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備戰安排

果然,當大秦和吳楚初步確定會盟的時候,屈平和範離自然不會久留在宛城,僅僅是在得到秦公回覆的數日後,屈平便是提前一步向着大秦朝廷告辭,將其送走的乃是大秦的國相韓悝。

屈平能夠作爲楚國的國使,自然是有其不弱的本領,其文思泉涌,臨行前和韓悝相談甚歡,便是隨性賦了楚國的辭令一首,甚是通達,韓悝從其詩詞裡不難看出屈平乃是心藏鴻鵠之志的人,皆是一首一暢心中所想的抒情之詞。

範離離開大秦的時間比屈平稍晚幾日,並且並非似屈平那般心急返回吳國,而是通過韓悝簽發的文書,想要在大秦遊蕩幾日,明顯是感覺大秦的有些地方值得借鑑。

對於這般袒露心意的吳國使者,韓悝雖然也是有一些顧忌,但終究還是念着大秦確定的和吳楚會盟的國策,也只得欣然同意,範離自然是知趣,能夠獲得大秦的官方同意自然是一件好事,不過不可避免的有了一些眼線盯着,也是符合範離的預想,秦人還沒有大方到敞開自己門戶讓範離儘管探視的大方地步。

能夠做到這一步,即便是範離也是知曉秦人已經是非常大方了!

待將吳楚的兩國使者離開之後,韓悝又是陷入到繁忙之中,畢竟若是將大秦進入到備戰狀態,所要準備的東西並不少,首先,得儘快佈置新軍的訓練,籌集糧草倒是其次,吳國和楚國,都是當時的強國,楚國的兵多,吳國的將勇,正是因爲如此,大秦方面也是不可出兵過少。

韓悝保守估計,若是大秦要和吳楚結盟,出兵的動員人數,至少是十萬,甚至至少得動員二十萬人,大秦十分之一的人口,才能夠確保在荊國戰場獲得足夠的利益,想要以小博多,暫且不論荊國的兵力多少,就看看吳楚能不能夠答應。

這二十萬人並非全部是士卒,其中大多是還是保證軍隊後勤的民夫,大秦所要出兵的規模大概是在五萬左右,其中主力還是在南郡和江夏,至於南陽恐怕還只能夠派出來萬人的軍隊,畢竟南陽的軍隊還要佈置在穎陰一帶,防備韓人。

如此的話,韓悝基本是將江夏和南郡的基本信息得到手之後,便是佈局大秦的南征軍馬,以佈置在宛城的羽林軍作爲派遣人馬,羽林軍乃是嬴姓林氏族地出身,隸屬於上林苑,被公認爲是嬴姓林氏的私軍,雖然秦公用着不如大司馬趙靖親自掌管的秦宮禁衛軍順手,但羽林軍被韓悝安置在宛城的目的,就是作爲一支“救火隊員”的責任,目的正是爲了防備大秦出現戰事急需援軍的局面,正是因爲如此,羽林軍被作爲南征軍隊,倒也是不奇怪。

如今的羽林軍,乃是大秦韓悝將中原新行的軍隊制度和大秦的本土製度結合之後,制定的兵馬行規,乃是一支編制三萬人的軍隊,其中軍隊正卒便是有着萬餘人,正是因爲上林苑的先行推開新制的原因,使上林苑成爲了大秦人口最爲集中的地區,整個上林苑的戶籍人口已經是達到了十萬人!

韓悝基本確定了南陽方面能夠出兵萬餘人,隨行的民夫可以徵調五萬人,至於剩下的兵馬自然是交給了南郡和江夏!

韓悝也是刻意忽視了一個極爲重要的問題——究竟是以何人爲帥?!

這個問題還是在測定了大秦的出兵來源之後,韓悝纔是不可避免的想到了這個問題,眼下大秦能夠率軍與吳楚聯兵征討荊國的人選,只有三人,韓悝也是有些遲疑。

第一人自然是韓悝自己,但是大秦本土需要自己鎮守,保證徵南軍隊的後勤供應,正是因爲如此,即便是韓悝也都是認爲自己並非是領兵的最佳人選。

第二人自然是如今大秦的大司馬,趙靖,此人雖然貌似憑藉着乃是秦公的宗衛長出身才是能夠佔據大司馬的位置,但是據韓悝所知,其實不然,當年晉韓氏率軍八萬攻擊大秦,大秦的宛城反攻戰便是這位大司馬趙靖出面組織的,正是因爲如此,憑藉韓悝瞭解,當今大秦能夠獨當一面的將領只有兩人,一位便是這大司馬趙靖,另外一位便是原南陽軍的上將軍,鞠信。

至於這第三人,並非是鞠信,畢竟鞠信鎮守北境防備韓軍乃是重中之重,正是因爲如此,韓悝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絕不會動這支軍隊的,這第三人正是如今監督鑄造新秦宮的公子琰,不過……韓悝摸了摸自己的長鬚,最終是搖了搖頭說道:“這件事還是交給君上去頭疼吧!”

……

事實上,並非是只有韓悝這般勞心大秦出兵和吳楚結盟的事情,宛城之中還有其他人在此處想着辦法,比如長公子林玧仁,再比如公子信!

幾乎是所有的人都是意識到了,此番能夠把握住和吳楚結盟出兵討伐荊國的契機纔是能夠掀盤重來的機會,正是因爲如此,無論是長公子林玧仁和公子信都是知曉:

“若是讓老六再一次在吳楚結盟討伐荊國的戰事之中大放光彩,我等對於儲君將再無機會!”

