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回家暗訪

第六章 回家暗訪

鬧騰了一天的雍城在晚上安靜下來了。

雍城是秦漢重要的祭祀天地的場所,武帝一生先後八次來這裡祭祀。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十月,武帝帶領朝中文武官員來到雍城,這是武帝第一次出巡各個郡、國。

一間官舍裡,武帝的兩個年輕近臣躺在榻上還在低聲說着話。

“你說,爲什麼皇上要帶領文武官員跑到這裡來祭祀?”霍光側身向躺在旁邊的上官桀問道。

“你真不明白?”上官桀反問道。

“真的不明白。”

“你爲什麼要問這個問題?”上官桀又一次反問道。

“我感覺皇上以前日夜思慮的是打擊匈奴和增加收入,現在卻整天想的是建宮啊、巡遊啊、祭祀啊,像變了個人似的。”霍光回道。

“這主要是因爲你哥哥。”

“我哥哥?”霍光坐起來驚訝問道。

“是啊,你哥哥霍去病的病逝,對皇上刺激太大了,他深感人生苦短啊!”上官桀說。

“是嗎?”

“當然,當然也不完全就是因這。”上官桀翻了個身對着霍光繼續說,“朝中權臣之間的傾軋,又令皇上他感到煩惱苦悶。”

上官桀的話讓霍光想起了朝廷接連來的變故。

丞相李蔡畏罪自殺後,御史大夫張湯滿以爲能得到相位,誰知武帝卻令負責教育太子的太子少傅莊青翟繼任,張湯就設法對莊青翟構陷。莊青翟恐懼之下,聽從自己府中朱買臣、王朝和邊通三位長史(協助丞相管理文書等)的建議,反過來陷害張湯,致使張湯揮劍自殺。武帝查覺後,誅殺三位丞相長史,丞相莊青翟在獄中仰藥自盡。

武帝令太子少傅趙周爲丞相,石慶爲御史大夫。

膘騎將軍、大司馬霍去病早亡,丞相李蔡和御史大夫張湯自殺,還有李廣、李敢父子的死,生命的存亡與權力的取索交織一起,令武帝對人生、生命、地位、權力感到困惑、煩躁、恐懼,需要擺脫、發泄、慰藉。自此以後,武帝陷入了歷代君王暮政時多變多疑的窠臼。

上官桀進宮比霍光早,也比霍光聰明,他確是抓準了武帝心理和行爲的變化:

武帝自此大興土木,修建宮室。到他離世前,先後在長安城內修建柏梁臺、建章宮、明光宮,在長安周圍修建長楊宮、五柞宮等六宮,在全國各地還修建了便於他巡遊的衆多行宮。

武帝自此興師動衆,巡遊無度。他一生中帶領文武百官外出祠神、巡行、封禪二十多次,其中遠程巡遊達十三次,元封年間有兩次時間達四、五個月,真可謂足跡遍及長江以北各郡縣,次數和範圍超過秦始皇,耗用於賞賜、修路、獻禮、迎送等方面的人財物無法計算。

武帝自此沉迷神怪,寵信方士。爲了祈求長生不死、成仙昇天,武帝被以講神仙方術而欺世盜名的所謂方士迷惑,敬鬼奉神,煉丹尋方,對方士騙子重賞厚賜,希望通過他們求得不死之藥和長生之法,多次派人入海求仙,甚至還要親自乘船前往。

令上官桀和霍光本人沒想到的是,隨着武帝的這些動作,他們兩人的身份和地位發生了變化。

霍光,侍從武帝左右,在武帝這些行動全過程中,霍光憑他的精明和謹慎,精心服務,忠心諫言,把難度係數很大的事情做得精準到位,使得武帝對他信任寵愛與日俱增,升任奉車都尉,掌管御乘輿車。

“霍光弟,你睡了?”上官桀見霍光不吭聲,以爲他睡着了。

上官桀的問話打斷了霍光對往事的咀嚼,“沒有呢!”霍光低聲回道。

“睡吧,明天又是緊張勞忙的一天。”上官桀說。

“是啊,睡。”霍光扯了扯被子說。

第二天,武帝祭祀五帝完後,聽從主管官員建議,在水澤中圓形丘臺上建立后土祠,祭祀土地神。

西漢時期,官方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叫“祠畤”,但祠和畤細分起來還有差異。祠是泛稱祭祀神鬼的場所。畤則是專指祭祀天地、五帝,即舉行郊祀的場所。《史記•封禪書》和《漢書•郊祀志》記載的祠畤,都是國家註冊的宗教場所,有點類似後世的寺廟。但漢代祭祖的場所多叫廟,祭祀神鬼的場所多叫祠。

