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 長平後事

長平一戰,再度震驚中原!

就像是給中原河北列國敲響了最後的喪鐘,制衡秦國的合縱締約中最爲強大的趙國居然是率先於秦國進軍河北首當其衝的魏國倒下了!

圍繞着上黨之爭的秦趙長平之戰,雙方戰死三十萬餘人,趙國集結與上黨的四十五萬兵力幾乎是足足戰死了一般,饒是得勝的秦國也是折損不在少數。

雙方以國運爲籌碼的長平之戰,終是以趙國的慘敗而終結,四十五萬趙國的大好男兒,有一半把性命丟在了長平戰場上,另外一半又是投降了秦國。

如此一來,趙國十室九空,一夜之間不知多出來了多少的孤兒寡母。

長平之戰後,秦將公孫起之名震驚華夏,且是公孫起將收降長平之戰中趙國降卒的事情交給了王齕,自己親自率領五萬精兵欲要一舉攻下缺兵少將的趙國都邑邯鄲。

如此烈火烹油的攻勢卻是被太子政的一聲傳詔給打消了,公孫起縱然在戰場上是運籌帷幄的元帥,卻是恪守太子政的命令,只得引兵退去,據守上黨郡,給予了趙國喘息之機。

就當秦趙長平之戰的風波震動着整個中原搖搖欲墜態勢的時候,秦少君政卻是被洛陽的一紙詔書勒令返回洛陽。

極爲空曠的宣政殿上,如今十一月的大理石地面涼透了,太子政跪在了這裡足足是有了三個時辰,先前覺得涼透骨髓的寒意現如今隨着麻木的雙腿也是感受不到任何知覺了。

“你可知錯!”

殿上寶座處傳過來的聲音十分冷峻,秦少君政聽上去又是添了三分寒意和兩分慍怒。

自是秦王琰斥問無疑。

面對着王父的責問,秦少君的面色也是十分複雜,有一絲悔意,也有着一絲痛恨,還有一絲決明,不過更多的還是一份堅毅,只見其握緊了拳頭,不曾有着絲毫的放鬆,對王父的責問,秦少君政也不曾回答半句。

“你自小聰穎,孤許你周遊列國回來之後,也是多了幾分的穩重,即便你沒對孤耍什麼心思,但孤也是能夠肯定,在上黨的時候還不明白,難道現如今回到洛陽還不明白麼!”

“吳越兩國的舊事難道你還忘記了不成,如今的列國縱然不及大秦強盛,可遠比彼時的越國強上三分,白起欲攻打邯鄲,孤也知曉你爲何阻止,還不認錯!”

秦少君政還是倔強的跪伏在了地上,只回道:“並非是兒臣不知斬草須除根,實乃秦趙之戰已經是拖垮了關中和蜀地的存糧了,再行攻趙是在難以爲繼!”

聞言,秦王琰收斂了面色上的慍怒之意,卻是十分譏嘲的看着秦少君政道:“也真是難爲你還需要操心糧草輜重之事!”

隨而話鋒一轉,又是冷峻道:“若非是孤派人前往公孫起營中監督,恐怕如今公孫起就是要在你的暗中授意下坑殺那二十萬趙國降卒了吧……政兒,你還真是好狠毒的心思啊!”

秦少君政聞言,也不反駁,倔強的只用額頭貼着宣政殿冰冷的地面,不曾言語半分。

又是如此跪了半個時辰,林玧琰放下了手中批閱的文書,方纔是看着看着秦少君政,審視許久,方纔是令人擡過去太子政身邊火爐、狐裘與坐墊。

秦少君政卻是倔強,依舊是跪着,秦王琰出言“孤已經是許你坐着說話”,依舊是屹然不動。

秦王琰看着倔強的秦少君政,終是嘆息了一聲,恐怕入這宣政殿之前,太子政就是已經將這些事的要害之處全部想清楚了吧,故而此時雖然是言語上不曾認錯,行事上倒是認錯了。

“孤知曉你心性純良,縱然行事決絕一些,但也不可作出如此有傷天和之事!”秦王琰又道:“孤暫且不問你受了何人的攛掇,只是此番縱然是你勝了秦趙長平之戰,但戰後的表現,你令孤十分失望,縱然是大勝,在孤心目中也是大打折扣!”

