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

大秦終是以韓悝爲使者,代表大秦前往姬周王畿對姬周天子進行貢禮,貢禮乃是從舊楚郢都搜刮出來的珍貴器物,十分珍貴。

此番前往姬周王畿明面上乃是大秦南征得勝而歸,楚國身陷陳國和蔡國聯手的攻伐之中,近水樓臺先得月,自然是大秦以新蔡會盟的入盟國身份,前往姬周王畿進行回覆。

實際上,也是大秦願意將姬周王畿作爲一回事,如今中原的雄主除了齊國還願意將姬周王畿作爲一回事之外,其外那些諸侯皆是將姬周王畿視爲吉祥物罷了。

大秦攜帶的貢禮,乃是一公爵之國的規格,已經是有許多年未曾向姬周王畿如此供奉了。

大秦的使者亦是月餘之後歸來的,其中在姬周王畿待着便是接近了二十天,花在了路途之上也只有十日時間往返,這有賴於韓國在潁川修築的直道,宛城也是在穎陰修築了一條直道,路程足足是短暫了數倍之餘。

韓悝作爲大秦國相,自然也是受到了姬周天子的隆重應待,如今這位姬周天子上位還不過一年,原先那位姬周天子在冊封了三晉韓趙魏三家爲諸侯不久之後,便是鬱郁身亡。

年輕的姬周天子做事也是不果斷,姬周王室倚重的趙累力勸這位年紀尚輕的姬周天子擬出檄文,號召天下諸侯討伐韓國,斷然時不能夠讓韓國吞併了鄭國這一王畿東部屏障。

但是趙累失望了,整個姬周王畿的忠志之士也是失望了,年幼姬周天子的魄力比起來先代天子尚且有所不足,當年韓趙魏三家兵圍姬周王畿,已經是嚇破了這位年幼姬周天子的膽子,面對韓國的滅鄭暴行,姬周天子猶豫徘徊,但是對自己的朝臣卻是格外嚴厲,拿緊了姬周王畿的兵權絕不鬆口。

眼見着韓國與鄭國在雍氏的大戰,素來有着中興鄭國的賢臣公孫輒及其子嗣皆是被遊士招攬的刺客殺死,首級奉於了韓國的統率,換取遊氏在韓國庇護之下的苟安,其餘七穆或是戰死,或是降俘,不管怎麼說,鄭國最後的精銳,十萬七穆鄭卒,皆是被韓軍收降於雍氏山嶺。

這個往昔曾經東出姬周王畿的王室諸侯,曾經在近百年前還是顯赫一時的穆族,已經是名存實亡,終究是逃不了被韓國吞併的結局了。

越是到了最後,年幼的姬周天子越是畏懼韓軍的鋒芒,那位王畿名臣趙累亦是看着天子的憂懼而嘆息不已。

事情的轉機,乃是大秦國相韓悝率領大秦使團前來了姬周王畿,許久不見公爵之國上交姬周王畿貢禮,亦是讓那位年幼的姬周天子興奮不已,以及趙累這些朝臣也是撿起來了最後一絲尊嚴。

待姬周王畿的朝臣查清楚了秦國的供奉不僅沒有扣減部分,甚至還是足足多了一部分,亦是讓趙累略有一些欣慰,當年奉勸先代天子加封秦國,乃是爲了牽制韓國,如今看來,牽制韓國或許還未成功,但是秦國擺出來“尊王攘夷”的態度,亦是讓姬周王畿的朝臣以及年幼的姬周天子感覺到了莫大的善意!

當下,對待秦國使團,姬周王畿也是擺出來了“九賓之禮”。

準備了數日的時間,韓悝也是並未在王畿之內閒着,而是派人將一部分的賀禮送給了王畿之內的天子朝臣,多是從郢都之內搜刮出來了黃白之物或者一些珍貴的青銅器與璀璨的珍珠。

這些王畿朝臣見到了秦國的使團如此豪氣,亦是十分高興笑納了禮物,即便是那位賢臣趙累,亦是伸手不打笑臉人,收下了禮物。

因此韓悝出入王畿朝臣的府邸也是順利的一些,所商談的無非就是韓國滅鄭一事,實在是過於忤逆姬周天子的權威,雖是有些空談的意思,但是在酒液的刺激下,這些王畿的朝臣也是憤憤不已,大罵韓人乃是“亂臣賊子”。