祭祀之後,武帝向東出巡到河東郡汾陰縣。武帝採納隨同出巡的方士奏議,令人在一個圓形丘陵上建立后土祠,採用與祭祀天帝相同之禮祭祀土地神。

這是霍光伴隨武帝第一次出巡各郡、國,也是他新婚後第一次回到家鄉。

祭祀完畢,武帝率領衆臣乘坐樓船泛舟汾河,飲宴中流。

面對歌舞盛宴的熱鬧場面,時值秋風蕭颯,鴻雁南歸,武帝觸景生情,感慨萬千,想到自己身爲大漢天子享盡榮華,可又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衰老死亡,於是寫下《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

幾時兮奈老何!

祭拜結束後,武帝叫來霍光,賞賜一些財物,令他趕快回家看望父母和妻子,並要他把妻子接到京城去。

武帝巡至滎陽啓程還京。

此時的霍家,沒有皇上身邊近臣回到老家後的喜慶氣氛,籠罩在一片悲痛之中。

客廳裡,霍仲儒雙淚長流,泣不成聲。原來在父親再三追問下,霍光只好等母親和妻子回房休息後,纔將哥哥霍去病因病去世的真相告訴了他。

“父親,哥哥去世前,一再囑咐我,要我勸您千萬不要爲他悲傷,要好好頤養天年。”霍光在旁流淚勸說。

一想到霍去病位極人臣卻英年早逝,一想到因自己年輕孟浪使霍去病從未享受過父愛,一想到霍去病給霍家帶來的榮華富貴,一想到父子一場卻只有短暫匆忙的相見,霍仲儒不禁悲出聲來:“兒啊,我苦命的好兒啊!”

霍光的淚中,一半是爲哥哥的早逝和父親的傷心,還有一半是爲河東郡太守的自殺。

原來武帝率大隊人馬到達河東郡後,吃住食行等開支很大。河東郡太守見老百姓本已十分貧窮,實在不忍心進行搜刮,在財物供應上帶來不周,受到武帝的嚴厲指責,急恐之下在郡府中懸樑自盡了。

看到河東郡太守自盡的屍體,霍光受到很大刺激,他開始對皇上、對朝廷、對官場進行深刻的反思。

他站在父親身旁,想起了河東郡太守對哥哥霍去病的恭敬、對自己一家人的照顧,想起了河東郡太守廉潔爲政、正直爲官,不搜刮百姓以取財富,不賄賂要人以求晉升,郡里老百姓說他好,朝中重臣說他不行,八年過去了,不跑不送,原地不動,仍然還是河東郡太守,死後家中還拿不出錢來辦個像樣的葬禮。雖然自己將皇上賞賜的財物私下給了河東郡太守家裡,可面對眼前的現實,心裡感到一種十分複雜的悲哀和傷痛:這就是我忠於的皇上?這就是我盡力的朝廷?這就是我熱衷的官場?

“光兒,這是你大婚後第一次回家,應是你的喜慶日子,你不要悲傷。”霍仲儒發覺霍光流淚後連忙勸說,馬上擦乾自己臉上的淚水,“請原諒父親的失態。”

“父親,河東郡太守因財物困難供應不周自殺了。”

“啊!太守自殺了?這麼好的官員少啊!這世道,要做個百姓喜歡朝廷也滿意的官,實在是不容易。”

“是很難。”

“唉!” 霍仲儒深深嘆了口氣,爲霍去病,爲河東郡太守。

就在父子感慨時,霍光的母親從房內走到廳裡來了。雖說霍去病是霍仲儒婚前偷情而生,可畢竟是在與自己結婚之前的事,更何況給她一家帶來了榮華富貴,知道後不由流起淚來:“多麼英俊威武的將軍啊!唉,這天老爺真是不長眼啊!”

