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範離使間

大雪封山,此時冒然進攻山地這等陡峭的地方,己方將士極有可能是連對方的城牆都是沒有摸到,直接跌落山谷中。

幾場大雪之後,銀裝素裹的河南終於是迎來了秦公二十六年,齊魯燕韓吳楚六國聯軍皆是陳列在大秦邊境,蓄勢待發。

衡山,伯丕用了不足一個月的時間便是奪取了秦國衡山以東五邑立穩了腳跟,的確是讓吳王欣喜,然而卻是在接下來的將近五個月不得尺寸之地,這便是讓吳王難以接受了。

即便是原先只打算固守松陽的伯丕在經歷了連奪衡東五邑之後,心思也是不免有些膨脹。

再加上齊魯燕韓在秦國中境與北境皆是斬獲不小,亦是讓伯丕陷入到了兩難的抉擇當中。

若是再不進攻秦國的話,恐怕齊魯燕韓率先攻入秦國本土,伯丕已經是聽聞了秦國修建了淯水通往漢水的河道藉以與大江相連,若是齊魯燕韓聯軍攻破了宛城,順流而下至多是需要五日便是能到達荊地。

而衡山道路難行,即便是大江溯游而上最短亦是需要七日的時間。

若是此戰之中自己的表現不及齊魯燕韓任何一方,自己再怎麼受吳王寵用,恐怕【重利重才】的吳王亦是對自己減少信用。

故而,即便是冬日,較之齊魯燕韓的戰場,吳國的攻勢還是比較猛烈的。

但即便是伯丕決意攻打衡陽,但是秦國的兵力防守尤其是那些隱藏在衡山秘密之處暗地裡放冷箭的巴人,皆是讓吳軍無尺寸之獲。

伯丕權衡再三,終於招來了心腹謀士莊睨,與之商議一番,終於是想到了破解衡山防線的可行辦法。

即伯丕遣莊睨返回吳國姑蘇,向孫長卿詢問破敵之策。

伯丕與孫長卿同屬於【亡楚黨】陣營,再者就是孫長卿此人不沾朝堂權謀,報答吳王的知遇之恩,亦是盡心盡力。

是故,伯丕向其詢問破敵之策,孫長卿必定是會將心中所想盡數對伯丕道明的。

於是,莊睨便是爲伯丕謀劃此事,親自返回了姑蘇。

待莊睨返回姑蘇已經是六日之後,幾乎是莊睨到達孫長卿在姑蘇城郊的茅屋同時,彭蠡湖口要塞的範離亦是接到了相關消息。

範離將手中已經是覽閱完畢的書信丟去了火焰之中焚燒殆盡,方纔是勾起來了嘴角:“伯丕啊伯丕,這些年的高官厚祿終是將你的才芒鋒氣消耗殆盡了……”

孫長卿雖然是被吳王罷免了大將軍的職務,但並未被吳王棄用,吳王隔三差五便是送過來一些珍奇之物。

雖說孫長卿志不在此,但爲了讓吳王安心,亦是爲了不必要的猜忌,亦是順水推舟將這些吳王的“好意”收下。

聽聞伯丕的謀士莊睨到來,孫長卿似乎是猜測到了那般,待將莊睨迎入了屋宅內,三言兩語便是直接說到了重點之上。

這段時間孫長卿雖說是失去了兵權,但在姑蘇城郊的閒暇日子也是讓其捋清了前番率軍襲秦不曾理順的一些事。

如今孫長卿心中已經是有了一些猜測,但卻是未曾抓到實處的證據,這些年見到的吳國朝堂,孫長卿也是覺得自己漸漸有心無力了。

但孫長卿已經是能夠肯定,秦國對於吳國的防守,不說有十成的穩固,但保底有着八成!

尤其是奇襲一途上,秦軍已經是將吳國堵的死死的了。

即便是這段時間伯丕親近吳王與伍員離心離德,然孫長卿仍是以國事爲重。

是故孫長卿亦是將自己心中這段時間的謀劃盡數對莊睨說了出來。

“秦軍之內必有能人防禦吳軍的奇襲,故而此戰恐奇兵無用,只能夠以正面交戰爲主!”

“亦是不可與秦軍保守對峙,秦國雖尚有齊魯燕韓圍攻,但荊地並不屬於秦國本土,秦亦是許諾荊地自治,反觀吳軍運送錢糧至前線十不足一,難以與秦國本土作戰來的便捷。”

“秦國的衡山、彭蠡防線的確是以事無鉅細防守嚴密而有巨大的優勢,然而秦國最大的弊端也是在此處,衡山至彭蠡南北縱深數百里,荊地秦軍只有二十萬兵馬,防守不過來的。”

“伯丕若是想破去秦國的防守,必先以點破面,以某吳軍之精兵強將速攻秦國防守不嚴密處,至於防守,暫且交給楚人也是無妨的。”

莊睨聞言,皆是銘記於心,待孫長卿言語完畢,方纔是取出來竹簡一一記下,半個時辰之後送給了孫長卿閱覽,讓孫長卿稍稍有些詫然,這莊睨所記的居然與自己所說的一字不差。

隨後,莊睨便是提出了告辭,孫長卿亦是沒有挽留。

但令人諷刺的乃是,孫長卿所獻給伯丕的破秦之策居然是率先伯丕一步傳到了範離的手中。

其看着孫長卿所說的攻秦弊端,視線久久不能夠挪移開來,待反應過來,這纔是發現自己背後已經是驚出來一身冷汗。

“這冷靜下來的孫長卿果然是可怕!”