韓悝對於這些朝臣大多乃是挑起對韓國的仇視情緒,其實也是用不着挑撥,韓國冒天下之大不韙將王畿的周圍的鄭國滅亡吞併,已經是觸及了這些朝臣的底線,以至於讓這些朝臣感覺到韓國的劍芒已經是抵在了他們的脖頸之上。

韓悝說出來秦國打算的乃是那位素來在王畿朝堂之上較有威信的趙累,趙累對於秦人還是比較認同的,尤其是韓悝善於辯術,從當年犬戎攻破鎬京姬周王畿東遷乃是秦國的先祖一路護送,又是說起來了秦人的南遷乃是晉魏氏逼迫,同病相憐的觸感亦是讓趙累對韓悝完全不設防,逐漸是打開了心扉。

不可避免的談到了韓國吞併鄭國的事情,這位王畿朝堂之上耿直的名士亦是語氣激昂,將韓國此舉視爲大逆不道的行爲,破口大罵。

韓悝先是從一旁符合,後來又是趁機提出來了大秦方面的一些建議,即是大秦派遣軍隊擊潰流竄在伊洛之間的戎狄,並且向姬周王畿派遣人口,充實王畿的賦稅與兵員,使其富有餘力拱衛王畿的安危。

趙累雖是飲酒,但卻還是保持着清醒,秦人斷然不會是無的放矢,趙累心中也是明白,秦人此番進貢王畿並非是所謂的諸侯之禮,無非是秦人覺察到了脣亡齒寒,若是韓國對王畿都是下了手,秦國豈會是安穩。

故此,趙累也是問道:“秦人如此豪爽,豈會是沒有一點要求?”

韓悝也是爽快的點了點頭道:“秦人只想所要成皋,不爲其它,只爲遏止住韓人!”

“成皋?”

趙累皺起眉頭,說實話,成皋並非是一塊富饒之地,乃是一片地勢起伏的山巒之地,可耕種的地方極少,難以比得上王畿洛邑周圍的富庶,王畿對哪裡也是疏於管理,以至於成皋一帶充斥着大量的戎狄,聚衆爲匪。

但成皋極大,秦將強塬原先便是佔據了成皋,不過他佔據的成皋只是成皋山嶺的一部分,屬於鄭國境內,後來這強塬表現十分不俗,公孫輒亦是十分看重其悍勇,便是將其調往了陽翟邑。

成皋一帶乃是曾經姬周王畿東部的險要之地,姬周王畿東遷洛邑的時候,三軍尚在,面對楚國的數十萬大軍,姬周王畿還能夠憑藉成皋與楚國周旋,保持了姬周王畿基本的威嚴。

但是如今,王畿的兵力只能夠堪堪守住洛邑周圍幾處險要之處,成皋雖是險要,但也是鞭長莫及。

權衡之後,趙累亦是應下了韓悝,九賓之禮的時候必會勸諫天子。

實際上,根本不用趙累勸諫,那位姬周天子認爲秦人想要抵抗住韓國,自然是求之不得,又是聽聞了秦人願意擊潰伊洛之間的戎狄,擴充王畿的人口與兵力,這位年幼的姬周天子就像是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甚至是將韓悝請入了原本朝堂上的“周相”位置上,對於秦國提出來的各項“建議”,略作思慮之後,皆是一一答應了下來。

如此,大秦以姬周王畿作爲抵禦韓人的前頭堡亦是達成,大秦遷移秦民入王畿周圍充實人口,並且出兵三萬,即派遣南陽軍出穎陰擊潰伊洛之間的戎狄,其中糧草負擔即是依託於王畿供應。