霍光母親的話,又讓霍光和他父親傷心流起淚來。

“老爺、夫人、霍大人,人死不能復生,您們一定要節哀。”新來的婢女霍顯跪下勸慰,“霍大人一直伴隨皇上,今天才回家,該回房歇息了。”

婢女霍顯本不姓霍,史書上沒有記載她的本姓,因爲她後來嫁給了霍光,從夫姓霍,只保留了自己的名,於是就叫霍顯。

“顯姑娘說的對。是啊,光兒不哭了,回房吧。”霍光母親擦乾眼淚拉起婢女霍顯說。

“父親母親,您們也歇息吧。”霍光說罷,便起身向他的房間走去。

久別勝新婚。嚐到男女之歡快感的霍光,長時伴隨在皇上身旁,心理和生理上倍感壓抑,加上哥哥的早逝和河東太守郡的自殺,他渴望從異性那裡得到撫慰和釋泄。

一夜,他數度春風,幾涉愛河。

第二天,霍光攜妻及婢女霍顯回京。

小兩口久別團聚,男歡女愛,如膠似漆,相敬如賓。每天,霍光下班一出皇宮門,就帶着小跑趕往家中,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回自由幸福的快樂窩、溫柔鄉。雨露滋潤,心寬體胖,就這樣,霍光身體開始發福起來了。

歡樂時間短,一晃到了夏季六月間,武帝又派他回到河東郡。

漢朝建立後實行的是秦歷。秦始皇認爲秦國爲水德,爲了讓曆法與水德相配合,就將一年的第一個月定爲立冬的十月,十二個月的順序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因避秦始皇名諱,沒把十月改稱正月。這樣一年中,十月就在最前。恰好顓頊帝在古代也是北方之帝,與水德相合,所以秦歷又稱爲顓頊歷。

“不到一年時間,皇上怎麼又派你回老家?”霍光妻子邊爲丈夫收拾行李邊問道。”

“你不知道,自皇上出巡我們老家在汾陰修建了后土祠,周圍很多人紛紛到那裡祭拜土地神。一天,一個名叫錦的巫師在後土祠替人祭神,發現附近地面鼓隆起一個彎鉤形狀的土包,刨開一看,原來是一隻大鼎。巫師發現這隻鼎與其他鼎大不一樣,不但形狀特大,鼎面只鑄刻了花紋而沒有文字,就馬上報告給當地縣令。縣令一接到報告,十分高興,就立即報告給新到任的河東郡太守;新到任的河東郡太守一接到報告,自是萬分高興,就迅速報告給朝廷。”

“那爲什麼皇上要你回去?”霍光妻子不解,兩隻深情的眼睛望着霍光。

“地獻寶鼎、天呈祥瑞,皇上看到奏報,焉能不喜?但皇上就是皇上,爲了顯示作爲天子的穩重,不讓臣子們察覺到自己的欣喜,更怕被地方官員欺騙愚弄出破綻令人恥笑,可能考慮我老家就在此地,就叫我前去驗證。”

“哦。”霍光妻子點點頭,轉身伏在霍光身上含淚說道:“你回去了,有時間看看我爹媽和爺爺,看他們身體怎麼樣。”

“你放心,這是必須的。”霍光撫摸妻子的頭髮答道。

霍光說的沒錯,但還有兩條他沒說到,那就是武帝認爲霍光既能體察自己心理又能辦事周密謹慎。

霍光接到皇令,告別新婚嬌妻,天沒亮就秘密出城,前往河東郡。

一路上,霍光心裡納悶:當時陪武帝建立后土祠時沒有發現什麼土包,怎麼時隔數月突然冒出了一個大鼎呢?爲這麼一隻鼎,竟然引得朝廷如此轟動皇上如此重視?還派我去驗證?看來此事非同小可。自己搞不明白,又不能詢問他人,那就先秘密回家聽聽父親大人如何看法。

夜幕已降,兒子突地悄然一人回家,令霍仲儒大爲吃驚。聽霍光一說,深感事情重大,忙叫夫人把兒媳那個識謀比自己強得多的親家爺喊來密商。

“這麼晚了,還打擾爺爺,真是過意不去。”霍光上前把嶽祖父攙扶到案几旁邊坐下。

“孫婿大人,這一家人不用說客套話,應該的。”霍光的嶽祖父高興說道。

“您和爸媽身體還好嗎?”霍光一邊倒茶一邊問道。

“好、好,都好。”

“這鼎對朝廷有什麼用?”霍光待嶽祖父喝了幾口茶後,向父親和嶽祖父講完武帝交給自己的任務,問道。

“你不知道,鼎原本是我們祖先創造的一種煮東西用的器物,後成爲最重要的禮器,特別是它還作爲朝政的象徵。聽說從前太昊伏羲鑄造一隻神鼎,象徵天地萬物統一;黃帝鑄造三隻寶鼎,象徵天、地、人;夏禹徵集九牧之金鑄造九隻大鼎,象徵九州中國。”霍仲儒告訴霍光。

“那當今皇上爲啥這麼看重這隻鼎?”

