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秦魏對峙

果然,遵從魏上將軍逄涓的意思,援韓退秦這場戰役的前線指揮之權交給了太子申的手中。

而逄涓則是在後方率領魏武卒壓陣,如此一來,倒是讓魏軍先前一往無前的勢頭暫且稍稍止住,被阻擊在新鄭城北郊外十里亭處。

這裡地勢對駐防的秦軍來說稍稍有利,乃是一處陡坡,秦營就是在坡上駐紮着,拒馬欄和大量的壕溝讓魏軍士卒一時之間難以攻破。

贏如意亦是見到了前後魏軍打出的旗號不一致,先前乃是已魏武卒爲主力,西河軍爲輔助的前軍現如今變成了以大梁魏室軍爲主力的陣容,倒是讓贏如意有一些詫然之色,旋即也是放鬆了下來。

常言說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然則能夠擁有那般偌大的名聲,亦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且不說魏武卒的悍勇,單論那魏上將軍逄涓,便是一位極爲棘手的對手,難怪當初能夠帶着魏武卒爲魏國四處征戰,無往而不勝!

如今魏營兵馬的陣容轉變,亦是讓贏如意察覺到了這魏國上將軍的心思可怕之處,其用兵精湛,陣法玄妙這些不過是爲將之道的根本而已,只不過逄涓將這些用兵之術發揮到了極致罷了。

然而讓贏如意更爲在意的是,這逄涓的謹慎!

Wωω _ttκд n _c o

這番一來,倒是讓贏如意覺得逄涓更爲可怕了,明明是在己方取得優勢的情況下,卻是沒有唐突冒進,急功近利的繼續進攻,而是留有餘力對秦軍做下了後備的防禦。

綜合逄涓如今的爲將之道,贏如意的這般看法着實有些擡高了逄涓,不過正是因爲逄涓用兵精湛的先入爲主,贏如意判斷如此也是情有可原。

逄涓“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在贏如意看起來就是“大戰當前寵辱不驚”!

贏如意的幾番兵敗,亦是讓新鄭城內的公子嬴淵感到了莫大的壓力,就是在這幾日當中,新鄭城內的一些韓國豪貴居然是鬧出來了幾番行刺公子嬴淵的舉動,雖然是有驚無險,但亦是讓嬴淵感受到了魏國援軍的到來,讓這些韓人原本已經是認輸的心態再一次死灰復燃了!

他們渴求通過殺死此番攻佔新鄭的秦軍主帥秦公子嬴淵使新鄭之圍、韓國之困迎刃而解!

察覺到根系是出自魏國的援兵之後,嬴淵亦是派遣公子嬴穗領兩萬隴東騎卒支援戰報上已經是岌岌可危的九弟贏如意。

待嬴穗率軍趕到十里亭的時候,方纔是發現在魏軍攻勢下節節敗退的大秦兵馬終於是立住了腳跟,隨後嬴穗是發現攻打秦軍的魏軍主力已經是由魏上將軍逄涓親自率領的魏武卒變成了魏太子申率領的大梁魏室軍。

後者麾下的人馬足足是逄涓魏武卒數量的兩倍有餘,然則戰力卻是不及逄涓魏武卒的一半,不似先前那般對大秦兵馬造成直接的大規模損傷。

雙方就是在新鄭北郊十里亭這裡對峙了起來。

見到八兄嬴穗率領援軍到來,贏如意亦是有着一絲尷尬之色,原本幾乎是要立下了軍令狀守住魏軍十日不得寸進,誰能夠知曉魏軍到來三日便是讓秦軍丟城棄地,如今方纔是六七日的時候,便是已經讓魏軍打到了距離新鄭幾乎是只有一步之遙的十里亭。

從贏如意的口中得知了那位魏上將軍逄涓便是一位百年難得一遇的兵陣大家,嬴穗也是頗爲感嘆:“舊日隨着四兄在高陵便是見過兵陣演練,方纔是知曉中原列國如今的兵陣武學的確是不能夠小覷半分,其中變化無窮,運用得當,即便是沒有天時地利的便利,亦是足以以少勝多,以寡勝衆!”

“四兄身邊也有兵陣大家麼?”贏如意開口問道。

嬴穗點了點頭言道:“也曾有一位,營中諸將皆是知曉此人乃是四兄的上賓,只當是軍師對待,曾經是在高陵擺下玄襄陣,威力着實不俗,不過最終還是讓齊人破去,如今看來未必不是誘惑齊軍深入中陽山所爲。”

“比之這魏上將軍逄涓如何?”

嬴穗稍稍一想,兩者似乎是並沒有可比性,當即回道:“四兄這位謀士擺陣不過是運用四兄府中的四百私兵執旗聽令,不似逄涓運用魏武卒,陣法早已經是衍變了千次萬次,恐怕是比不了的。”

“這倒是可惜了!”贏如意也是感嘆了一番,當即道:“若是四兄麾下正是有這般可以媲美逄涓的陣法大家,我倒是想請其不吝賜教了。”

嬴肆聞言,心思卻是不在此處,而是話鋒一轉道:“恐怕,這幾日就是魏軍進攻最爲猛烈的時候了!”

