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戰略落定

“公子誠……”

韓悝看着公子嬴誠,亦是有些捉摸不定,雖說這位公子誠殿下的確是曾經自薦率領部分兵馬前去擊潰了韓國的京邑軍,要知曉韓國的京邑軍可是原先駐防在鄭地西境的韓穎川軍班底,雖說齊魯聯軍並非是如同吳楚聯軍那般要害,但亦是極爲重要不容忽視的。

故而韓悝在猶豫公子誠究竟是有沒有能力指揮的起大秦的兵馬前去抵住那齊魯聯軍。

韓悝轉回身看着大座之上的秦公,秦公在驚慌失措之中亦是恢復了些許鎮靜,故而看着四子,亦是開口問道:“若是你欲領兵抵禦齊魯聯軍,有何安排?”

公子嬴誠態度怡然不亂,面色甚是平靜的對秦公回道:“據兒臣所知,此番齊國的領兵將領乃是以公子田忌爲主將,泰山軍上將田璋爲副將,齊國本就富饒,自稱霸百年以來,齊地已經是不動刀兵三世者比比皆是。”

“兵法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兒臣已經是知曉了齊軍的將領已經士卒的孱弱,卻是不敢有着絲毫的小覷之意,有着方城山和中陽山等險要之地,即便是堅壁清野,兒臣亦是保證將齊國兵馬阻擋在大秦國境之外!”

公子嬴誠的對齊之計娓娓道來,亦是讓朝堂之上的衆卿對公子誠此番這謹慎且是堅定的態度所認可。

大座之上的秦公,並不擅長武事,與歷代大秦先君不同,這位秦公子上任登基之後,便是從未親自領兵作戰過,對於公子嬴誠所說的也只是瞭解一個大概,便是言道:“此番抵禦齊盟伐秦一事,孤皆是交給了韓悝打理,你此計行與不行,能不能夠受到韓卿的委任,孤亦是不過問。”

聞言,韓悝對着秦公稍稍一躬身子,便是轉回頭看着嬴誠言道:“公子誠有幾分把握守住方城山!”

“七成!”

韓悝點了點頭,還是有一些猶豫,但是礙於公子嬴誠自薦,韓悝一時之間並未輕易答應下來,片刻之後,韓悝方纔是開口問道:“朝中諸位臣卿可有願意與公子誠同行,或可舉薦適宜的人選。”

韓悝此話一說出來,當下便是讓朝堂諸卿高下立判,公子琰並未開口,國相便是將最爲關鍵的吳楚聯軍交給了公子琰,然則即便是公子誠自薦與朝堂之上,國相暫且還是用着如此婉轉的方式表達公子誠還不足以讓韓悝對其委以兵權。

“這莫不是國相大人已經是在表露其對公子琰儲君之位的認可……”

韓悝如大部分法家士子一樣,對於朝堂之上的權勢傾軋並不擅長,不知曉當着滿朝文武的面前如此說的延伸含義是什麼。

嬴誠亦是再一次對秦公俯首拜道:“兒臣即便是拋頭顱灑熱血,亦是力保大秦中境不失於齊魯聯軍的手中!”

公子誠這般說,尤其是當着滿朝士卿的面,等同於立下了軍令狀,是故,朝堂之上又是響起來一陣竊竊私語的聲音,不過旋即被一聲舉薦打破:“兒臣願意保舉四兄爲中境兵馬主帥,令舉薦南陽郡羽林軍上將房德,南郡襄陽軍上將陳之慶與江夏雲夢軍上將嵇狩爲中境兵馬的副將!”

“這……”

一言既出,又是讓朝堂衆卿爲之震驚,當下衆人皆是看着林玧琰,久久不能言。

不乏有心思深沉的深諳權謀者如此猜測道:“公子琰如此做……恐怕比對公子誠落井下石更要狠辣,乃是在公子誠的面前可以表露其在朝堂之上與大秦兵權的厚重權威!”

不過也有心思誠摯的臣卿猜測:“強敵在前,公子琰能夠有這番包容的態度,實乃大秦的幸事!”