“孫婿大人,如今皇上即位以來,疆土得到擴大,邊境得到安寧,政局得到穩固,他要用這隻鼎象徵他的英德神功啊!”

“爺爺,您老人家就喊我霍光吧!”霍光說後接着問到:“那上次皇上率文武百官都沒發現,這下怎麼突然從地下冒出鼎來了呢?”

“這肯定是巫師裝神弄鬼使的騙招,將鑄的鼎事先偷埋在地中。”霍仲儒望了

望房門低聲地說。

“那縣令和太守大人爲什麼就很快奏報上去了?”

“這兩個官迷心竅的傢伙還不是借風揚穀,騙得皇上的歡心,求得官職的提升。”霍光的嶽祖父臉上露出鄙蔑的一笑。

“他們不怕皇上識破,犯下欺君殺頭之罪?”

“他們聰明得很,揣摸透了當今皇上心思,投其所好,知道皇上是不會認真查究的。”霍光的嶽祖父笑着說。

“既然如此,皇上又爲何派我來呢?”

“你啊,還是書讀少了。” 霍仲儒埋怨道,“皇上要你來,是要你旁證給朝中大臣們看的,是爲了堵住那些正直敢言的大臣的嘴。”

“看來我只能說是真的了!”

“孫婿大人說得對。你若說是假的,後果嚴重啊!巫師、縣令和太守等人要被殺頭,你呢,恐怕從此就會失去皇上的寵信,而且,我們兩家在這裡也會不得安身了。”霍光的嶽祖父兩道白眉緊皺,十分憂慮地說道。

“我說是真的,這是在爲虎作倀,共同欺君啊!”霍光皺眉痛苦地說道。

“唉,這有什麼辦法呢?”霍仲儒嘆了口氣說,“不過,皇上是精明之人,會體察你的忠心的,只會更喜歡你的。”

“不過,孫婿大人回宮後關於此鼎不可多言,包括對我的孫女也不要說。你只說經查問有關知情人,都講是從后土祠旁地中挖出就行了。” 霍光的嶽祖父看了看霍光父子說,“再者,今晚之議千萬也不能跟任何人說起。”

“對。”霍仲儒點頭說道。

“孫婿明白。”霍光帶着佩服的眼光對嶽祖父說,“多謝嶽祖父指點,孫婿心裡有底了。”

“孫婿大人,你要贍養父母,又要照顧你哥哥一家,負擔很重,再不要給我們家寄錢了,我們日子能過。”

“不,這是我應該做的。”

“我那孫女在京城住的還習慣嗎?”霍光的嶽祖父邊問邊端起茶碗,發現碗中茶水已快喝乾,便輕輕放下。

霍仲儒一見,趕忙喊室內的夫人出來續水。

“習慣,很習慣。”

“她在家裡時,我們十分嬌寵她,她如有什麼不周,還請孫婿大人多多原諒包涵。”

“她很好,我們過得很好,請嶽祖父大人和爸媽放心。”霍光明白嶽祖父的心思,連忙回答。

“那就好。那個顯姑娘做事如何?”霍光的嶽祖父接着問。

“我當初就同意嶽祖父的看法,不大同意她跟着去,心裡一想起來就不大舒服。”霍光正欲回答,被他母親打斷。

原來這霍顯杏臉桃腮,狐眼丹脣,柳腰瓜臀,霍光母親認爲她長得嬌豔風騷,加上村裡人傳言霍仲儒與她母親關係曖昧,就不同意來家裡做婢女。霍仲儒解釋說,他與霍顯死於與匈奴作戰的父親素日很好,平常纔對孤兒寡母加以關照,都是村裡人捕風捉影。霍顯來家裡後,心細勤快、乖巧玲瓏,贏得了霍光母親的信任。可在安排霍顯陪伴霍光妻子進京時,霍光的嶽祖父不大讚同,說他觀看此女面相,恐怕之後有妲己之害。但是,霍光妻子與霍顯同在一村長大,平日好似姐妹,如同當今閨蜜。嫁入霍家後,一個是少夫人,一個是婢女,早晚生活在一個家裡,關係更加親密。雖說爺爺不大讚同,但她堅持要霍顯陪她進京。