“功高的確是震主,但是政兒你又沒有想過忌憚或者擔憂忠良之將勞苦功高的主君究竟是什麼人?恐怕連暴君都是算不上,只是庸碌無爲的庸人罷了!”秦王語重心長的說道:“縱然你欲要朝堂制衡,但亦是要記得,爲孤大秦開疆拓土勞苦功高的忠良之將……由不得算計和迫害!”

“政兒,你可明白?”

秦王琰最後一句問的是讓秦少君政心中震動了,仔細回味了王父這番話,良久之後,秦少君政方纔是重重的點了點頭應道:“兒臣明白了,此生唯此一次,下不爲例!”

“至於此事,孤不再怪責你,至於你和公孫起因爲此事生出的間隙,你也自己去彌合好!”秦王琰終是閉上了眼睛,靠在了寶座之上,作假寐狀:“至於如何爲人主公之道,你學帝王心術也罷,權謀制衡也好,由你自己決斷吧,孤乏了,你退下吧。”

聞言,太子政又是拜辭行了一禮,長時間的跪着讓秦少君政也是雙腿麻木,難以行走,只得招來了兩名侍監攙扶着自己退下了。

張祿是隨着少君政返回洛陽的,自上午入宮宣政殿,一直到下午還未見蹤影,秦公大門緊閉,秦王琰也是下令禁止衆卿入朝覲見。

不免多想的張祿也是兢兢戰戰的侯在秦宮正門外整整大半日的時間,一直是到黃昏時分,才見着少君政出來,只不過是在兩個侍監的攙扶下。

張祿見狀,乍以爲是秦王琰對少君政用刑了,發虛的張祿心神也是一陣狂跳,不過最終還是邁着如同被鉛灌滿的雙腿走到了少君政的面前,連忙詢問道:“少君何故至此?”

少君政的雙腿已經是恢復了些許知覺,見到作爲“罪魁禍首”的張祿,又是想到了方纔先前王父的告誡,心中雖然是生出波動,卻也是很快的一掃而空,沒有帶絲毫的情感回道:“無事,隨我返回上黨,繼續請公孫將軍伐趙邯鄲。”

聞言,張祿心中一滯,連帶着面色上都是有些不自然,稍稍擡起頭看着少君政古井無波的眸子,居然是發現某絲熟悉的意味。

是看不透了!

這種感覺張祿只在秦王琰的身上察覺到,孰能夠料到今時今日的秦少君政的身上也是出現了!

這就是讓張祿大感好奇只不過離開了自己入宮大半日,怎麼就起了這等本性移動的變故!

心頭之念一閃而過,張祿終是瞧着太子政試探着問道:“如今關中、蜀地皆是缺糧,今歲的耕種也是被戰事耽誤了,恐無糧草供公孫將軍作戰了。”

少君政放開了對侍監的依靠,令其退下,只憑着自己緩步走向車駕處,並未直接回話,張祿見狀只得是老老實實地跟在其後。

少君政上了車駕,坐穩之後,方纔是用着左手攤開了車簾對張祿說道:“長平之戰得二十萬趙軍降俘,可盡數賣於內府作爲奴隸,折算錢糧,以支持公孫起將軍再度進攻邯鄲。”

“只是……”少君政的目光看向了張祿,又是說道:“前聽聞右丞相的建言耽擱的兩個月時間中,讓那趙將李穆擊潰了大秦兵馬好不容易引來的匈奴部族,且是趙庭又是啓用了那廉珀,如今趙國君臣一心,列國亦是反應過來了,恐怕此時攻打邯鄲的難度已經是超過了兩月之前百倍不止啊……”

說完,少君政便是放下了車簾,吩咐車前的馬伕趕路。

只是張祿聽聞少君政這番話,雖說是並無明顯責怪自己的意思,可偏偏卻是讓張祿對這位秦少君生出來些許敬畏之意,也無他話回答,只得應道:“下臣自然是竭力謀劃,助公孫將軍破趙!”

