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攻下無鹽

鹽氏的縣令乃是姬姓魏氏的族人,與如今執掌魏國的王室同屬一脈,即便是出了五服之內,但因爲乃是魏氏出身,現如今,還是算在了魏氏的族內。

這鹽氏縣令名爲魏廊,這鹽氏乃是河西最爲富庶的重城,安邑亦算是富庶,但因爲安邑主要是依靠這魏國老氏族的積累,但是這無鹽,數十年前,只是一塊臨近鹽湖的一塊草場罷了。

鹽湖乃是一處鹹水湖,一直到後來有魏人在鹽湖提煉出來了食鹽,河西富饒的土地之上又是生產糧食,那些嗅覺靈敏的商賈,便是拿着河西各地收上來的糧食來這鹽湖岸邊兌換定額的食鹽。

後來,此地纔算是慢慢的發展是一個重要的城邑,因鹽湖而發展起來的城邑,故此名爲鹽氏。

能夠治理富庶的鹽氏,魏廊亦是有着自己的背景的,不僅其本身乃是出自王室的旁支,其妻室亦是出自安邑的卜氏,卜氏乃是魏國在河西底蘊最深的幾大老氏族之一。

無他,乃是這卜氏的先祖便是子夏,這位儒道先賢爲魏國奪取河西之後的教化攻陷了畢生精力,如今河西執掌地方的官吏,將近七成都是或多或少和子夏學派有着關聯的。

正是因爲如此,魏廊憑藉着自己家族的影響力,和妻家的勢力,便是將這富饒的鹽氏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事實上,在魏廊掌控鹽氏的期間,不僅自己吃了一個腦滿腸肥,而且還接鹽氏爲跳板,和河西的諸多老氏族達成了密切的關係,儼然成了這河西郡之中的一方土霸主,風頭一時無兩。

儘管龐繁之戰的消息傳了過來,但是魏廊卻是絲毫不以爲然,每日尋歡作樂,其成羣的妾室也鶯歌燕舞,這鹽氏側縣衙內,赫然是成了魏廊的享樂之地。

魏廊這般高枕無憂的享樂,亦是引出來了一人的極爲不滿,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魏廊的正妻,卜氏。

卜氏進入縣衙之後,先是驅散了爲魏廊鶯歌燕舞的歌姬,隨即又是對着魏廊怒斥道:“前方將士浴血奮戰,然則夫君卻是在鹽氏縣衙之內鶯歌燕舞,縱情聲樂,難道就不怕大好的河西郡被那老秦人佔了去?!”

因爲這卜氏身後站着的老氏族決不在少數,魏廊即便是每日在外鶯鶯燕燕,但是在卜氏的面前,還是與其一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模樣。

此時見到卜氏的義正言辭,魏廊沒有呵斥,而是語氣平淡的回道:“那老秦人即便是在龐繁之戰斬殺了大魏六萬男兒,然則河西軍主力尚未喪失,就是在前幾日,某亦是將鹽氏的青壯盡數送往了汾陰,爲龍谷將軍助戰,焉能是有着不在意之理!”

“這老秦人以某看來不足爲懼,數十年前便是被某大魏打的灰頭土臉,今時今日,乃是趁着大魏精銳進攻中山,待到那逄涓領着魏武卒殺來,必定是能夠收復河西失地!”

卜氏聞言,看着魏廊亦是大怒道:“即便是如夫君所言,此事如此在縣衙之中享樂,絕非是義士所爲!”

魏廊心思也是頗爲活絡,見到正妻卜氏語氣已經是軟了小半,當下亦是狡辯道:“鹽氏與其他城邑不同,乃是商賈雲集之地,如今老秦攻某大魏,已經是鬧得人心惶惶,商旅不行,若是爲夫嚴陣以待,兢兢業業,必定是讓這些商賈認爲某大魏底氣不足。”

“大戰在前,爲夫穩坐鹽氏之內,方纔是安了那龍谷的後方之穩,若是鹽氏混亂了,安邑那些老氏族又不肯拿出族內私藏的糧食,還有何地的糧食能夠支撐的起河西軍的消耗!”