這些,霍光都不知道。他望着續水的母親說:“顯姑娘很好,我到宮裡後,她與夫人在家相處很好,家裡事情都是她料理的。”

“那就好。”霍光的嶽祖父捋着鬍鬚說。

“那好,那好。”霍仲儒接着附和。

“你肯定要說好啊!”霍光母親瞟了霍仲儒一眼。

霍光的嶽祖父輕聲一笑,霍仲儒一臉尷尬。

霍光不解望着他們。

第二天凌晨,星稀天暗,霧繚氣溼。霍家大門輕輕打開,霍仲儒出來望了望四周,連忙退進院內。隨後,只見霍光揹着搭包牽馬走出大門,趁着沒人,趕忙走上大街,走過了一段距離後,翻身上馬向挖出大鼎的方向奔去。

過了一、兩個時辰,霍光騎馬來到后土祠附近,看見有幾個人在一棵大槐樹下歇息,決定向他們打聽一下情況。

“您們好!”霍光下馬上前拱手說道。

“客官好!”一個抽着旱菸的大爺回道。

“經過這裡去洛陽經商,口渴了,向您們討口水喝行嗎?霍光看了看放在他們中間地上的茶壺問道。

“行啊!”一個手臂上帶着刀傷的中年男子蹲着倒了一滿碗茶,起身遞給霍光。

“謝謝您!”霍光說罷,一口氣喝完說,“這茶真解渴。”

“我們莊稼人喝茶就是爲了解渴啊!” 帶着刀傷的中年男子接過碗後說。

“這裡建有後土祠,是塊風水寶地啊!”霍光與大家寒暄幾句後,有意往寶鼎這方面引,望了望后土祠說道。

“唉,什麼風水寶地,還不是一樣遭受天災人禍。”抽着旱菸的大爺抱怨說。

“聽說這裡挖出了寶鼎,既出寶鼎必是風水寶地啊!” 霍光旁敲側擊地問道,“真是在這裡挖出來的嗎?”

“是在這裡挖出來的。”一位四十多歲的男人拿着草帽指着右前面不遠處的一塊地說。

“客官又不是官府的人,怎麼也對這寶鼎感興趣?” 抽着旱菸的老大爺不解地望着霍光問。

“在外經商之人,還不是想沾點寶地之氣,以求生意興隆,財源滾滾。”霍光笑着說道。

“騙人的,都是那狗日的巫師搞的鬼。”坐在地上一個年輕小夥子站起來冷冷插入一句。

“騙人的?”霍光明知故問。

“白天我還在這裡耕過田,怎麼過了一夜就冒出個土包,不是活見鬼嘛!”小夥子憤憤直言。

“石娃子,你早晨沒喝酒,又沒喝多,怎麼胡說八道!” 大爺狠狠瞪了年輕小夥子一眼。

大家望了望霍光,都沉默不言了。

霍光見狀,知道他們對自己懷有戒備之心,再也問不出什麼,便告辭他們,向縣府奔去。

縣令看到霍光獨自悄然到來,臉上頓時露出驚慌之色,但馬上鎮靜下來,問好請安,端茶遞水。

縣令臉上短暫露出的驚慌之色沒有逃過霍光的眼睛,他便直接說明此次回家的來意。

縣令一聽,馬上按照霍光的吩咐,立即派人叫來巫師、挖出寶鼎的農夫、當地負責訴訟和賦稅的嗇夫、負責戶口和納稅的里正等人,將發現發掘寶鼎的經過詳細彙報。

走完這一套過場,霍光說了“辛苦了”、“代皇上謝謝你們”之類官話,謝絕了縣令的苦苦挽留,立即策馬來到河東郡府。

新任河東郡太守知道霍光是當今皇上的近寵之臣,又是河東郡人,極盡巴結獻媚。他按照挖出寶鼎當地的縣令等人的統一口徑,述報了發現發掘經過,陪同霍光觀看了十幾個郡兵日夜看守的寶鼎。

公事例行完畢,已是掌燈時分。新任河東郡太守早已吩咐,府中已經擺開了盛宴。郡的二把手郡丞、掌管兵馬的長史、主管軍事的都尉等朝廷任命的郡佐官,還有主管考察記錄業績的功曹、負責春秋祭祀參與謀劃顧問的五官掾、督察縣鄉、宣達政令兼司法的督郵、負責郡府事務的主簿等郡守自行選任的郡屬官,都來爲霍光接風洗塵。

