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

宛城南郊,乃是一片小山丘,南陽書院便是在這裡,先前秦國的大儒乃是穀梁丘所建立的,不過因爲規模尚小,攏共也就是百餘人而已,其中大多數還是寒門子弟。

如今,隨着鄭國大賢公孫俶的到來,亦是讓這座南陽書院煥發了生機,尤其是鄭國的士子到來,也是爲南陽書院作爲東道主,似乎是秦國僅有的文壇盛事便是聚集在宛城南郊這一座小山丘之上。

“此番穀梁師、公孫師將某等召集起來,究竟是爲何?”

“秦人、鄭人,還有列國來到秦國境內的士子,穀梁師和公孫師這般大張旗鼓,號召起來,莫非是正是如同此番宛城之中傳聞的那般……”

“傳聞的哪般?”

“乃是公子琰,欲要仿照齊國稷下學宮、魏國大梁學宮……將要在宛城之內設置秦國的……宛城學宮!”

“宛城學宮!”

……

諸多士子也是待在了這南陽書院小小的講壇之中,往昔尚還是在宛城之中有名的士子尚且只能相互擁擠着盤坐在地上,至於那些沒有名氣的士子,只能是相互擁擠着站在大廳的後列。

那首座之上,乃是穀梁丘和公孫俶兩位如今秦國的大儒,在兩者的前列,尚還是有一名頗爲年輕的身影,黑色華服,頭束冠帶,看着雖是雍容華貴,實際上臉龐上略黑色的膚色和頗爲堅毅的眼神,讓衆人知曉此人必定不是普通的人物。

想一想,宛城之中能夠如此招搖的坐在了穀梁丘和公孫俶兩位大賢的身前,身份便是已經呼之欲出了。

除了那位聲望如日中天的秦公子贏琰還能夠有何人。

林玧琰的視線一一掃過去,這南陽書院的講學之地並不寬敞,但是此時此刻擁擠着的人數都不在少數,其中不乏在宛城之中最近聲名鵲起的士子,當然,其中大多數乃是從外而來的鄭人。

他們的聲望乃是來自挑撥秦人痛恨韓人,甚至還鼓吹“今日韓人能夠並鄭,明日便會伐秦,秦人休要束手待斃,拿上兵器,帶上子弟,上前線斬殺韓人去”。

這些鄭地的士子,大多是手無縛雞之力,但論起來嘴皮子上的功夫倒着實不錯,一方面宣揚着韓國的威脅論,另一方面又是刺激秦人和韓人的世仇。

這一陣期間,在秦國相繼取得了南征勝利、擊潰楚國兩大勝仗之後,在推行了軍功授爵制之後,大秦的好戰情緒,已經是普通的平民超越了老秦人,無他,唯獨只有戰爭,方纔能夠讓身爲秦國底層的賤民與隸人能夠翻身。

但是秦國豈會容許此時和韓國開戰,秦公和韓悝亦是派出了士卒將散播這些伐韓謠言的士子抓緊了牢獄,爲了士子之間的口碑,自然是不會對這些士子大開殺戒,但是以儆效尤倒是可以應許的。

因此,這幾日這些鄭地士子消停是消停了下來,但是潛在陰暗面的弊端終究是令人憂患的,林玧琰自魏國回來,便是在途中知曉了秦國將要舉兵伐韓的謠言。

甚至是鎮守上林苑的羽林軍士卒,也是認爲這則謠言也是讓這些秦卒認爲乃是秦宮宣政殿宣告出來的政令,甚至乃是羽林軍的主將房德,也是知曉此消息,素來謹慎的房德也是將原先定下的“裁兵”計劃推遲了。

此事被林玧琰得知,也終是知曉,宛城之內的這些文人士子的確是到了該整治整治的地步了!

是故,纔是有了此時此刻南陽書院的召集士子商議一事。

如秦公和韓悝所預料的那一樣,與魏國交易百萬石糧食,讓腰包鼓脹起來的公子琰,也是着手建立了南陽學宮一事,這也是自從林玧琰從魏國歸來之後,便是看到了那些魏國的能臣本就是萬中無一的賢才,但是其門下也是養着無數的門客。

其中大多數乃是大梁學宮的士子,雖說是中人之姿,但是勝在數量極多,那些魏國朝堂之上的能臣,除了將相應的事物交給圈養的門客處理之外,一旦是遇到了什麼棘手的抉擇,這些魏國能臣也是常常召集門客,集思廣益,商議出來絕佳的對策。

