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趙氏趙庸

“君上居然是讓公子琰放開了新秦宮那邊的土地!”

那些暗地裡摩拳擦掌的老氏族亦是感覺到了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原因正是在於,前番自己等人正在暗地裡聯絡,準備在朝堂上施壓的時候,秦公居然是妥協了……

尤其是秦公的這番妥協,根本不是老氏族想要的,新秦宮這邊的土地,不僅僅是需要老氏族自己拿出來三倍五倍甚至是十倍的土地置換,而且根本不可能允許老氏族在新秦宮那邊佔據上百畝的宅地。

似國相韓悝、司徒百里槐這等大秦的上卿,又是秦公親自允諾的宅邸,方纔不過百餘畝之地,看似很大,但是實際上,但凡是大秦的上卿,都聚集了一些族人在身邊,除此之外,還有門客,妻族等等,總之,一個老氏族的宅子少則數十近百,多則數百上千。

但是此次新秦宮周邊的宅邸不僅僅是用地,甚至是連規格樣式都給制定好了,似乎是與朝堂的官位緊密相連,即便是老氏族的面子,似乎也是不受用。

“君上這般做,是逼着某等要遵循新戶制了!”老氏族對大秦推行的新戶制往往是陽奉陰違,依舊還是在自己的族地之內我行我素,隱瞞土地的稅收,隱藏人口,甚至還是聚居着青壯武裝在身邊。

在宛城某處宅院裡,響起來這般聲音,這宅院外邊看着十分簡陋,但是在破落的院牆裡面,佈局卻是十分精緻,似乎還有人在照顧着院落裡面的花花草草,看上去像是精心修剪過一般。

“君上是被韓悝那個魏國的奸細矇蔽了,故此纔是這般神志不清的針對某等老氏族!某等可不是終黎氏,對於林氏可是忠心耿耿啊!”

這座屋宅內,居然還是焚燒着香料,具有清神醒腦的作用,幽幽之中散發出來一股香味。

周圍坐着不少人影,他們頭髮斑白,若是秦公在此,必然會認識這些人之中曾經是大秦的重臣,只是這些年來,他們將朝堂之中的職務交給了族中的後輩。

“如今韓悝聚攏了一批奸黨,組成了所謂的內朝矇蔽君上,若是想君上清醒過來,恐怕是不可能了!”

“難道某等只能夠坐以待斃麼!”

“絕無可能,某等老氏族對於大秦可是忠心耿耿,眼下幸虧長公子和公子信還是親近某等老氏族……”

“可是某聽說,那素來和姦黨沆瀣一氣的公子琰更是受君上屬意……”

“哼!不過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罷了,非嫡非長非賢,君上若是立他爲儲,豈不是壞了規矩!”

“這可未必……這位公子琰可是數次領兵參與了某大秦的國戰,連莒老將軍都讚歎此子有先君之武風,因此這位公子琰多番針對老氏族,宗府的老氏族反對的聲音可是越來越小……其中什麼緣由,你們難道不清楚?”

“呵呵……莒老將軍已經是墳中枯骨,莒氏一族這些年來是越來越不景氣,這老物卻是不想爲子孫後代留下福德,公然背叛某老氏族,看來以後這老物的情面是不需要再顧着了!”

“素來無爭的夏氏都是依附了公子信,參與了爭儲,看來某等也該是爭一爭了!”

“是啊,嬴蹈可不是幾代先君,對某等老氏族,可不講多少恩慈……終黎氏等老氏族反叛,某等割下多少年的情分,助林氏擊敗了終黎氏的叛軍……國戰的時候某等老氏族又是派出來了多少的族中子弟爲國捐軀……但是這些,嬴蹈都看不見啊!”

七嘴八舌的議論,將老氏族目前的處境說的危言聳聽,實際上也是如此,如果說韓悝先前的動作還算是溫水煮青蛙的話,那麼自從秦公允許成立內朝並且推行新政之後,對於老氏族的手段一日比一日凌厲果斷,似乎是要從老氏族身上剮下一刀一刀的肉來。

最近又是聽聞,朝堂居然想要向老氏族攤派賦稅……這幾乎是觸及了老氏族的底限,朝堂現在一面給平民百姓分發土地。另一面又是不斷地“剝削”着老氏族,果真是打算將老氏族和平民百姓變得一樣麼?!

坐在這些人的上方,乃是一尊老朽的老翁,他身着黑色華袍,雖是垂垂暮年的年紀,但是身上所裝的配飾,即便是秦公,亦是沒有這般奢侈,有玉,也有金石一般的飾物。

衆人皆是七嘴八舌相互議論的時候,他便是像一座石化的雕像一般,靜坐在那裡,無精打采地像是昏睡了過去,只等一位六旬的老氏族宗老叫醒了他:“趙老太公……趙老太公!”

這名垂垂老矣的老者,居然是出自嬴姓趙氏,當初北秦時期的公室!

“嗯?”這位趙老太公緩緩擡起頭來,看着叫醒他的宗老,似乎是在不明白叫醒他究竟是什麼事,不過看了看四周的眼神,這位趙老太公算是恍悟了一些,當下說道:“兒孫自有兒孫福,老某已經是年過八旬了,孫子的孫子都出來了,宗府已經是交給了嬴姓林氏,趙氏這一支算是沒落了……”

“趙老太公可是幾代先君都禮遇的人物,難道不打算前往朝堂爲某等老氏族說幾句話麼?”有人這般問道。

“替老氏族說話?……”這位趙老太公張了張嘴笑了笑:“終黎甘那個老傢伙已經是死了,怎麼死的,老某還算是知曉一些,老某告誡你們一句,勿要和林氏作對,三代先君經營時候,趙氏還有一二說話的權力,但是如今……你們看看,朝堂之上哪裡還有趙氏的人影?當今的君上並非是馬上征戰的先君,不會容忍着你們在他的面前蹦達的!”

