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暗流蟄伏

第281章 暗流蟄伏

“照這麼說、這廝是準備栽贓誣陷兩淮的鹽商,把鹽商和勳貴的事情解決,然後幫自己內帑虧空的賬目用追繳的銀子來抹平?”

書房內、當朱由檢召來了崔應元和李若璉,陸文昭後,崔應元很快就讓人調查到了魏忠賢的動機。

“按照楊寰的消息,魏忠賢這幾年來,大概是從內帑之中挪用、貪污了一百二十餘萬兩,從兩淮鹽商手中收取五十餘萬兩……”

崔應元面對朱由檢,十分謙卑的說着。

他身邊的陸文昭和李若璉聽聞魏忠賢貪了一百二十餘萬兩,紛紛倒吸了一口冷氣。

倒是朱由檢不以爲意的低頭喝了一口茶道:

“他貪的東西,遲早要補回來,眼下不正是如此嗎?”

“剛好兩淮鹽商那邊,我也沒有什麼準備收拾他們的打算。”

“魏忠賢既然害怕兩淮鹽商把他的事情抖出來,那他就去處置兩淮鹽商好了。”

朱由檢的想法很簡單,魏忠賢是閹黨的事情,百官都知道。

現在魏忠賢指揮楊寰去抄家兩淮鹽商,那自己坐着看戲就好了。

但眼下他走了,爲大明開拓疆土,安定邊塞去了。

漆黑的海面上、只有他們這十幾艘軍艦冒着朦朧的火光,讓黃龍心裡有些壓抑。

“把兩淮鹽商這幾年的罪證都讓楊寰交給魏忠賢,讓他把事情鬧大一些也好。”

李旦不給孫煜開口的機會,當即作揖示意他們進入巨港縣,而不想讓他們在碼頭待太長時間。

選擇一大早的原因很簡單,他是怕到時候自家哥哥又跑過來寒暄,到時候二人一聊,怕是沒有一兩個時辰結束不了。

得到安全的情況,黃龍也帶着大量水兵登陸沙灘,而補給船隊的庖廚們則是最後登陸沙灘。

海浪拍來,整個甲板上都是鹹澀的海水,黃龍自己也被拍了一個透心涼,不過這並不能澆滅他的熱情。

在他們都退下後,朱由檢也靠在了椅子上,閉目養神了起來。

自從半個月前解決了東山府沿海的所有土人後,黃龍就留下了一營拱衛營,隨後帶着一支甲等艦隊向東山府南部進軍。

所有船隻行駛靠近沙灘,隨後在即將進入淺水前放下了船錨,固定之後,所有人都跑回了船艙裡,大口大口喘氣的同時,手裡捧着一碗熱茶。

這樣歡快的場景讓黃龍露出了一絲笑意,或許只有這種時候,他才能忘卻那些政治上的事情,給自己稍微放鬆一下。

不過他閉目沒有幾秒,就聽到了很輕盈的腳步聲,隨後過了數秒,十指尖尖搭上了頭頂,開始慢慢揉捏了起來。

“命令全軍繼續南下,在前方找一個可以靠岸的地方,等待後方的補給船。”

朱由校微微瞥了一眼劉若愚,而劉若愚也頷首應下。

不過以老朱家的基因來看,朱由檢還是覺得只要自己不嗑什麼丹藥,別太吃什麼龍精虎猛的藥,活到六十幾不成問題。

補給船隊抵達,黃龍也下達了軍令。

“你先下去吧,我一個人靜靜。”黃龍擺了擺手,示意艦長下去,而艦長聞言也作揖行禮,隨後退出了帳內。

當他策馬北上的時候,朱由校卻沒有在皇宮,而是出現在了德勝門的城門樓上,女牆背後,看着城下朱由檢漸行漸遠的背影,最後嘆了一口氣:

黃龍也不例外,他捧着熱茶,吹了吹後,抿下一口,驅散了周身的寒意。

“嗯?”聽到是滿桂的來信,黃龍也顧不上羊肉的鮮嫩了,而是直接搶過了手書,打開一看。

經過上百萬人的建設,此地沿海矗立起了一個城牆周長四十餘里的大城。

經歷過那麼一次,朱由檢也算是知道,一些將領爲什麼在老年容易患上病痛了。

不過詭異的是,從碼頭看向平地,所有平地上都是漢人,而漢人的數量不過寥寥數千人。

這麼想着,朱由檢不再說話,而楊媛愛也閉上了嘴。

“這樣肥沃的土地,這羣土人佔據數千年居然還沒有開發出來,真是暴殄天物。”

“這羣個宗室,來巨港休息兩天,也不知道要耽誤我們多少事情。”

“這舊港諸島,除了東山府較爲貧瘠、開墾難度太大外,其餘島嶼土地都十分肥沃。”

“嗯……”朱由檢應了一聲,而雙手主人的楊媛愛也拿起了旁邊的熱毛巾,敷在了朱由檢的臉上,同時看了一眼自己旁邊端着托盤的侄女。

好在在夜幕即將降臨前,黃龍他們找到了一塊漫長的避風灣。

“是!”陸文昭和李若璉當即應下,而朱由檢也擺手示意他們退下。

“近些天,京城裡都再傳皇后殿下要爲殿下您選妃了。”

在他們登陸的時候,黃龍已經坐進了一個搭建好的大帳內。

但同樣的,他也覺得,貪銀子的人,纔是最好操控的……

李旦的話讓衆人稍微鬆了一口氣,他們最擔心舊港物資不足,導致他們需要在這裡呆上不少時間。

二人在大漢將軍的拱衛下返回了皇宮,只是在他們返回皇宮的同時,數萬裡之外的舊港也迎來了一羣非富即貴的人。

“也不知道都督探索到哪裡了……”

“都督,怎麼了?是北邊有戰事了嗎?”艦長好奇詢問,而黃龍也在看完手書後,將手書點燃丟到火爐裡。

楊媛愛見狀,好奇問道:“殿下不好奇自己的王妃嗎?”

孫煜的話問出了諸藩長史在意的問題,而對此,李旦則是不緊不慢的笑着說道:

“砰砰砰——”

香囊味傳入鼻中,朱由檢稍微挺起了腰,讓雙手的主人更好揉捏。

城中有土地近六萬畝,而城外東西兩側已經初步開墾清理出了一些平地。

艦隊走了半個月,從一開始對荒蕪海岸線的不感興趣,到植被變多時的興致勃勃,再到眼下的好奇,都滿足了男人想要冒險的天性。

“萬歲、楊寰已經帶人抵達兗州府了,估計殿下掃北的時候,兩淮的事情……”

“殿下、今日還在書房用膳嗎?”

巨港府治所巨港縣,它的位置位於後世的吉*坡。

“好了,那些事情不用說,只需要完成都督和殿下的軍令便是。”李旦打斷了對方想說的話,隨後蹲下捏了一把土,感嘆道:

他們有條不紊的抵達海岸,隨後拖拽小船登陸沙灘後,開始將小船上的帳篷一個個搭建了起來。

想到東南府南部的大島,李旦的思緒飄到了數千裡之外。

不過即便如此、朱由校也知道魏忠賢很貪。

“放!”

如果下西洋船隊不來,恐怕他這會兒正在和黃龍探索東山府以南的那個大島。

“秦藩長史孫煜、字健新,敢問黃龍都督現在何處?我等何日可以出發前往小西洋?”

朝堂上靜的十分詭異,或許是朱由檢的存在,讓京城各黨都不敢做的太過火。

一艘艘九千料的貨船靠岸,隨後放下船梯,緊接着一名名身着綢緞的人有條不紊的下船。

“這地方有點意思,與往南走反而植被越茂盛了起來。”

風帆被狂風吹動,大海在拍打船身,天空之中的烏雲和擱淺的軍艦沒有讓黃龍止步,他看着艦隊右側的海岸線,轉頭對旁邊的人說道:

李旦看着他們離去的模樣,安排了一名主事招待他們後,便轉身向着不遠處的開墾地走去。

“是!”