面對桌上的美酒佳餚、席前的美舞佳歌,霍光腦海裡卻浮現出因財物供應不周受到指責上吊自殺,死後家中還拿不出錢來辦葬禮的前任太守;想起了去年關東十多個郡發生嚴重饑荒,導致人們互相殘殺以拿對方屍體充飢,雖然中午只是在馬上吃了母親做的麪餅,此時情緒和食慾怎麼也好不起來。

“霍大人,您怎麼了,貴體不大舒適嗎?”新任河東郡太守見霍光臉色蒼白、情緒沉悶,端起酒杯側身問道。

“郡守大人,小官我沒什麼。”霍光回道。

“我們這地方沒有京城條件好,粗茶淡飯可能不對您的口味。”坐在霍光右邊的郡丞堆着笑臉說。

“哪裡,哪裡,這麼隆重華貴的招待,讓卑職心裡太過意不去了。”霍光隨即拱手說:“感謝各位父母官,這太破費了,霍光我心領了。”

“霍大人您千萬不要這麼客氣,您身負皇令,回到老家,我們應該盡地主之誼,這是我們此等下官的榮幸。”新任河東郡太守聽霍光這麼一說,十分高興地說道。

“那是,那是。”衆人連忙附和。

霍光想起了嶽祖父說的話,一個沒有手握升降生殺大權的官員,對老家的官員是不能得罪的。他扮着笑臉,接受按照官職高低的輪流敬酒,接着他又按照官職高低的輪流還敬,一套飲酒禮節履行完後,吃了點飯菜,推說從京城趕來,一天奔波,頗感疲勞,便退席來到傳舍休息。

新任河東郡太守送陪霍光到客舍房間門口,“霍大人您今晚好好歇息放鬆,下官這就告退了。”他意味深長說完,後退轉身離去。

進入室內,霍光不由大吃一驚:案几上堆放着金銀錦緞,一個嬌麗妖豔的年輕女子倚在牀榻上,裙帶鬆解,襦衣半開,大半個白肥的胸脯從汗衣裡蹦了出來 ,一雙勾魂索魄的眼睛望着他……

“大人!”年輕女子嬌滴滴地喊了一聲,起身張臂扭腰向霍光迎來。

霍光心裡忍不住惱怒生起,但很快想到郡太守是對朝廷負責的最高地方行政長官,擁有民政、財政、司法、教育、選舉以及用兵等職權,不可輕易得罪;特別是在自己家鄉,更要慎重巧妙應對纔是。

面對財色雙重賄賂,他決定採取兩步對策:今晚先弄走這女子,錢物明天走時再退。

主意一定,他正色望着那女子將手朝門用力揮了幾下。

“哎喲,那小女子就不打擾大人您休息了。”望着一臉正氣的霍光,嬌麗妖豔的年輕女子只好扭動水銀蛇似的腰怏怏出去。

“站遠點,站遠點!”早上,河東郡府前,一些兵丁揮舞着刀槍,兇狠推趕着前來看熱鬧的老百姓。

一輛四匹紅馬拉的車上裝放着寶鼎,寶鼎四周系繞彩色錦帶,馬車四面插立彩色旗幟,馬車前後分別站立數十名佩刀帶箭的騎兵。

霍光正在與郡太守話別。

“霍大人,您這次奉旨回到家鄉,時間實在倉促,卑職招待不週,失禮之處,乞望大人諒恕。”郡太守一邊揖手,一邊揣觀霍光的臉色。

一早,太守接到主簿報告,說昨晚太守送霍光到傳舍後,霍光就把安排的歌妓趕出門了;剛纔長史又講,霍光沒有帶走金銀錦緞,還留下一封婉言謝絕的短箋。太守心想,近賭遠嫖,霍光回到老家,或許“兔子不吃窩邊草”,不願尋花問柳、覓新找鮮,但連金銀錦緞都不要,就叫人想不通了。如今世道,當官不發財,接我都不來。哪有爲官之人不貪圖錢財的呢?聯想到昨晚宴席上的情景,太守感到霍光是不是發現了什麼破綻,如果在皇上面前直言相奏,豈不是弄巧成拙?