衆人皆是詫異,看了過去,這位趙老太公,名爲趙庸,乃是嬴姓趙氏的老人物,其父乃是北秦的一位公室公子,曾經乃是南遷秦人的領袖,後來南遷的途中嬴姓林氏逐漸坐大,纔將公室的地位讓給了嬴姓林氏,三代先君的時候,趙氏還是掌管着大秦的宗府,但是今君上秦公繼位之後,趁着趙庸年邁退任之際,將宗伯之位交到了林氏子弟,如今的宗伯嬴珅手中,完成了大秦公室從嬴姓趙氏到嬴姓林氏手中的徹底過渡!

“這位老太公是被林氏嚇破了膽子……還是年老糊塗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 突飛猛進第三百四十五章 公報私仇?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戰風雲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崢嶸第一百一十四章 諸事安排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四百二十三章 楚國背盟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一百一十二章 “誠意”第三百四十八章 衝突(上)第五百四十章 荊王鬆口第三百九十四章 攻鄢之計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九十三章 秣兵厲馬(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三百八十八章 兵圍荊軍第八百二十三章 趙國之亡第三百六十九章 屈平妥協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敗韓燕聯軍第四百三十一章 屈平使秦第七百五十三章 臨終第三百六十九章 屈平妥協第四百三十五章 秦卒遭圍第一百六十八章 是友非敵第二十三章 諸事第七十七章 決戰落幕第十七章 血濺朝堂第八百二十三章 趙國之亡第三百六十九章 屈平妥協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糧食交易第一百零七章 壽王赴宴第三十三章 秦王宮朝宴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六百三十九章 乾柴烈火第九十四章 真正用意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魏對峙第六百二十九章 桐鄉慘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拓邊五嶺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國謀算第四百零五章 費無極歸來第二百七十五章 招攬由余第三百三十四章 縱橫之術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六百八十九章 衡山糾纏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第七百七十七章 老秦動態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爭奪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達大梁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玧淵(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卒請戰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第六百三十二章 四面魏歌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議政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隴東落幕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攬第一百七十八章 荊國局勢第二百六十二章 由余之計第三百一十九章 北秦消息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一百九十二章 交易達成第七百九十四章 彈指十年第二百七十七章 斥候營(上)第七百零五章 洲邑要害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軍第五百三十八章 吳國危局第三章 籌錢第七百一十一章 楚王氣概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三百四十章 江夏試法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談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名狀第八百一十八章 長平後事第七百九十章 燕破東胡第六百一十章 右軍出擊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悝請儲第七百九十六章 又逢鉅變!感言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軍間隙第六百七十章 黃雀謀算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七百一十章 另一支奇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國之義將第五十一章 古唐道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戰將起!第十八章 老將卸甲第六百一十一章 始於魏碑第十九章 莒府深談第六百七十九章 範宣迎接第六百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一百二十四章 國之義將作者想說的話第七百七十一章 翟璜入秦第二百二十四章 新秦宮藍圖
第一百八十五章 突飛猛進第三百四十五章 公報私仇?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戰風雲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崢嶸第一百一十四章 諸事安排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四百二十三章 楚國背盟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一百一十二章 “誠意”第三百四十八章 衝突(上)第五百四十章 荊王鬆口第三百九十四章 攻鄢之計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九十三章 秣兵厲馬(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三百八十八章 兵圍荊軍第八百二十三章 趙國之亡第三百六十九章 屈平妥協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敗韓燕聯軍第四百三十一章 屈平使秦第七百五十三章 臨終第三百六十九章 屈平妥協第四百三十五章 秦卒遭圍第一百六十八章 是友非敵第二十三章 諸事第七十七章 決戰落幕第十七章 血濺朝堂第八百二十三章 趙國之亡第三百六十九章 屈平妥協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糧食交易第一百零七章 壽王赴宴第三十三章 秦王宮朝宴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六百三十九章 乾柴烈火第九十四章 真正用意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魏對峙第六百二十九章 桐鄉慘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拓邊五嶺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國謀算第四百零五章 費無極歸來第二百七十五章 招攬由余第三百三十四章 縱橫之術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六百八十九章 衡山糾纏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第七百七十七章 老秦動態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爭奪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達大梁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玧淵(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卒請戰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第六百三十二章 四面魏歌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議政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隴東落幕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攬第一百七十八章 荊國局勢第二百六十二章 由余之計第三百一十九章 北秦消息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一百九十二章 交易達成第七百九十四章 彈指十年第二百七十七章 斥候營(上)第七百零五章 洲邑要害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軍第五百三十八章 吳國危局第三章 籌錢第七百一十一章 楚王氣概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三百四十章 江夏試法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談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名狀第八百一十八章 長平後事第七百九十章 燕破東胡第六百一十章 右軍出擊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悝請儲第七百九十六章 又逢鉅變!感言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軍間隙第六百七十章 黃雀謀算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七百一十章 另一支奇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國之義將第五十一章 古唐道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戰將起!第十八章 老將卸甲第六百一十一章 始於魏碑第十九章 莒府深談第六百七十九章 範宣迎接第六百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一百二十四章 國之義將作者想說的話第七百七十一章 翟璜入秦第二百二十四章 新秦宮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