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宮朝謝

今日乃是林玧琰的婚娶之日,自是不會留羋雲,雖說羋雲知曉新蔡會盟一旦是組成,無疑對荊國來說是一場滅頂之災,但是羋雲看到了林玧琰身着秦國的公子華服,纔是想起來林玧琰的正事是什麼,當下心中五味雜陳,難以說明道清,便是對林玧琰拱了拱手,便是離開了。

翌日,林玧琰便是帶着新婦鄭旦,前往了宮中,似乎與往常有着些許不同,只見往來的宮內侍監行色匆匆,林玧琰沒有多問,作爲秦國已經開府建牙的儲君,新婚自然是要來宮內朝謝的。

按照慣例應該是林玧琰前往秦後的宮中,畢竟這位秦後纔是宮中的主母,秦公亦是會停留在那裡接受林玧琰的朝謝的。

只是到了秦後的宮殿時候,卻是見禁衛軍的將士將宮殿團團包圍,還有侍監從宮殿裡面拿出來了不少的樟木箱子,極爲小心翼翼,看來其中是什麼了不得的東西。

這個時候,接到了公子琰進入了秦宮之內消息的高錦纔是匆匆趕了過來,連忙道:“君上正在姜夫人的行宮裡等候着,還請公子琰前往姜夫人的行宮。”

“這……”林玧琰看了看高錦,又是看了看秦後的宮殿,滿是疑惑。

還是高錦靠近了兩步,壓低了聲音只得兩人可聞輕聲道:“殿下,乃是秦後病逝了……”

“病逝!”林玧琰瞪大了眼睛,前幾日秦後還未自己準備了婚慶賀禮,卻是沒有想到數日之後的今日,秦後居然是病逝了!

高錦連忙解釋道:“乃是秦後憂思長公子成疾,故此纔是……只是正值殿下的大婚,南征在即,君上亦是要親自前往新蔡參加楚國的會盟,故此纔是秘不發喪,還請殿下勿要此事,以免弄得人心惶惶!”

宮闈內事,林玧琰打小便是知曉秦公的高牆深院內掩藏着諸多的秘密,如今看着高錦這般拘謹的樣子,堂堂秦國的公後,居然是秘不發喪,其中內情不免讓人有所猜測,其中細節,林玧琰是懶得刨根問底,不過還是問道:“公後的事情有沒有知會壽郢的長公子?”

高錦搖了搖頭:“不曾,連新近出閣建府的公子莊都不曾知曉。”

如此一來,林玧琰心中已經是猜測了一個七七八八,當下不再多言,對高錦說道:“既然如此,便是前往母親的宮中吧……”

“如此甚好……”高錦笑着點了點頭,旋即又是說道:“姜夫人這段時間雖然是忙碌,但是看着殿下娶親,想來再累,也會高興的!”

於是,高錦領着林玧琰一行人七轉八彎,終是來到了林玧琰母親姜氏所在的宮殿內,似乎是沒有受到秦後逝世的影響,秦公在姜氏的宮殿之中,欣賞着數種這個季節纔會開的綠植。

見到宮殿外面有動靜,一旁侍立的姜夫人也是笑了笑:“向來是玧琰來了,今日是來宮中的……”

秦公並未對姜氏言明秦後的事情,但是宮中豈會有密不透風的牆,一些暗中流傳的消息自會傳到了秦後的耳中,尤其是這個時辰,秦公居然是在自己的行宮之內,姜氏與世無爭,但並不意味其不諳世事,相反,不爭纔是姜氏的處世之道。

“應該是了……”秦公點了點頭,旋即說道:“成親了,應該是懂得行事穩重一些。”

不多時,高錦便是領着林玧琰和鄭旦兩人,進入了宮殿之中,見到了秦公,皆是行了一禮。

秦公擺了擺手:“今日在宮中乃是家宴,不必多禮,都起來吧。”

這才起身,姜夫人知曉秦公乃是有事和林玧琰說,自是前往了鄭旦的身邊,拉攏起來鄭旦的衣袖,說道:“今日旦兒真是好美麗!”

鄭旦款款行了一禮:“多謝孃親!”