李旦的想法、實際上也是絕大多數大明武將的想法。

藩國之爭,這種事情已經在歷史上發生無數次了……

二月的南洋氣候宜人,在白雲藍天之下,碧海波濤之上,舊港行省、巨港府碼頭的十二聲鳴炮禮讓整個巨港的氣氛都喜慶了不少。

艦隊龐大的補給船隊跟了上來,所有艦隊的水兵都跑上了甲板,爲他們歡呼着。

“黃都督還在東山府組織圍剿叛軍,眼下下西洋一事,暫由本官負責。”

二月十七,當北直隸八衛兵馬和三十萬民夫都調往白馬關,朱由檢也在一大早踏上了前往白馬關的道路。

“叫庖廚準備膳食吧,殿下過些日子要出征,多準備些。”

他本以爲書信裡,滿桂會給他帶來一長串願意支持他的名單,卻不想手書打開,卻看到了皇帝和滿桂他們開誠佈公的內容。

黃龍提着一個燈籠走出船艙,果然暴風雨已經過去。

在確定這個海灘安全後,他們開始用火把當做旗幟來晃動旗語。

也在他思緒飄向黃龍的時候,數千裡之外的一艘船隻也因爲操作不當而擱淺在了礁羣之中。

朱由校很清楚自家弟弟在京城和不在京城的區別。

他並不是專門常駐在巨港府的僉事,而是黃龍隨身的僉事。

可邊塞是安定了,但朝中呢……

處理完軍務,這難得的放鬆讓他倍覺舒服,而過了一盞茶的時間,雙手的主人開口道:

他們用小船在沙灘上圍成了一個大圈,就好像防禦工事一樣。

“說說巨港府的新地開墾情況吧。”李旦看向身後的一名參將,而對方也當即迴應道:

“從去歲正月到現在,草草開墾出了一百四十五萬餘畝,今年只需要再精耕一年,明年就可以種植水稻了。”

“有,是南海府派來的補給船隊,同時還有人給您送來了一封信,是滿都督的。”

“如果老奴得知白馬關出兵的消息後,不對虎兔墩他們支援的話,遼東的兵馬就趁着山東災民抵達遼東的時候,招募他們爲民夫,於三月十五出開原北伐。”

ωwш .ttκд n .℃O

拍馬上戰場,作爲將領蓄養一身膘是必須的,不說防止冷箭,脂肪既能卸力,又能儲能,因此大部分將領都在戰前多吃一些。

處理完魏忠賢的事情,朱由檢看向了陸文昭和李若璉道:

“掃北之役我和五軍都督府已經商量好了,三月初七武驤、騰驤、神策、金吾四衛率先北上。”

戰場上變換莫測,尤其是追擊戰的時候,想吃口飽飯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錦衣衛給我想辦法,科爾沁中有一些不滿努爾哈赤的部落,拉攏好他們。”

也就在這個時候、一名艦長也端着一盤飯食掀開了帳簾:

“都督,飯食好了,先吃點吧。”

黃龍面無表情的微微頷首:“嗯、殿下要發動第二次掃北之役了。”

在諸藩之中,實力強大藩王長史依舊站在最前方,而當李旦自報家門後,對他不是很瞭解的一名長史便開口道:

“嗯……有羊肉?”聞見羊肉香味的黃龍食指大動,同時也好奇的詢問了起來。

“黃山艦隊只是馬前卒,爲後面的艦隊探明海域和路線罷了,黃都督已經派其餘幾支甲等艦隊前來了。”李旦說罷,也看向了不遠處的巨港縣。

只是再高的熱情,當連續被海水拍打數次,被狂風吹了無數次後,也終究會化作飢餓和寒冷。

朱由校微微皺起了眉頭,而他身後的劉若愚也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皇帝背影。

見劉若愚的舉動,朱由校轉頭看向了已經消失在天際邊的驍騎衛騎兵,喃喃自語道:

發現擱淺的艦長當即讓人向後方的艦隊揮旗發出警惕的旗語,而看到旗語的諸多艦長也紛紛避開了礁石羣。

這算得上是他在南洋除了打仗和探險外,唯三能消遣的東西了。

五十年後,說不定到時候大明的醫療體系都領先現在幾個檔次了,到時候就更不用擔心了。

“放小船,去海岸上紮營吧。”

不過、這樣的想法也就是在心裡想,誰要是敢說出來,恐怕第二天就要被北鎮撫司的錦衣衛帶走……

“同時孫應元前往遼東,和熊廷弼伺機而動。”

望着所有水兵在甲板上搖搖晃晃的模樣,望着軍艦起起伏伏的場景,黃龍此刻想要放聲咆哮,以此來宣泄自己壓抑了一年之久的情緒。

當他成爲朱由檢,踏上政壇的時候,他就知道愛情這種玩意,自己是不可能得到了。

“諸位請在此地休息兩日,明日黃山艦隊攜帶一百補給船從南海府抵達碼頭後,下西洋之船隊便可出發。”

這麼想着李旦也放下了不該有的想法,轉而開始繼續安排巨港府的一些政務。

“僉事,這次派黃山艦隊護送小西洋船隊,會不會兵力太少了?”

總之春去秋來,一個半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而朱由檢也迎來了要前往白馬關的時刻。

況且只要他想……什麼女人得不到?

在他這麼想着的時候,幫忙按摩的楊媛愛倒是突然開口道:

“嗯……還不錯,就是速度有些慢。”李旦微微頷首,而旁邊的一名參將道:

手書被點燃時的火焰照亮了他的臉頰,但很快又熄滅下去,讓整個帳內陷入昏黃。

甚至如果魏忠賢能把事情搞大一些,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去他身上,那朱由檢掃北之役就很輕鬆了。

有着錦衣衛的朱由校,對於魏忠賢的所作所爲,幾乎是十分清楚,唯一沒有朱由檢弄得那麼清楚的,就是關於魏忠賢到底吃了內帑多少銀子的事情。

等諸藩長史都進入了巨港縣後,一名跟在李旦背後的參將也開口道:

“一般……”朱由檢懶洋洋的迴應,因爲他確實不在乎那所謂的王妃。

“諸位長史休息的地方已經安排好了,請……”

一年多的時間,足以改變很多事情,而巨港府作爲原本就擁有上百萬土人的馬來半島,一旦團結起這上百萬土人,想要建造一個繁華的城池可以說輕而易舉。

不過、他能預料到朱由校的想法,朱由校自然也能預料到他的想法。

畢竟在南洋,羊的數量還是比較少的,即便是黃龍這種級別的存在,也頂多只能一個月吃上那麼一頓。

從他成爲齊王,執掌五軍都督府之後,他就更對所謂的自主戀愛不感冒了。

畢竟不解決朱由校和朱由檢的關係,他們這羣人就得一直擔心受怕。

“僉事說的是,比起這羣土人,我大明遷移而來的百姓反而能吃苦一些。”一名參將附和着,而旁邊的參將也道:

朱由檢吩咐了一嘴崔應元而他也乖乖應下。

很快、陰沉的天空開始下起暴雨,而面對暴雨的海軍艦隊沒有停下腳步,他們固執的向南行駛。

因此、當他抵達德勝門後,當即便帶着驍騎衛的騎兵開始策馬北上。

大概過了半個時辰,篝火堆開始點燃,帳篷內外都亮了起來,水兵們圍在篝火邊,唱着家鄉的民謠,讓黃龍緊繃的神經舒緩了不少。

“海軍都督府僉事李旦,恭迎諸位長史……”

“那不是很好嗎?”艦長不明白,這種好事,爲什麼自家都督臉色會是這樣。

“嗯……我聽到了……”朱由檢有一句沒一句的應着。

“嗯!”楊愛應下,轉身就小跑出了書房。

“唉……”