不過更多的人還是陷入到了猶豫之中,畢竟比起來公子琰,這位公子誠在兵事之上的天賦表現實在是少得可憐,若是數年之前公子誠能夠領兵擊潰韓京邑軍,自然是功在千秋,但是如今……要知曉,單單是公子琰已經是數度率軍將韓人打的膽顫心寒!

“南陽乃至南郡江夏皆是大秦的腰腹之地,公子誠恐怕是不足以託付其中境大軍!”

南陽,南郡和江夏隨着淯水和漢水的河流,早已經是在數年前連成了一片,這片廣闊的區域乃是如今大秦最爲富庶的地方,同時亦是駐紮兵馬最多的地方,單單是常備兵馬就已經是有十萬之衆。

恐怕就是公子琰在荊地再怎麼擁有深厚的先天優勢,單論兵力上而言,對於中境的兵力,簡直可以說是拍馬不及!

作爲當事人的公子嬴誠,回過頭來略微看了看自己的這位六弟一眼,似乎是被其表現出來的“大度”稍稍詫異一會,稍稍權衡之後,公子嬴誠便是借坡下驢道:“若是能夠有房德、陳之慶和嵇狩三位三上將軍相助,兒臣如虎添翼,把守住大秦中境的把握有十成!”

如此一說,秦公心中已經是同意了大半,便是看向了韓悝,稍稍點了點頭,韓悝見狀亦是應允道:“既然如此,便是以公子誠爲主帥,房德、陳之慶和嵇狩三位上將爲副將,協同兵力把守住大秦東境!”

出兵方略已經是制定了,而後詔書頒佈亦是引起來了不小的震動,畢竟沒有在大秦朝堂之上經過論辯的大多數人,皆是認爲大秦最爲精銳的兵馬和麪臨此番聯盟伐秦的盟主聯軍這等艱鉅的人物應該是落在公子琰的頭上纔是,孰能夠料到被公子誠搶走了。

這是不是意味着什麼……

不乏有好事者,即便是大戰當前,亦是心思活絡的猜測道。

“十成?……”

在嬴誠將朝堂之上的大概情況告知了府中的那位斷臏乞人之後,孫伯靈亦是如是喃喃回覆道。

嬴誠見狀,亦是皺起眉頭問道:“怎麼?先生認爲我孟浪了麼?”

聞言,孫伯靈卻是搖了搖頭回道:“某想問殿下的乃是,究竟是覺得那公子田忌,齊將田璋難以對付,還是齊軍士卒驍勇不可戰勝?”

嬴誠聽見這話,當下是面色一滯,旋即方纔是開口笑道:“先生是說笑呢!”

“公子還知曉是在說笑就行……”孫伯靈亦是言道:“既然齊將無謀,齊卒無勇,大秦又是以逸待勞,又有何懼之有,某方纔只是覺得公子殿下的先前七成把握,說的有一些少了!”

“哈哈!”聞言,嬴誠也是如釋重負,道:“對啊,先生乃是兵法大家,有先生爲我謀劃,必不遜色於六弟!”

“公子琰……”孫伯靈亦是稍稍皺起眉頭來:“對齊魯聯軍,某有十二成的把握將其擊潰,但若是那吳楚聯軍……某倒是十分好奇,公子琰究竟是有何才能,方纔是讓國相韓悝將破局之望落在其的身上!”