這便是給了林玧琰啓示,無論是魏國的大梁學宮,亦或者是齊國的稷下學宮,楚國的上蔡學宮,其培養出來的無雙國士皆是鳳毛麟角,更多的乃是中人之姿。

但真正一個雄國的崛起,除了那些站在最頂端的決策人物之後,乃是一位位中人之姿鑄造起來的偉業。

正所謂猛將發於卒伍,宰相起於州部。

即便是中人之姿,循規蹈矩,只要是大勢之下,終究是能夠發揮出來不小的作用的。

是故,林玧琰也是對南陽學宮有了一個更爲清晰的規劃。

其一自然就是傳揚大秦如今的文字、制度、度量衡等大秦文化,使其與中原接軌,其二自然是要爲大秦朝堂源源不斷的輸送朝堂決策、治理地方的人才。

如此一來,如今的南陽學宮需要增長建築規模,除外便是不需要再費心什麼了。

有了鄭國流落到大秦境內的士子,自然是不缺乏真正地賢才,有着穀梁丘和公孫俶兩位賢才坐鎮,再有着大秦朝堂的支持,南陽學宮的權威自然是能夠保證的。

再者,就是林玧琰也是將啓蒙一類的事情下達到了鄉邑之中的“私塾”,也是能夠保證進入南陽學宮繼續深造的士子乃是可以培養的人才。

至於擴大南陽學宮的規模,自然也不是問題,就是在南陽書院的舊址上進行擴建,在足夠的糧食支撐下,秦人足以在三月之內便是將南陽學宮的初步建築打造出來。

那麼如今只剩下一個問題了,也是今日召集起來諸多士子進行商議的主要議題之一。

即南陽學宮究竟是以何家學說作爲主流學派,如上蔡學宮之法家學說,大梁學宮之兵家、稷下學宮儒家和清溪鬼谷之縱橫兵家,皆是有着能夠拿出來手的主流學說。

第二百三十二章 備戰安排第七百二十四章 託付第五百九十章 征剿庸人第八十章 進軍南郡(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傷心意第八章 天下大勢第八百一十八章 長平後事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七百六十一章 議定盟誓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一百三十二章 公子敘來訪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國鄭旦第四百二十九章 交戰之中作者想說的話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驚老秦(二)第三章 籌錢第五百七十一章 陽宮之談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楚朝堂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營地第二百五十九章 黃列請求第五百七十章 杜陽公主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見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梁驚恐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宮朝謝第二百一十二章 穎陰守人選第一百五十九章 封公大典(下)第七百六十七章 閱兵落幕第三百八十七章 四面合圍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孫揮第二十八章 尚書府落成第四百五十九章 嬴誠怒言第二百章 勸降敵俘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應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斥候營(下)第六十八章 應城攻守第四百三十一章 屈平使秦第七百零九章 計破芍坡第三百一十章 趙氏趙庸第六百零三章 東出大計第六十章 柘王之計第三百一十章 趙氏趙庸第七百六十三章 胡服騎射第三百二十五章 遇刺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城規模(下)第八百零六章 列國出兵第六百六十五章 戰略落定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四百三十九章 宛城慶功第六百一十章 右軍出擊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七百三十二章 謀取第十八章 老將卸甲第七百四十章 逄涓用兵第一百九十章 荊奴貿易作者想說的話第六百九十八章 範離使間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二十七章 白馬將房德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秦宮第六百一十三章 攻下無鹽第二章 公子琰求官第九十三章 秣兵厲馬(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新秦宮藍圖第一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四百七十四章 言辭之才第五百六十七章 到達咸陽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一百二十一章 決意爭儲關於【加更】的二三事第五百七十九章 趕回咸陽第八百零三章 秦王無氏第八百零二章 老秦變故第二百零四章 伐木造船(下)第七百四十二章 秦魏對峙第二百一十一章 鴆殺第七百三十一章 決然第五百四十五章 巴氏之富第五百六十二章 問罪暗祿第七百五十五章 燕趙歸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申不亥到來第六百四十八章 賜爵大典第二十七章 白馬將房德第六百二十六章 戰勢激烈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見第二百零六章 南陽鉅變!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談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悝請儲第九十四章 真正用意第三百八十九章 破敵之機第二百七十三章 和談(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魯陽(上)
第二百三十二章 備戰安排第七百二十四章 託付第五百九十章 征剿庸人第八十章 進軍南郡(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傷心意第八章 天下大勢第八百一十八章 長平後事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七百六十一章 議定盟誓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一百三十二章 公子敘來訪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國鄭旦第四百二十九章 交戰之中作者想說的話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驚老秦(二)第三章 籌錢第五百七十一章 陽宮之談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楚朝堂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營地第二百五十九章 黃列請求第五百七十章 杜陽公主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見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梁驚恐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宮朝謝第二百一十二章 穎陰守人選第一百五十九章 封公大典(下)第七百六十七章 閱兵落幕第三百八十七章 四面合圍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孫揮第二十八章 尚書府落成第四百五十九章 嬴誠怒言第二百章 勸降敵俘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應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斥候營(下)第六十八章 應城攻守第四百三十一章 屈平使秦第七百零九章 計破芍坡第三百一十章 趙氏趙庸第六百零三章 東出大計第六十章 柘王之計第三百一十章 趙氏趙庸第七百六十三章 胡服騎射第三百二十五章 遇刺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城規模(下)第八百零六章 列國出兵第六百六十五章 戰略落定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四百三十九章 宛城慶功第六百一十章 右軍出擊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七百三十二章 謀取第十八章 老將卸甲第七百四十章 逄涓用兵第一百九十章 荊奴貿易作者想說的話第六百九十八章 範離使間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二十七章 白馬將房德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秦宮第六百一十三章 攻下無鹽第二章 公子琰求官第九十三章 秣兵厲馬(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新秦宮藍圖第一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四百七十四章 言辭之才第五百六十七章 到達咸陽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一百二十一章 決意爭儲關於【加更】的二三事第五百七十九章 趕回咸陽第八百零三章 秦王無氏第八百零二章 老秦變故第二百零四章 伐木造船(下)第七百四十二章 秦魏對峙第二百一十一章 鴆殺第七百三十一章 決然第五百四十五章 巴氏之富第五百六十二章 問罪暗祿第七百五十五章 燕趙歸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申不亥到來第六百四十八章 賜爵大典第二十七章 白馬將房德第六百二十六章 戰勢激烈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見第二百零六章 南陽鉅變!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談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悝請儲第九十四章 真正用意第三百八十九章 破敵之機第二百七十三章 和談(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魯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