。

“至於開春之後、當請御馬監南場調種子、農具給災民,再從浙江和江西調常平倉糧二百萬石。”

“衛所田開始丈量沒有?營兵歸入了沒……”

滅了努爾哈赤不會讓大明活下去,只有解決大明內部問題才行。

————————

“屆時開始丈量田畝,準備發田。”

每年上千萬石糧食投入遼東,不僅能長期讓遼東維持五六文一斤糧的糧價來安撫民心,還能爲御馬監添收,這是一筆不錯的民生買賣。

用糧食安撫人心,再接下來,便是要發田,增加遼東百姓對大明的信心了。

想到此處,朱由檢微微眯了眯眼睛……

下午四點還有一更。

(本章完)

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10章 局勢艱難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56章 盡是空餉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98章 黨爭再起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11章 噩夢開局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87章 一團亂局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551章 皇兄歸來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40章 海運之爭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52章 兄友弟恭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52章 兄友弟恭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10章 局勢艱難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99章 爭鋒相對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68章 海納百川第105章 士紳貪婪
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10章 局勢艱難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56章 盡是空餉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98章 黨爭再起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11章 噩夢開局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87章 一團亂局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551章 皇兄歸來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40章 海運之爭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52章 兄友弟恭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52章 兄友弟恭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10章 局勢艱難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99章 爭鋒相對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68章 海納百川第105章 士紳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