一想到這裡,太守心裡感覺十分不安,十五隻水桶打水,那是七上八下。

霍光拱手道:“哪裡,哪裡,太守大人招待十分周到,您的誠意卑職心領了。”

“懇請大人回京後,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大人在家鄉的至親好友,卑職一定竭力照顧。” 太守聽了霍光這話,臉上肌肉放鬆了,便露骨表白了。

“請太守放心,我回京後定會奏報太守對皇上的忠心誠意、功勞實績。”霍光望了望前面不遠處圍觀的人羣,對太守也低聲直言道,“大人與卑職都是皇上的下臣,定當共爲皇上盡忠效力,添樂分憂啊!”

太守一聽霍光這話,心裡就有了底,臉上就如即時天上太陽一樣燦爛:“多謝霍大人,多謝霍大人!”說罷,又把嘴巴貼近霍光耳旁低聲說道:“霍大人是皇上近臣,深受信任,說不定哪天就外放地方豐富政歷,那時就知道任職一方的苦處了啊!”

“請郡守大人賜教。”霍光一副極爲認真的表情。

“在一個地方當個頭啊,方方面面都要對皇上和朝廷負責。有些事,你不這樣做,可人家要這樣做,你不做得不到皇上和朝廷的讚揚,人家做了反而會得到皇上和朝廷的嘉獎。霍大人,您說做還是不做?”郡太守裝出一副與至交推心置腹的樣子。

“太守大人,皇上正等候觀視寶鼎,霍光在此與大人謝別了。”霍光知道這話不好回答,也不能回答,便轉過話題。說罷,霍光拱手向太守及其他送別官員告別。

“霍大人保重!”

“霍大人一路順風!”

前來送別的河東郡地方要員衆聲說道。

“閃開!”

“閃開!”

“快閃開!”

兵丁們一陣喝令。

正如霍光的父親和嶽祖父所言,武帝接到霍光派人送到的快報,親自率領文武百官,跑到離長安城約三百里的甘泉宮迎接獻祭。

寶鼎呈現,瑞祥接連。迎鼎的隊伍走到與甘泉宮不遠處時,天空睛朗,萬里無雲,突然頭頂空中掛覆一片黃雲;緊接着一隻雄壯健美的大鹿從路旁林中跑出,武帝親自搭箭射獲。

這一切,令武帝心裡樂開了花。

寶鼎放置到甘泉宮後,武帝先是用自己射獲的大鹿祭祀,隨後帶衆臣環繞寶鼎觀視一番,大家紛紛稱讚是個罕見的寶鼎。

事畢,武帝帶領百官進入殿內商議如何尊奉。

“霍愛卿,你先說說暗察寶鼎的情況。”商議開始前,武帝望着霍光嚴肅說道。

霍光心中有底,眼前所見更增添把握,就暢利穩密地將寶鼎發現、奏報、驗證、護送一一道來。

霍光一講述完畢,武帝首先發話:“衆愛卿,朕見近年來黃河數發洪水,莊稼連年歉收,纔出巡到河東郡,在汾陰建造后土祠進行祭祀,祈求土地神爲我大漢百姓滋育五穀。今年真是喜獲豐收,朕還沒來得及祭謝神靈,怎麼就又出現了這隻寶鼎呢?”武帝故作不解地問道。

武帝話音一落,太史令司馬談就說道,“皇上,只有昌盛的時世才能制鼎,只逢聖明的朝代方可現鼎。夏商周三代,功德盛衰相繼,鼎便相隨傳遞,只是到了暴虐無道的秦朝,鼎就沉沒不現了。如今寶鼎再現,說明上蒼感應於陛下功德和大漢昌明啊!”

“司馬愛卿講的有道理。”武帝頜首肯定,接着極爲認真說到:“這隻鼎形狀特大,鼎面只刻花紋而無文字,那你們說說這寶鼎是哪個朝代的?”