因此,無論是長公子和公子信,都是希望能夠如同上次南境之戰一樣能夠再來一次“公正的爭鬥”。

至於能不能在此次南征之中,獲得足夠的機會,那也是後話!

至於林玧琰,也是明白,江夏作爲大秦的南部郡,自然無可避免的陷入到大秦與吳楚聯盟征討荊國的戰事之中,至於怎麼樣的安排,林玧琰是不擔心的,畢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件事還是交給韓悝去頭疼吧!

自己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將新秦宮鑄造完成,儘可能將更多的人手撤出此事之中,準備大秦的戰事,畢竟,就是最小的一場戰事,也會讓大秦的國力進程陷入到停滯之中,若是不能夠在戰爭中獲得足夠戰利品,那可真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第八百零二章 老秦變故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二百五十四章 隴西密事(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玧淵(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齊聚東宮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公子回都第四十六章 上報田稅(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登徒子?第七百六十一章 議定盟誓第五百二十三章 秦國酌量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江水戰第六百七十九章 範宣迎接第七百九十一章 君臣之談第六百五十章 郿縣事變第五十二章 隨國失守第四百一十三章 鬆口第五百八十二章 嬴肆應詔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秦韓對比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三百四十八章 衝突(上)第二百零一章 降俘歸心第四百零九章 密奪郢都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戰落幕第三百九十六章 羋負降楚?第十八章 老將卸甲第八十五章 惱怒的壽王第四百二十八章 屈平勸諫第八百二十五章 終章第三十五章 宛城書肆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六百五十八章 四兄用意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四百四十章 休養之策第四百六十章 田術使魏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贓”不均第三百二十五章 遇刺第三百一十章 趙氏趙庸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六百二十五章 首戰河西軍第三百九十二章 範離獻計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對問(下)第五十章 詭兵道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爲天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六百零三章 東出大計第六百八十八章 範離歸來第七百九十三章 定國之策第八百一十五章 趙庭君臣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對問(中)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七十四章 決戰(上)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五百七十八章 終是被獲第一百七十四章 到達狼皋第六百五十章 郿縣事變第六百零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九十六章 拉攏北王第六百六十六章 姜氏第二百三十九章 鞠信領命第六百三十二章 四面魏歌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蹤第一百七十八章 荊國局勢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六百七十四章 刀兵之宴第七百一十九章 重裝出陣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六百零三章 東出大計第七百八十八章 初元七年第五百一十一章 柏舉之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東宮新部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蔡會盟第一百零一章 壽王軍使者第十六章 大旬朝第七百一十七章 伯丕大敗第四百八十六章 齊軍攻秦第四十八章 上報田稅(四)第二十二章 上林苑之制第一百六十七章 驚現刺殺第四百六十三章 對魏之謀第一百五十一章 震動潁川(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撼動南郡!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悝請儲第八百一十八章 長平後事第六百五十三章 藍田君贏信第四百八十二章 田氏發兵第七百六十三章 胡服騎射第五百零二章 水攻真意第十二章 旬朝黨爭第二百零八章 內朝商澤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戰將起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營密謀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征人選第五百八十二章 嬴肆應詔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
第八百零二章 老秦變故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二百五十四章 隴西密事(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玧淵(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齊聚東宮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公子回都第四十六章 上報田稅(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登徒子?第七百六十一章 議定盟誓第五百二十三章 秦國酌量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江水戰第六百七十九章 範宣迎接第七百九十一章 君臣之談第六百五十章 郿縣事變第五十二章 隨國失守第四百一十三章 鬆口第五百八十二章 嬴肆應詔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秦韓對比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三百四十八章 衝突(上)第二百零一章 降俘歸心第四百零九章 密奪郢都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戰落幕第三百九十六章 羋負降楚?第十八章 老將卸甲第八十五章 惱怒的壽王第四百二十八章 屈平勸諫第八百二十五章 終章第三十五章 宛城書肆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六百五十八章 四兄用意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四百四十章 休養之策第四百六十章 田術使魏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贓”不均第三百二十五章 遇刺第三百一十章 趙氏趙庸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六百二十五章 首戰河西軍第三百九十二章 範離獻計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對問(下)第五十章 詭兵道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爲天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六百零三章 東出大計第六百八十八章 範離歸來第七百九十三章 定國之策第八百一十五章 趙庭君臣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對問(中)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七十四章 決戰(上)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五百七十八章 終是被獲第一百七十四章 到達狼皋第六百五十章 郿縣事變第六百零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九十六章 拉攏北王第六百六十六章 姜氏第二百三十九章 鞠信領命第六百三十二章 四面魏歌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蹤第一百七十八章 荊國局勢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六百七十四章 刀兵之宴第七百一十九章 重裝出陣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六百零三章 東出大計第七百八十八章 初元七年第五百一十一章 柏舉之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東宮新部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蔡會盟第一百零一章 壽王軍使者第十六章 大旬朝第七百一十七章 伯丕大敗第四百八十六章 齊軍攻秦第四十八章 上報田稅(四)第二十二章 上林苑之制第一百六十七章 驚現刺殺第四百六十三章 對魏之謀第一百五十一章 震動潁川(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撼動南郡!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悝請儲第八百一十八章 長平後事第六百五十三章 藍田君贏信第四百八十二章 田氏發兵第七百六十三章 胡服騎射第五百零二章 水攻真意第十二章 旬朝黨爭第二百零八章 內朝商澤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戰將起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營密謀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征人選第五百八十二章 嬴肆應詔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