於是,姜氏將鄭旦帶到了一旁說長道短,而秦公亦是和林玧琰走到了另外一處比較空曠的地方,秦公回過頭來說道:“壽郢百里司徒傳來的加急消息,楚人對於秦國取江北之地的態度十分模糊,看來應該是迫於吳國的壓力,不過能不能夠答應下來,還要等等……”

林玧琰點了點頭應道:“十有八九是會應下的,畢竟若是伐荊之戰成爲了楚國的自娛自樂徒惹中原諸侯笑話不說,吳國可是摩拳擦掌,若是楚國精銳齊出,壽郢則是危險了……”

“是啊……”秦公回過頭來,看着林玧琰道:“此番孤欲讓羽林軍作爲大秦的南陽主力,這亦是你一手創建的軍隊,用起來也是得心應手,至於隨軍出征的二十萬隸人,南陽調過去實在是路途頗遠,孤可是聽聞了江夏的隸人……”

秦公欲言又止,林玧琰哪裡還不懂秦公的意思,當下笑道:“江夏的隸人足以負擔其大秦南征的糧草運輸!”

“這就好,這就好……”秦公對於此次南征之事似乎是極爲在意,皆是向着細小處詢問,務必求的盡善盡美。

林玧琰亦是察覺到了,話說大秦南征亦是的確是重要,但是一定沒有當初晉韓氏開戰的存亡危機,秦公這般,倒是讓林玧琰有所不理解了。

終於,又是詢問了兩處行軍細節之後,秦公終於是讓林玧琰察覺到了一絲原因:“大軍南征,爲保出師大捷,孤有意祭天,如何?”

自林玧琰出征南境,數場大戰皆是拉攏了不少的秦國將領佩服,以至於讓秦公在軍務一事上,也是多過問這六子的意見。

只是……林玧琰看着秦公,久久不言,因爲他也是瞧出來了秦公對於此次南征的惶恐之意,雖然很是微弱,但依舊是給林玧琰捕捉到了。

是因爲秦後的逝世麼?

天人感應自上古之時便是隨着中原禮儀文化流傳了下來,雖是沒有形成系統的規模,但其影響也不容小覷,在怎麼說,秦國出征荊地之前,秦後卻是突然逝世,終歸是不利的。

秦公見林玧琰久久不言,當下問道:“你在想什麼?”

林玧琰如夢初醒:“兒臣是在想祭天一事,實在是勞師動衆不說,且對於大軍南征來說,實在是有些勞民傷財……很有可能影響南征軍馬的糧草供給。”

林玧琰所言非虛,原因正是因爲江夏雖然是看似富庶,實際上,前些年那是經營商賈之事,以至於江夏的歲糧雖是超越了南郡的儲備量,但是實際上,江夏所產的糧食保證江夏人口自給自足都不行,江夏富餘的糧食皆是來自南郡。

荊國佔據整個楚西之地,東西縱橫數百里,南北更是狹長數千裡,調動的兵馬可達到上百萬人,大秦又是直接面對將近四成的荊地主力,故此這場戰役最起碼是要用兩年的儲糧保證的,甚至還有更長時間的可能。

如此漫長的時間,幾乎是將大秦數年的國力作爲支撐,比如現在秦公與韓悝重用的方熾修建淯水河道,亦是爲了南陽的糧食能夠最快到達南境,支持南征兵馬,直道、河道這些耗盡人力物力的巨大工程,在未來一兩年中,仍是南陽隸人的主要工作,甚至是農閒之時,大秦還要招募大量的民夫作爲徭役!

本來已經是捉襟見肘,何況還要舉行盛大的祭天一事,大秦的國力可是不似楚國那般富饒,因此林玧琰也是贊同好鋼得用在刀刃上。

秦公是在猶豫,他何嘗不知曉此時祭天,實在是有一些勞民傷財,對於即將南征的將士們來說,終歸是耗費他們的口糧的。

秦公沉默許久,一旁的林玧琰看着秦公這般,亦是說道:“君父若是想激勵士氣,不妨將賜予那些南征將士老秦人的身份,兒臣此次歸來途徑上林苑的時候,遇見了一位老丈,他的兒子正在羽林軍之中作爲什長,不似往常大秦出征百姓的哀聲怨道,此番上林苑之中支持大秦南征,開拓南境……”

“是因爲他是老秦人麼?”秦公問道,林玧琰雖是開闢了秦國的公爵制,但是並未徹底推行開來,原因爲何,這已經不是引起來老氏族的反感了,那些北秦過來的老秦人亦是不應允,爲何,浴血奮戰的老秦人尚不能人人得軍爵,那些依附秦國的國人,還能夠得到軍爵,簡直是羞辱了老秦人。