“這話怎麼講?”贏如意問道。

“乃是新鄭城內的韓國豪貴,此番居然是派遣刺客遊俠行刺我大秦將領,即便是三兄也是遭遇過了多次行刺……”嬴穗又道:“如今魏軍壓境,即便是大秦兵馬繼續封鎖消息,恐怕關於新鄭的消息也是隱瞞不住了,韓國權貴必定是與魏軍取得了聯繫。”

“這也是三兄令我率領隴東軍兩萬騎卒前來助援的原因!”

贏如意聞言,也是皺起來了眉頭,眸子裡閃過一絲擔憂之色:“若魏軍真的是接到了某軍已經是攻克新鄭的消息,必定是趁着大雪未來之前傾盡全力攻城,若是熬住了這一波,新鄭大局便是定下了,但若是熬不住的話……”

贏如意言猶未盡,其話外之音也是多半認爲此番秦軍凶多吉少,魏軍逄涓用兵如神,那新鄭城內的韓國豪貴亦是不安分起來。

外有強敵咄咄逼人,內有禍害暗流涌動,這局勢着實不妙。

嬴穗幽幽一嘆:“恐怕此番決勝魏軍關鍵之處,便是在於四兄所率的兵馬了……”

贏如意擡起頭來,倒是想起來了這一茬,此番四兄帶走的兵馬不可謂不多,除了應對宋地齊人的漢水軍之外,羽林軍、襄陽軍、雲夢軍這些大秦的精銳之軍現如今卻是從未出現在這戰場之上,倒是不得不讓人深思。

……

魏營之中如今哪裡能夠得到安寧,逄涓和太子申的面前,如今正是穿着一位褐色麻衣蓬頭垢面的後生,若非是此人談吐不俗,且是言明乃是新鄭城內的【張氏族人】,必定是會被魏軍士卒當作戰爭亂民驅趕出去。

看着這名張氏後生從懷中拿出來的信物,正是加蓋了如今韓國相國的大印,逄涓和申不亥方纔是相信了其張氏族人的身份。

這名張氏族人談吐清晰,幾乎是三言兩語之間便是將如今新鄭與韓國的局勢道明清楚。

言罷,太子申方纔是看着逄涓,開口問道:“上將軍,此事究竟是有幾分可信,偌大的韓國怎麼連都邑新鄭多守幾日都是沒有守住?”

“十有八九……”逄涓頓了頓,方纔是覺得自己應得太過朦朧,當即又道:“此人說的乃是真的。”

隨即逄涓也是看向了這名張氏族人,言道:“你是說如今的韓國相國乃是你的家主張開地?”

“正是。”這名張氏族人點了點頭:“前相國申不亥親自率軍趕往馬陵猝死,家主臨危受命,不過隨着秦軍攻佔新鄭,一應韓國舊臣皆是被監禁了起來。”

逄涓皺起眉頭,當即對太子申回道:“這天時看着用不了幾日就會是大雪封城,若是秦軍真的是佔據了新鄭,恐怕對某君極爲不利啊!”

太子申心情急切道:“當此之時,當立即攻克新鄭纔是!”

逄涓聽聞此話,倒是猶豫了起來。

那張氏族人卻是在一旁言道:“啓稟太子申,上將軍,某家主另有一樁隱秘之事要告知魏軍。”

“何事?”

“秦軍圍攻新鄭,所用兵馬越四十餘萬人,然而如今盡取新鄭倉之糧,每日所用度不過只有二十餘萬人,家主從看管新鄭倉的韓吏口中得到這個消息,也是十分在意,畢竟這秦國可是從未召回過如此之多的兵馬,就好似……這二十萬秦軍不翼而飛了一般!”

“居然還有這等事情!”太子申聞言驚駭,二十萬秦軍的去向,與如今魏國援韓兵力持平的魏軍來說,稍有忽視便是滅頂之災!

一向謹慎小心的逄涓聞言,心中也是如同掀起來了驚濤駭浪,二十萬不知去向的秦軍就在自己眼皮底下不翼而飛,豈能夠不驚懼!

那張氏族人見到這一幕,也是默然不語,如今韓國的希望全都是放在了魏軍的身上,若真的是連魏軍都失敗了的話,韓國就真的無人可救了!

“派出斥候,沿着某軍四處搜尋,尤其是某軍退路、糧道的險要地勢,更是要仔細搜尋!”逄涓還是當機立斷,下達瞭如此將令。

一時之間,讓逄涓也是感覺到了自己陷入到了秦軍的口袋陣中,即便這一路行軍前進逄涓都是萬分小心,然而對於未知的恐懼,即便是逄涓深諳用兵之道,然而卻也是不能夠忽視掉這二十萬秦軍的去向。

這則消息一出,不用逄涓說,太子申立即熄滅了心中的繼續援韓退秦的消息,眼下看清楚局勢明朗方纔是最重要。

若是連大魏援韓退秦的兵馬都是有什麼差錯的話,太子申可真的就是欲哭無淚了!