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相不放火?感言第三百七十三章 巫舞之禍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郡事發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談(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臨安邑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攬第一百二十七章 襄城角力第二百零三章 伐木造船(上)第七百八十六章 拓邊五嶺第二百九十三章 隴東落幕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生分歧第四百九十七章 回府第一百零七章 壽王赴宴第一百一十四章 諸事安排第七百八十七章 南拓之策第五百九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二十二章 上林苑之制第七百八十六章 拓邊五嶺第七百二十二章 條件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城規模(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北秦消息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戰風雲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第七百九十六章 又逢鉅變!第六百零四章 真正用意第七十五章 決戰(中)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一百一十二章 “誠意”第五百三十二章 江息攻防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六百二十二章 震驚老秦(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針鋒而對第三百四十八章 衝突(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戰欲起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九十六章 拉攏北王第二百二十五章 新物件第一百零七章 壽王赴宴第九十三章 秣兵厲馬(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盤之戰第七百九十六章 又逢鉅變!第七百九十二章 範離至秦第四百九十八章 南巡第五十四章 升帳議事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陽朝堂第二百六十四章 詐兵之謀(上)第六百四十五章 宣後開口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爲天下第七百零六章 攻守方略第三十二章 進宮第一百六十七章 驚現刺殺第三百九十一章 陷入僵局第四百九十一章 汜水關破第十九章 莒府深談第六百九十章 伐秦七月第三百四十章 江夏試法第六百零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八十六章 鑄造坊第四百五十六章 魏侯第一百九十八章 壽王退兵第五百四十三章 說服羋雲第七百零八章 爭分奪秒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六百五十二章 嬴肆處置第四百七十一章 嬴騫第二十六章 雍丘衆首,雍恥!第四百三十二章 秦楚議和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三百四十六章 嚴肅軍紀(上)第八百章 伐楚落幕第七百六十一章 議定盟誓第六百三十章 異變突生第二十七章 白馬將房德第四百二十二章 吳軍動向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達大梁第六十九章 應城大捷第四百六十章 田術使魏第二百五十二章 感觸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悝請儲第一百七十二章 江夏守第二百零四章 伐木造船(下)第八百一十六章 戰於長平第八百二十三章 趙國之亡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關外聞第二百五十章 武關倉第一百七十八章 荊國局勢第八十八章 首攻若縣第二十八章 尚書府落成第五百六十章 趕回宛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對魏之謀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戰將起!
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相不放火?感言第三百七十三章 巫舞之禍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郡事發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談(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臨安邑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攬第一百二十七章 襄城角力第二百零三章 伐木造船(上)第七百八十六章 拓邊五嶺第二百九十三章 隴東落幕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生分歧第四百九十七章 回府第一百零七章 壽王赴宴第一百一十四章 諸事安排第七百八十七章 南拓之策第五百九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二十二章 上林苑之制第七百八十六章 拓邊五嶺第七百二十二章 條件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城規模(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北秦消息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戰風雲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第七百九十六章 又逢鉅變!第六百零四章 真正用意第七十五章 決戰(中)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一百一十二章 “誠意”第五百三十二章 江息攻防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六百二十二章 震驚老秦(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針鋒而對第三百四十八章 衝突(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戰欲起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九十六章 拉攏北王第二百二十五章 新物件第一百零七章 壽王赴宴第九十三章 秣兵厲馬(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盤之戰第七百九十六章 又逢鉅變!第七百九十二章 範離至秦第四百九十八章 南巡第五十四章 升帳議事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陽朝堂第二百六十四章 詐兵之謀(上)第六百四十五章 宣後開口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爲天下第七百零六章 攻守方略第三十二章 進宮第一百六十七章 驚現刺殺第三百九十一章 陷入僵局第四百九十一章 汜水關破第十九章 莒府深談第六百九十章 伐秦七月第三百四十章 江夏試法第六百零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八十六章 鑄造坊第四百五十六章 魏侯第一百九十八章 壽王退兵第五百四十三章 說服羋雲第七百零八章 爭分奪秒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六百五十二章 嬴肆處置第四百七十一章 嬴騫第二十六章 雍丘衆首,雍恥!第四百三十二章 秦楚議和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三百四十六章 嚴肅軍紀(上)第八百章 伐楚落幕第七百六十一章 議定盟誓第六百三十章 異變突生第二十七章 白馬將房德第四百二十二章 吳軍動向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達大梁第六十九章 應城大捷第四百六十章 田術使魏第二百五十二章 感觸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悝請儲第一百七十二章 江夏守第二百零四章 伐木造船(下)第八百一十六章 戰於長平第八百二十三章 趙國之亡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關外聞第二百五十章 武關倉第一百七十八章 荊國局勢第八十八章 首攻若縣第二十八章 尚書府落成第五百六十章 趕回宛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對魏之謀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戰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