即便是韓悝爲大秦的編戶齊民之策,老秦人入戶亦是用着圈號標註了出來,以至於看到了老秦人的身份驗證,便會知曉這是老秦人,無形之中這代表了老秦人的身份高於普通百姓一等,諸多事上也是有了一種無形的便利。

林玧琰點了點頭,說道:“由余曾經從隴地過來,對大秦詳細描述了北秦已經是實現了所謂的耕戰,也是策劃了一種二十等功爵制度,正是因爲如此,曾經奄奄一息的北秦纔是西陲再起,併吞諸戎,究竟原因,正是北秦看到了無論是不是老秦人,甚至還是那些曾經爲仇敵的戎人,只要是能夠爲秦國崛起出一份力的,就要重用,甚至是不惜封爵!”

林玧琰進一步說道:“君父,大秦如今的老秦人,帶上老弱婦幼,不過是二十萬人,但是大秦的人口已經是超越了二百萬人口,中原諸雄,荊楚之地各有數千萬人,難道這二十萬老秦人能夠爲大秦擊退這諸多強敵麼?”

秦公面色意動,看着林玧琰,久久不能夠說出話來,因爲他發現,原本堅定在內心之中的“老秦人的血脈不容玷污”之類的說辭在六子的這套實際理論面前,毫無說服力。

秦公作爲老秦人出身,自然是對老秦人的感情十分深厚,當初先君在世,便是帶着年幼的秦公諸多公子,前往北境鎮守北疆,與老秦人朝夕相伴,知曉老秦人對於大秦的忠心,那是一羣只要是能夠拿起長劍的年紀,無論怎麼艱苦的歲月,只要秦國贏氏有招,就會自備乾糧前赴前線參加戰役,昔時北秦與魏國的一戰,五十萬人啊,真是窮盡了函谷關西老秦人所有超過了男子青壯前來從軍,血液乾涸而前進不止!

秦公的內心中仍然是有着一道過不去的坎,老秦人終究是秦公若非必要,否則不想打擾的一個羣體。

看着沉默下來的秦公,林玧琰靜靜地侍立在一旁,終是沒有繼續說下去,其中利弊,林玧琰相信,只要是自己拋出來了一個種子,總有一天秦公是會想通的!

片刻之後,秦公終是開口說道:“茲事體大,應當是招來韓相等諸多朝臣商議一番。”

林玧琰點了點頭,並沒有多說什麼。

似乎是瞧見了東南方位的那處九丈高臺,秦公亦是說道:“祭天一事孤亦是想通了,與其祭天,不如仿照先君那般陣前酒誓,招來南征軍馬至九丈高臺前,孤要犒賞三軍,勉勵其南征荊地!”

就在此時,屋外又是響起來了一陣促忙的腳步聲,雖然是輕盈,但由遠及近,變的是越發清晰,秦公和林玧琰回過頭啦看着宮門口方向,這個時候報來的消息只能是秦公刻意囑咐過的事情,想來也就是隻有一樁了。

自然就是那壽郢,司徒百里槐的商議有了結果!

果然,邁進步子的侍監對着秦公趨步而來,連忙報道:“君上,殿下,壽郢百里司徒傳來的消息,楚國同意大秦取江北之地!”

聞言,方纔還是面色鬱郁的秦公瞬間大喜,朝着侍監拿過來了傳來的書信細看一邊,確定無誤之後纔是看着林玧琰道:“真是天佑大秦!”

隨即秦公又是招來了高錦說道:“高錦,召集諸臣商議朝事,且派人前去上林苑那邊,將一干將領傳至秦宮,孤要爲他們壯行!”

高錦亦是知曉秦公的高興是來自何處,當下點了點頭應道:“喏!”

似乎是有些忘乎所以的秦公視線才落到了林玧琰的身上,纔是收斂了一些笑意,說道:“孤忘了,今日乃是家宴,國事雖重,但也不急於一時,還是進屋吧,你母親等候許久了……”

“喏!”

