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決意爭儲

Ps:【告訴大家知道不好的消息,在編輯的建議下,本書又得改書名了,定了雄秦崛起……哭/哭/哭】

南境戰事落幕,南郡由漢水爲界,以大秦佔據南郡漢水以南結束,而鄧國無論是實際還是名義上,都已經算作了真正的大秦國土。

因爲壽王軍乃是有序撤退,鄧王室以及鄧國老氏族上百年的經營,並沒有落入秦軍手中,與此相比,江夏的戰利收入可是天壤之別。

不過能夠佔據南郡,得到鄧人以及其他漢水諸姬四五十萬人口,對大秦來說,已經是潑天的財富。

對林玧琰的君父秦伯而言,能夠在執政日期內能夠立下如此功勳,後世的大秦史書必定將他同列於南秦立國君主,甚至是能夠和北秦的先代明君相提並論!

對大秦來說,出兵南境真是一場豪賭,若是沒有林玧琰和韓悝共同創建的【上林苑】,恐怕大秦連這份賭資都湊不齊。

如今得勝,雖然林玧琰當初認爲這是必然性,但秦伯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是百般不易了!

宛城方面派遣過來犒勞秦軍的乃是司空明子夫,據傳這也是秦伯親自選定的【代南郡守】的人選。

果然,明子夫一到宛城,便從秦軍手裡接過了人口戶籍,糧食存儲一應事物。

眼下宛城正在針對新入的南郡,開始研究中原這百年間新出來的【郡守制】,往常的時候,大秦的國境不過是南陽一地,對其還不是特別需求,眼下到了緊迫的時候,自然是十分需要的。

正是大秦初次嘗試【郡守制】,作爲朝堂上卿之一的司空明子夫纔不得不出來擔任其中的過渡作用。

毫無意外,這位代郡守接過南郡的政務,粗略安排了之後,便是去見了林玧琰,之前秦伯將南境兵馬的統調之權交給了林玧琰,無論從各處來說,作爲代郡守的明子夫都要和林玧琰會面。

兩人會見的時間長達半日,臨近傍晚的時候,才堪堪離去。

待明子夫走後,荊翊添燈,林玧琰的住宅乃是鄧王室的一座行宮,因爲壽王軍的撤退,襄城之內可用的物資並不多,只得先從秦境調一部分。

“殿下。”荊翊提醒該晚食了。

而林玧琰的注意力卻不在飯食之上,而是對荊翊道:“明卿居然想在南郡推行上林苑之法!”

荊翊追隨着林玧琰已經有數年之久,殿下此話說的是十分詫異,不過內心中恐怕還多爲喜悅的!

荊翊想了想道:“如今大秦佔據的南郡乃是上林苑的十倍之地,人口也是有四十萬之衆,即便是沒有去歲上林苑的豐產,也比放逐自流要好上不少!”

“唔……”林玧琰點了點頭,隨即又是順道:“原本我是打算將南郡和江夏的大半人口遷入南陽,充實大秦本土賦稅,眼下明卿既然被君父派遣治理南郡,看來大秦對南郡的重視還真是非比尋常啊!”

“大秦自南遷以來,從未有如此盛跡,也只有殿下您看的過於平淡了,即便是君上知道了此事,也會十分高興的!”荊翊如是說道,不過旋即像是想起來了什麼,對林玧琰又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殿下……”

“你儘管說便是!”看到荊翊吞吞吐吐的樣子,林玧琰也是催促道。

荊翊這才提醒道:“殿下,如今南境戰事已經了結,不知道殿下有沒有仔細思慮過爭儲一事?”

聞言,林玧琰扭過頭來,然後默然不語。

荊翊補充道:“殿下在朝野中的勢力皆是比不了長公子和公子信,長公子向來與殿下不和,此次南征又和公子信生了間隙,如今戰事了結,長公子和公子信紛紛拉攏人馬,但是殿下卻是遲遲不見有所反應……”

林玧琰轉回頭,荊翊能夠說出來這些話,完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的。

荊翊瞧着自家殿下逐漸沉默下來,也是站在一旁,默然不語,這個時候,他提醒殿下已經是盡了全力,至於其他的,荊翊自問憑藉自己的能力還不夠。

林玧琰逐漸低吟,若是比起來戰場上,後世的數千年經典戰例擺在那裡,沒吃過豬肉難道還沒有見過豬跑嗎?!

但是朝堂之上想起來當日二王兄公子信針對長公子林玧仁的種種,外加後來長公子林玧仁得到某人相助的反擊手段,一環扣一環,當初林玧琰身處事外,都覺得有些匪夷所思,如今貿然的加入進去,林玧琰自忖,自己勢必不是對手。

但是經過大秦南境的戰事,林玧琰也是逐漸瞭解到,秦國的君主之位,無論是交給長公子林玧仁,亦或者是公子信,都絕非能夠將大秦帶上強盛的道路。

一想到這裡,林玧琰向荊翊問道:“這幾日長公子和公子信那邊有什麼消息?”

荊翊回道:“長公子那邊情勢不容樂觀,畢竟沒有直接參與到江夏和南郡的戰場,公子信卻是在四處拉攏南郡的老氏族,眼下漢水諸姬因爲缺少大義和糧食已經是大半歸順了大秦,不過那些老氏族多半是受了公子信的許諾而去的,漢水諸姬的人馬實際上已經是間接受控於公子信!”

林玧琰點點頭,雖然這段時間他對二王兄公子信的戰場搶功行爲十分反感,但卻是沒有明顯的遏制,是故,這位擅長權謀鑽營的二王兄因此能夠與林玧琰建立的戰功平分秋色!