一大堆事等着他,在他看來只要王妃看得過去就行了。

當數百名王府官員還在詫異於巨港的繁華時,李旦的突然開口,瞬間打破了他們的驚詫,紛紛作揖回禮。

在碼頭上、黃龍並沒有親自接見這羣人,而是派來了目前暫時擔任海軍都督府,正四品僉事的李旦前來迎接。

他坐在角落,沒有摻和艦船上諸多將領們關於這塊新大陸的討論,心裡滿滿都是關於朱由校和朱由檢的事情。

當雙筒千里眼被放下,已經留起短鬚的黃龍出現在了一艘巨大的軍艦上。

朱由檢出徵河套之前,體重飆漲到了一百四十斤,摺合爲後世的一百六十多斤,活脫脫是一個小胖子。

結果征戰結束,整個人瘦了足足二十多斤,一直保持到了現在。

朱由校在嘆氣,而劉若愚則是在他背後輕聲說着魏忠賢的事情。

率先開口的秦藩長史孫建新更是帶着秦藩的幾名官員護衛先行,其他諸藩也紛紛跟着進入了巨港縣。

很快、數以百計的小船開始被放下,隨後被水兵們划向海岸。

他讓人點上了燭火,隨後就拿出了兵書開始反覆觀看。

也不知道過去了多久,當身上的衣服都隨被火爐烘乾,船艙外的海浪聲也變小了起來。

不過、這樣的壓抑伴隨着遠處船隊的浮現而消失。

“兩淮的鹽商在江北勢力極大,派人告訴崔應元,注意一點,別引起民憤……”

他在京城,閹黨之中的齊楚浙宣昆五黨,還有一羣小黨派,以及苟延殘喘的東林,都不敢做出什麼過火的事情。

“都督下令,明歲舊港耕地必須達到三千萬畝,就這速度來看,怕是得累死……”

副艦長聞言當即開始命人搖旗,傳遞旗語,而黃龍則是雙手扶在圍欄上,看着怒海狂濤的場景,心裡說不出的暢快。

“就當是給那羣土人放假了。”旁邊一名參將跟着開口,而李旦則是說道:

“也別太瞧不起他們,日後舊港土人開發完畢,說不定我們還需要從他們的藩國手上獲取一些金銀,從事貿易。”

一些人去尋找稍微乾燥的柴火,一些人則是探索四周。

之後的日子,朱由檢不是在練習基本的武藝,就是去皇宮和朱由校訓練馬術。

“弟弟這一走、恐怕朝中的黨爭又要重新開始了。”

他不是很理解朱由檢爲什麼要把這羣藩王分封到天竺,畢竟這羣藩王若是日後有誰消滅了其他諸藩,那說不定會成爲大明的敵人。

主僕的行爲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直到一刻鐘後,朱由校轉身,這種詭異才宣告結束。

“……”看着手書中的內容,黃龍皺了皺眉頭。

他緊張看着手書上的內容,全因爲這些日子他一直在想,能有多少人支持他的想法。

諸多長史雖然起疑,但畢竟在人家的地盤上,也沒有做出什麼過火的事情。

在他走後,黃龍久久沒有開口,直到桌上熱騰騰的肉湯都不再冒煙,他才嘆了一口氣:

“唉……”

一聲長嘆,意味繁多,不知道黃龍是不是在爲自己的計劃流產而嘆氣,又或者是在感嘆朱由校和朱由檢的兄友弟恭,總之黃龍的神情複雜。

他看向火爐中已經不存在的黑灰,過了片刻才喃喃自語道:

“兄友弟恭雖好,但叔侄呢……”

(本章完)

第10章 局勢艱難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26章 截胡工部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37章 浙兵戚金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86章 上架感言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69章 滿桂到來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609章 秋風起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57章 解決兵員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400章 南亞困局
第10章 局勢艱難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26章 截胡工部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37章 浙兵戚金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86章 上架感言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69章 滿桂到來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609章 秋風起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57章 解決兵員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400章 南亞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