第三百二十五章 遇刺第五百六十二章 問罪暗祿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孫揮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盤之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六百一十三章 攻下無鹽第四十二章 謀劃出兵第三百五十七章 兵敗竟陵第一百五十五章 韓國之勢第七百九十九章 速戰楚國第四百五十八章 魏朝談判第一百四十八章 污穢之物第三百一十六章 擴充宛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四百六十三章 對魏之謀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七百六十章 包藏禍心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軍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蹤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秦備戰!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五百八十五章 張宜辭別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七百五十九章 魏齊請談第七百八十七章 南拓之策第七百三十三章 申相卒第六百七十三章 探病第二百零五章 新設商司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四百四十二章 秦國反應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鄉邑第一百一十三章 登徒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斥責第六百一十五章 魏武卒出第四百八十四章 齊兵來犯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五百三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五百九十六章 胡傷應待第三百九十七章 羋負心意第一百五十八章 封公大典(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對魏之謀第一百二十五章 斥責第八百一十二章 天下暫安第七百七十二章 滯留荊地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國第四十七章 上報田稅(三)第十二章 旬朝黨爭第七百七十八章 嬴肆城府第五百六十五章 藍田大營第六百二十九章 桐鄉慘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二百三十二章 備戰安排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國鄭旦第三百三十八章 立儲(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軍出擊第三百三十四章 縱橫之術第二十二章 上林苑之制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軍出擊第六百三十九章 乾柴烈火第三百二十一章 在劫難逃第四百三十三章 江築回鄉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四百三十五章 秦卒遭圍第五百四十五章 巴氏之富第一百七十八章 荊國局勢第二百七十三章 和談(上)第七百三十八章 奇天大陣第四百九十八章 南巡第二百七十五章 招攬由余第一百二十七章 襄城角力第一百八十八章 壽王求糧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二百九十四章 鹽司一事第七百八十八章 初元七年第四百三十三章 江築回鄉第五百七十五章 嬴珏責難第五百九十六章 胡傷應待第三百六十五章 背楚盟秦第二百三十八章 說服出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歃血爲盟第五百三十六章 唐邑攻防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十六章 大旬朝第五百三十八章 吳國危局第七百二十三章 “食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和談(上)第八百零二章 老秦變故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十三章 上林苑與推恩令第四百三十一章 屈平使秦第三百五十三章 柘王屈衍第二百章 勸降敵俘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一百八十九章 談判第七百三十五章 魏王決斷第六百二十五章 首戰河西軍第六百九十四章 破玄襄陣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
第三百二十五章 遇刺第五百六十二章 問罪暗祿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孫揮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盤之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六百一十三章 攻下無鹽第四十二章 謀劃出兵第三百五十七章 兵敗竟陵第一百五十五章 韓國之勢第七百九十九章 速戰楚國第四百五十八章 魏朝談判第一百四十八章 污穢之物第三百一十六章 擴充宛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四百六十三章 對魏之謀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七百六十章 包藏禍心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軍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蹤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秦備戰!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五百八十五章 張宜辭別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七百五十九章 魏齊請談第七百八十七章 南拓之策第七百三十三章 申相卒第六百七十三章 探病第二百零五章 新設商司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四百四十二章 秦國反應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鄉邑第一百一十三章 登徒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斥責第六百一十五章 魏武卒出第四百八十四章 齊兵來犯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五百三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五百九十六章 胡傷應待第三百九十七章 羋負心意第一百五十八章 封公大典(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對魏之謀第一百二十五章 斥責第八百一十二章 天下暫安第七百七十二章 滯留荊地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國第四十七章 上報田稅(三)第十二章 旬朝黨爭第七百七十八章 嬴肆城府第五百六十五章 藍田大營第六百二十九章 桐鄉慘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二百三十二章 備戰安排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國鄭旦第三百三十八章 立儲(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軍出擊第三百三十四章 縱橫之術第二十二章 上林苑之制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軍出擊第六百三十九章 乾柴烈火第三百二十一章 在劫難逃第四百三十三章 江築回鄉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四百三十五章 秦卒遭圍第五百四十五章 巴氏之富第一百七十八章 荊國局勢第二百七十三章 和談(上)第七百三十八章 奇天大陣第四百九十八章 南巡第二百七十五章 招攬由余第一百二十七章 襄城角力第一百八十八章 壽王求糧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二百九十四章 鹽司一事第七百八十八章 初元七年第四百三十三章 江築回鄉第五百七十五章 嬴珏責難第五百九十六章 胡傷應待第三百六十五章 背楚盟秦第二百三十八章 說服出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歃血爲盟第五百三十六章 唐邑攻防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十六章 大旬朝第五百三十八章 吳國危局第七百二十三章 “食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和談(上)第八百零二章 老秦變故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十三章 上林苑與推恩令第四百三十一章 屈平使秦第三百五十三章 柘王屈衍第二百章 勸降敵俘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一百八十九章 談判第七百三十五章 魏王決斷第六百二十五章 首戰河西軍第六百九十四章 破玄襄陣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