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

過了數日,宣帝來到霍光在宮中尚書房辦公的地方,還召來了丞相蔡義、御史大夫田廣明,一起商議兩個郡的郡守人選。

自武帝削弱丞相權力在宮中形成了具有決策權的“內朝”後,這皇上就沒有與丞相、大司馬(太尉)和御史大夫“三公”相聚商決過任何事情。宣帝即位後,不僅對霍光這位大司馬大將軍尊敬有加,而且對丞相和御史大夫也很尊重,當然這也是爲了牽制霍光。所以,這次他自己屈尊前來,不僅把商議的地點放在霍光辦公的地方,而且還請丞相和御史大夫參與一道商議。

“三位愛卿,自撤銷昌邑國改降爲山陽郡後,這山陽郡還沒有任命太守。淮陽郡太守前些時病逝了,目前也沒有太守。今天,請三位愛卿就這兩個郡的太守人選提出高見。”宣帝待大家坐定後,開門見山地說道。

霍光事先已經知道這個議題。宣帝是在蔡義和田廣明先到他這裡的,說了此事,並要他提出的。霍光認爲皇上與朝中“三公”在一直商議兩個郡的太守人選,就應該由皇上主持提出。所以,當宣帝說完後,他就沒有馬上發言。

丞相蔡義、御史大夫田廣明被宣帝召到霍光這裡,一聽是商議兩個郡的太守人選,頓時感到十分驚奇。心裡感到,召自己來參與商議就是對自己的尊重,哪有什麼“高見”提出啊!

蔡義和田廣明看看霍光、看看宣帝,再互相看看,默不作聲。

“皇上,山陽郡爲原昌邑王劉賀的封國,被他弄得亂七八糟,我看還是先定山陽郡吧!”霍光打破沉默說道。

“好。”宣帝點頭說道,緊接問道,“那派誰去啊?”

面對宣帝的發問,蔡義、田廣明又都望着霍光。

霍光心裡想到:這位皇上即位後幾次向自己問到劉賀情況,一定是對劉賀有很深很強的忌疑,對其廢后居住地的郡守肯定早已想好。霍光通過宣帝即位的作爲,發現越是他自己想好決定了的事情,反而越是主動徵詢別人的意見。想到於此,霍光便說道:“皇上,當初撤銷昌邑國改降爲山陽郡沒有立即任命郡太守,就是想等到新君即位後決定。我認爲還是皇上提出吧。”

“對、對、對。”蔡義、田廣明馬上附和。

“三位愛卿要朕提出?”宣帝立即問道。

“對。”霍光、蔡義、田廣明異口同聲。

宣帝這時望着霍光說道:“那朕就提太中大夫張敞如何?”

霍光、蔡義、田廣明三人一聽,甚爲驚訝,相互一望。

霍光原來猜想宣帝可能要提上書彈劾過自己的嚴延年,因爲此前宣帝已將嚴延年由御史府的屬官御史掾提爲平陵縣令,完全沒想到提出的人選卻是張敞。但轉而一想,也算是意料之中了。因爲,張敞因勸諫劉賀升爲豫州刺史後被自己貶職外放,宣帝即位後“摻沙子”,就因此擢他爲太中大夫平尚書事。

霍光選擇了沉默。

“三位愛卿有什麼意見?”宣帝問道。

蔡義是老實厚道人,見宣帝發問,便開口說道:“老臣對張敞大人擔任山陽郡太守沒有異議,只是……”

“只是什麼?”宣帝問道。

“只是張敞大人身爲朝廷大臣,天天在家裡給妻子畫眉毛,並在朝廷和京城流傳,老臣認爲有點不大妥當。”

蔡義話一說完,大家都笑了起來。

張敞的太太幼時受傷,眉角有個小疤痕,他和他的太太感情很好,所以他每天都爲他的妻子畫眉毛,畫完後纔去上班;而且張敞技藝十分嫺熟,畫出的眉毛十分嫵媚漂亮。

後來,有人用這些事向宣帝參奏張敞。一次,宣帝當着很多大臣問張敞有沒有此事。張敞不但不否認此事,反而回答說,“閨房之樂,有甚於畫眉者。”意思是夫婦之間,在閨房之中,還有比畫眉更過頭的玩樂事情,皇上只要問我國家大事做好沒有,我替太太畫不畫眉,您管它幹什麼?

宣帝聽後,覺得他是個豪爽的性情之人,加之愛惜他的才能,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哈哈一笑。

宣帝見蔡義又提到此事,笑着用張敞回答自己的原話說道:“閨房之樂,有甚於畫眉者。”

霍光這時笑着說:“老臣認爲張敞大人適合擔任山陽郡太守。”

“對,對,大將軍說的對。”蔡義、田廣明點頭說道。

宣帝不僅詔任張敞擔任山陽郡太守,後還將他樹立爲夫妻恩愛的典範。後世津津樂道,以此成爲“張敞畫眉”典故,並與韓壽偷香、相如竊玉、沈約瘦腰合稱古代四大風流韻事。

“大將軍,山陽郡太守已定,還是您提出淮陽郡太守人選吧!”宣帝見自己內定的人選已經順利“通過”,便對霍光說道。

霍光知道蔡義、田廣明不會提出人選,見宣帝點名問到自己,也就直接說道:“老臣認爲諫大夫韓延壽可以擔當。”說罷轉向蔡義、田廣明問道:“不知你們兩位大人意下如何?”