荊翊再次小聲提醒道:“殿下,需不需要通知季樑那邊行事?”

林玧琰聞言,默想了許久,林玧琰也終是點了點頭,江夏一事若是成真,將意味着林玧琰正式介入爭儲,且再無遮攔,彼時的公子信也是將會暴露在長公子與公子信等有意爭儲公子的攻訐之下!

林玧琰平復了心中因爲此事跳躍起來的情緒,然後道:“荊翊,眼下還未交出去統兵之權,今夜緊送一份兵書出去,讓盛儂率領徵南軍先行回宛城,其餘兵馬也要在近日返回南陽!”

“殿下,這是爲何?”荊翊有些疑惑,隨即道:“眼下佔領襄城還沒有幾日,這就要返回襄城,是不是有些趕了……也容易讓人誤會。”

“沒時間了……”林玧琰道:“明卿已經是帶回來了北境的消息,晉韓氏來勢洶洶,在潁川集結了十萬精兵,十萬晉韓氏精兵的威脅並不比三十萬的荊國紅巾軍要小到哪裡去……”

第三百四十六章 隸人築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鄉邑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國熊紀第九十二章 秣兵厲馬(中)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一百七十二章 江夏守第一百五十九章 封公大典(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二百零七章 詭異之處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宜獻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籌集糧草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肆煉鹽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傷心意第五百八十章 琰肆見面第二百三十章 吳國範離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第四百一十八章 楚軍攻郢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九十三章 秣兵厲馬(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魏王決斷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四百一十九章 郢都落幕第七十三章 決戰開啓第三百五十八章 歃血爲盟第三百四十章 到達武關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四百五十八章 魏朝談判第五百一十二章 徐州會盟第六十章 柘王之計第七十四章 決戰(上)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敗韓燕聯軍第十六章 大旬朝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江水戰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攬第五百七十六章 憤然離開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第六百五十七章 嬴行建言第五百六十六章 公孫起第二百一十章 老氏族動向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六百四十五章 宣後開口第六百一十六章 銳士VS武卒第二百九十二章 隴東之戰(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藍田大營第六十四章 搶班奪權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國謀算第七百零五章 洲邑要害第五百五十七章 巴墨和談第六百九十三章 識破玄襄陣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八十八章 兵圍荊軍第二百一十章 老氏族動向第四百零八章 吳國野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上)第七百三十五章 魏王決斷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三十章 鍛鐵造弩第七百八十九章 初元八年第六百九十六章 入秋第五百二十三章 秦國酌量第二百九十四章 鹽司一事第七章 衛人韓悝第三百二十三章 初面(下)第六百五十二章 嬴肆處置第六百三十三章 魏風伐檀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江水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東宮新部第六百九十一章 中境戰況第三百四十章 到達武關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宜獻計第一百七十七章 迎回魯陽(下)第七百三十二章 謀取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一百六十七章 驚現刺殺第七百零六章 攻守方略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城規模(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公報私仇?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蔡會盟第二百一十八章 先發制人【二合一】第三百九十章 捷報至楚第五百零一章 臨陣裁軍第一百章 撤軍過後第七百四十二章 秦魏對峙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九十章 南郡大戰已起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議政第五百二十六章 夫概請戰第二十九章 北陵族遷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鄭暴亂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爭第二十三章 諸事第五十五章 古華容道第一百六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
第三百四十六章 隸人築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鄉邑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國熊紀第九十二章 秣兵厲馬(中)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一百七十二章 江夏守第一百五十九章 封公大典(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二百零七章 詭異之處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宜獻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籌集糧草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肆煉鹽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傷心意第五百八十章 琰肆見面第二百三十章 吳國範離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第四百一十八章 楚軍攻郢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九十三章 秣兵厲馬(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魏王決斷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四百一十九章 郢都落幕第七十三章 決戰開啓第三百五十八章 歃血爲盟第三百四十章 到達武關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四百五十八章 魏朝談判第五百一十二章 徐州會盟第六十章 柘王之計第七十四章 決戰(上)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敗韓燕聯軍第十六章 大旬朝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江水戰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攬第五百七十六章 憤然離開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第六百五十七章 嬴行建言第五百六十六章 公孫起第二百一十章 老氏族動向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六百四十五章 宣後開口第六百一十六章 銳士VS武卒第二百九十二章 隴東之戰(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藍田大營第六十四章 搶班奪權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國謀算第七百零五章 洲邑要害第五百五十七章 巴墨和談第六百九十三章 識破玄襄陣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八十八章 兵圍荊軍第二百一十章 老氏族動向第四百零八章 吳國野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上)第七百三十五章 魏王決斷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三十章 鍛鐵造弩第七百八十九章 初元八年第六百九十六章 入秋第五百二十三章 秦國酌量第二百九十四章 鹽司一事第七章 衛人韓悝第三百二十三章 初面(下)第六百五十二章 嬴肆處置第六百三十三章 魏風伐檀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江水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東宮新部第六百九十一章 中境戰況第三百四十章 到達武關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宜獻計第一百七十七章 迎回魯陽(下)第七百三十二章 謀取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一百六十七章 驚現刺殺第七百零六章 攻守方略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城規模(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公報私仇?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蔡會盟第二百一十八章 先發制人【二合一】第三百九十章 捷報至楚第五百零一章 臨陣裁軍第一百章 撤軍過後第七百四十二章 秦魏對峙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九十章 南郡大戰已起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議政第五百二十六章 夫概請戰第二十九章 北陵族遷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鄭暴亂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爭第二十三章 諸事第五十五章 古華容道第一百六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