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七百一十八章 中陽山反擊第八百二十五章 終章第八十章 進軍南郡(上)第六百八十二章 各出手段第六百二十三章 魏軍反應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三百二十八章 真兇?第五百二十章 吳國君臣第六百九十八章 範離使間第三百八十八章 兵圍荊軍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五十八章 北王軍的應待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魏君臣第二百章 勸降敵俘第一百六十八章 是友非敵第四百六十三章 對魏之謀第六百五十六章 東宮二署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見公君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軍來至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秦州試第二百六十五章 詐兵之謀(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一百零八章 協議達成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冊第九十四章 真正用意第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七百三十五章 魏王決斷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軍第五百一十七章 申包胥入秦庭第二百七十章 奪回武關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泉反擊第五百四十章 荊王鬆口第七百四十四章 放退魏軍第二十九章 北陵族遷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四百七十四章 言辭之才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五百四十一章 離間之策第五百八十章 琰肆見面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荊王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三百九十章 成皋解圍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七百六十五章 隴東騎卒第七十七章 決戰落幕第六百一十七章 魏武卒敗第三百四十六章 嚴肅軍紀(上)第十七章 血濺朝堂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連得勝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三百六十六章 用意第六百六十八章 螳螂捕蟬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軍首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搶灘登陸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征人選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魏君臣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魯國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六百一十一章 始於魏碑第三百五十一章 驅狼吞虎第二百九十九章 衆說紛紜(下)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國之軍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談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關外聞第一百二十六章 勢態終止?第五百九十八章 少年王簡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國熊紀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秦宮第七百二十四章 託付第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軍南陽!第九章 韓悝入仕第七百三十七章 逄涓第七百六十一章 議定盟誓第一百三十六章 朝議第六百三十章 異變突生第一百九十章 荊奴貿易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名狀第一百三十七章 籌集糧草第六百七十七章 釋然第六十四章 搶班奪權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二百三十七章 隴戎來犯第十一章 謀取田地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宮朝謝第九十一章 秣兵厲馬(上)第七百一十三章 反擊序幕第五百九十二章 藍田各部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見第五百五十九章 荊地事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徐州會盟第五百二十五章 起身南下第七百二十三章 “食子”第七百九十八章 楚亡越祀第三百一十九章 北秦消息
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七百一十八章 中陽山反擊第八百二十五章 終章第八十章 進軍南郡(上)第六百八十二章 各出手段第六百二十三章 魏軍反應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三百二十八章 真兇?第五百二十章 吳國君臣第六百九十八章 範離使間第三百八十八章 兵圍荊軍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五十八章 北王軍的應待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魏君臣第二百章 勸降敵俘第一百六十八章 是友非敵第四百六十三章 對魏之謀第六百五十六章 東宮二署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見公君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軍來至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秦州試第二百六十五章 詐兵之謀(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一百零八章 協議達成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冊第九十四章 真正用意第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七百三十五章 魏王決斷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軍第五百一十七章 申包胥入秦庭第二百七十章 奪回武關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泉反擊第五百四十章 荊王鬆口第七百四十四章 放退魏軍第二十九章 北陵族遷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四百七十四章 言辭之才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五百四十一章 離間之策第五百八十章 琰肆見面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荊王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三百九十章 成皋解圍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七百六十五章 隴東騎卒第七十七章 決戰落幕第六百一十七章 魏武卒敗第三百四十六章 嚴肅軍紀(上)第十七章 血濺朝堂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連得勝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三百六十六章 用意第六百六十八章 螳螂捕蟬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軍首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搶灘登陸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征人選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魏君臣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魯國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六百一十一章 始於魏碑第三百五十一章 驅狼吞虎第二百九十九章 衆說紛紜(下)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國之軍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談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關外聞第一百二十六章 勢態終止?第五百九十八章 少年王簡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國熊紀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秦宮第七百二十四章 託付第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軍南陽!第九章 韓悝入仕第七百三十七章 逄涓第七百六十一章 議定盟誓第一百三十六章 朝議第六百三十章 異變突生第一百九十章 荊奴貿易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名狀第一百三十七章 籌集糧草第六百七十七章 釋然第六十四章 搶班奪權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二百三十七章 隴戎來犯第十一章 謀取田地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宮朝謝第九十一章 秣兵厲馬(上)第七百一十三章 反擊序幕第五百九十二章 藍田各部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見第五百五十九章 荊地事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徐州會盟第五百二十五章 起身南下第七百二十三章 “食子”第七百九十八章 楚亡越祀第三百一十九章 北秦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