即便是魏廊信口雌黃,然則與其生活了十數年的妻子卜氏豈會是不知曉這魏廊的心性,當下是怒言道:“爾食君之祿,卻只知道在一方中飽私囊,如今大戰在前,河西危在旦夕,爾不思報國,卻是在這裡聲色犬馬,爲所欲爲!”

卜氏見說不動魏廊,便是拂袖而去,魏廊見正妻立下,當下是罵道:“婦人之見……不足爲慮!”

然而,僅僅是在魏廊說出來這一句話的一炷香以後,便是接到了城門卒的消息,乃是言明河西軍大敗,十數萬將士盡數葬身於大河之中!

魏廊駭然,當下走出案席,抓着這城門卒的領口,厲聲問道:“這則消息究竟是何處傳來的!”

這也無怪乎魏廊乃至這城門卒如此慌張,幾乎是連話都是說說的結結巴巴,這河西已經是保持了數十年的安寧,尤其是在大河東岸的河西,三代不聞兵戈之聲的亦是大有人在。

那城門卒又會神色慌張的回道:“城外……城外已經是出現了……大批老秦軍隊!”

魏廊聞言,當下是癱坐在了地上,見到如此情景,這城門卒又是慌張的說道:“見到老秦的軍隊,四下的城門戍卒盡數……盡數躲入了城內之中,城中正卒已經是被送到了汾陰……戰死了,那城外的老秦士卒又像是……虎狼出山一般,城內戍卒多爲老弱,無一人敢與老秦士卒交戰!”

魏廊聞此言,耳畔似乎也是聽聞到了老秦士卒殺入城內的嘈雜之聲,魏廊無方纔對正妻卜氏的義正言辭,臉上平日裡看上去極爲狠厲的橫肉亦是癱作了一團,居然是指着縣邑府衙的大門口,對着衆人喃喃道:“降!降……降!”

率先殺入鹽氏的並非是公孫起,而是宣冉所部,公孫起爲了擔心走路風聲,早在半個時辰之前,便是走小路截斷了無鹽通往安邑的直道封鎖消息,由北向南進攻鹽氏。

鹽氏的富庶,宣冉是早有耳聞,河西商貿重城,亦是讓宣冉不敢有着絲毫的懈怠之處,然則,鹽氏的防事遠比宣冉想的更爲簡陋,那些城門卒見到老秦士卒高喊“河西軍全軍覆沒、葬身大河”,又是亮出來了刀戈之後,居然是不作絲毫抵抗,直接四散而逃。

待到宣冉攻入鹽氏府衙的時候,那鹽氏令魏廊已經是雙腿顫抖着如同篩糠一般,向宣冉納上大印服冠而降,只求保住一命。

然則,宣冉手起刀落,一抹鮮血從魏廊的頸項之處濺到了魏廊的臉龐之上,宣冉亦是厲聲告知身邊的衆多老秦士卒:“鹽氏之內的魏人男丁,盡數斬殺,可抵敵卒首級戰功!”

聞言,這攻入無鹽的老秦士卒就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豺狼一般,頓時便是揮起來了刀戈,將出現在視線之內的魏國男丁,無論老幼,盡數砍殺,攜着頭顱如同鬼煞一般,橫行在鹽氏的城邑之中。