第六百五十五章 歸入府中第七百章 吳楚動作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郡劇變第五百九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二十二章 上林苑之制第四百五十章 停留滎陽第六百二十三章 魏軍反應第四百二十六章 搶灘登陸第五百零五章 齊魏真意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陽新聞【二合一】第八十四章 南郡初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談第四百七十一章 嬴騫第六百九十七章 冬歲之前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見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陽安定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公子回都第五百七十一章 陽宮之談作者想說的話第三百五十五章 柘王出軍第六百三十一章 千里馳援第五百七十三章 內宮晚宴第八十六章 若縣前夕第六十五章 商議決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趙庭君臣第二百八十五章 金山之地第二百三十七章 隴戎來犯第八十二章 壽王歸襄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議政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七百三十二章 謀取第五百六十一章 因豫震怒第二百七十五章 招攬由余第五百七十六章 憤然離開第五百三十六章 唐邑攻防第三百八十四章 轉守爲攻第八十八章 首攻若縣第七百三十一章 決然第一百七十三章 前往北境第六百七十章 黃雀謀算第三百七十九章 郢都應對第二百九十三章 隴東落幕第六十九章 應城大捷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對問(中)第二百零八章 羋雲到來第四百零九章 密奪郢都第七百一十一章 楚王氣概第一百五十一章 震動潁川(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陷入死局?第三章 籌錢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泉反擊第五百五十九章 荊地事了第六百五十六章 東宮二署第二百一十七章 “貴客”第六百一十五章 魏武卒出第四百六十四章 東宮新部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郡事發第三百四十四章 新戶制第六百三十八章 歸返老秦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關外聞第六百八十五章 戰後事宜第七百六十章 包藏禍心第二百三十章 吳國範離第六百四十八章 賜爵大典第七百二十七章 屠城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頃第七百九十一章 君臣之談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十二章 旬朝黨爭第七百六十一章 議定盟誓第六百二十二章 震驚老秦(三)第五百二十二章 範離心思第一百零二章 正面交戰?第六百四十章 迴歸櫟陽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七百九十四章 彈指十年第六百一十七章 魏武卒敗第三百七十五章 羋雲到訪第七百八十六章 拓邊五嶺第四百九十五章 如意歸來第八百零八章 弩炮利器第二十八章 尚書府落成第三百六十四章 狡猾的範離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五百六十六章 公孫起第九十七章 兵臨襄城(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打南樑第五百七十三章 內宮晚宴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城規模(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淯水商談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一百五十八章 封公大典(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談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爭奪第七百六十章 包藏禍心第二百八十三章 武關變化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
第六百五十五章 歸入府中第七百章 吳楚動作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郡劇變第五百九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二十二章 上林苑之制第四百五十章 停留滎陽第六百二十三章 魏軍反應第四百二十六章 搶灘登陸第五百零五章 齊魏真意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陽新聞【二合一】第八十四章 南郡初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談第四百七十一章 嬴騫第六百九十七章 冬歲之前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見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陽安定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公子回都第五百七十一章 陽宮之談作者想說的話第三百五十五章 柘王出軍第六百三十一章 千里馳援第五百七十三章 內宮晚宴第八十六章 若縣前夕第六十五章 商議決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趙庭君臣第二百八十五章 金山之地第二百三十七章 隴戎來犯第八十二章 壽王歸襄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議政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七百三十二章 謀取第五百六十一章 因豫震怒第二百七十五章 招攬由余第五百七十六章 憤然離開第五百三十六章 唐邑攻防第三百八十四章 轉守爲攻第八十八章 首攻若縣第七百三十一章 決然第一百七十三章 前往北境第六百七十章 黃雀謀算第三百七十九章 郢都應對第二百九十三章 隴東落幕第六十九章 應城大捷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對問(中)第二百零八章 羋雲到來第四百零九章 密奪郢都第七百一十一章 楚王氣概第一百五十一章 震動潁川(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陷入死局?第三章 籌錢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泉反擊第五百五十九章 荊地事了第六百五十六章 東宮二署第二百一十七章 “貴客”第六百一十五章 魏武卒出第四百六十四章 東宮新部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郡事發第三百四十四章 新戶制第六百三十八章 歸返老秦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關外聞第六百八十五章 戰後事宜第七百六十章 包藏禍心第二百三十章 吳國範離第六百四十八章 賜爵大典第七百二十七章 屠城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頃第七百九十一章 君臣之談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十二章 旬朝黨爭第七百六十一章 議定盟誓第六百二十二章 震驚老秦(三)第五百二十二章 範離心思第一百零二章 正面交戰?第六百四十章 迴歸櫟陽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七百九十四章 彈指十年第六百一十七章 魏武卒敗第三百七十五章 羋雲到訪第七百八十六章 拓邊五嶺第四百九十五章 如意歸來第八百零八章 弩炮利器第二十八章 尚書府落成第三百六十四章 狡猾的範離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五百六十六章 公孫起第九十七章 兵臨襄城(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打南樑第五百七十三章 內宮晚宴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城規模(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淯水商談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一百五十八章 封公大典(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談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爭奪第七百六十章 包藏禍心第二百八十三章 武關變化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