衆臣們議論開了,有的說是夏鼎,有的說是商鼎,有的說是周鼎,還有的說是……

司馬遷對霍光悄悄說道,“依我從古書上的描述和這隻鼎的樣式成色看,這是隻新鼎。”

霍光趕忙踩下司馬遷的腳,臉卻朝向殿上低促地說,“兄切勿多言,切勿多言,聽你父親大人的。”

這時,丞相趙周見大家議論紛紛,便出列說,“皇上,據愚臣看,大漢以前,只有周朝最爲昌明,這隻寶鼎應是周鼎。”

“對”、“對”、“對”,衆臣附和。

誰知,行使顧問建議職責的光祿大夫吾邱壽王大聲說道,“這寶鼎不是周鼎,應是漢鼎。”

“啊!”此語一出,滿殿驚愕。

武帝臉上布現陰雲。

“完了,要出醜了。”霍光的心一下揪起來了。

“那你說說爲什麼不是周鼎?”片刻過後,武帝冷冷問道。

吾邱壽王站出來從容回答:“皇上,周朝昌明,制的鼎應該叫周鼎。今大漢強盛過周,陛下功德蓋世,天興我朝,地感聖威,寶鼎現出,怎麼說是周鼎呢?只能是漢鼎。”

武帝一聽,轉怒爲喜,站起來連說,“對、對、對,好、好、好!”

衆臣一看,連忙伏地齊聲高呼:“皇上功德蓋世,萬歲、萬歲、萬萬歲!”

“那衆愛卿認爲如何尊奉這隻寶鼎?”武帝叫大家平身後問道。

“皇上,微臣有一議,不知妥否。”時任領管鹽鐵事務的大農中丞桑弘羊出班說道。

此時,桑弘羊正在主管均輸改革試點。所謂均輸,就是在各郡設置均輸官員,把各地的貢品除品質特優者仍運送京師外,一般貢品不再運送,或由當地均輸官員運往鄰近高價地區售賣,或將貢品按當地售價折成現金,再另購買豐產而廉價的商品運往高價地區發售。這樣,既可減少以往貢品運送京城造成的損失,又可相對減輕民戶負擔,同時還增加了財政收入。

均輸試點深受武帝重視,一見桑弘羊發話,武帝令他快講。

桑弘羊見武帝贊勵,便大聲而言:“皇上迎寶鼎於甘泉宮,天上黃雲降臨,地下大鹿躍出,這都是天地神靈呈祥瑞之兆。只有承運天命稱帝的人,才能心神知天意,功德合天行。微臣奏議寶鼎應進獻於大漢的宗廟,珍藏於天帝的殿堂。”

“好,准奏。”武帝接着宣佈,因發現、奏報、驗證及護送寶鼎有功,賞獎河東郡太守黃金十萬斤、巫師黃金一萬斤、光祿大夫吾邱壽王和大農中丞桑弘羊黃金各十斤,攫拔寶鼎出現地的縣令爲河內郡太守,升霍光爲奉車都尉兼光祿大夫。光祿大夫由武帝將中大夫改名,職責爲議論顧問,在太中大夫、諫大夫等大夫中以光祿大夫最顯要。這下,霍光就成爲了二千石官員。

散朝後,武帝感覺未能盡意,又接着親作《 寶鼎歌》,予以頌揚。

景星顯見,信星彪列,象載昭庭,日親以察。參侔開闔,爰推本紀,汾脽出鼎,

皇祐元始。五音六律,依韋饗昭,雜變並會,雅聲遠姚。空桑琴瑟結信成,四興遞

代八風生。殷殷鍾石羽籥鳴。河龍供鯉醇犧牲。百末旨酒布蘭生。泰尊柘漿析朝酲。

微感心攸通脩名,周流常羊思所並。穰穰復正直往寧,馮蠵切和疏寫平。上天佈施

后土成,穰穰豐年四時榮。

霍光得到提拔,心裡並不舒坦。他看到了像這樣縣唬郡、郡唬朝廷、朝廷唬皇君,彼此還心照不宣,上級知道下級在作假,下級也知道上級知道自己在作假,但上下級之間都不把這層窗戶薄紙捅穿,互相認認真真編劇演戲。

此時他想,朝政官場怎麼是這樣一回事呢?夏商周、春秋戰國、秦王朝都是這樣嗎?當朝如此下去那將怎麼得了啊!

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六章 回家暗訪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七章 秘密跟蹤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上)第十二章 接受終託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八章 喪侄失子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十八章 險遭謀害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十章 兩友蒙難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七章 秘密跟蹤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上)第八章 喪侄失子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十二章 接受終託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上)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第六章 回家暗訪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六章 回家暗訪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八章 喪侄失子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
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六章 回家暗訪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七章 秘密跟蹤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上)第十二章 接受終託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八章 喪侄失子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十八章 險遭謀害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十章 兩友蒙難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七章 秘密跟蹤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上)第八章 喪侄失子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十二章 接受終託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上)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第六章 回家暗訪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六章 回家暗訪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八章 喪侄失子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