那秦少君所乘坐的馬車緩緩駛動,張祿也才隱隱聽見“如此就好”。

待眼前車駕過後,張祿方纔是眼神一陣變幻,不知在想着什麼,見秦少君的車駕已經是走遠,方纔是回過神來,終是熄滅了心中那一點虛妄的心思,登上自己的車駕,沿着秦少君的車駕趕了過去。

第七百四十一章 逄涓心思第五百八十九章 隴東退軍第四百七十九章 說服秦公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開始第七百一十六章 秦吳決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公崩亡第七百零二章 楚軍發力第二十六章 雍丘衆首,雍恥!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蹤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軍南陽!第一百八十八章 壽王求糧第三百七十三章 巫舞之禍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秦反擊第三百二十三章 初面(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肅清隱患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冊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三百八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蒺藜之威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四百三十八章 慶功儀式第六百四十一章 景監赴魏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三章 籌錢第一百七十七章 迎回魯陽(下)第七百零四章 破秦秘策第二百四十九章 衝突(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具甲騎兵第六百九十六章 入秋第一百五十八章 封公大典(上)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玧淵(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桓羽應戰第七百九十四章 彈指十年第五百四十五章 巴氏之富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六百五十五章 歸入府中第六百四十四章 宣後召見第二百五十一章 敗家第三十一章 與君同行 慨而慷之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三百三十九章 江夏之事第五章 度量衡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八百零七章 曲沃之會第三百五十五章 柘王出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韓悝手筆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七百二十二章 條件第三百八十九章 進軍鄢城第二十七章 白馬將房德第五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秦荊密盟第三百八十九章 破敵之機第二百八十八章 滿獲而歸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臨安邑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二百零二章 漢水軍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生間隙第一百七十四章 到達狼皋第七百零一章 衡山冬日第五百九十五章 藍田反應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窗事發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九十八章 兵臨襄城(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軍來至第九十章 南郡大戰已起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查詢第五百二十一章 範離入郢第四十六章 上報田稅(二)第二十四章 羽林軍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破敵之機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臨安邑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懼第五百七十四章 長公主嬴珏第五百三十八章 吳國危局第四百七十一章 嬴騫第四百七十九章 說服秦公第八十二章 壽王歸襄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驚老秦(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公崩亡第二百章 勸降敵俘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窗事發第一百零一章 壽王軍使者第四百一十九章 郢都落幕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打南樑第六百八十四章 追亡逐北第一百七十八章 荊國局勢第四百五十八章 魏朝談判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八百二十三章 趙國之亡第七百五十五章 燕趙歸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丹水之戰(中)第四百一十五章 範離又至第六百五十三章 藍田君贏信第一百七十三章 前往北境
第七百四十一章 逄涓心思第五百八十九章 隴東退軍第四百七十九章 說服秦公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開始第七百一十六章 秦吳決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公崩亡第七百零二章 楚軍發力第二十六章 雍丘衆首,雍恥!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蹤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軍南陽!第一百八十八章 壽王求糧第三百七十三章 巫舞之禍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秦反擊第三百二十三章 初面(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肅清隱患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冊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三百八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蒺藜之威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四百三十八章 慶功儀式第六百四十一章 景監赴魏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三章 籌錢第一百七十七章 迎回魯陽(下)第七百零四章 破秦秘策第二百四十九章 衝突(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具甲騎兵第六百九十六章 入秋第一百五十八章 封公大典(上)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玧淵(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桓羽應戰第七百九十四章 彈指十年第五百四十五章 巴氏之富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六百五十五章 歸入府中第六百四十四章 宣後召見第二百五十一章 敗家第三十一章 與君同行 慨而慷之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三百三十九章 江夏之事第五章 度量衡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八百零七章 曲沃之會第三百五十五章 柘王出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韓悝手筆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七百二十二章 條件第三百八十九章 進軍鄢城第二十七章 白馬將房德第五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秦荊密盟第三百八十九章 破敵之機第二百八十八章 滿獲而歸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臨安邑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二百零二章 漢水軍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生間隙第一百七十四章 到達狼皋第七百零一章 衡山冬日第五百九十五章 藍田反應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窗事發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九十八章 兵臨襄城(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軍來至第九十章 南郡大戰已起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查詢第五百二十一章 範離入郢第四十六章 上報田稅(二)第二十四章 羽林軍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破敵之機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臨安邑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懼第五百七十四章 長公主嬴珏第五百三十八章 吳國危局第四百七十一章 嬴騫第四百七十九章 說服秦公第八十二章 壽王歸襄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驚老秦(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公崩亡第二百章 勸降敵俘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窗事發第一百零一章 壽王軍使者第四百一十九章 郢都落幕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打南樑第六百八十四章 追亡逐北第一百七十八章 荊國局勢第四百五十八章 魏朝談判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八百二十三章 趙國之亡第七百五十五章 燕趙歸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丹水之戰(中)第四百一十五章 範離又至第六百五十三章 藍田君贏信第一百七十三章 前往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