“韓延壽大人的父親當年是原燕王劉旦的屬臣,因多次強行勸阻劉旦的謀反行爲被殺,可以說是士大夫君子的傑出代表。”蔡義激動地說道。

“韓延壽大人年輕時是郡國文學之士,身上具有他父親的風範。”田廣明接着說道。

“是啊,當初朝廷向各郡國徵召賢良文學之士,我在主持策問時,是魏相大人向我舉薦的。”霍光思緒一下回到數年前。

對霍光提出的人選,宣帝根本就不會提出異議。他見三位重臣老臣一致高度評價韓延壽,心裡想到這人肯定是個忠臣良臣能臣,便說道:“好,那就提升韓延壽擔任淮陽郡太守。”

事後,宣帝對霍光提出的韓延壽一直重點跟蹤。韓延壽到淮陽郡擔任太守不到一年,潁川郡守趙廣漢在參加出擊匈奴後就又回京城任守京兆尹,宣帝提出將韓延壽調到潁川郡擔任郡守。

趙廣漢在潁川郡擔任郡太守,針對官吏豪強聚朋結黨爲非作歹,設置“缿筒”舉報箱讓民衆隨時舉報,誘使官吏豪強互相告發,確是很有效果,但帶來了一個新問題,那就是郡內檢舉告發成風,吏民相互多結仇怨。

韓延壽去了以後,通過崇尚禮義、推行教化來改變這種風氣。他每到一地,必定聘請當地賢士,以禮相待,廣泛地聽取採納他們的意見。他依次召見被鄉里所信任敬重的長老數十人,擺設酒宴,親自奉陪,把施行禮儀的想法告訴他們,詢問閭里歌謠和百姓疾苦,陳述和睦相處相親相愛消除仇恨的辦法。長老都認爲他的想法很有益處,可以施行,於是依據古理古人古事,共同商定嫁娶喪祭的禮儀和等級不得逾越法律限度;同時修建地方公立學校,大力普及文化教育。經過幾年,潁川郡人們相互禮讓成風,社會秩序非常安定。

直到這時,宣帝對霍光提出的韓延壽終於放下心來,認爲他確是個德才兼備的可用之人。

張敞任山陽郡太守也幹得不錯,特別是他很好完成了宣帝交辦的特殊任務,消除了宣帝對劉賀的內心忌憚。

離京上任前,宣帝召他面談,密令暗中監守劉賀。此後還派特使送去密詔,告誡他務必謹慎防備。

張敞到任後將監守劉賀作爲首要政務,安排兵卒隨時留心監督,時常派遣丞吏前去探察,隨時派人將情況密送宣帝。

風和日麗的一天,張敞他親自去審察,只見劉賀着短衣,戴武冠,頭上插筆,手中持簡,身長體瘠,病痿難行,蹣跚出來。

張敞一見面便用言探視。明明此地沒有梟聲,他擡頭望了望天空,故意說道:“這地方梟鳥好多啊,這麼大的叫聲。”

劉賀情商差,智商不差。他知道張敞的用意,應聲答道:“是啊,我以前到了長安,聽不到梟聲;我現今回到故地,又經常聽見這梟聲了。”

張敞聽他隨口對答,沒有假裝之意,認爲他神志有了問題,就不復再問,接着將劉賀妻妾子女按籍點驗。

“持轡!”

“張大人!”張敞點到劉賀一個叫持轡的女兒時,劉賀忽然向張敞跪下。

昔日的皇上此時戰戰兢兢向自己朝中的一般臣官下跪,時也,命也!

“爲何如此?”張敞還算沒有完全狂昏,上前扶起劉賀問道。

“持轡生母,就是嚴延年大人的女兒。”劉賀回答說。嚴延年此時已是宣帝信任重用的朝中大臣,劉賀的妻子嚴羅紨就是嚴延年的女兒,劉賀跪下把妻子的身份說明,是害怕張敞前來抄沒子女,想通過這以求得張敞擡手從寬。

“哦。”張敞明白其意。

張敞派人一直監督,自己這次親自探察,根據劉賀的衣着、言語、舉動,認爲劉賀被廢后沉迷酒色,擔驚受怕,已經昏愚癡狂,無心思也無能力起事,便據實寫了長篇報告奏聞宣帝。

宣帝接到張敞的秘密報告,自此不再擔心劉賀東山再起,專心去備防霍氏家族。

第七章 秘密跟蹤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第五章 娶妻亡兄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下)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下)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十九章(上) 重構朝局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十二章 接受終託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中篇:承前啓後的主政輔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下)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上)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中篇:承前啓後的主政輔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上)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上)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第九章 奉旨建宮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七章 秘密跟蹤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六章 回家暗訪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十八章 險遭謀害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十章 兩友蒙難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十八章 險遭謀害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十九章(上) 重構朝局第十八章 險遭謀害
第七章 秘密跟蹤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第五章 娶妻亡兄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下)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下)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十九章(上) 重構朝局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十二章 接受終託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中篇:承前啓後的主政輔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下)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上)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中篇:承前啓後的主政輔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上)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上)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第九章 奉旨建宮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七章 秘密跟蹤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六章 回家暗訪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十八章 險遭謀害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十章 兩友蒙難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十八章 險遭謀害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十九章(上) 重構朝局第十八章 險遭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