如此感慨的範離,當然也不是無的放矢,似吳楚聯軍那等僅僅圍繞在衡東的打法在範離看來是愚蠢的。

不過範離也是能夠知曉,無論是不願意做了楚國刀子的伯丕,還是自始至終對吳人防了一手的楚軍,皆是不可能真正的將後背交給彼此。

如是,範離也是將伍康、宋代請了過來,並且是將【越魚衛】傳遞過來的吳軍破秦書簡遞給了二人。

後者二人見到了這份書信,也是十分後怕,所幸在於此番吳國並未以孫長卿掛帥,否則的話就是讓以守勢爲主的秦軍將士太寢食難安了!

範離對伍康、宋代二人道:“範離派人將這份書信送往公子琰那裡,眼下彭蠡要做的無非就是在冬日日重新佈置防守,且是需要堅壁清野,防止吳軍襲奪糧倉。”

“明歲春上,冬雪融化,吳楚必定會是再度興兵來犯,春戰秋守伯丕還是懂的,希望兩位將軍好生謀劃已而應對吳楚聯軍的攻打!”

第三十九章 開春諸事第四百八十六章 齊軍攻秦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六十二章 土龍面目第七百零三章 冬春交際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爲天下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對問(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嬴鍾第八百一十二章 天下暫安第五百二十六章 夫概請戰第二百零五章 新設商司第七百二十一章 合圍之勢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一百九十二章 交易達成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澤建言第七百七十七章 老秦動態第八十三章 秦軍出動第一百九十三章 計劃開始第五百五十九章 荊地事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魏君臣第一百八十七章 宛城劇變第七十四章 決戰(上)第四百九十五章 如意歸來第三百四十三章 獻計第七百六十三章 胡服騎射第六百五十六章 東宮二署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一百九十六章 竟陵着落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爲天下第七百零二章 楚軍發力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打南樑第十三章 上林苑與推恩令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四百三十九章 宛城慶功第二百三十三章 攬事用意第一百章 撤軍過後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算術第三百一十五章 賞賜第二百二十五章 新物件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見第一百二十八章 譁變將起?第六百一十七章 魏武卒敗第四百八十二章 田氏發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前往北境第二百五十八章 擊潰孟驤第三百二十一章 在劫難逃第八百二十三章 趙國之亡第六百九十一章 中境戰況第二百九十章 隴東之戰(上)第六百八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五百八十三章 意動第七百三十五章 魏王決斷第四百零六章 圍三闕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交易達成第三百一十九章 北秦消息第八百零二章 老秦變故第二百零八章 內朝商澤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攬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生間隙第六百七十四章 刀兵之宴第四章 走馬上任第九十七章 兵臨襄城(上)第七十三章 決戰開啓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七十三章 巫舞之禍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賓之禮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六百五十九章 嬴肆下落第二百八十六章 煉出成鹽第一百二十一章 決意爭儲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生間隙第八百零八章 弩炮利器第九十一章 秣兵厲馬(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隴東新象第七百二十六章 吳越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達大梁第五百七十三章 內宮晚宴第七百二十四章 託付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六百八十章 吳國奇兵第五百四十四章 肅清隱患第一百六十五章 說服莒勱(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鄭暴亂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澤建言第五百二十三章 秦國酌量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三十一章 與君同行 慨而慷之第六百四十章 迴歸櫟陽第三百九十二章 範離獻計第一百四十八章 污穢之物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一百六十八章 是友非敵第一百八十九章 談判第六百二十三章 魏軍反應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三百一十六章 擴充宛城
第三十九章 開春諸事第四百八十六章 齊軍攻秦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六十二章 土龍面目第七百零三章 冬春交際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爲天下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對問(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嬴鍾第八百一十二章 天下暫安第五百二十六章 夫概請戰第二百零五章 新設商司第七百二十一章 合圍之勢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一百九十二章 交易達成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澤建言第七百七十七章 老秦動態第八十三章 秦軍出動第一百九十三章 計劃開始第五百五十九章 荊地事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魏君臣第一百八十七章 宛城劇變第七十四章 決戰(上)第四百九十五章 如意歸來第三百四十三章 獻計第七百六十三章 胡服騎射第六百五十六章 東宮二署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一百九十六章 竟陵着落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爲天下第七百零二章 楚軍發力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打南樑第十三章 上林苑與推恩令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四百三十九章 宛城慶功第二百三十三章 攬事用意第一百章 撤軍過後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算術第三百一十五章 賞賜第二百二十五章 新物件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見第一百二十八章 譁變將起?第六百一十七章 魏武卒敗第四百八十二章 田氏發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前往北境第二百五十八章 擊潰孟驤第三百二十一章 在劫難逃第八百二十三章 趙國之亡第六百九十一章 中境戰況第二百九十章 隴東之戰(上)第六百八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五百八十三章 意動第七百三十五章 魏王決斷第四百零六章 圍三闕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交易達成第三百一十九章 北秦消息第八百零二章 老秦變故第二百零八章 內朝商澤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攬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生間隙第六百七十四章 刀兵之宴第四章 走馬上任第九十七章 兵臨襄城(上)第七十三章 決戰開啓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七十三章 巫舞之禍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賓之禮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六百五十九章 嬴肆下落第二百八十六章 煉出成鹽第一百二十一章 決意爭儲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生間隙第八百零八章 弩炮利器第九十一章 秣兵厲馬(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隴東新象第七百二十六章 吳越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達大梁第五百七十三章 內宮晚宴第七百二十四章 託付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六百八十章 吳國奇兵第五百四十四章 肅清隱患第一百六十五章 說服莒勱(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鄭暴亂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澤建言第五百二十三章 秦國酌量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三十一章 與君同行 慨而慷之第六百四十章 迴歸櫟陽第三百九十二章 範離獻計第一百四十八章 污穢之物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一百六十八章 是友非敵第一百八十九章 談判第六百二十三章 魏軍反應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三百一十六章 擴充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