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一百二十五章 斥責第四百零六章 圍三闕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六百八十五章 戰後事宜第三百九十章 捷報至楚第八百零五章 洛陽出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戰勢激烈第三百五十章 江畔之宴第五百零六章 秦公來至第三百零九章 公子琰的應對第四百七十八章 二十等功爵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秦宮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軍首戰第五百九十章 征剿庸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張宜辭別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七百零一章 衡山冬日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第三百零九章 公子琰的應對第七百零二章 楚軍發力第七百五十五章 燕趙歸心第六百九十七章 冬歲之前第三百七十五章 羋雲到訪第六百零五章 先登將令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魯國第七百章 吳楚動作第四百零五章 費無極歸來第一百七十一章 索要兵權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第七百四十二章 秦魏對峙第二百零二章 漢水軍第四百九十七章 回府第八百零七章 曲沃之會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蒺藜之威第一百章 撤軍過後第二百三十五章 妥協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秦反擊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用意!第六十二章 土龍面目第四百零八章 吳國野心第三百八十五章 盧縣首戰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五百九十五章 藍田反應第八百零四章 老秦北境第一百八十二章 鍛鐵突破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五十七章 糧煙四起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魚口之危第五百零六章 秦公來至第一百五十五章 韓國之勢第九十九章 陳之慶的顧慮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戰落幕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宜獻計第四百零五章 費無極歸來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三百三十七章 立儲(上)第四十章 獻土歸秦第六百零三章 東出大計第四百二十四章 秦楚開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二十等功爵第三百四十二章 會面第六百三十八章 歸返老秦第五百零八章 佈局洛邑第七百九十四章 彈指十年第七百四十五章 韓國豪族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一百六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動第三百八十八章 兵圍荊軍第十四章 百石臺第八百零四章 老秦北境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蔡會盟第二百七十二章 和約之盟第七百二十二章 勸降與機密第七百六十五章 隴東騎卒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南第三百九十二章 範離獻計第一百九十八章 壽王退兵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六百九十九章 老秦奇兵第七百一十九章 重裝出陣第六百六十八章 螳螂捕蟬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四百九十三章 捷後應待第五百九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九十七章 羋負心意第七百二十二章 條件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魯陽(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決意爭儲第十六章 大旬朝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算術第七百一十八章 中陽山反擊
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一百二十五章 斥責第四百零六章 圍三闕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六百八十五章 戰後事宜第三百九十章 捷報至楚第八百零五章 洛陽出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戰勢激烈第三百五十章 江畔之宴第五百零六章 秦公來至第三百零九章 公子琰的應對第四百七十八章 二十等功爵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秦宮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軍首戰第五百九十章 征剿庸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張宜辭別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七百零一章 衡山冬日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第三百零九章 公子琰的應對第七百零二章 楚軍發力第七百五十五章 燕趙歸心第六百九十七章 冬歲之前第三百七十五章 羋雲到訪第六百零五章 先登將令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魯國第七百章 吳楚動作第四百零五章 費無極歸來第一百七十一章 索要兵權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第七百四十二章 秦魏對峙第二百零二章 漢水軍第四百九十七章 回府第八百零七章 曲沃之會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蒺藜之威第一百章 撤軍過後第二百三十五章 妥協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秦反擊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用意!第六十二章 土龍面目第四百零八章 吳國野心第三百八十五章 盧縣首戰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五百九十五章 藍田反應第八百零四章 老秦北境第一百八十二章 鍛鐵突破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五十七章 糧煙四起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魚口之危第五百零六章 秦公來至第一百五十五章 韓國之勢第九十九章 陳之慶的顧慮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戰落幕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宜獻計第四百零五章 費無極歸來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三百三十七章 立儲(上)第四十章 獻土歸秦第六百零三章 東出大計第四百二十四章 秦楚開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二十等功爵第三百四十二章 會面第六百三十八章 歸返老秦第五百零八章 佈局洛邑第七百九十四章 彈指十年第七百四十五章 韓國豪族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一百六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動第三百八十八章 兵圍荊軍第十四章 百石臺第八百零四章 老秦北境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蔡會盟第二百七十二章 和約之盟第七百二十二章 勸降與機密第七百六十五章 隴東騎卒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南第三百九十二章 範離獻計第一百九十八章 壽王退兵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六百九十九章 老秦奇兵第七百一十九章 重裝出陣第六百六十八章 螳螂捕蟬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四百九十三章 捷後應待第五百九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九十七章 羋負心意第七百二十二章 條件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魯陽(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決意爭儲第十六章 大旬朝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算術第七百一十八章 中陽山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